科研产出
中国半夏主产地软腐病致病菌分离、鉴定及比较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中国半夏主产区软腐病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力强弱,为半夏生产和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全国半夏主产区软腐病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柯赫氏法则对全国半夏主产区软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致病性检测以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并通过离体叶片和离体块茎回接对分离鉴定得到的3种软腐病优势病原菌进行致病力比较分析,采用抑菌圈法对3种软腐病优势致病菌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中国半夏软腐病主要由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的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carotovorum,P.aroidearum)以及狄克氏菌属(Dickeya)的 D.fangzhongdai 引起,其中 P.carotovorum 和 P.aroidearum 分布较广,在全国4个半夏主产区中均可检测到,而D.fangzhongdai仅存在于湖北天门半夏产区.菌株致病力强弱为P.carotovorum>D.fangzhongdai>P.aroidearum,且 P.carotovorum、D.fangzhongdai 和 P.aroidearum 更容易从半夏叶片背面进行侵染.在不同条件下培养3种软腐病菌株,结果表明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最适pH为8.0.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26种不同类型杀菌剂中化学杀菌剂噻霉酮、二氯异氰尿酸钠和植物源杀菌剂乙蒜素对3种半夏软腐病优势致病菌株有显著抑制效果,EC50值均小于50μg/mL.[结论]半夏软腐病主要致病菌有P.carotovorum、P.aroidearumn和D.fan.gzhongdai,且P.carotovorum菌株致病力最强,噻霉酮、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乙蒜素对3种半夏软腐病有显著抑制效果.
关键词: 半夏 软腐病 病害调查 病原鉴定 致病力比较 药剂筛选
云南地方小麦种质资源条锈病抗性鉴定与抗病基因分子检测
《农业大数据学报 》 2023
摘要:作物种质资源深入鉴定是育种利用的前提和基础。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了丰富的云南地方小麦种质资源,但其条锈病抗性特征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开展田间成株期条锈病抗性鉴定及3个已知抗病基因Yr5、Yr10、Yr15的基因型分析,明确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的260份云南地方小麦种质资源条锈病抗性水平及3个已知抗病基因位点分布,为小麦条锈病优异抗性资源筛选与抗病基因发掘利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260份云南地方小麦种质资源在2022年嵩明试验点的田间成株期条锈病抗性表现免疫和近免疫材料38份,占14.62%;高抗材料93份,占35.77%;中抗材料46份,占17.69%;中感和高感材料83份,占31.92%。同时利用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明确260份云南地方小麦种质资源中携带Yr10抗病基因的材料为11份,占比为4.23%,携带Yr5和Yr15抗病基因的材料均为0份。综上,260份云南地方小麦资源中具有较为丰富的条锈病抗性材料,免疫、近免疫及高抗材料占比为50.39%,并且未检测出已知抗病基因Yr5和Yr15,推测上述材料很可能携带有未知抗病新基因。
关键词: 云南地方小麦资源 条锈病 抗性鉴定 抗病基因分子检测
抗根肿病大白菜材料SSR分子标记的初步筛选
《农学学报 》 2023
摘要:为了明确抗根肿病大白菜材料CCR12049中的抗病基因,进一步开发分子标记.以高抗根肿病的高代自交系大白菜CCR12049、高感根肿病的高代自交系大白菜CM12081、CCR12049和CM12081杂交得到的F1及F1自交构建的F2分离群体为试材,通过人工接种鉴定、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抗病材料中的根肿病抗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36对引物在2个亲本和F1中初步筛选出4对有多态性的引物,在F2中进一步验证,发现只有1对(cr-26)在F2中的扩增结果与表型鉴定一致;2个亲本及F1的PCR产物测序比对发现,在95~111 bp这个位置,抗病亲本和F1的序列完全相同,但是感病材料在这个位置出现了17个碱基(TCTCTATCTCTTACGCA)的缺失.可以推断抗病材料可能是由于这17个碱基的插入从而表现出抗病性,该标记可以将抗感材料区分开,该标记可以作为一个初步筛选白菜抗根肿病的SSR分子标记来利用.
