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朱砂根成熟果实不同部位生理特性与种子胎生的关系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2023 CSCD
摘要:研究朱砂根种子胎萌发生与果实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及酶活性的关系,为探讨胎萌发生的生理机制提供依据.以朱砂根胎生与非胎生果实为材料,剥离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胚乳以及胎生种子的胚根,分别测定不同部位的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淀粉酶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朱砂根胎生果实不同部位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显著低于非胎生果实,而胚根中的含量均较高;胚根突破种皮后,胎生果实中的SOD和POD酶活性均增加,大多高于非胎生果实,且淀粉含量与SOD呈负相关,与POD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无论是胎生还是非胎生果实,以内果皮的α,β-淀粉酶活性最高,但胎生果实均低于非胎生果实,说明淀粉酶对朱砂根果皮中的淀粉发生了水解作用.胎生果实不同部位的碳水化合物可能协同参与胚发育的代谢过程,其含量被降解用作胚的组织分化发育所需的能量,并在胚内积累,同时启动了相应的抗氧化酶防御系统,尤其是内果皮中较高的碳水化合物、淀粉酶与POD酶活性,可能对朱砂根种子的胎萌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白花除虫菊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福建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适宜白花除虫菊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外植体诱导、继代培养及生根培养阶段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建立白花除虫菊高效再生体系.[方法]以白花除虫菊尚未张开的花蕾作为再生体系的外植体材料,花蕾经过灭菌消毒以后,采用MS固体培养基,比较不同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配比对白花除虫菊花蕾诱导出芽、增殖及生根等关键环节的影响.[结果]白花除虫菊花蕾外植体最适宜的消毒条件为75%酒精处理30 s后用0.10%氯化汞溶液消毒10 min,之后用15%次氯酸溶液处理15 min;白花除虫菊花蕾诱导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2.0 mg·L?16-BA+0.5 mg·L?1TDZ+0.2 mg·L?1IBA;白花除虫菊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16-BA+0.1 mg·L?1TDZ+0.1 mg·L?1IBA;白花除虫菊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MS+0.1 mg·L?1IAA+0.1 mg·L?1IBA;炼苗移栽的最适基质为泥炭:珍珠岩=6:1,成活率达90%以上,移栽效果良好.[结论]基本建立了白花除虫菊高效再生体系,可为繁育白花除虫菊种苗提供技术支撑.


平茬措施对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特征及相对生长关系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平茬后云南松苗木的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相对生长关系,为综合分析其平茬后的补偿性生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年生云南松容器苗为试验材料,设置重度平茬(平茬高度5 cm)、中度平茬(平茬高度10 cm)和轻度平茬(平茬高度15 cm)3个平茬高度处理,以不平茬作为对照,1年后采用全株收获法测定根(主根和侧根)、茎(主干、侧枝、萌条枝)、叶(母株针叶和萌条针叶)生物量,并计算各器官的生物量占比,比较分析各处理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差异及平茬高度与各器官生物量间的相关性;采用异速生长方程分析各器官间生物量的相对生长关系.[结果]云南松苗木除重度平茬的叶生物量显著(P<0.05)小于对照外,其余不同平茬高度处理间根、茎、叶、地上部分和单株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平茬高度处理间根、茎、叶生物量的再分配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随着平茬高度的降低,根生物量更多地分配到主根,茎生物量更多分配到侧枝,叶生物量更多分配到母株针叶.从生物量占比来看,处理间根质比、叶质比存在明显差异,与对照相比,重度平茬可显著提高根质比、降低叶质比(P<0.05);随着平茬高度的降低,云南松苗木根质比(16.38%~23.52%)逐渐增加,叶质比(48.12%~40.94%)逐渐减小,茎质比(33.79%~35.54%)的变化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平茬高度与主根生物量、侧枝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萌条枝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萌条针叶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即平茬高度的降低有利于主根生物量和侧枝生物量的积累,但会减少萌条枝和萌条针叶生物量.相对生长关系分析表明,重度平茬叶-单株生物量间和轻度平茬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间为异速生长关系;其余的叶-茎、叶-根、茎-根、地上部分-根生物量等的相对生长关系均为等速生长.[结论]平茬通过影响云南松苗木器官间的相对生长关系进而影响生物量在各器官间的分配;平茬高度降低可促进生物量向根分配,减少向叶分配,而对茎生物量分配无显著影响;平茬后的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最优分配假说.


