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956条记录
外源有机肥碳氮比对植烟红壤微环境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碳氮比是反映有机肥肥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探讨有机肥碳氮比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环境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为土壤培肥及其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21—2022年在云南省寻甸酸性山原红壤上,以烤烟‘云烟87’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等氮磷钾条件下施无机化肥对照(T1,CK),以及配施不同碳氮比有机肥(10:1、15:1、20:1、25:1)对植烟土壤肥力、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2、T3、T5土壤pH升高0.09~0.13个单位;T2、T3、T4、T5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及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9.91%~17.40%、9.11%~16.45%、7.16%~43.68%、11.61%~39.54%;T2、T3土壤速效钾含量较CK显著提高8.12%、14.63%。T2、T3、T4、T5的土壤SOC含量及C/N较CK分别显著提高11.61%~39.54%、4.48%~29.72%。T2、T3、T4、T5的大粒径团聚体(>5、2~5、1~2 mm)含量显著增加20.75%~75.91%、10.06%~54.50%和16.98%~66.13%;而其微团聚体(0.053~0.25、<0.053 mm)含量较CK显著下降10.61%~54.52%;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显著增加。T2、T3可促进烟株生长,其叶面积较CK分别显著增加7.36%和14.92%。与CK相比,T2、T3的产量和产值分别显著提高11.99%、16.93%及5.92%、15.46%。T3能显著增加烟叶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降低总氮和烟碱含量,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施碳氮比(10:1、15:1)的有机肥有利于提升土壤pH及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和稳定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群落丰度,促进烤烟发育,提高烟叶产值和品质。

关键词: 烤烟 碳氮比 有机肥 团聚体结构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株无量山森林土壤芽孢杆菌鉴定及其生物活性挖掘

生物技术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挖掘无量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潜在的高活性微生物菌株,旨在为农业绿色投入品研发提供高效的菌种资源.[方法]以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为靶标筛选高拮抗活性菌株,观察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测定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检测脂肽类化合物合成基因以及菌株体外产酶、解磷、解钾、固氮及产铁载体能力;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 16S rRNA、gyrA、rpoB基因进行菌株鉴定,室内盆栽试验验证防病和促生效果.[结果]分离筛选获得 153 株可培养细菌,其中,菌株SH-53、N4471 和N9456 抑菌效果分别为 92.35%、87.29%和 88.47%,能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且对多种病原菌表现出良好拮抗活性.3 株功能菌均具有溶锌、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能力,菌株SH-53 和N4471 还具有解磷、固氮、分泌纤维素酶以及产铁载体能力.3 个功能菌基因组中均含有srfA、fenA、ituA、ituC、ituD、bymC等脂肽类化合物合成基因.经鉴定菌株SH-53 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N4471 为卡式芽孢杆菌(B.cabrialesii),N9456 为暹罗芽孢杆菌(B.siamensi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3 株功能菌防效分别为 84.66%、54.96%和 59.74%,对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根长等农艺性状均具有较好促进作用.[结论]3 个菌株具有高效、广谱的抑菌活性,具有多样化的生物活性,作为高效的微生物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卡式芽孢杆菌 暹罗芽孢杆菌 鉴定 生物活性 番茄枯萎病 促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玉米与雄不育辣椒杂交种子高效生产套种技术

