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的揉捻方式和发酵时间对红茶香气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
《特产研究 》 2024
摘要:为研究不同揉捻方式和发酵时间对红茶香气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提升茶叶香气成分和感官品质。本研究选用‘云抗十号’茶树鲜叶为原料,通过单揉和复揉两种揉捻方式,经过3 h、4.5 h、5 h、5.83 h的发酵,共设8个处理,并对茶叶香气成分及感官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9个样品中共检测到香气成分38种,其中香气成分以醇类为主,含量为54.51%~63.70%,其次是酯类和萜烯类,酮类、醛类、酸类和杂氧类化合物等含量占比较低。各处理中,醇类的主要香气组分是β-芳樟醇、香叶醇、橄榄醇等,含量最高的是处理2(单揉+0h发酵)为63.70%,其次是处理6(单揉+5.83h发酵)为63.38%;酯类主要香气组分是水杨酸甲酯、顺-己酸-3-己烯酯等,含量最高的是处理5(单揉+5h发酵)为25.10%,其次是处理8(复揉+4h发酵)为24.68%。通过感官评审,处理5、6、7评分均在90分以上,处理5(单揉+5 h发酵)评分最高为92分。处理1、2评分均相对较低,均在85分以下,其中处理1(萎凋)评分最低为81分。综合分析,以处理5(单揉+5 h发酵)的香气成分和感官品质为最佳。


三种方法提取长叶轮钟草果实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中药材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3种不同方法提取的长叶轮钟草果实挥发油.方法:分别采用直接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和超声辅助萃取法提取长叶轮钟草果实挥发油,利用GC-MS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3种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长叶轮钟草果实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9种化合物,所鉴定成分的峰面积占总流出峰面积的86.31%以上.采用超声辅助萃取法提取的长叶轮钟草果实挥发油得率为1.23%,显著高于直接蒸馏法的0.58%和水蒸气蒸馏法的0.42%.结论:3种不同提取方法对长叶轮钟草果实挥发油的提取效果影响显著,研究其具体差异可为长叶轮钟草果实提取挥发油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或多种方法联合提供参考依据.


‘紫娟’红茶和‘紫娟’普洱熟茶香气成分的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紫娟’红茶、‘紫娟’普洱熟茶都是用云南所特有的茶树特异新品种‘紫娟’(Camellia.sinensis var.assamica)的新梢加工而成的茶叶创新产品。本文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技术检测了‘紫娟’红茶和"紫娟"普洱熟茶香气成分的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紫娟’红茶的香气成分由醇、醛、酸、酮、酯、内酯、含氮类和烃类等8类83种化合物组成,在主要的16个组分中,醇类及其氧化产物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62.538%;其次为醛类化合物,平均含量达21.031%。‘紫娟’普洱熟茶的香气成分由醇、醛、酸、酮、酯、内酯、酚类、烃类、含氮类和萜烯类等11类101种化合物组成,在主要的21个组分中,甲氧基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19.077%;其次为脂肪酸类化合物,平均含量达12.210%。本研究结果对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紫娟’茶创新产品,促进云南茶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紫娟’红茶 ‘紫娟’普洱熟茶 香气 气相色谱-质谱法


山草果无菌苗和愈伤组织挥发性成分研究
《香料香精化妆品 》 2017
摘要:采用水中蒸馏方法,对山草果无菌苗和愈伤组织进行挥发性成分提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CMS)对其化学组成进行研究。通过GC-MS分析结合正构烷烃保留指数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从无菌苗和愈伤组织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12和15个化合物。这些得到鉴定的化合物峰面积之和分别占挥发油成分总峰面积的90.36%(无菌苗)和88.81%(愈伤组织),其中主要成分包括:γ-杜松烯(37.80%和35.78%)、乙酸龙脑酯(17.09%和15.54%)、8-异丙基-2,5-二甲基-5,6,7,8-四氢-1-萘酚(10.30%和19.10%)。


红肉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L.)果实香气物质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CSCD
摘要: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红肉型‘四季桃’番石榴果实中的挥发性组分及其特征香气组分。‘四季桃’番石榴果实达到可食成熟度时,果皮呈现为黄绿色,果肉为红色;在‘四季桃’番石榴果实中共检测出醇类、醛类、酯类、萜类及酸类共62种挥发性物质;酯类物质的种类最多,共检测到24种酯类物质,但醛类物质对番石榴果实香气的贡献率最高,达到56.39%;62种挥发性组分中检测到7种特征香气组分,分别为己醛、2-己烯醛、丁酸乙酯、乙酸-3-甲基丁酯、戊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乙酸己酯,其中草香型的己醛和2-己烯醛及果香型特征的己酸乙酯对果实香气的贡献率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