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maize(模糊匹配)
191条记录
不同孔径的网罩对玉米花粉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7

摘要:为探索玉米人工套袋授粉的替代方法,采用200、240和300目(分别相当于75、61、48μm)的聚乙烯网罩,分别用于隔离云玉黑甜二号、养派四行玉米、小白糯、爆裂玉米、白糯玉米等试验材料的异源花粉,通过比较去雄植株所结果穗的籽粒数、留雄植株花粉散落的距离、植株叶片和收获籽粒间的SSR带型差异,研究了不同网罩隔离玉米花粉的效果及其对花粉散落和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00目的网罩能阻挡85%以上的玉米花粉,隔离效果较好;但即使在不完全固定方式下,网罩依然对玉米花粉散落的空间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和束缚作用;而在完全固定方式下,网罩使玉米群体的遗传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因此,网罩虽然能隔离玉米花粉,但还应研究固定它的合适方式和避免群体内个体发生自交的管理方式。

关键词: 网罩 隔离 玉米 花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与大豆间作条件下不同茎叶处理除草剂的筛选

大豆科技 2017

摘要:选用五种除草剂在玉米与大豆间作田间进行茎叶喷施,调查不同处理对田间杂草的防效、作物的安全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0 g/L烟嘧磺隆和55%咪唑乙烟酸两种除草剂对杂草防效均在90%以上,而且对玉米和大豆两种作物安全。40 g/L烟嘧磺隆使大豆增产27.8%,,玉米增产16.4%。5%咪唑乙烟酸使大豆增产42%,,玉米增产16.4%。筛选出的这两种除草剂比较适宜于玉米与大豆间作时的茎叶处理除草剂。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茎叶处理 除草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天化缓释复合肥对玉米产量、偏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云南农业科技 2017

摘要:通过研究云天化缓释复混肥与市场上常用缓释复混肥和常规玉米专用复混肥对玉米生长、产量、经济效益、偏生产力和对土壤的影响,在宣威市开展田间正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2种配方(16∶9∶9和20∶8∶12)的云天化缓释复合肥和市场上常见相同配方的缓释复混肥均比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分别增产12.9%、5.9%和6.4%、4.4%,分别增收11.1%、4.9%和6.6%、5.4%;氮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2.9%、5.9%和6.4%、4.5%。同一种肥料2种配方相比,产量、经济效益和偏生产力表现16∶9∶9优于20∶8∶12。

关键词: 玉米 缓释肥 产量 偏生产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砷、铅、镉低积累玉米品种筛选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8个玉米(Zea mays)品种(云瑞88、云瑞6号、云瑞518、云瑞220、云瑞10号、红单6号、红单3号、鄂玉1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探讨重金属砷-铅-镉(As-Pb-Cd)复合污染土壤条件下,8个玉米品种生物量、产量变化及籽粒As、Pb、Cd含量的差异,并通过聚类分析分别获得玉米籽粒As、Pb、Cd低积累玉米品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在重金属As、Pb、Cd复合污染的条件下,生物量和产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性;除云瑞518籽粒Cd含量不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01)外,其余7个玉米品种籽粒中As、Pb、Cd的含量均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通过聚类分析获得籽粒As低积累的品种2个,Pb低积累的品种1个,Cd低积累的品种3个;综合分析,最终筛选出云瑞88、云瑞220、云瑞6号、云瑞10号作为As、Pb、Cd低积累的品种。

关键词: 玉米 重金属 低积累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情况分析我国近15年玉米基础研究的发展状况(2001—2015)

中国科学基金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支持玉米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本文以近15年(2001—2015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学基础与作物学学科中所有以玉米及其生长环境为研究对象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及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类项目的申请数据为依据,从项目的研究内容和依托单位两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玉米基础研究现状及进展,总结我国玉米基础研究的特点,并提出了今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玉米基础研究的资助建议。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作物学 玉米 基础研究 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籽粒灌浆期田间性状相关性分析