长江蔬菜 2024

摘要: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具有特殊的气候优势,光热资源丰富,较适于冬繁制种,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增加经济收入,降低生产成本,利用玉米和辣椒植株高矮差别套种模式比单种进行辣椒杂交种子生产每1 hm~2增加收入1.8万余元。因此,采用鲜食玉米与雄不育辣椒杂交种子高效生产套种技术能增加经济收入,更大程度挖掘农业生产潜力。该技术对提高自然资源和土壤利用率,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雄不育辣椒 杂交种子 高效 套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碳"战略下云南省农业碳汇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估算2012—2021年云南省农业碳排放量、碳汇量,结果表明,碳汇量从2012年的2 888.46万t增加到2021年的3 054.97万t,但是农业的净碳汇量却从2012年的1 897.88万t减少到2021年的1 656.46万t,在农业碳源中农用地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最大,2012年农用地生产碳排放占71.62%,2021年上升到74.19%;研究发现农用地生产碳排放在持续增长,农作物碳吸收的增长速度慢于碳排放,说明农业生产方式仍为低碳发展的重点改进方向。建议农业的减排从种植、施肥、灌溉等技术进行重点方向创新技术发展,同时做好因地制宜的政策引导,联动资源做好技术、资金、人力等要素的支持,大力促进云南省农业减排增汇。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低碳农业 碳源 碳汇 云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雌雄同株工业大麻新品种云麻12号的选育

中国麻业科学 2024

摘要:云麻12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23年选育的雌雄同株晚熟型工业大麻新品种。该品种THC平均含量为0.07%,CBD平均含量为2.58%。2020—2021年参加全省区域试验,花叶平均产量2785.8 kg/hm~2,较对照品种云麻8号增产24.68%;麻籽平均产量1959.15 kg/hm~2,较对照增产14.00%;麻糠平均产量1921.05 kg/hm~2,较对照增产12.33%。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抗旱性和抗倒伏性,是适合低纬地区种植的一个雌雄同株工业大麻多用型新品种。

关键词: 工业大麻 雌雄同株 品种 云麻12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雌型工业大麻杂交新品种云麻杂4号的选育与应用前景

中国麻业科学 2024

摘要:云麻杂4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雌雄异株品种云麻8号近交系为母本,雌雄同株2017M5近交系为父本,利用杂种优势组配而成的工业大麻全雌型晚熟杂交种。2020—2021年多点区域试验中花叶平均产量3012.45 kg/hm~2,比对照云麻8号增产34.82%。该品种雌株比例大于95%,全生育期约167 d, THC平均含量为0.07%,CBD平均含量3.06%,籽粒含油量31.8%,蛋白质含量23.0%。适合云南省大部分地区种植,最适宜海拔范围为1500~2300 m。2023年通过云南省品种鉴定和登记。

关键词: 工业大麻 品种 全雌 云麻杂4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龙胆的本草考证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

摘要:目的:研究历代典籍对滇龙胆的文献记载,对滇龙胆进行本草考证,以期为滇龙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典籍,结合现代研究文献,对滇龙胆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采收加工以及品质评价进行系统的梳理、考证。结果:经考证,滇龙胆始载于《滇南本草》,别名坚龙胆、龙胆草、苦草等,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基原植物为滇龙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龙胆药材的基原植物之一;主产于云南,临沧是其道地产区;滇龙胆一般于秋冬两季采收;加工多以产地初加工为主,即将滇龙胆清洗后阴干或晒干;历代本草典籍中对其质量评价的记载非常少,以“形如枯骨”“根肥长”“脂润”“味苦”“粘牙”作为质量好坏的评价标准,现代主要以龙胆苦苷含量作为龙胆药材质量评价的主要手段之一,辅助以外观性状等的观测。结论:考证结果将为今后滇龙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滇龙胆 本草考证 名称 基原 产地 采收加工 品质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马铃薯间作模式对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种业 2024

摘要:为探究间作对分蘖期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64个云南大麦品种(系)与紫色马铃薯间作,大麦单作为对照,揭示分蘖期大麦苗不同种植模式、不同棱型、不同用途类型间的大麦苗4个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大麦SOD(1609.31U/g)、CAT(159.16U/g)、POD(334.70U/g)、PPO(102.30U/g)活性显著高于单作,且单作、间作下不同品种间4个抗氧化酶活性水平均存在差异;不同棱型间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表现为间作模式下二棱大麦抗氧化酶活性最高,单作模式下多棱大麦抗氧化酶活性最低;不同类型大麦间作模式下啤酒大麦品种抗氧化酶活性最高,青稞品种次之,饲料大麦品种抗氧化酶活性最低。用隶属函数法对间作模式下大麦抗氧化性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云啤麦MF20-5、宽颖大麦、MF20-16等抗氧化性综合评价前10的品种(系),作为与马铃薯间作下抗氧化性强的云南大麦品种(系)。

