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666条记录
丽江几种野生蜜源植物介绍

蜜蜂杂志 202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不育花代谢组分析及不育相关靶物质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揭示不育花与可育花的代谢特征,为研究不育花形成机制提供靶向代谢物,从而为探究茶树不育花形成机制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利用LC-QTOF平台对完全不育花(‘云茶异蕊’,ZDH)以及其可育父母本(‘福鼎大白茶’和‘佛香2号’,FDDB和FX)进行广靶代谢物检测,利用不同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和网站对代谢物进行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并分析ZDH、FDDB和FX之间的差异代谢物。【结果】对9个样本(每份材料包含3个生物学重复)进行代谢组定性和定量分析,共鉴定到963种代谢物,通过差异代谢物分析,在FX-vs-FDDB、FX-vs-ZDH、FDDB-vs-ZDH 3个组合中共鉴定到544个差异代谢物(不同差异组合之间重复的代谢物仅计算1次),不同组合差异代谢物的数量分别为373、410和224,说明ZDH与父母本之间的代谢物存在较大差异,并明显高于父母本之间的差异代谢物数目。在544个差异代谢物中,有222个成分属于ZDH与FX、FDDB的共有差异物质,但FX与FDDB之间没有差异。筛选获得的222个重要差异代谢物,有近1/3(69/222)属于类黄酮(山奈酚相关的糖苷、槲皮素及其多种糖苷、芹菜素相关的糖苷等)、糖类(水苏糖、葡萄糖和果糖等)以及激素相关的物质(甲氧基吲哚乙酸、5′-葡糖基氧基茉莉酸和水杨酸-2-O-葡萄糖苷等),这些代谢物差异可能参与ZDH不育花的形成。【结论】不育花与可育花代谢成分存在明显差异,类黄酮、糖类以及激素相关的物质,尤其是山奈酚衍生物、生长素、茉莉酸类物质可能参与茶树花不育表型的形成。

关键词: 不育花 代谢组 类黄酮 激素 茶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蜂业科普内容的场景化构建

蜜蜂杂志 2024

摘要:随着我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日益增强,蜂业作为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科普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蜂业科普内容的场景化探索与构建,通过科普场馆展示、室外科普活动、科普课程、科普知识竞赛、科普直播、科普研学及科普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公众对蜜蜂及蜂业的认识与兴趣,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文将从理论基础、实践案例、效果评估及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蜂业科普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关键词: 蜂业 科普 场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唑螨腈、丁氟螨酯和腈吡螨酯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现代农药 2024

摘要:为了明确乙唑螨腈、丁氟螨酯和腈吡螨酯对家蚕的安全性,采用叶片饲喂法测定了 3种杀螨剂对家蚕3龄幼虫的急性毒性和亚致死剂量对家蚕结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杀螨剂对家蚕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大于2 000 mg/L.3种杀螨剂对家蚕4龄幼虫的上蔟率、结茧率无显著影响,但上蔟后,腈吡螨酯处理的蔟中死亡率和死笼率高于空白对照处理.乙唑螨腈处理的全茧量、茧层量低于对照处理,而蛹体重、茧层率与空白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腈吡螨酯500、250 mg/L处理的全茧量、茧层量、蛹体重低于空白对照处理,125 mg/L处理的茧层量、蛹体重显著高于对照处理,3个处理的茧层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处理;丁氟螨酯3个处理的全茧量、茧层量、蛹体重、茧层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3种杀螨剂对家蚕低毒,推荐剂量下对家蚕结茧性能的影响较小,可用于桑园防控红蜘蛛.

