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48条记录
转录组测序分析外源水杨酸诱导茶树热激蛋白基因的响应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杨酸是诱导植物抗性机制中重要的信号分子,外源喷施水杨酸能够调控多种防御相关蛋白质,提升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开展外源水杨酸诱导茶树抗性机制的研究能够挖掘抗病基因,为茶树抗病育种提供分子基础。本研究采集外源喷施水杨酸0 h、6 h、12 h、24 h、48 h的茶树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与分析,结果表明,外源喷施水杨酸6 h、12 h、24 h、48 h时茶树叶片内差异表达基因数量分别为9 360个、3 399个、596个、115个,外源水杨酸处理后各时间点均发生差异表达的基因共604个。KEGG功能富集结果显示,处理后6 h时富集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菌互作、核糖体、剪接体和碳代谢通路上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分别为95个、73个、121个、94个、154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有12个热激因子基因、40个热激蛋白基因和12个WRKY家族转录因子基因上调表达。处理48 h后,无上调表达的热激因子基因,但仍有28个热激蛋白基因上调表达。病程相关蛋白基因在检测阶段均上调表达。外源水杨酸的诱导作用在处理6 h时最为明显,并且引起了大量热激蛋白的响应。本研究结果为开展外源水杨酸诱导茶树抗病机制和茶树抗病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外源水杨酸 茶树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热激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整合分析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对有机肥施用的响应特征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探究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旨在为生产中有机肥的科学施用提供指导。通过数据库共检索得高质量文献84篇,提取有效田间试验数据625组,以不施肥和单施无机肥为对照,采用Meta分析有机肥施用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作物产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作物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分别增加41.14%[95%置信区间(CI):38.32%~44.04%]、46.46%(95%CI:43.02%~50.01%)和48.85%(95%CI:43.86%~45.03%)。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微生物量碳含量46.80%(95%CI:43.22%~50.46%),提高微生物量氮含量56.0%(95%CI:47.18%~65.37%),提高作物产量47.48%(95%CI:39.98%~55.36%);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施用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可提高36.06%(95%CI:21.22%~52.71%),微生物量氮含量可提高40.80%(95%CI:30.42%~52.01%),作物产量可提高4.04%(95%CI:2.26%~5.46%);Met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作物产量还受作物类型、氮肥施用量、有机肥施用方式、土壤初始pH、土壤类型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进一步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量碳含量与土壤初始pH和年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与土壤初始pH和氮肥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与年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作物产量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土壤初始pH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作物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建议结合作物类型、土壤条件和气候类型等因素,构建单施或配施有机肥的施肥技术,实现构建土壤健康微生态,最终实现肥料资源有效利用和提高土壤生产力的目的。

关键词: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有机肥 土壤肥力 作物产量 Meta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要滋味成分指纹图谱和化学计量学鉴别海南不同地区咖啡豆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海南不同产地6种咖啡豆即兴隆咖啡(XL)、福山咖啡(FS)、琼海咖啡(QH)、白沙陨石岭咖啡(YSL)、母山1号咖啡(MS1)、母山2号咖啡(MS2)的主要滋味特征成分进行研究,比较不同产地咖啡烘焙豆间滋味特征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差异性。基于主要滋味成分指纹图谱对海南6种咖啡豆的化学表征,研究产地对咖啡滋味特征成分的影响,并对6种咖啡进行区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种咖啡豆中8种绿原酸、咖啡因、葫芦巴碱以及8种有机酸的含量;采用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法测定咖啡样品中单糖的组成及含量;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样品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研究结果表明:6种咖啡的滋味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咖啡因和葫芦巴碱含量均在母山2号(MS2)咖啡豆中最高,在母山1号(MS1)中最低。氨基酸含量在琼海(QH)豆中最高,绿原酸和单糖含量在琼海(QH)豆中最低。绿原酸在6种咖啡烘焙豆中的含量顺序依次为:咖啡酰奎宁酸(CQAs)>阿魏酰奎宁酸(FQAs)>二咖啡酰奎宁酸(diCQAs)。6种咖啡样品中只有8种单糖组分被检测到,其中半乳糖含量最高。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化学计量学分析,成功将6种咖啡区分,其中兴隆咖啡、白沙陨石岭咖啡和母山二号咖啡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表明基于主要滋味化学组分含量可用于鉴别海南不同产地咖啡。结果证明,通过主要滋味成分指纹图谱能够对不同产地咖啡进行良好区分。该研究揭示了不同产地咖啡的化学组成及品质特征,对咖啡风味品质提升及对优质产品的筛选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咖啡豆 产地溯源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不同品种核桃果实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云南主栽核桃和薄壳山核桃果实的品质评价指标,选取27个核桃品种果实,对矿质元素、蛋白脂、粗脂肪等12个营养指标进行变异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类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个营养指标的含量变异较为丰富,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5%~83%,其中VC变异系数最大,粗脂肪变异系数最小;9种矿质元素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K>P>Mg>Ca>Mn>Na>Fe>Zn>Cu,蛋白质含量均值为15.62%,脂肪含量均值为68.63%,VC的平均含量为4.66 mg/100 g;相关性分析表明,12个营养指标之间,P、Fe、Mg、Ca、Cu均与蛋白质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品质最佳的核桃品种为'香茶''永平''晚熟'和'小圆果',薄壳山核桃中品种'卡多'综合表现较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即富含矿质元素类群和高脂肪含量类群;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K、Fe、Mg、Ca、Cu元素、蛋白质、脂肪为评价云南不同品种核桃品质的关键性指标.薄壳山核桃适合榨油,22种主栽核桃适合直接食用或开发富矿质元素和高蛋白的功能饮料.研究明确了云南核桃品质评价的关键指标并探明品质特性,提供科学分类方法,为云南核桃品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奠定理论依据.

