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48条记录
30种观叶秋海棠花粉活力检验方法筛选及活力测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观叶秋海棠不同种类花粉活力,对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TTC染色、I2-KI染色、孢粉染色法以及离体萌发培养方法检测秋海棠花粉活力,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和不同种类之间花粉活力大小的差异。【结果】孢粉染色法较其他3种方法测定效果好;30种观叶秋海棠花粉均有活力,花粉活力范围为34.83%~98.58%,花粉活力橙花秋海棠最高,火焰最低;不同种类间花粉活力差异大,11个野生种和1个商业品种的花粉活力均高于90%,花粉活力在80%~90%和70%~80%的种或品种各有6个,60%~70%的有3个,冰川花粉活力稍低,为58.61%,小可爱(43.88%)和火焰(34.83%)的则更低,不到50%;另外火焰不同开放天数雄花的花粉活力随开放天数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开花5 d花粉活力最高(42.15%),雌花自开放到凋落,其柱头均有可授性。【结论】孢粉染色法可以快速有效的测定秋海棠植物花粉活力,秋海棠花粉活力多样性丰富,28个种类正常可育,杂交时可作父本,2个种类为低不育,更适合做母本,火焰若做父本,应采集开放5 d的花粉,该项研究对提高杂交效率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 秋海棠 孢粉染色 花粉活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月月粉TGAs基因结构及RcTGA2抗灰葡萄孢菌功能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TGA(TGACG motif-binding factor)转录因子是bZIP转录因子家族中重要的一组,对植物病原菌侵染具有广谱抗性。本研究鉴定了月月粉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Old Blush)TGA家族成员,并对其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进化特征和表达模式进行分析。鉴定获得7个RcTGAs,均包含bZIP1(cl21462)和DOG1(pfam14144)的保守结构域,氨基酸大小为324~545aa,分子量在36.68~60.17KD之间,等电点在5.52~8.96之间,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均为亲水性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核内。进化分析将来自月月粉月季、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Heynh.)、野草莓(Fragaria vesca L.)、水蜜桃(Prunus persica(L.)Batsch)、苹果(Malus domestica(Suckow)Borkh.)的TGAs分为6个亚组。qPCR实验表明,灰葡萄孢菌侵染月季花瓣RcTGA4表达量无显著变化,RcTGA6随侵染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呈下降趋势。RcTGA1/2表达呈显著上升的趋势,RcTGA5/7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明RcTGA1/2/3/5/7可能在月季-灰霉菌互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5个基因可作为进一步抗病研究和功能分析的候选基因。通过VIGS沉默RcTGA2基因,灰葡萄孢菌侵染48 h后,月季花瓣病斑直径显著增大,表明RcTGA2与月季对灰葡萄孢菌的抗性有关。

关键词: TGAs 月季灰霉病 灰葡萄孢菌 生物信息学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 VIG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立体气候条件下软米光温敏核不育系云粳202S的育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云粳202S是云南省育成的第一个具有软米背景的高原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研究云粳202S的育性,筛选适宜制种和繁种的最佳条件,这对促进软米两系杂交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利用云南独特的立体气候优势,在不同海拔条件下采用多点分期播种的试验方法。【结果】海拔、播种日期以及两者互作对云粳202S的育性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结论】从云粳202S育性转换的规律可知,在低海拔条件下稳定不育期可以生产杂交种子,在中海拔条件下对该核不育系进行繁种可调节海拔和播种日期选择最佳繁殖条件,在相对低的海拔下可适当推迟播种,而在相对高的海拔条件下可适当提前播种。

关键词: 云粳202S 软米光温敏核不育系 海拔 播种日期 育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棚草莓种植袋模块立体栽培技术

中国果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混合有机基质种植袋模块,与不同的种植袋承载结构组合,进行地面和高架立体栽培,降低立架和水肥管理成本,克服土壤连作障碍,草莓产量较土壤栽培增加30%以上,生产成本较基质高架栽培减少40%以上,每667 m2年纯收入可实现4万元以上。

关键词: 草莓 种植袋模块 立体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面向对象GF-2遥感数据的元谋热区番茄识别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准确掌握元谋热区番茄种植的空间分布信息,实现合理调整农业结构以及区域特色农作物经济规模化发展的目标,以GF-2为数据源,基于面向对象的分类思想,以ESP尺度参数评价工具对遥感影像进行分割尺度评价。设置最优分割尺度参数后获得影像对象,随后利用光谱、纹理及植被指数构建多种识别方案,使用最大似然法和支持向量机不同分类器,对元谋热区番茄进行了遥感识别,并着重探讨了基于GF-2数据对于番茄信息提取的最佳辅助识别特征组合方法。结果表明:基于GF-2遥感影像数据构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比值植被指数、灰度共生矩阵与局部二值模式纹理多特征组合方案在最大似然法中对番茄的识别精度最高,总体分类精度为97.20%,Kappa系数为0.91;在支持向量机中,番茄识别精度最高的组合是构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比值植被指数以及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的多特征组合方案,总体分类精度为96.44%,Kappa系数为0.87;最大似然法总体识别效果优于支持向量机。综上,基于GF-2影像数据对象所构建的多种辅助识别特征组合能够实现元谋番茄的精细识别。