关键词: 乙唑螨腈 丁氟螨酯 腈吡螨酯 家蚕 急性毒性 结茧性能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南亚热带气候区植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及肥力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云南南亚热带气候区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和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肥力状况。【方法】以2019—2022年该区域的3033个植烟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壤和地貌类型下耕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并采用GIS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量化植烟区土壤肥力等级和空间分布。【结果】云南南亚热带气候区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和储量空间差异大,黄棕壤耕层养分含量优于其它土壤类型,坝区和丘陵区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山地。整体来看,研究区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有效磷(AP)、速效钾(AK)和缓效钾(SAK)平均含量分别为29.68±18.99 g/kg、1.28±0.85 g/kg、30.90±32.03 mg/kg、178.38±138.18 mg/kg和406.78±467.52 mg/kg,平均储量分别为96.54±111.11、4.03±3.50、0.11±0.15、0.60±0.72和1.35±1.82 t/hm2,养分储量高值区主要分布于红河州的石屏、建水、开远、个旧等县(市)和德宏州。经纬度、海拔、耕层厚度、有效土层厚度、SOM含量和储量、容重是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和储量空间变化的重要因子。植烟区土壤SOM、TN、AP、AK含量整体偏高,丰缺等级处于高等级以上的样点占比分别为72.0%、64.2%、73.2%和68.0%,土壤pH整体呈酸性,酸性土壤占比达84.2%。Fuzzy评价结果显示云南南亚热带植烟区土壤肥力处于I~V级占比分别为15.0%、31.0%、30.0%、21.0%和3.0%,整体呈现出良好趋势,土壤肥力低值区主要集中于红河州的南亚热带气候区,土壤肥力高值区则主要集中于北部、西部和西南部。【结论】云南南亚热带气候区适宜植烟土壤肥力占比适中,东部整体土壤肥力均有待提升,研究区还应减少酸性肥料施用,采取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同时防止耕地的水土流失。

关键词: 南亚热带气候 植烟区 土壤养分含量 土壤养分储量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买麻藤种仁形态及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

中国油脂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合理开发利用买麻藤种仁,以云南省垂子买麻藤种仁和小叶买麻藤种仁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态指标和营养品质指标进行分析及评价,并对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元素等60项营养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垂子买麻藤种仁的长、宽、长宽比、千粒重形态指标均较大,分别是小叶买麻藤种仁的1.78、1.58、1.12倍和4.15倍;垂子买麻藤种仁的粗蛋白质(13.53%)、可溶性糖(6.25%)、总黄酮(1.09%)、γ-氨基丁酸(1.98 mg/g)、Ca(607.30 mg/kg)、Mn(46.44 mg/kg)、Ni(5.48 mg/kg)含量和硬脂酸(25.42%)、α-亚麻酸(1.49%)、γ-亚麻酸(2.63%)相对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小叶买麻藤种仁的(p<0.01),小叶买麻藤种仁的干物质(59.56%)、淀粉(53.49%)、粗脂肪(2.48%)、粗纤维(2.50%)、P(2 812.73 mg/kg)、Mg(1 619.95 mg/kg)、Na(8.41 mg/kg)、Zn(11.87 mg/kg)、Sr(2.26 mg/kg)、亮氨酸(15.13 mg/g)等10种氨基酸含量和花生酸(1.78%)、油酸(17.41%)相对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垂子买麻藤种仁的(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有约40%的营养品质指标间具有极强的相关性。综上,两种买麻藤种仁在形态指标和营养品质指标中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不同的营养特征。

关键词: 买麻藤 种仁 形态 营养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体内细菌感染模型建立及不同菌株的协同致病特征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家蚕体内细菌感染模型,揭示不同细菌协同感染家蚕的致病力,明确云南蚕区家蚕细菌病的发病原因及其规律,为指导家蚕生产过程中细菌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家蚕龄期、感染浓度和感染方法3个因素出发构建家蚕体内细菌感染模型,然后选用从云南地区自然发病蚕体中分离获得的5株肠道致病菌[Mamma-liicoccus sciuri(葡萄球菌属)、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Klebsiella variicola(克雷伯菌属)和Pseudomonas soli(假单胞菌属)],开展5种单菌感染及17种组合协同感染试验.[结果]通过建立家蚕体内细菌感染模型发现,家蚕群体添食细菌比单头添食的存活率低;细菌感染浓度选择时建议二龄期家蚕感染选用5.0 OD/mL、四龄期和五龄期家蚕感染选用10.0 OD/mL.选取的5株细菌对家蚕均具有致病力,整体上表现为随着细菌感染时间的延长,家蚕存活率逐渐降低;小蚕期感染细菌对家蚕的影响更明显,至五龄期有大量家蚕发病死亡,与养蚕过程中的细菌病发生规律相同.无论是小龄期感染还是大龄期感染,细菌协同感染的家蚕存活率总体上低于单菌感染,尤其是粘质沙雷氏菌参与的协同感染,至上蔟期的家蚕存活率均较低.此外,无论是二龄期感染还是四龄期感染,夏季家蚕的存活率总体上均高于春季家蚕,说明云南蚕区夏季家蚕的抗病力优于春季家蚕.[结论]5株分离自云南地区自然发病蚕体的病原菌对家蚕产生明显致病性,其致病性与感染龄期、感染浓度、不同细菌组合及感染季节等均有关,总体上具体表现为小蚕期感染较大蚕期感染对家蚕的影响更明显,细菌协同感染比单菌感染的危害更严重,且夏季家蚕感染后的存活率高于春季家蚕.

