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背蛇生体外再生体系的建立
《中药材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适宜的植株再生途径,建立背蛇生人工高效繁殖技术体系.方法:以背蛇生带芽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考察了不同的植物激素种类和质量浓度对带芽茎段基部丛生芽的发生、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带芽茎段在MS+6-BA 1.5 mg/L+IBA 1.5 mg/L+KT 1.5 mg/L中培养10 d后节上腋芽开始萌发生长;30 d后基茎节处出现大量丛生芽,发生率为86%;45 d后在既有基部不定丛芽又有上部腋芽生长的簇状丛生系统,增殖系数达10.0以上.不定根的诱导则在1/2 MS+6-BA 0.1 mg/L+NAA 1.5 mg/L中进行,45 d后可获得生长健壮的再生植株,生根率100%;生根苗经过炼苗,移栽30 d后成活率达100%.结论:在背蛇生的体外快繁中,带芽茎段基茎丛生芽发生为最有效途径,该方式较愈伤组织间接发生不定芽效率及质量更高.该研究所建立的高效繁殖技术体系为濒危野生物种蛇背生的种质资源保护和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实验基础.


BmNPV对家蚕海藻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edrovirus,BmNPV)对家蚕不同组织海藻糖酶活性及其基因BmTre表达水平的影响,以五龄起蚕为试验材料,经口喂食BmNPV,分析血淋巴、脂肪体和中肠BmTre基因及海藻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家蚕血淋巴、脂肪体和中肠BmTre均在感染BmNPV前期或中期开始上调表达,感染后期呈下调表达趋势.血淋巴海藻糖酶活性在感染BmNPV后6 h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9 h达到最高值,为对照组的2.2倍;在24 h酶活性开始降低,48 h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中肠海藻糖酶活性从3h开始显著增加,在6h和9h持续升高;在12h酶活性开始降低,24 h和48 h海藻糖酶活性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脂肪体海藻糖酶活性在9 h开始增加,12 h和24 h均持续高于对照组,在48 h酶活性降低至对照组的21%,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综合分析可知,经口喂食BmNPV后,家蚕BmTre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海藻糖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提示海藻糖酶可能作为一类免疫效应因子参与家蚕抵御病毒的侵染过程.
关键词: 家蚕;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组织;海藻糖酶;酶活性;基因表达


薯-稻模式下穗肥用量对直播籼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实现水稻减肥稳产或者减肥增产、节本增效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探索云南省湿热籼稻亚区冬马铃薯—水稻轮作模式下直播籼稻高产高效的施肥新方法.[方法]在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选择前作种植冬马铃薯的田块,以杂交籼稻品种F优498和隆两优1206为试验材料.在不施基蘖肥的基础上,设置0、60、90和120 kg/hm24个穗肥用量,分别以N0、N1、N2和N3表示,穗肥全部为氮肥,并且按照促花肥和保花肥质量比1:1施用,研究穗肥用量对直播籼稻群体质量、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保花肥前,2品种不同施肥量之间茎蘖数差异不显著(P>0.05);施用保花肥后,能够减缓分蘖消亡速率,显著提高分蘖成穗率和有效穗数(P<0.05).穗肥显著减小倒3叶与倒4叶相对叶色差,显著提高齐穗期叶面积指数、高效叶面积指数、每穗粒数和总颖花量(P<0.05),同时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等光合特征参数,促进齐穗期、成熟期和齐穗后干物质积累(P<0.05).施用60、90和120 kg/hm2穗肥分别促使F优498增产12.10%、19.33%和17.34%,隆两优1206增产12.15%、19.35%和7.88%,2个品种均为穗肥用量90 kg/hm2产量最高,其中F优498为10.36 t/hm2,隆两优1206为9.52 t/hm2,最高产量的实现是通过增加有效穗和每穗粒数获得高颖花量的同时维持较高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最优穗肥用量90 kg/hm2分别将F优498和隆两优1206氮肥农学效率提高到18.65和17.15 kg/kg.[结论]在云南前作种植冬马铃薯的田块,由于基础地力较高,采取前期不施基蘖肥,结合晒田控制水稻高峰苗过大,促使无效分蘖期叶色落黄,在倒4叶和倒2叶分别施用45 kg/hm2纯氮作穗肥,可以减缓分蘖消亡速率,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数,促进大穗的形成,进而实现高产.


