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香石竹斑驳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检测应用
《植物病理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香石竹斑驳病毒(CarMV)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与Sp2/0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克隆,获得5株能稳定传代且分泌抗CarMV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并分别制备它们的单克隆抗体腹水。5株单克隆抗体腹水间接ELISA效价达10-6,其中3G1、1B9、2A9和2F8的抗体类型及亚类均为IgG1,而2F2为IgG3。W estern-b lot分析表明,5株单克隆抗体均与CarMV 38 kD的外壳蛋白亚基有特异性反应。利用2A9单抗建立的抗原包被的间接ELISA(ACP-ELISA)检测CarMV方法,病叶1∶800倍稀释、提纯CarMV病毒浓度为1 ng/mL(绝对检测量为0.1 ng)时仍能检测到病毒。利用ACP-ELISA对田间香石竹样品的检测表明,CarMV在香石竹上发病很普遍。


极端冷害下粳稻穗期近等基因系耐冷性状的相关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5 CSCD
摘要:用耐冷性极强的地方稻种与十和田研制的近等基因系(NILs)及亲本共29份,2004年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低田温冷泉水)和嵩明阿子营两种极端冷害条件下进行孕穗期耐冷性鉴定,考查了17个农艺性状,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极端冷害下23份NILs的结实率超过轮回亲本十和田(0.47%),超过十和田10%的NILs共有14份,如昆明小白谷与十和田配制的TKB6F6(44.2%),结实率不但高于十和田而且接近昆明小白谷;(2)昆明点结实率与穗颈长(0.878)、实粒数(0.977)、秕粒数(-0.879)、花药体积(0.851)呈极显著相关;(3)阿子营点结实率与株高(0.612)、穗颈长(0.511)、第一节长(0.544)、实粒数(0.958)呈极显著相关。


甘蔗引进品种灰色关联度多维综合评估
《甘蔗糖业 》 2005
摘要: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多维综合评估分析方法,从8个主要工、农艺性状,对10个甘蔗引进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4个品种Q141、RB76/5418、Q170、SP80/1842综合性状较好,分别排在1至4位,产量与蔗糖分得到了较好的兼顾,与品种的实际表现一致。


国外甘蔗品种主要病害的分子和血清学检测初报
《中国糖料 》 2005
摘要:利用分子和血清学技术,对国外引进甘蔗品种进行了主要病害的检测,初步建立了规范化的国外甘蔗品种主要病害的检测技术体系。


云南马铃薯晚疫病区域性流行学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5 CSCD
摘要:云南各马铃薯生产区域的气候存在很大差异,使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可以分为晚疫病高发生区,该区以昭通及海拔2200m以上的高寒山区为主,特点是多雨、多雾及寡日照,5月份就进入雨季,在植株生长的77d中,RH≥90%的天数达到35d。因此是晚疫病发生最早、最容易发生流行危害的区域。晚疫病常发生区,以滇中曲靖、昆明等2000m左右的山区为主,特点是在6月初有一个降水过程,病菌初次侵染开始,是否造成危害,受6月连续降水量,病原二次侵染程度的影响。晚疫病轻发生区域,以迪庆等3300m左右的高原地区为主,特点是植株种植季低温、低湿,湿度RH≤88%,限制了病害的流行。根据各区域的病害发生特点,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调查结果表明,病害发生的时间与植株的生育期决定危害程度,在植株盛花期发生病害是重病的年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