关键词: 间作 大麦 抗氧化酶 棱型 用途类型 分蘖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油果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热带农业科技 2024

摘要:概述世界各地牛油果的主要害虫种类(蝇类、蛾类、蚧类、螨类,半翅目和鞘翅目类)、主要病害种类(根腐病、炭疽病、疮痂病等真菌性病害以及细菌性软腐病和溃疡病)和病虫害防治现状.近年来国内牛油果种植面积快速扩张,文章提出从科学合理选园、加强检验检疫、合理选种、选择适宜防治措施等方面来预防和防治牛油果病虫害.

关键词: 鳄梨 害虫 病害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短头熊蜂体色模式多态性地理分布格局

昆虫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熊蜂是自然环境中一类重要的传粉昆虫,其体表通常覆盖着颜色鲜亮的体毛,从而形成明显的体色模式。本研究旨在探明云南短头熊蜂Bombus breviceps体色模式多态性的地理分布格局,为熊蜂遗传进化及环境适应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检视2017-2021年在云南和贵州共127个采样点采集的957头短头熊蜂标本[包括雌成蜂898头(蜂王103头、工蜂795头)以及雄成蜂59头],绘制雌、雄成蜂体色模式图,分析体色模式的类型及优势度。基于不同体节的体色组成对体色模式进行系统聚类,基于经纬度0.5°×0.5°单元格内体色类群组成分析云南短头熊蜂体色模式的地理分布格局。【结果】短头熊蜂胸部背板体毛的颜色在黑色、灰黄色和橙黄色间过渡变化,腹部背板体毛颜色有黑色、灰黄色、黄色和深棕色,腹部第1背板体毛均为黄色,黄色体毛由第1背板向后逐节延伸最多至第3背板的整节,第2, 3背板的体毛为黄色、黑色或灰黄色,而深棕色体毛由腹部第6背板向前逐节延伸最多至第3背板的下半节;雌成蜂有81种体色模式,其中工蜂有80种,蜂王有13种,其中12种与工蜂相同,雄成蜂有37种体色模式,其中28种与雌成蜂相似。雌成蜂的81种体色模式中,优势体色模式有2种,丰盛体色模式有5种,常见体色模式有10种,稀少体色模式有64种。雌成蜂体色模式可聚为3个体色类群,即:A类群(黑胸棕尾),B-1类群(橙胸黑尾)和B-2类群(橙胸棕尾)。云南短头熊蜂体色模式的地理分布可划分为云南高原西部(Ⅰ)和云南高原东部(Ⅱ)2个大区。Ⅰ区进一步可分为滇中亚热带高原区(Ⅰ1)和滇西南热带低山宽谷区(Ⅰ2);Ⅱ区进一步可分为滇东南亚热带岩溶山地河谷区(Ⅱ1)和滇东北亚热带中山河谷区(Ⅱ2)。A体色类群仅分布于Ⅰ1小区,Ⅰ2小区仅有B-2类群分布,而B-1类群仅分布于Ⅱ区,且同域分布有B-2类群。体色模式多态性高低与分布地经纬度无明显相关性,云南高原中部24.00°-24.50°N,102.50°-103.00°E方格内的体色模式多态性最高,达18种;A体色类群分布地平均海拔[(1 951±311) m]极显著高于B-1[(1 568±352) m]和B-2[(1 556±534) m]类群分布地平均海拔。【结论】云南短头熊蜂体色模式多态性丰富,可划分为3个主要的体色类群,其地理分布与气候区划、地型地貌和土地利用类型相关,地理区划特征明显,同区域内体色模式多态性向优势模式趋同。本研究结果对深入挖掘中国本土熊蜂资源和物种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不同生境利用与发展熊蜂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短头熊蜂 体毛 体色模式 聚类分析 地理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