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氮胁迫条件下稻瘟病菌分泌蛋白致病性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CH-63和TH-16 2个致病性差异的稻瘟病菌株为材料,在缺氮培养条件下进行液体培养。经培养2 d后,采用铵盐沉淀及透析纯化处理获得稻瘟病菌培养滤液中的分泌蛋白。分别采用致伤接种及浸泡处理对该蛋白作用水稻植株后的病理反应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经致伤接种的水稻叶片及茎杆接种斑处出现明显的坏死病斑,其病斑直径是对照的2~4倍。浸泡处理的水稻幼根出现严重褐化,植株生长矮小,株高仅为对照的1/2。对上述稻瘟病菌株分泌蛋白进行酶解处理后病症消失或减弱,进一步确证其为引起上述病理反应的主要因子。将该分泌蛋白接种24个水稻单基因系,接种后72 h根据病斑长度将24个IRRI水稻单基因系按抗、中、感病性状分组。对稻瘟病菌菌株CH-63和TH-16的缺氮分泌蛋白致病力强弱差异与菌丝块接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H-63致病力强于TH-16。


辣椒、玉米、芋头间套作对辣椒主要病害的控制及增值效应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5~2007年在云南省弥勒县竹园镇进行辣椒、玉米、芋头间套作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辣椒、玉米、芋头间套作栽培模式能减轻辣椒病毒病发病率,2005~2007年辣椒、玉米、芋头间套作与辣椒单作相比较,成熟期辣椒病毒病发病率分别减轻43%、36%、40%。同时能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综合产值,2005~2007年每公顷产值间套种比单种增加29 469、29 160、29 797.5元,增幅分别达59.71%、52.37%、56.15%。


放线菌ECO 0008产新活性化合物YNUCN-0021对几种作物病害的防治
《农药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用放线菌ECO 0008产新活性化合物YNUCN-0021对水稻稻瘟病、番茄灰霉病、烟草赤星病进行室内盆栽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活性化合物YNUCN-0021在质量浓度为200mg/L时对水稻稻瘟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分别为88.28%和53.72%,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分别为94.64%和42.81%,对烟草赤星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分别为90.58%和48.71%。


加快云南粮食生产发展 确保粮食安全对策研究
《中国粮食经济 》 2009
摘要:21世纪以来,全球粮食供不应求、大量动用储备粮,导致全球粮食库存率已多年低于17%的安全线水平,目前仅为15%,为50年来的最低水平,仅能满足50多天的世界消费。世界粮食单产增长缓慢,粮食单产增加已到了一定限度,今后30年世界粮食单产的年均增长率将进


淡黄花百合与东方百合‘如意’远缘杂交的研究
《西部林业科学 》 2009
摘要:以淡黄花百合(父本)和东方百合‘如意’(母本)为亲本,采用离体受精的方法和胚挽救技术进行了两种百合的远缘杂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切割花柱的方法,获得了较高的子房膨大率;在胚珠培养过程中,用甘露醇和山梨醇代替部分蔗糖并加入0.5mg/mL 6-BA和0.1mg/mL NAA的培养基有利于胚的发育,其有胚率为1%,并成功获得了杂种植株。


10%虫螨腈对桑园桑蓟马的田间防治试验
《蚕桑通报 》 2009
摘要:桑蓟马(Pseudcden drothripsmori Niwa)又名举尾虫,属缨翅目蓟马科,是桑园常见害虫之一。桑蓟马1a发生10代左右,以最后1代成虫在枯枝落叶、树皮裂隙、杂草中越冬。在云南3月下旬迁移到桑叶上产卵繁殖,到4月中旬产生第一代若虫。桑蓟马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