关键词: GF-2数据 纹理提取 番茄识别 面向对象 最大似然法 支持向量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竹炭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肥力及紫甘蓝生长的影响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竹炭与有机肥配施对元谋坝区燥红壤土壤肥力及紫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 f. rubra生长的影响,为生物质炭在蔬菜生产中的合理施用以及改良燥红壤提供依据。【方法】设置3个竹炭(B)质量分数水平(4%、6%、8%),3个有机肥(F)用量水平(5、10、20 t·hm-2),采用3×3完全方案设计,加空白处理(对照)共10个处理。在9-12月每月底测定1次叶片光合特性,于12月底紫甘蓝收获后,采集0~20 cm土层土壤测定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同时测定紫甘蓝产量和品质。【结果】竹炭与有机肥配施提高了土壤pH和有机质、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同时提高了紫甘蓝光合特性和产量及品质,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pH以B8F10处理最高,提高了0.9个单位;有机质和全钾质量分数以B4F10处理最高,分别提高了107.93%和46.06%;全磷以B8F5处理最高,提高了58.67%;有效磷以B6F20处理最高,提高了157.44%;速效钾以B8F20最高,提高了226.60%。与对照相比,除B8F5处理外,竹炭与有机肥配施对紫甘蓝叶片各时期净光合速率均值提高了1.14%~23.54%;不同处理下紫甘蓝叶片各时期蒸腾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均值分别提高了3.01%~43.52%和2.33%~9.11%;除B4F5处理外,紫甘蓝叶片各时期气孔导度均值较对照处理提高了2.33%~39.54%。增产效果、可溶性蛋白质和花青素质量分数均以B6F10处理最高。【结论】竹炭与有机肥配施为紫甘蓝生长持续供应养分,促进紫甘蓝生长,提高了紫甘蓝产量和品质,最佳配比为有机肥10 t·hm-2和竹炭6%配合施用。图4表2参34

关键词: 土壤学 竹炭 有机肥 紫甘蓝 土壤养分 产量和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主产茶区茶树茶饼病发生时空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云南主产茶区茶饼病发生时空并指导其防治。【方法】对云南主产茶区不同海拔、不同品种茶树茶饼病的发生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各茶区茶饼病始发期一般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盛发期为9-10月。同一茶树品种在不同海拔茶区茶饼病危害程度不同,随着海拔的升高其茶饼病危害越严重。在相同海拔茶区,其不同茶树品种茶饼病危害程度也不同。机采茶园和冬季封园且春茶结束后轻修剪的茶园其茶饼病危害较轻,荫蔽度高的茶园茶饼病发生较重。【结论】云南不同茶区不同年份茶饼病始发期和危害程度存在差异,其始发期与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茶树品种和栽培管理情况。

关键词: 茶饼病 云南茶区 时空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外猕猴桃研究特征与演进比较

中国果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CNKI和WOS数据库猕猴桃论文,运用CiteSpace软件,构建机构共现网络、关键词聚类、突现关键词图谱,对比分析中外猕猴桃研究现状及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中外猕猴桃研究学科相似度较高,国外学科交叉融合趋势更为显著;中外猕猴桃研究机构特征差异明显,国内机构呈现省域内集聚,省域间及全国范围内关联松散,而国外机构间合作更为紧密;中外猕猴桃研究热点集中在种植与加工技术,国内侧重应用研究,国外则侧重基础研究;中外猕猴桃研究前沿演变路径不同,国内由关注种植技术转向加工技术,国外由关注产量转向品质。对此,建议国内猕猴桃研究注重跨学科发展、跨地域合作,提升多主体联合研究力度,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

关键词: 猕猴桃 中外比较 演进 科学知识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SR标记构建青花菜的分子身份证

中国蔬菜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快速鉴别和利用青花菜品种资源,采用SSR分子标记荧光检测技术,对22个青花菜主要栽培品种进行等位基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筛选出最佳引物组合,构建22份青花菜品种的分子身份证。根据引物扩增等位基因数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从1对引物开始逐步增加引物数量,筛选可将参试品种全部区分开的引物组合,最终确定了BoGMS0501、BoE718、BoGMS0941、BoE723等4对核心引物。通过对4个SSR标记在品种中的等位变异进行数字化赋值,构建了22份青花菜品种的分子身份证。利用SSR标记构建青花菜分子身份证操作简便可行,品种信息数据简洁直观,可以在青花菜品种的真实性鉴定和品种权益保护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青花菜 分子身份证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肥效微生物菌剂对魔芋及其栽培土壤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肥效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对魔芋品质和产量及其栽培土壤的影响,为魔芋绿色健康种植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4个处理:T1为不施微生物菌剂对照;T2、T3、T4分别为施用稀释100、300、500倍微生物菌剂。用量为200 mL·株-1,施用3次。定期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养分含量和魔芋长势、产量以及品质。【结果】施用微生物菌剂后15、30和60 d时T2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T1(CK)。60 d时T2的蛋白酶活性最高,为772.8 U,比T1(CK)提高了44.6%;15、30和60 d时T2的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均最高,分别比T1(CK)提高了104.3%、88.71%、224.95%,35.29%、34.91%、20.00%,56.93%、9.36%、28.90%。施用微生物菌剂后魔芋根际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比对照有所提高,尤其是T2表现最为明显,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最高,比T1(CK)分别提高了5.21%、18.91%、18.74%、4.42%。T2的株高、根状茎数、最大根长、地下部分重量都最大,分别比T1(CK)增加4.5 cm、4.5个、6.5 cm、92.17 g。T4单株产量最高为0.432 kg,生长系数为6.55,折合单产为31 455 kg·hm-2,比T1(CK)增产12.41%。T2的烂芋和死株占比最大,为29.17%。T2鲜芋粘度和葡甘露聚糖含量在4个处理中最大,分别为1950 mPa·s和18.51%,比T1(CK)提高了600 mPa·s和4.45%;T4蛋白质含量在4个处理中最大,为10.79%,比T1(CK)提高了3.76%。【结论】施用肥效微生物菌剂后提高了魔芋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蛋白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中性磷酸酶活性,加快了土壤有机物质的分解转化,进而促进了魔芋的生长,提高了魔芋球茎的粘度、葡甘露聚糖和蛋白质含量。

关键词: 魔芋 微生物菌剂 土壤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