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666条记录
红土晒烟的烟叶成熟度标准

热带农业科技 2007

摘要:根据田间实践经验,详述红土晒烟烟叶成熟时叶色落黄、叶脉色泽、茸毛脱落、叶基离层、茎叶角度的变化和特征,确定鉴别烟叶成熟度标准。

关键词: 红土晒烟 烟叶成熟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园冬季管理技木措施

农村实用技术 2007

摘要:桑树属多年生、阔叶型、落叶性植物,乔木或灌木.桑树在一年的生长中春季萌芽抽枝生长,经夏秋后,到冬季落叶休眠,表现出一定的年生长周期.每到秋末冬初,气温下降到12℃以下,日照时数缩短,桑树停止生长,叶片黄落,进入休眠状态.入冬后,桑树经过1年的采叶养蚕,树体本身和土壤结构都起了很大的变化.

关键词: 冬季管理 生长周期 桑园 休眠状态 秋末冬初 日照时数 土壤结构 桑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云南省粮食安全综合示范区建设的研究和建议

经济问题探索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通过简单分析过去10年云南省的粮食生产变化及发展趋势,研究提出了云南省粮食安全综合示范区建设方案,通过农田水利建设及中低产田改造,推广优良品种和集成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加强土地产出能力、粮食加工能力和科技能力三个能力建设,采用中心示范、带动辐射等途径,全面提升综合示范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夯实云南省粮食安全的基础。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发展战略 综合示范区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来自中国云南野生稻的抗稻瘟病遗传资源(英文)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与Pi-ta~-等位基因相比,含有Pi-ta~+等位基因的栽培稻具有抗稻瘟病特性。本研究用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检测了来自云南的不同栽培稻品种以及不同类型和来源的普通野生稻种和非洲长雄蕊野生稻种中的Pi-ta基因,发现Pi-ta基因在稻属植物中高度保守,但Pi-ta~+等位基因的存在极其稀有。在所检测的栽培稻和野生稻中仅有来源于云南景洪的直立型普通野生稻中含有Pi-ta~+等位基因。而与Pi-ta基因相比,另一个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b,经部分同源序列克隆及测序发现该基因在不同野生稻中的变异较大。在所克隆的不同野生稻Pib基因同源序列中,也只有来源于直立型普通野生稻的序列能按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进行正常翻译。对不同类型普通野生稻的抗稻瘟病能力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直立型普通野生稻对供试的本地稻瘟病生理小种具有较强抗性,其抗性可能源于所含的Pi-ta~+等位基因及可能有功能的Pib基因。由于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同属AA基因组型,因此,云南直立型普通野生稻可通过杂交育种或基因工程途径用于栽培稻的抗稻瘟病性能改良。

关键词: 直立型普通野生稻 Pi-ta~+等位基因 Pib基因同源序列 抗稻瘟病遗传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致病疫霉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mtDNA单倍型及其群体演替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致病疫霉群体特征的认识,是控制晚疫病危害的必要前提。【方法】对云南32个马铃薯和番茄产区的致病疫霉群体的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mtDNA单倍型进行了研究。【结果】云南马铃薯致病疫霉群体主要由A1交配型组成,番茄致病疫霉全部为A1交配型。A2交配型和自育型菌株总体发生频率较低,分别为3.4%和4.4%。自从2002年以后,致病疫霉的群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没有检测到A2交配型或自育型菌株。致病疫霉对甲霜灵敏感性的离体测定显示马铃薯和番茄上均存在抗性、中抗和敏感菌株。甲霜灵抗性、中抗、敏感菌株分别占测定菌株的13.2%、9.4%和77.4%。分离自番茄的甲霜灵抗性菌株比例高于分离自马铃薯的菌株。Ⅰa、Ⅱa和Ⅰb三种mtDNA单倍型被检测到,马铃薯致病疫霉有Ⅰa和Ⅱa两种单倍型,全部为第二次全球迁移后出现的“新”群体。Ⅰa单倍型在群体中的比例为96%,分布于所有马铃薯产区;番茄致病疫霉则为Ⅰa和Ⅰb两种单倍型,“新”、“旧”群体共存。【结论】马铃薯和番茄致病疫霉群体的遗传结构有明显差异;致病疫霉“新”、“旧”群体在云南已发生演替,马铃薯致病疫霉“新”群体已成功替代了“旧”群体;迁移和有限的有性生殖可能在云南致病疫霉群体的演替中担当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交配型 自育性 甲霜灵敏感性 mtDNA单倍型 晚疫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良桑树品种的栽培要点及选择

云南农业科技 2007

摘要:1优良桑树品种栽培要点介绍1.1农桑14号适宜地区:本品种适宜云南省各地区栽培,注意倒春寒危害。栽培要点:(1)该品种枝条直立,树形较紧凑,一般要求每公顷栽15000~30000株为宜。(2)栽植前要进行土地深耕、平整、开沟施足基肥,为养成丰产树形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档案是科学研究工作的载体

农业科技管理 2007

摘要:科技档案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档案这一主体,科研工作和科技档案二者互有联系,密不可分。增强对科技档案的利用和管理,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维护科学尊严,对于增强科技档案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科技档案 科研工作 载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多花菜豆的主要生产问题及解决途径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花菜豆是云南省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分析其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产量较低、品质差、常规选育难以保持原品种特性、遗传育种基础研究薄弱等.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解决相应问题的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平生姜病虫草害全程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云南农业科技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钱草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6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