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ice cultivars(模糊匹配)
173条记录
利用HPLC法测定水稻子粒主要黄酮类化合物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建立水稻儿茶素、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研究水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组成差异,为高黄酮水稻种质资源的定向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建立了利用HPLC法测定水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水稻糙米的黄酮化合物组成主要以儿茶素和山奈酚的形式存在,不含杨梅素和槲皮素,不同品种儿茶素和山奈酚组成比例及含量存在差异;粳稻含有更丰富的儿茶素,有色稻山奈酚和儿茶素含量大于无色稻;糙米中含有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而精米中不含或少含黄酮类化合物。

关键词: HPLC法 黄酮类化合物 水稻 儿茶素 山奈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缅甸引进稻种资源苗期抗旱性鉴定

浙江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分别以‘旱优3号’、‘旱优8号’为抗旱对照材料,‘珍汕97B’为敏旱对照材料,对160份缅甸引进稻种进行苗期抗旱性鉴定。通过苗期反复干旱处理,测定反复干旱存活率(SPRDC)、苗高(PH)、心叶下倒一叶叶长(LFC)、相对电导率(REL)、丙二醛(MDA)5个抗旱相关的形态及生理性状。以5个指标的模糊隶属函数(FSV)平均值作为抗旱综合鉴定指数D值。以对照材料D值为分级点,将缅甸引进资源抗旱性分为抗、中抗、中感、感4个级别,将所有指标鉴定结果都为抗的定为抗旱材料,得到18份抗旱材料。结果表明:这18份抗旱资源可作为栽培稻抗旱改良的遗传资源。

关键词: 缅甸 水稻 苗期 反复干旱法 模糊隶属函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处理对水稻正反交F_1雄配子基因型频率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来自云南海拔2 670 m高寒稻区的地方粳稻品种小麻谷与具有籼稻细胞质背景的籼粳交品系南34进行正反交产生F1,用经14℃和17℃低温离体处理的正反交F1的稻穗与育性稳定的1个滇Ⅰ型细胞质不育系授粉获得3个测交群体。对F1的花粉育性和所获得测交群体的PCR位点进行分析,发现温度及细胞质背景都对F1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发生了选择,导致雄配子基因型的遗传比例偏离孟德尔规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探讨温度对水稻遗传分化的影响,还可探讨通过对雄配子基因型的差异选择提高定向育种效率的育种方法,将有助于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水稻及其他作物的遗传变异将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基因型频率 水稻 雄配子选择 低温处理 细胞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布朗族当前种植稻作地方品种的SSR位点多样性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调查收集了80份布朗族当前仍在种植的稻作地方品种,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72对SSR引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27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3.764个;197个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2.739个;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163~0.827,平均为0.582;稀有等位基因数20个。云南省内3个不同地区布朗族种植的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有差异,表现为勐海县>双江县>墨江县。地方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111~0.875,平均为0.411;在相似系数0.266处可以将供试品种分为籼粳两大类,但不能再将布朗族同一集居区的地方品种完全聚成同一亚类,暗示着布朗族不同集居区的条件对地方品种进化的影响还比较有限。最后还就布朗族对地方品种多样性的贡献及可能的原因等进行了讨论分析,对如何防止地方品种收集中同名异种和同种异名问题发生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水稻 地方品种 微卫星标记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种子风筛精选加工中筛片组合孔径比参数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确定水稻风筛精选中筛片组合关键参数,提高加工的水稻种子的净度和发芽率,进而提高种子的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以云南省籼稻、粳稻2个类型的18个主栽水稻品种的种子为材料,在测定其种子的粒径比基础上,用进口的LA-LS小型风筛精选机设备,开展风筛精选加工中不同筛片组合参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粳稻种子平均粒径比为1.40,籼稻种子平均粒径比为1.33;种子粒径比、下/上筛片孔径比(以下简称筛片孔径比)与净度及获选率之间呈线性关系;满足粳稻进行精选加工的上层筛片尺寸为2.60mm,下层筛片尺寸范围为1.70~1.90mm,最佳筛片孔径比为0.73。适于籼稻进行精选加工的上层筛片尺寸范围为2.25~2.60mm,下层筛片尺寸范围为1.50~1.90mm,最佳筛片孔径比为0.63。本研究获得的筛片组合关键参数在加工能力为4t/h的CIMBRIA DELTA SUPER 104型种子加工精选设备上进行验证,获得了加工种子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步提高的效果,研究结果为水稻种子风筛精选加工和标准化处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水稻 种子 风筛精选 净度 获选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种子寄藏真菌的3种检测方法对比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3种水稻种子寄藏真菌检测方法的异同和适应性,为提高水稻种子健康检测的针对性提供科学依据。以云南省具有代表性的3个主栽水稻品种楚粳26、滇优35和宜香9的种子为材料,采用洗涤法、PDA平板法进行种子寄藏真菌检测;同时采用滤纸保湿法对此3个品种以及富优80等产地海拔高度不同的共计20个水稻品种的种子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洗涤法适用于种子外部带菌检测,洗涤时间为20min,洗涤液稀释10倍涂平板可以观测记录带菌的数量,供试水稻种子外部主要携带Aspergillus、Fusarium、Penicillium、Alternaria,它们出现的比例分别为21.4%、17.9%、16.7%和8.3%;PDA平板法可以满足整粒种子以及解剖后种子不同部位的寄藏真菌检测,结果与洗涤法基本一致,种子携带4个属真菌的分离比率分别为42.7%、25.6%、1.2%和4.9%;滤纸保湿法可较好地检测20个水稻品种整粒种子的带菌情况,共检测到24个属的真菌,主要优势菌为Aspergillus、Fusarium和Penicillium,它们分别在14、19和18个供试品种中广泛分布,出现频率最大,而在版纳10号等少数地方种水稻种子中,上述3个属的真菌未检出或者检出频率明显降低。研究分析了种子类型、来源、产地海拔高度与种子寄藏真菌种类的关系,提出了对3种检测方法中获得的未知真菌分类地位进行进一步鉴定的建议。

