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油菜花期蜂蜜主要品质指标检测分析
《蜜蜂杂志 》 2024
摘要:为探究油菜初花期与盛花期蜂蜜间的成分差异,本研究以云南省罗平县油菜意蜂蜂蜜为研究对象,对油菜初花期蜂蜜与盛花期蜂蜜的理化指标(水分、pH值、电导率、蔗糖、果糖和葡萄糖、淀粉酶值、羟甲基糠醛、碳-4植物糖)进行测定及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初花期油菜蜂蜜水分含量(24.3%)相对较高,盛花期油菜蜂蜜水分含量(23.4%)达到二级蜂蜜品质要求;初花期和盛花期蜂蜜样品的果糖和葡萄糖总和分别为71.8%和73.9%,优于国际规定;淀粉酶值分别为21.7 [mL/(g·h)]和15.9 [mL/(g·h)],超过标准要求的淀粉酶值≥8 [mL/(g·h)]的规定;盛花期蜂蜜未检出羟甲基糠醛,初花期蜂蜜羟甲基糠醛含量为1.85mg/kg,远低于欧洲质量法规要求标准(≤40mg/kg);蜂蜜样品虽均未检出蔗糖,但初花期油菜蜂蜜碳-4植物糖含量为15.66%,大于国家标准7%,推测油菜初花期蜂蜜中含有白糖残留。研究结果可为油菜花期生产优质蜂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菜蜂蜜 品质指标 淀粉酶 羟甲基糠醛 碳-4植物糖


不同酶制备豌豆蛋白水解物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食品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选用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3种蛋白酶水解豌豆蛋白,制备出豌豆蛋白酶水解物,并以蛋白水解度、.OH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小鼠血清抗氧化指标为表征,研究3种酶解物的水解能力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对豌豆蛋白的水解能力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其他两种酶更好,酶解工艺条件为:底物与水为1:25(w/v)、加酶量1000 U/g、水解温度55℃、水解时间4 h、pH8.0。通过动物实验表明灌胃豌豆蛋白水解物可以有效上调小鼠血清SOD、CAT水平,并下调MDA水平,提高小鼠抗氧化应激能力。


普洱茶中黑曲霉蛋白酶的催化特性
《贵州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普洱茶中黑曲霉蛋白酶的催化特性以及影响蛋白酶催化活性的因素,为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高效利用黑曲霉蛋白酶提供依据.[方法]以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黑曲霉为材料,设置不同pH、不同温度、不同浓度金属离子以及金属络合剂EDTA的环境,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普洱茶中黑曲霉蛋白酶的酶活.[结果]黑曲霉产生的蛋白酶是由多种蛋白酶组成的复合蛋白酶系,属于酸性蛋白酶.pH 6.0、反应温度60℃时,黑曲霉产蛋白酶的活性最高;Mn2+具有增强黑曲霉蛋白酶活性的作用;Ca2+具有抑制黑曲霉蛋白酶催化活性的作用.[结论]在合适条件下,黑曲霉蛋白酶将促进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茶叶蛋白质的分解.
关键词: 普洱茶 黑曲霉 蛋白酶 催化特性 酶活性 热力学稳定性


咖啡酶促脱胶技术试验初报
《中国热带农业 》 2016
摘要:为解决云南省咖啡种植小农户采用自然发酵脱胶导致的品质参差不齐和无力购买脱皮脱胶组合机等问题,开展了Pectinex Ultra SP-L型果胶酶对促进咖啡豆脱胶的比较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Pectinex Ultra SP-L型果胶酶可加快脱胶进程,脱胶速度与酶浓度呈正比,可根据脱胶时间确定加酶数量或浓度,确保在12h内完成脱胶过程,实现各批次咖啡豆质量均匀一致;咖啡豆机损率比机械脱胶下降6.28%,提高了优质率和减少次品率;咖啡豆增重率比传统发酵脱胶提高0.87%~3.36%,增加了咖啡豆得率;干燥时间比传统发酵脱胶缩短30%左右,咖啡豆可增收572.00~1511.40元/t。


同蜜源不同生产批次蜂蜜中淀粉酶活性分析
《蜜蜂杂志 》 2015
摘要:探讨同一蜜源生产的蜂蜜中淀粉酶活性与养蜂生产的关系。试验测定了2011年、2012年和2014年石榴花期不同批次生产的36个蜂蜜样品淀粉酶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石榴花期不同生产批次蜂蜜其淀粉酶值存在差异,第四批次蜜组酶值最高。第一批次蜜与第二批次蜜间差异显著(P=0.039)、与三、四批次蜜间差异极显著(P<0.01);二、三、四批次蜜组间酶值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同蜜源生产的蜂蜜中淀粉酶活性受生产批次的影响,不同生产批次蜜样其淀粉酶活性有差异,随着生产批次的持续递增淀粉酶活性增强。


植物器官脱落相关激素和酶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器官脱落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研究植物器官脱落机制对调控植物生长和促进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生理学和分子学方面对植物器官脱落的激素调控机制(生长素、乙烯、脱落酸)和酶调控机制(果胶酶、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进行综述,发现植物器官脱落部位的离层形成后能够感受外界环境因子以及自身生长因子等脱落信号,从而调节植物细胞内生理生化反应完成整个器官脱落过程,但各影响因子间互作机理研究尚不完善,在未来研究中可以进一步加强,以期为研究植物器官的脱落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