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倍性香石竹杂交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以四倍体香石竹品种‘紫蝴蝶’(2n=4x=60)为母本,单瓣中间材料‘NH6’(2n=2x=30)为父本杂交后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授粉后17h,花粉管进入助细胞并释放内容物,精核进入极核细胞内,与二极核细胞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授粉后1d,精核向卵核方向移动,贴伏于卵核核膜上;授粉后2d,形成合子及游离的胚乳核;随后,胚发育经过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阶段。(2)杂交障碍发生在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表现为:精子与卵细胞不相融合或精子与二极核不相融合、合子未分裂或初生胚乳核未分裂及胚胎的败育。(3)胚败育虽能发生在原胚、球形胚、棒状形胚、三角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及子叶形胚阶段,但主要发生在球形胚阶段。


糙米蛋白质含量与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分析及NIRS模型的建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62份不同类型水稻种质,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AAS)测定Mg、Ca、Fe、Zn、Cu和Mn等6种矿质元素含量,火焰光度法测定K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P含量。对糙米蛋白质与矿质元素、矿质元素间进行相关分析;并利用测定的蛋白质含量的化学值,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squares,PLS)建立糙米蛋白质预测的校正模型。结果表明,糙米矿质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P>K>Mg>Ca>Zn>Fe>Cu>Mn,蛋白质与P、K、Cu和Mn等矿质元素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通过比较光谱预处理方法在不同谱区的处理效果:采用一阶导数预处理、谱区为11995.7~7498.3/cm和6102~4597.7/cm建立校正模型的检验和预测效果最佳,糙米蛋白质的近红外测定值和化学测定值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其校正决定系数为92.89,外部验证决定系数为89.91;筛选到小黑谷、小红米和紫糯米等高蛋白、富矿质营养的种质材料,可作为富营养稻米品种创新的亲本材料;通过利用蛋白质和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借助近红外分析技术(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NIRS)辅助测定蛋白质含量,并间接选择富矿质营养水稻种质,聚合高蛋白和富2种以上矿质元素,可能是水稻营养品质育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糙米 蛋白质含量 矿质元素含量 相关性 NIRS模型


Pi-ta~+和Bchi基因双价表达载体构建及水稻的遗传转化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本研究所用Pi-ta+基因是一个来自景洪直立型紫秆普通野生稻的基因,该基因属于稀有的抗稻瘟病Pi-ta+等位基因,具有抗稻瘟病的能力;几丁质酶是一种以几丁质为底物的水解酶,它可以降解病原真菌细胞壁中的几丁质,破坏细胞新物质的沉积使病原体死亡。为获得抗稻瘟病的水稻新材料和进一步培育聚合多个抗稻瘟病基因的转基因水稻新品种,本研究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构建了Pi-ta+和Bchi的双价表达载体pCAMBIA1300-Pi-ta+-Bchi,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入栽培稻品种云资粳41中,经过一定浓度的甘露糖筛选培养,分化得到的再生苗经氯酚红显色法和PCR检测,获得11棵转基因阳性植株,离体检测证明外源基因的导入增强了转基因水稻的稻瘟病抗性。


云南特有茶树资源紫娟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食品科技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水浸提法对紫娟茶生物活性物质进行提取,利用理化检测方法对紫娟茶生物活性物质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茶多酚36.84%,咖啡碱32.76 mg/g,锌31.82 mg/L,花青素29.62mg/g,茶氨酸242.63 mg/100 g,儿茶素58.12 mg/g,黄酮类14.01 mg/g,茶氨酸245.34 mg/100 g;动物实验和人群对照实验表明,紫娟茶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


从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况漫谈茶产业发展
《福建茶叶 》 2013
摘要:中国居民营养状况是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并存,建议利用茶叶对人体的调节功能,在学生营养餐及园工工休时间中补充奶茶或推广茶叶品鉴活动,即能补充营养又减少营养过剩造成的肥胖率。再从普及营养知识,全面深入开发青年人及农村终端消费市场,加强茶叶深加工应用日常化、普遍化,化解茶业产能的过剩,促进茶产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