关键词: 水稻 主栽品种 种子健康 寄藏真菌 检测方法 对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理来源水稻品种的SSR分子标记遗传相似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价云南水稻品种与国内外水稻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利用48个SSR分子标记对90个来自9个不同国家的水稻品种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到269个等位基因(Na),平均每个SSR标记检测到5.604个,变幅为3~10;共检测到159.775个有效等位基因(Ne),平均为3.329,变幅为1.578~6.090;每个SSR标记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366~0.836,平均为0.661。90个水稻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021~0.875,平均为0.328。90个品种在相似系数0.212处分为籼、粳两亚种类群;聚类树形图能划分品种的地理来源;亚种内,粳型品种较籼型品种的遗传相似度高。云南粳稻育成品种的遗传相似性较高,云南水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应加强对云南水稻地方品种的有效保护和籼粳分化等研究。

关键词: 水稻 SSR 遗传相似性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稻02428突变体重组自交系糙米功能成分含量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粳稻02428突变体的RIL群体336个F9家系,对糙米中总黄酮和生物碱等2种功能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异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种功能活性成分在F9家系间均有较大的变异,其中生物碱含量变异最大,总黄酮变异最小,变异系数分别为55.87%和22.67%。②剑叶宽与总黄酮含量(0.135**)、结实率与生物碱含量(0.130**)呈极显著相关;穗下节长与总黄酮含量(0.127*)、秕粒数与生物碱含量(-0.125*)呈显著相关。③剑叶宽、穗下节长与总黄酮含量、秕粒数与生物碱含量的相关关系主要是直接效应,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29,0.250和-0.298;结实率与生物碱含量的相关主要是通过株高、剑叶长宽、穗颈长、穗下节长、1~2节长、穗长、实粒数、秕粒数的间接作用,说明剑叶宽、穗下节长、秕粒数和结实率可作为高含量总黄酮、生物碱水稻品种选育的重要参考指标。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 总黄酮 生物碱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标记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农业科技通讯 2011

摘要:简要综述水稻育种概况和遗传标记的种类及特点,着重叙述分子标记在水稻遗传多样性、分子连锁图谱构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品种纯度鉴定、杂种优势预测及目标基因早期鉴定等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稻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分子标记 水稻 遗传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光光度法检测不同地区和类型稻种功能性成分的初步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地区和类型水稻品种糙米中γ-氨基丁酸和总黄酮等功能性成分,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准确测定了中国、日本、韩国、国际稻作所和云南品种及云南野生稻γ-氨基丁酸和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①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稻籽粒中γ-氨基丁酸和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是可靠的;②不同地区和类型水稻品种功能成分含量存在差异;③相关分析表明,氨基丁酸与总黄酮的相关系数较高(r=0.575**),在育种上可以实现多个相关性状间的遗传改良;④鉴定出墨江黄皮饵块谷、明恢86、墨江饵块谷、疣粒野生稻等18份高GA-BA和高总黄酮的水稻品种,可作为选育高黄酮和γ-氨基丁酸品种的亲本或直接作为功能稻开发利用.首次报道疣粒野生稻总黄酮质量分数达0.751%,在所有水稻品种中黄酮含量最高.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总黄酮 分光光度法 水稻 功能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