关键词: 大白菜 根肿病 SSR分子标记 遗传规律 序列比对
中华猕猴桃雄株花器的性状特征
《贵州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中华猕猴桃雄株花器性状特征,为中华猕猴桃优势雄株资源筛选、保存及在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家果树种质云南特有果树及砧木圃保存的XZ-1、XZ-25及XZ-44等27份中华猕猴桃雄株为材料,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倍性,通过观察雄株花器表型性状(花序类型、花瓣形状及花冠类型等9个)和测量数量性状(花朵花冠直径、花梗长度及花瓣数量等8个),结合变异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其雄株花器性状特征.[结果]27份中华猕猴桃雄株均为四倍体.花器描述型性状较一致,雄株花序均为聚伞花序,花瓣椭圆形,6~7瓣,基部大部分重叠;花萼绿色,5~6个;花瓣内侧主色有黄、黄白、白及橙色;花丝白色(XZ-37淡绿色除外);花药长椭圆形,黄色.花朵花梗长度、花粉量、花粉生活力和离体萌发率存在明显差异,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为32.65%、26.32%、34.14%和70.00%.对其花粉量、花粉生活力和离体萌发率进行聚类分析,可将27份中华猕猴桃雄株分为4类:第Ⅰ类花粉量和花粉生活力高,但花粉离体萌发率低,包括XZ-25、XZ-1、XZ-20和XZ-16等共13个雄株;第Ⅱ类花粉量、花粉生活力和花粉离体萌发率均较低,包括XZ-4、XZ-3和XZ-10等共4个雄株;第Ⅲ类花粉量、花粉生活力和离体萌发率均较高,包括XZ-44、XZ-35和XZ-19等共8个雄株;第Ⅳ类花粉生活力和花粉离体萌发率高,但是花粉量低,包括XZ-37和XZ-42共2个雄株.[结论]27份中华猕猴桃雄株花器性状变异丰富,其中8个雄株(XZ-44、XZ-35、XZ-19、XZ-34、XZ-29、XZ-13、XZ-9和XZ-8)花粉量、花粉生活力及离体萌发率均较高,可作为与其花期相遇的中华猕猴桃品种授粉候选资源.
关键词: 中华猕猴桃 花期 花器性状 表型性状 数量性状 花粉量 生活力 离体萌发率
长梗喉毛花中3种化合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分析及其对4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从长梗喉毛花[Comastoma pedunlulatum(Royle ex D.Don)Holub]中分离得到的3种化合物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活性及其对烟草4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为研发有效防治TMV的植物源农药提供先导化合物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心叶烟为试验材料,设化合物处理(当药黄素、高杯喉毛花内酯A和异荭草素)、空白对照(CK)和药剂对照(8%宁南霉素)处理,采用半叶枯斑法测定化合物对TMV侵染的预防保护和钝化作用;以普通烟草栽培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设对照[空白对照(CK)和接种对照(CK+TMV)]、宁南霉素[药剂对照(PC)]、当药黄素、高杯喉毛花内酯A和异荭草素处理,利用防御酶检测试剂盒测定各处理烟草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每处理3次重复.[结果]先施用被试物后接种TMV时,当药黄素、高杯喉毛花内酯A 和异荭草素在100 μg/mL时均减少TMV在心叶烟上的枯斑数目,对TMV的抑制率分别为50.05%、57.55%和61.73%,均对TMV侵染均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而对照药剂宁南霉素对TMV的抑制率只为47.75%.TMV与被试物溶液混合接种心叶烟时,当药黄素和高杯喉毛花内酯A 对TMV的抑制率分别为51.65%和45.66%,对TMV侵染有较好的钝化作用.分别施用当药黄素、高杯喉毛花内酯A和异荭草素后,烟草叶片防御酶PPO活性分别在24、12和24 h后达最大值;PAL活性均在72 h时达最大值;POD活性分别在24、48和72 h后达最大值.PPO、PAL和POD活性在最大值时与CK均呈显著差异(P<0.05),而SOD活性在最大值时与CK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分离自长梗喉毛花的3种化合物当药黄素、高杯喉毛花内酯A和异荭草素使用浓度为100 μg/mL时对TMV均有较好的预防保护活性,具有作为抗TMV植物源农药或先导化合物的潜力.