云南农业科技 2016

摘要:分析比较了玉米授粉后相关的几个田间灌浆性状(鲜穗重、穗粗、穗轴重、百粒鲜重、百粒干重、籽粒含水量、籽粒深度、灌浆速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进行收获时推测籽粒含水量的多少,可以通过授粉天数的长短来进行推测;若授粉天数没有记载,还可以用穗粗的多少进行推断。灌浆速度与授粉后天数无显著关系,但与其它性状均为显著关系,说明在需要进行选择灌浆速度特性的品种时,应综合考虑各种性状,优先考虑相关系数比较大的几个性状,如正相关的百粒鲜重、穗粗、鲜穗重。

关键词: 玉米 灌浆 相关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茎秆的支撑功能及其可塑性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植物茎支持功能相关性状出发,阐明其在各种生态因子作用下的可塑性变化及生态适应意义。【方法】定义玉米茎的3个支撑功能性状:(1)线密度=节间重量/节间长度;(2)承重自重比=节间承重/节间重量,其中,承重=节间上方全部组织与器官的重量(不包括该节间自重);(3)承重线密度比=节间承重/节间线密度。可塑性用塑性系数表示,此系数值仿照变异系数的公式进行计算,其中方差组分根据数据的期望均方模型估算。共包括6个田间试验,处理组成分别为:5个地点×2个品种组合、11个采样期×2个品种组合、4个种植密度(3.0—9.75株/m~2)×3个采样期组合、4个种植密度(2.4—6.0株/m~2)、3种施氮量×2个追肥期组合、高密无肥对比低密有肥。采用方差分析检验处理间差异,采用LSD比较处理均值,采用负对数模型拟合茎线密度依节位的垂直分布。【结果】节间线密度变幅为0.052—0.72 g DW·cm~(-1),其垂直分布符合负对数方程:线密度=a-b×log(节位);承重自重比变幅为7—51,承重线密度比变幅为122—260 cm,计入雌穗重量后以上两个数值比的最大值出现在穗下第一节间,分别为246和3 425 cm。茎功能性状在品种间、地点间差异明显,在灌浆中后期线密度呈下降趋势;随种植密度增加,节间线密度持续下降,而承重自重比在较大密度范围内基本保持不变;加大施氮量提高了线密度,但是却不影响承重线密度比。茎性状的可塑性表现为:线密度>承重自重比>承重线密度比,干物质在茎上各节间的承重投入受最优化策略控制。【结论】以上3个茎支撑功能性状反映了植物的承重特征,从一个新的角度刻划了干物质投入及其投资效率,有助于深入认识植物的干物质分配现象。

关键词: 玉米 支撑功能性状 性状可塑性 基因型 地点与农艺措施 线密度 承重自重比 承重线密度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标记开发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玉米中的应用潜力,分析了影响标记辅助育种效率的诸多因素,总结了可用于育种实践的标记开发方法,阐述了其在玉米品质和抗性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并列举了一些可用于辅助分析的工具软件。最后对玉米标记辅助育种现存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提出我国应大力开展玉米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并拓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应用范畴。

关键词: 玉米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标记开发 数量性状基因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常用玉米自交系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确玉米自交系之间的亲缘关系对玉米种质的利用和强优势玉米杂交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应用改良CTAB法提取DNA、SSR分子标记技术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显色技术,采用Excel2007和NTSYS-pc 2.10e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聚类分析,用筛选出的70对SSR引物分析19个云南常用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共检测到504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到2~13个,平均7.21个;每对引物的多态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40~0.90,平均为0.73;19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11~0.841,平均值为0.703。利用UPGMA聚类分析方法,以0.697为标准,可将云南19个自交系划分为4个类群,表明云南自交系遗传基础丰富、多态性好,为玉米种质改良、杂种优势群划分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SSR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奥玉005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耕作与栽培 2016

摘要: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杂交玉米奥玉005在安顺市西秀区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效应大小排列为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说明密度对奥玉005的影响较大;最佳组合为密度3300株/667m~2,施尿素40kg/667m~2,施磷肥50kg/667m~2,施钾肥20kg/667m~2

关键词: 玉米 奥玉005 高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