预算一体化管理下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管理对策分析
《财会学习 》 2023
摘要:科研单位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科研项目研究取得的成效关系到事业发展的质量.在项目研究中,做好项目经费管理工作是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加强预算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提升项目经费的综合利用效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助力于科研单位的长效健康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预算一体化的概念后,结合科研单位项目经费预算一体化管理思路,阐述了具体管理措施,其中涵盖了优化预算一体化管理平台、强化相关人员综合素养以及下放预算管理权限等,旨在提升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管理质量和效率.


不同海拔茶树品种紫娟主要生化成分变化规律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种植于海拔900、1 200、1 500、1 800、2 300 m的紫娟成龄茶园为研究对象,分析茶树品种紫娟主要生化成分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海拔900~2 300 m种植区域,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均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在海拔900 m种植区域最高,分别为51.5%、30.3%.随着海拔的升高,氨基酸含量连续升高2次,在海拔2 300m种植区域,氨基酸含量呈明显升高,为3.8%.咖啡碱含量随着种植海拔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海拔900 m种植区域最高,为4.3%.儿茶素总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海拔900 m种植区域最高,达15.88%.在海拔900~1 800 m种植区域,花青素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在海拔1 800m种植区域,花青素含量达最大值,为18.5 mg/g,在海拔2 300m种植区域,花青素含量降至最低,为14.3 mg/g.


不同茶树品种晒红茶品质对比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大叶种茶树品种加工成晒红茶的生化成分含量以及综合品质特点,优选出最适制晒红茶的品种.[方法]选用10个不同品种的大叶种茶为试验材料,利用相同的加工方法,制成晒红茶并对其内含成分进行分析,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感官审评结果表现为群体种>清水3号>73-11>云茶普蕊>73-8>云抗37号>云抗14号>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10号,常规生化成分含量相对较高的品种为清水3号、云茶普蕊和云抗37号.茶色素含量较高的品种为云茶普蕊、长叶白毫和云抗43号.[结论]云茶普蕊、清水3号和云抗37号表现出较好的晒红茶适制性.


大蒜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培肥和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
《杂交水稻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蒜—水稻轮作模式典型区,以大蒜秸秆为研究对象,研究无秸秆还田(CK)、秸秆1倍焚烧还田(A1)、秸秆2倍焚烧还田(A2)、秸秆1倍翻压还田(B1)、秸秆2倍翻压还田(B2)、秸秆3倍翻压还田(B3)对土壤培肥和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期,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都显著高于CK;在水稻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都显著高于CK;秸秆还田比CK增产,其中秸秆翻压还田各处理增产显著,秸秆3倍翻压还田(B3)增产效果最好,比对照增产18.84%;秸秆翻压还田培肥效果较好,尤其在拔节期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增加,导致其茎鞘物质输出率、茎鞘物质转换率较高,从而显著增产。


滇西地区小麦地方品种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是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环节。滇西地区是云南省小麦地方品种最重要的原产地,分布有类型多样数量丰富的资源。开展分子遗传多样性分析对明确其遗传背景、提高育种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65个SSR分子标记对186份来源于滇西地区的小麦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共检测出等位变异407个,平均为6.26个。主要等位基因频率共计为36.1077,平均为0.5555。基因多样性指数总计为37.5473,平均为0.5777。多态性信息含量(PIC)总计为34.9924,平均为0.5383,变幅为0.1465~0.8356之间,多态性达到高度水平(PIC≥0.5)。A、B、D亚基因组中,基因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B> A> D;7个同源群中,基因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变幅为0.5202~0.6508,最高为第四同源群,最低为第七同源群。聚类分析表明共分为2大类群,其中5份材料为第Ⅰ类群,主要为四倍体材料;181份材料为第Ⅱ类群,全部为六倍体材料。第Ⅱ类群中的铁壳麦单独聚为一类,其他地方材料大致可按临沧、保山、大理等相同地理来源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滇西小麦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是未来小麦育种改良的宝贵基因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