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云南美味牛肝菌ITS区域结构特点

云南植物研究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ITS的通用引物(ITS5-ITS4)对云南的美味牛肝菌(Boletusedulis)子实体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回收后直接测序。序列的聚类分析表明,在ITS1-5.8SrDNA-ITS2区域,云南的美味牛肝菌与欧洲的夏牛肝菌(B.aestivalis)和铜色牛肝菌(B.aereus)同源性较高,但在ITS2区域夏牛肝菌和铜色牛肝菌分别有一段美味牛肝菌没有的大小分别为73bp和26bp的特征序列。

关键词: 美味牛肝菌 同源性 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摘要: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的晒青茶为原料,开展研究了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茶坯含水率随着翻堆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堆温则上升,且中层比下层温度高、升幅也大;儿茶素、茶红素、水溶性糖、氨基酸、茶多酚、原果胶和水浸出物7种内含化学成分随着翻堆次数的增加呈减少之势,而茶褐素、水溶性果胶、茶黄素和咖啡碱4种物质则增加;其中,儿茶素、茶红素减少较明显,茶褐素、水溶性果胶则增加较多。从五次翻堆的上、中、下不同层次的茶坯中11种内含物质的增减多少快慢比较研究又说明:上层转化最快、程度最深,下层转化速度较慢,中层介于二者之间,为创新工艺、稳定品质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撑。

关键词: 普洱茶 渥堆发酵 理化指标 化学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割82-114血缘SSR标记杂交真实性鉴定分析

甘蔗糖业 2006

摘要:经过1996/97、2002/03、2003/04等杂交季节的有性杂交利用,获得高产型野生种质云南西双版纳割手密(云割82-114)的优良后代F1、F2、F3。经2005年以SSR分子标记鉴定分析表明:云割82-114的杂交第一代F197-105,杂交第二代F203-71、03-78、03-80,杂交第三代F304-31、04-41、04-48是真杂交后代。为对云割82-114进行系统利用研究,创造“YN”系列高产型种质与亲本提供了一定依据。

关键词: 云割82-114 SSR标记 杂交真实性 高产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优质杂交油菜云油杂2号高质高产制种技术

种子 2006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筛选放线菌活性产物防治烟草黑胫病的初步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镁肥对台湾青枣叶片光合色素和矿质养分含量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技 2006

摘要:对出现缺镁症的台湾青枣树进行镁肥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施肥和叶面喷施硫酸镁均能提高台湾青枣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片氮、磷、钙养分含量。单株施镁量200~400g,叶片镁含量最高,株施400g时达到最大值,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2.14%、34.38%、25.31%、17.86%,并能促进叶片中氮、磷、钙、镁含量的均衡提高。

关键词: 台湾青枣 硫酸镁 光合色素 矿质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昆明地区西方蜜蜂春繁试验

养蜂科技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蚕种茧kg茧粒数与产茧成绩和制种成绩相关性分析

蚕桑通报 2006

摘要:对云南省桑蚕普种场2005年春季不同生产小组饲育的云蚕7、云蚕8蚕品种各项成绩进行了综合调查,通过对其调查的有关项目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发现蚕茧成绩中的“kg茧粒数”对蚕茧成绩中和蚕种成绩中的部分项目产生了影响,即:“kg茧粒数”与“g蚁收茧量、g蚁制种量、孵化率”呈负相关性,“kg茧粒数”与“g卵粒数”则呈正相关性。而对其它一些项目则无影响。

关键词: 桑蚕 种茧 kg茧粒数 蚕茧成绩 蚕种成绩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抗旱育种的研究进展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近几年干旱发生越来越频繁,已经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玉米抗旱育种是减少干旱造成产量损失的重要手段.介绍了一批抗旱玉米的种质资源和育种方法,育种实践证明轮回选择法是玉米抗旱育种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在进行轮回选择的过程中要运用数学方法评价产量性状,用玉米抗旱育种第二性状进行辅助选择,用权重法建立合理的抗旱模型.在抗旱育种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进行抗旱鉴定,鉴定过程中应控制干旱胁迫的强度,才能将抗旱和高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还回顾和展望生物技术在玉米抗旱育种中的应用及前景.

关键词: 玉米 抗旱育种 轮回选择 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田间药效试验

中国糖料 2006

摘要: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对甘蔗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4月份结合甘蔗松、培土,每公顷施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45、60、75kg,对蔗螟的防效在80%左右,可作为甘蔗螟虫防治中的轮换用药。田间使用每公顷以45~60kg(有效成分2.25~3kg)为宜。

关键词: 甘蔗螟虫 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