关键词: 长梗喉毛花 黄酮类 裂环环烯醚萜苷类 烟草花叶病毒 防御酶活性
濒危植物峨眉凤仙花叶绿体基因组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峨眉凤仙花(Impatiens omeiana Hook.f.)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及系统发育进行研究,为其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峨眉凤仙花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注释、基因特征、序列重复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峨眉凤仙花完整的叶绿体基因组长度为152 527bp,共有130个基因,包括86个蛋白质编码基因、8个rRNA基因和36个tRNA基因,GC含量为37%,且具有保守的四分体结构,包括大单拷贝区、小单拷贝区各1个和2个相同的反向重复区域,其长度分别为83 150、17 903、25 737 bp,其中13个基因有1个内含子,2个基因有2个内含子。特征分析表明:峨眉凤仙花叶绿体全基因组中共检测到76个SSR序列,且多以A/T单核苷酸序列为主,其长度为10~91 bp;检测到50 842个密码子,其中以亮氨酸(Leu)最多,色氨酸(Tyr)最少;密码子偏好性分析显示33个RSCU≥1的密码子多数以A/U结尾。通过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峨眉凤仙花与贵州凤仙花亲缘关系最近,均属于棒凤仙花亚属植物。【结论】峨眉凤仙花叶绿体基因组呈典型的四分体结构,SSR序列以A/T单碱基为主;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其归为棒凤仙花亚属,上述结果为峨眉凤仙花系统发育学地位及物种鉴定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分子信息。
关键词: 峨眉凤仙花 叶绿体基因组 序列结构与特征分析 系统发育
红心火龙果品质产量对有机肥复配生物炭的响应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红心火龙果品质和产量对有机肥料复配生物炭的响应,以5年生"台农二号"红心火龙果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稻壳有机肥施肥量和3个生物炭复配比例2个因素,调查了不同处理对火龙果全年6批次果实中4批次的还原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Vc)、可溶性固形物、花青素含量及可食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显著影响火龙果果肉可溶性蛋白、花青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食率(P<0.05);生物炭显著影响第一批火龙果果肉可溶性蛋白、花青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第二批的还原糖和Vc含量(P<0.05);有机肥和生物炭交互作用仅显著影响最后一批火龙果果肉的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花青素及Vc含量(P<0.05).在相同的施肥量下,施用生物炭的火龙果果肉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和可食率较未施生物炭的显著减少,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还原糖含量在低施肥量(22500 kg/hm2)下显著降低,而中施肥量(45000 kg/hm2)下显著增加(P<0.05).在相同的施生物炭比例下,增加施肥量显著减少火龙果果肉花青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食率(P<0.05).火龙果年产量虽然未受试验处理显著影响,但是在中和高施肥量(90000 kg/hm2)下复配3%生物炭的产量增加,且高施肥量下复配3%生物炭处理的年产量最高为34.18 t/hm2.基于产量及品质的主成分分析显示,在4批火龙果果实中,低、中施肥量下不复配生物炭和高施肥量下复配3%生物炭处理的果实综合评价较优.在火龙果生产中,推荐施用不复配生物炭的低和中施肥量及复配3%生物炭的高施肥量.
26份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深入研究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资源,分析其生化成分的多样性,初步筛选出生化成分特异的品种资源,为特异品种的发掘利用和繁殖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26份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儿茶素组分等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26份大叶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变异系数为25.53%,在4项常规生化成分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氨基酸,为14.13%.在儿茶素组分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儿茶素,为63.51%.多变量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 26份品种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77.179%的信息,第1主成分贡献率达50.165%,贡献最大的是酚氨比;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16.894%,贡献最大的是表儿茶素(EC);第3主成分贡献率为10.120%,贡献最大的是表没食子基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26份大叶茶树品种资源11个生化成分进行聚类,可分为3大类群,第1类群主要聚集了云抗系列品种资源,主要特点为水浸出物、茶多酚、酚氨比、儿茶素总量、儿茶素DL-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较高,氨基酸与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含量较低;第2类群聚类了云南大叶茶群体种资源,特点是氨基酸、咖啡碱、EC含量较高,儿茶素总量、EGCG及ECG含量较低;第3类群主要是人工杂交茶树品种资源,特点是EGC和EGCG含量较高,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酚氨比、儿茶素DL-C、EC含量较低.3个类群的4项常规成分的含有率均相对一致,酚氨比和儿茶素组分含有率存在差异.[结论]26份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大,初步筛选出高茶多酚茶树资源26份,高咖啡碱茶树资源1份,高儿茶素总量茶树资源1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