甘蔗优良品种(系)对黑穗病的抗性评价
《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蔗黑穗病是严重影响中国甘蔗产业发展的系统性真菌病害,不同的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不一,筛选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甘蔗黑穗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为明确近年中国育成的优良品种(系)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筛选抗黑穗病优良品种供生产上推广应用,本研究选择云南元江甘蔗黑穗病高发区,采用人工接种浸渍法,对中国的100个优良品种(系)进行抗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 100个优良品种(系)中56个表现高抗到中抗,占56%, 44个表现为中感到高感2,占44%。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大面积种植和主推的闽糖69-421、新台糖22号、柳城03-182、柳城03-1137、桂糖42号、粤甘26号、桂糖02-351、云蔗09-1601等品种(系)高度感病,而近年选育的福农15号、福农36号、福农1110、福农07-3206、福农11-2907、闽糖11-610、粤甘39号、粤甘43号、粤甘48号、粤甘49号、粤甘50号、粤糖00-236、赣蔗02-70、云蔗99-596、云蔗03-258、云蔗04-241、云蔗06-80、云蔗07-2800、云蔗08-2060、云蔗10-2698、云蔗13-1139、云瑞10-701、德蔗09-84、德蔗12-88、桂糖08-1589、中蔗1号等26个优良品种(系)高度抗病。建议低海拔河谷甘蔗黑穗病高发区,应加大淘汰感病主栽品种和推广应用抗病优良品种力度,以达到品种合理布局,控制甘蔗黑穗病大发生流行,为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苹果根腐病病株和健株根际土壤细菌组成与多样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揭示苹果感染根腐病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方法】分别对感染根腐病和健康苹果植株根际土壤中细菌的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扩增,并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分析苹果根腐病病株和健株根际土壤细菌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结果】健康、患病苹果根际土壤共获得2526个OTU,主要分为31个门、70个纲、284个科、533个属,其中患病土壤特有260个OTU,健康土样特有103个OTU。α多样性分析显示,患病土壤中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健康土壤。健康土样中,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患病土样,Acidobacteria显著低于患病土样。苹果根际土壤中,存在Pseudomonas、Bacillus、Arthrobacter、Erwinia、Flavobacterium、Rhizobium、Serratia和Microbacterium等促生微生物,健康土样中,有益菌Arthrobacter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患病土样。【结论】苹果感染根腐病后,根际土壤细菌的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显著升高。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的平衡,可能对苹果根际土壤的健康有重要作用。苹果根际土壤中,存在大量的潜在植物促生细菌,是将来筛选土著生防菌的潜在资源。


拟草果果壳和种仁的化学成分研究
《中药材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拟草果果壳和种仁的化学成分差异,为其开发应用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分离技术对拟草果果壳和种仁的成分进行提取;使用基于GC-MS的非靶向代谢物组学方法鉴定并分析各果实部位的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从拟草果中共鉴定出76个成分,其中果壳有55个,种仁有56个,二者共有的化学成分为癸醛、反-2-辛烯醛、α-蒎烯、α-水芹烯、右旋-柠檬烯、β-罗勒烯等35个。此外,果壳中特有的成分有戊基环丙烷、α-可巴烯、β-石竹烯、柠檬醛、δ-杜松烯、反-2-十二烯醛等20个;种仁中特有的成分有醋酸辛酯、1-辛醇、香树烯、γ-muurolene、反-2-十四烯醛等21个。结论:拟草果的果壳和种仁在主要化学成分组成及相对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果实主要成分含量在种仁中积累较多。
关键词: 拟草果 果壳 种仁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甘蓝型油菜BnFAD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tFAD2为参考序列,通过BLAST进行同源序列比对,获得FAD2基因在甘蓝(Brassica oleracea)、白菜(Brassica rapa)和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基因组中的同源拷贝。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氨基酸序列的组成、蛋白质基本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亲水性和疏水性、蛋白质二三级结构、保守结构域,并对FAD2基因编辑靶点进行预测及sgRNA设计。在白菜、甘蓝与甘蓝型油菜获得2条FAD2基因同源蛋白质序列;亚细胞定位显示这些AtFAD2同源蛋白质均位于内质网,肽链表现为疏水性、比较稳定;蛋白质序列二三级结构预测表明,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组成成分;蛋白质序列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FAD2具有高度的序列保守性,属于Membrane-FADS-like超家族,且含PLN02505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构建分析显示,甘蓝型油菜和白菜、甘蓝以及芥菜型油菜具有紧密的亲缘关系;CRISPR-Cas9基因编辑靶点分析发现,甘蓝型油菜FAD2基因中存在10段高度保守性序列可作为候选靶点,并设计出相应的sgRNA。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FAD2 生物信息学 sgRNA 油酸


