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良好农业规范(GAP)发展现状与建议——以云南省为例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良好农业规范在保证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和出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了国内外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发展情况及特征,结合2006—2017年间中国良好农业规范(CHINAGAP)在云南省的认证规模、区域分布和主体构成等指标,探讨了其在云南省的变化趋势。CHINAGAP在云南省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认证形成了以种植业为主、畜牧和渔业为辅的行业格局。但云南省认证总量偏少,认证可持续性和认知度较低等问题也制约了CHINAGAP在云南省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国内外良好农业规范发展经验,提出了加强政府引导,出台奖励办法;发挥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示范作用,提高GAP认证积极性;加大CHINAGAP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等建议,为推动CHINAGAP认证工作在云南省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蚕豆异交率相关因素研究及应用进展
《作物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蚕豆是常异花授粉作物,异交率一般为20%~30%,最高可达84%.媒介昆虫、气候条件、地理因素、种植密度、品种基因型、花序的小花数量及小花结构特点、田间环境等都对异交率产生影响,媒介昆虫是异交发生的主要途径.异交会导致种质一致性的丧失,给资源的保存利用、品种繁育和应用基础研究等带来一定阻碍,但同时异交又是群体遗传多样性保障和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条件.本文从异交率、异交媒介、异交影响因素及异交率的应用研究4个方面总结蚕豆异交率研究和应用情况,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西南区油菜品种早熟适宜机收特性评价及适宜密度筛选
《西南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早熟、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油菜新品种及适宜的种植密度,为西南区早熟油菜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对西南地区5家单位近年来育成的15个油菜品种的早熟性、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株型、抗裂角性、茎秆抗折性、抗倒伏性等关键指标进行评价,筛选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早熟油菜品种.同时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分析,探索适宜种植密度.[结果]参试品种中,大于73%的品种早熟性突出,53%的品种花期集中成熟一致性好,30%的品种适宜机收特性好;云油杂12号、渝油55、宜早油一号早熟性及适宜机械化收获特性突出;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参试品种产量均先增后减;选用紧凑株型品种,适当增加密度可以降低株高和单株重,减轻倒伏从而增加产量;抗裂角指数和每角粒数、千粒重均呈正相关,尤其与千粒重相关系数大于0.49.[结论]本研究筛选出3个早熟适宜机收的油菜新品种,所有品种均表现为在20万株/hm~2条件下产量最高.
低温与氮耦合对水稻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耐冷氮高效水稻材料内源激素代谢特点,以阐明氮营养对提高水稻耐冷性的调节机理.[方法]以水稻近等基因系耐冷氮高效I16和冷敏氮低效I67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胁迫与4个氮肥水平(10,20,40和60 mg/L)耦合对水稻根、叶中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细胞分裂素(CTK)、赤霉素(GA)、脱落酸(ABA)含量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结果]随水稻生育进程,根和叶中IAA、CTK、GA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开花期达到峰值,ABA含量在成熟期达峰值.水稻根和叶中IAA、CTK、GA含量随施氮水平增加而升高,ABA则相反;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低温抑制IAA、CTK、GA合成,促进ABA升高,4种激素含量呈现I16高于I67,叶高于根.低温与中氮耦合对水稻根和叶中IAA、CTK、GA的调控为正效应,低温与高氮耦合调控ABA为负效应,中氮可使水稻维持较高内源激素含量,这是增强水稻耐冷性的内在机理之一.[结论]在低温和氮肥耦合下,维持根叶中较高的IAA、CTK、GA、ABA含量,以及施氮对根、叶激素耦合效应的差异,是引起水稻耐冷性和氮素利用效率差异的重要生理调节因素.