关键词: 家蚕 肠道致病菌 细菌感染模型 存活率 协同感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热、抗根肿病、萝卜胞质雄性不育(Ogura CMS)大白菜材料的创制

湖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获得耐热、抗根肿病的Ogura胞质雄性不育(Ogura CMS)大白菜(Brassica rapa L.ssp.Pekinensis)材料,以耐热大白菜为母本,抗根肿病娃娃菜为父本获得F1,经鉴定后和抗根肿病Ogura胞质雄性不育娃娃菜杂交,获得CMSF1,再将F1自交获得的F2经鉴定筛选后作为父本,CMSF1鉴定筛选后作为母本进行回交,得到BC1.抗根肿病表型鉴定结果显示F1、CMSF1、BC1表现为抗病,分子标记鉴定结果显示,F1植株均携带根肿病抗性基因,CMSF1 和BC1 大部分植株携带根肿病抗性基因.耐热鉴定结果表明,F1、CMSF1、BC1在高温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增幅大于迷您黄1号.CMSF1和BC1花器官观察结果表明雄蕊败育无花粉,是Ogura胞质雄性不育株.

关键词: 大白菜(Brassica rapa L.ssp.Pekinensis) 根肿病 耐热 Ogura胞质雄性不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云当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中药材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生物有机肥对云当归成药栽培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色膜覆盖开展云当归成药田间栽培试验,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NF)、单施化肥(C)、单施生物有机肥1号(BF1)、单施生物有机肥2号(BF2)、50%化肥+生物有机肥1号(50%C+BF1)、50%化肥+生物有机肥2号(50%C+BF2)7个处理,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云当归成药根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CK分别提高8.76%~12.83%、7.02%~10.69%、26.35%~88.25%和126.93%~219.01%;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提高云当归主根长、根粗、侧根数、单株鲜重及干重,显著提高云当归鲜、干药材产量(P<0.05),分别较CK增产35.17%~94.28%、29.53%~80.74%,其中,50%C+BF1处理鲜、干产量最高,50%C+BF2处理次之;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提高云当归药材挥发油、阿魏酸、多糖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降低总灰分含量,有效改善云当归药材品质。结论:综合土壤养分含量、云当归成药根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该试验条件下,以50%C+BF1处理效果最佳,能促进维西县云当归的高产优质。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云当归 土壤养分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茶叶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分析

农学学报 2024

摘要: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与消费国,其茶叶产业集聚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茶叶产业的稳健发展。基于1991—2020年中国各茶叶生产省份的种植数据,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和集中系数定量测算中国各茶叶生产省份的集聚水平,探究中国茶叶产业集聚的发展态势,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中国茶叶种植区域向西南地区和中东部地区集聚,尤其以云南、福建、湖北、四川最为显著。(2)中国茶叶产业空间集聚程度较高,且1997年集聚程度最低,2018年集聚程度最高。(3)中国茶叶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且专业化区域较为稳定,主要体现在以福建、浙江为主的中东部地区和以云南、贵州为主的西南地区。(4)中国茶叶产业集中化水平较高,且集聚区域相对稳定,逐渐呈现向以福建、湖北为主的中东部地区和以云南、贵州为主的西南地区集聚。(5)各茶叶生产省份之间的茶叶产业集中化水平和专业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集中化水平总体高于专业化程度。为进一步提升中国茶叶产业集聚水平,应从茶农、茶企和政府3个方面入手,推动中国茶叶产业升级,促进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茶叶 产业集聚 空间基尼系数 区位熵 集中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