绿肥作物对云南旱地土壤镉有效性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绿肥作物对云南旱地中度镉(Cd)污染土壤(平均全Cd含量1.21 mg·kg-1)中Cd有效性和植物对Cd吸收、转运的影响,为当地基于绿肥的农作物安全生产措施提供理论支撑。采用盆栽试验,设8个处理:种植紫云英、毛叶苕子、光叶苕子、箭筈豌豆、二月兰、油菜、黑麦草等7种冬季绿肥作物和冬闲对照,于绿肥盛花期及同期测试土壤理化性状、Cd有效性、绿肥作物地上部与地下部Cd含量和富集系数、转运系数。结果表明:与冬闲相比,种植紫云英和黑麦草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分别增加29.3%和33.7%。7种绿肥作物均显著降低土壤有效Cd和全量Cd含量,其中箭筈豌豆、光叶苕子、黑麦草处理的土壤有效Cd相比冬闲分别下降了32.1%、29.2%和33.0%;紫云英、毛叶苕子、光叶苕子和箭筈豌豆土壤全量Cd分别下降45.4%、34.9%、34.5%和33.2%。4种豆科绿肥Cd主要积累在地下部,且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较小;禾本科与十字花科绿肥Cd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显著高于豆科绿肥,其中二月兰富集系数最高,为0.813,油菜转运系数最高,为0.772。土壤养分对土壤有效Cd有显著正影响;土壤DOC对植株地上部Cd含量有显著负影响,说明DOC含量的升高可以降低植株Cd含量。种植豆科绿肥在显著改善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质量的同时,能够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且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较低。


苦荞FtCAD-1和FtCAD-2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苦荞肉桂醇脱氢酶(CAD)基因并分析其组织表达特性,为深入研究CAD基因在苦荞果壳形成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苦荞转录组测序结果,从苦荞厚果壳品种云荞1号和薄果壳品种小米荞克隆CAD基因,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CAD基因在不同果壳厚度类型(厚果壳苦荞和薄果壳苦荞)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从薄果壳苦荞和厚果壳苦荞中均克隆获得2条苦荞CAD基因,且这2条基因序列在薄果壳苦荞与厚果壳苦荞中均完全一致,命名为FtCAD-1和FtCAD-2.FtCAD-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876 bp,编码291个氨基酸残基,为疏水性的稳定酸性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FtCAD-2基因的ORF长度为1083 bp,编码360个氨基酸残基,为亲水性的稳定酸性蛋白,定位于细胞质.FtCAD-1和FtCAD-2蛋白均具有CAD蛋白3个典型的保守结构域,且不具有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属于非分泌蛋白.FtCAD-1与数据库目标蛋白2cf5.1.B的结构相似度为74.74%,而FtCAD-2与数据库目标蛋白5z0c.1.A的结构相似度为63.03%.FtCAD-1与拟南芥的第一类CAD蛋白(AtCAD4和AtCAD5)的亲缘关系较近;FtCAD-2与拟南芥的第二类CAD蛋白(AtCAD2、AtCAD3、AtCAD6等)的亲缘关系较近.FtCAD-1和FtCAD-2基因均在种仁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且厚果壳苦荞与薄果壳苦荞间无显著差异(P>0.05).FtCAD-1基因在厚果壳苦荞叶、花和果壳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高于薄果壳苦荞,尤其是在厚果壳苦荞果壳中相对表达量是薄果壳苦荞的16倍.FtCAD-2基因除了在薄果壳苦荞果壳中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厚果壳苦荞外,在其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均表现为厚果壳苦荞高于薄果壳苦荞.[结论]FtCAD-1属于第一类CAD基因,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推测其在苦荞木质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关键词: 苦荞;肉桂醇脱氢酶(CAD);RT-PCR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


洱海流域稻油轮作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解析洱海流域水稻-油菜轮作农田土壤碳氮水解酶活性和微生物种群结构特征,为优化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调节群落功能,实现对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化管理和合理保护提供依据。选取未施用任何有机碳源及化肥和施用化肥但未施用有机碳源的2个试验处理为研究对象,分析测试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GC)和β-1,4-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及微生物种群结构组成,解析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种群和土壤碳氮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GC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正相关,土壤NAG活性与土壤全氮含量正相关,土壤碳氮比对水解酶活性变化的解释度最高。土壤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2.58%~34.43%)、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20.19%~22.38%)、绿弯菌门(Chloroflexi,15.39%~18.53%)、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4.91%~18.58%)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3.39%~4.21%)5个菌门为主要种群,占总原核微生物群落丰度的91.54%~93.10%;真菌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76.75%~78.39%)、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8.91%~11.54%)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6.12%~7.49%)3个菌门为主要种群,占总真核微生物群落丰度的93.26%~96.63%;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及门分类水平的种群相对丰度差异不显著(P≥0.05)。施用化肥导致部分微生物差异显著性物种种群丰度发生变化,而土壤较高碳氮含量是维持洱海流域水稻-油菜轮作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酶活性稳定的主要环境因子。
关键词: 土壤碳氮 β-1,4-葡萄糖苷酶(GC) β-1,4-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种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