辣木抗逆相关研究现状及应用
《生物技术通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属于热带、亚热带速生树种,具有耐高温、耐贫瘠、耐旱等优良抗性,营养成分和功能性成分含量丰富,可应用于食品、保健品、饲料等多种领域.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使非生物胁迫加剧,辣木的非生物胁迫抗性越来越受关注,包括干旱胁迫、低温胁迫和盐胁迫抗性.同时,辣木提取物可作为安全有效的生长调节剂,缓解非生物胁迫对植物的损伤,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抗逆性,改善产量和品质.无论是辣木的抗逆性研究还是辣木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研究,主要通过植物的形态、产量,品质、渗透调节系统、酶保护系统、光合系统、分子水平等相关参数的变化来评价辣木植株或品种的抗性及对逆境损伤植物的改善程度.综述了近年来辣木抗逆研究现状及其提取物在植物抗逆上的应用进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展望,以期为辣木抗逆育种研究、抗逆机制研究及诱导植物抗逆性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甘蔗育种经济权重选择指数法的应用研究Ⅰ.目标性状经济权重模型的构建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育及推广应用甘蔗良种能带给蔗糖产业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客观高效地筛选和评价甘蔗品种对蔗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对甘蔗的多个目标性状进行经济权重模型的构建,客观评价目标性状的相对重要性,为完善甘蔗育种评价体系和甘蔗良种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依据云南省18家糖厂3个榨季的调查问卷数据和云南省多年从事甘蔗生产的农户及农场管理人员的调研反馈数据,对整个蔗糖产业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核算,计算不同经济性状的经济权重,获得了如下主要结果:(1)构建了甘蔗11个育种目标性状的经济权重模型,包括3个直接目标性状(蔗茎产量、甘蔗蔗糖分、纤维分),8个间接目标性状(茎径、有效茎、株高、蒲心、脱叶性、57号毛群、侧芽、芽突起程度);(2)基于新植产量63 t/hm~2、糖分12.5%、纤维分12.0%和甘蔗1 a新植2 a宿根生产周期总产量170.73 t/hm~2的条件下,每吨糖的总生产成本为4643.99元,蔗农的生产成本占总成本的68.15%,糖厂的生产成本占总成本的31.85%;当每吨甘蔗的收购价格为440元时,蔗农每吨甘蔗的收益为44.38元,当市场糖价突破每吨糖5000元时,糖厂每吨糖的收益超过356.01元;(3)基于目前人工收获生产模式条件下,甘蔗11个目标性状的绝对经济权重值为:蔗茎产量(t/hm~2)37.95元、商业糖分(%)328.44元、纤维分(%)-22.28元、茎径(cm)320元、有效茎(条/m~2)-80元、株高(cm)0元、蒲心(分级)-760元、脱叶性(分级)-320元、57号毛群(分级)-160元、侧芽(分级)-159.82元、芽突起程度(分级)-63.26元;(4)结合性状遗传增益的分析得到11目标性状的相对经济权重值,依次为商业糖分400.99元、蔗茎产量130.51元、茎径36.93元、株高0元、芽突起程度-5.22元、纤维分-8.25元、脱叶性-21.15元、侧芽-24.30元、有效茎-28.61元、毛群-30.72元、蒲心-200.04元。通过对整个蔗糖产业各个环节成本的核算,利用边际效益的方法构建的目标性状经济权重模型可为甘蔗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余甘子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分析和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余甘子果实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和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余甘子果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2种方法(水提法和醇提法)提取余甘子果实中的活性物质,测定其中多酚和黄酮含量、分析其对3种自由基(1-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余甘子果实中富含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其中水提物中多酚和黄酮含量(22.95和34.61 mg/g DW)均高于醇提物中的含量(15.61和17.61 mg/g DW);水提物和醇提物对3种自由基都有很强的清除作用,其中水提物抗氧化效果优于醇提物,清除DPPH、ABTS+和羟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4.58 μg/mL、9.61 μg/mL、1.99 mg/mL.余甘子果实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作用与浓度有关,0.2、0.6 mg/mL提取物对于酪氨酸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1.8 mg/mL提取物则对酪氨酸酶活性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余甘子果实中富含多酚和黄酮类活性物质,而且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能力大小依次是DPPH> ABTS+>羟自由基;提取物可影响酪氨酸酶活性,低浓度提取物引起酶活性升高,高浓度则抑制酶活性,推测相关作用机制比较复杂.
云南省古茶树资源调查与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古茶树资源,2010-2017年对云南省12个地区58个县/市的古茶树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依据《Flora of China》英文修订版分类确立了古茶树资源物种名录,建立初步的古茶树资源数据信息库。以此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学分析了云南古茶树资源种类组成、地理分布特征、生境类型及形态多样性。结果表明:云南古茶树种类多,调查共获得古茶树资源分布点474个,记录样本植株2570份,隶属7种6变种;古茶树资源分布广而不均,主要分布于滇西、滇南、滇东南及滇中哀牢山山脉,滇东南是古茶树物种多样性的分布中心,滇西是特有种的分化中心,云南古茶树资源的地理分布可能存在滇西-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 (W. W. Sm.) Melch.)、滇南-普洱茶(C.sinensis var.assamica (J. W. Mast.) Kitam.)和滇东南-厚轴茶(C.crassicolumna H. T. Chang)3个现有分布中心;古茶树资源生境复杂多样,可大致分为原生林、次生林和高山旱地等3类,不同生境分布的古茶树种类及其生长状况有差异;古茶树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其描述型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58~1.48,数值型性状变异系数为4.37%~51.03%,总体上营养器官的变异性高于花部器官。本工作为进一步探讨云南地区古茶树资源的系统演化、多样性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本底资料。此外,根据古茶树资源现状,初步提出了一些保护利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