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青稞(裸大麦)品种亲缘关系的SSR标记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有效利用云南青稞(裸大麦)种质,用21对SSR引物研究了57份云南及15份国内外青稞(裸大麦)种质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SSR标记共检测到176个等位基因,平均PIC值0.8491,MI值7.1167,H为0.3786,I值0.5584。说明72个青稞(裸大麦)种质之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品种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在0.0597~0.4339之间,平均为0.1917,每代迁移数(Nm)为2.1078,多样性顺序为:滇西南地区>滇中温暖区>滇西北冬作区>滇西北春作区>滇东北地区>滇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CIMMYT。(3)72个参试种质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02~0.866,平均0.4890,8个测验品种与64个参试种质的平均遗传距离表现为:9号>10号>12号>4号>7号>6号>1号>3号。(4)UPGMA聚类分析将72个参试的种质划分为13个遗传类群6个亚群。第Ⅰ、Ⅱ、Ⅲ、Ⅳ、Ⅴ、Ⅶ、Ⅸ、Ⅹ、Ⅻ类群约46.88%的云南种质没有与选定的测验品种聚在一起,67、68、69和71号与8个测验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51以上,这些种质对于开发新的青稞(裸大麦)杂交育种模式具有重要作用。(5)株高、穗粒数、千粒重、冬春性、品种来源等与聚类结果无明显关系。穗棱型被明显分开,二棱青稞(裸大麦)不与六棱聚在一起;约27.50%的四棱与二棱品种聚在一起,62.50%的四棱与六棱品种聚在一起。


基于农艺性状和ISSR标记分析亚麻种源的变异及遗传关系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09 CSCD
摘要:根据农艺性状的测定结果及ISSR标记分析结果,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引种至云南昆明的73份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种源的变异及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3份亚麻种源的10个农艺性状(包括株高、工艺长度、茎粗、单株分枝数、单株蒴果数、单株茎干质量、单株种子产量、单株纤维产量、种子千粒重和出麻率)均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生长状况均较好;根据农艺性状可将73份亚麻种源分成2类,每一类又可分为2组,其中,第Ⅰ类包括36份种源,第Ⅱ类包括37份种源。从4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9个引物用于ISSR扩增,共扩增出5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3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61.1%;基于ISSR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80处可将供试的亚麻种源分成3大类:第1类包括67份种源,第2类包括4份种源,第3类仅有2份种源,在相似系数为0.82处第1类种源又可分成3个亚类。结果显示,根据农艺性状和ISSR标记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有一定差异,但对二者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亚麻不同种源的适应性及育种目的,可培育出适于本地栽培的优良杂交后代。
关键词: 亚麻 农艺性状 ISSR标记 聚类分析 遗传变异 遗传关系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的选育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引进四川的甘蓝型杂交组合89-50中分离的不育株作母本,用自选的双低、高配合力的自交系8840894、92103作轮回亲本,采用杂交、连续回交-自交、自交育性分离、株系内成对测交、株系内兄妹交转育成新的双低、高油分、高配合力的隐性核不育两型系99F114AB、99F121AB。其具有低芥酸、低硫甙、高含油量、高配合力等优良性状,恢复源广较易配制出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低纬高原湖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农业面源污染是各种导致水体污染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总体水污染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农业也逐渐成为水体富营养化最主要的污染源,其主要的污染物质是氮、磷营养元素,由于其具有随机性、污染物排放及污染途径的不确定性、污染负荷的时空差异性大等特征,长期以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水体污染防治的重点和难点。作者从氮、磷的流失方式、途径、形态和流失特征,影响氮、磷流失的主要因素及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三个方面,重点综述了低纬高原湖泊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的科研指导意义。
云南地方香稻与非香稻遗传多样性比较(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09
摘要:[Objectiv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local cultivated aromatic rice and non-aromatic rice in Yunnan Province were compared to provide further genetic resources for breeding practice.[Method] Genetic diversity of 10 aromatic rice and 45 non-aromatic rice were analyzed by 64 SSR primers covered on 12 rice chromosomes. [Result] Per locus 5.44 and 7.98 alleles in average were detected, ranging from 2 to 12 and from 2 to 17 in aromatic and non-aromatic rice , respectively. Average genetic multiplicity index(Hs) was 0.46 and 0.67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was 0.43 and 0.58 in aromatic and non-aromatic rice respectively.[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genetic diversity was higher in non-aromatic rice than in aromatic rice.


灯盏细辛相关性状与产量及有效成分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43份灯盏细辛资源的6个数量性状与产量、品质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灯盏细辛单株干重与各数量性状关联度的大小顺序为叶数>冠幅>丛芽数>基生叶高度>花数>株高;野黄芩苷含量与各数量性状关联度的大小顺序为叶数>丛芽数>冠幅>花数>基生叶高度>株高;总咖啡酸酯含量与各数量性状关联度的大小顺序为叶数>冠幅>基生叶高度>丛芽数>花数>株高。建议将叶数、冠幅、丛芽数、基生叶高度作为灯盏细辛单株选择的重点标识性状。


缅甸、老挝开展农作物替代罂粟种植的现状与启示
《世界农业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该文中针对目前国际、国内及云南毒品形势、发展现状,在分析缅甸、老挝北部地区罂粟种植历史、经济诸影响因素的情况下,结合众多单位多年来在中缅甸、中老挝跨境地区开展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工作的经验,分析了目前云南开展替代罂粟种植工作的意义,提出了对绿色禁毒工程的几点初步认识与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