关键词: 核桃 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个蓝莓品种花芽分化特性比较研究

中国果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云南省蓝莓多次花芽分化的形态变化、花芽分化规律和品种间的差异,对蓝丰、双丰及夏普蓝的物候期进行调查,利用改良的石蜡切片方法对其花芽分化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并采用MRM方法测定了夏普蓝3次花芽分化过程中5种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蓝丰一年现蕾和开花结果 1次;双丰一年现蕾和开花结果 2次,分别表示为双丰第1次、双丰第2次;夏普蓝一年现蕾和开花结果 3次,分别表示为夏普蓝第1次、夏普蓝第2次、夏普蓝第3次。双丰第1次的果熟末期与双丰第2次的现蕾期之间的时间间隔比较明显;从现蕾到果熟期,夏普蓝第1次与夏普蓝第2次具有重合的生育期,夏普蓝第2次与夏普蓝第3次也具有重合的生育期。3个蓝莓品种的花芽分化主要阶段有6个,依次为开始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心皮原基分化期。3个蓝莓品种完成花芽分化的时间不同,蓝丰完成花芽分化的时间最长,需53 d,其次是双丰,双丰2次花芽分化完成的时间均比夏普蓝3次花芽分化完成的时间长。不同于蓝丰和双丰,夏普蓝在云南省不需要低温诱导,春季自剪之后立刻进入花芽分化。蓝莓花芽孕育期需要的IAA、CKs、GAs含量均较低,但需要的ABA、ACC含量均较高,要想对花器官后期的花芽分化有利,应保持IAA、CKs、GAs含量为平衡状态。

关键词: 高丛蓝莓 多次花芽分化 内源激素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波辅助酶提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富硒蔬菜中硒形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HPLC-ICP-MS)同时测定富硒蔬菜中Se O42-、Se O32-、Se Met、Se Cys2、MeSeCys等5种硒形态化合物含量的方法。蔬菜样品0.2 g加入4 mg蛋白酶XIV,加入5.00 m L p H为7.5的水溶液在37℃超声波提取80 min,微孔滤膜过滤,利用Hamilton PRP-X100阴离子交换柱,以25 mmol/L柠檬酸溶液(p H 6.0)为流动相,可在7 min内完成5种硒形态的完全分离。Se O42-、Se O32-、Se Met、Se Cys2、MeSeCys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3~0.999 5,回收率范围为96.3%~104.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6%。实验结果表明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精密度及准确度良好,适用于富硒蔬菜中硒的形态分析。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硒形态 富硒蔬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梯棱羊肚菌杂交子代单孢菌株在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食用菌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野生菌株杂交组合A、B以及野生和人工栽培菌株杂交组合C、D子囊果为材料,建立单孢菌株群体,基于其交配型基因挑选145个单孢菌株进行出菇实验,评估单孢菌株产量、出菇整齐度、出菇周期、菇形、抗病性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杂交组合B单孢萌发率较高.杂交组合C和D子代单孢菌株平均产量较高;大部分单孢菌株在第1~2次采收时的产量较高.杂交组合A和B子代单孢菌株菇形较好,不易发生病害.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单孢菌株进行羊肚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羊肚菌 杂交 子囊孢子 育种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保鲜剂组合对非洲菊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鲜切花珍爱为试材,研究不同预处理液与瓶插保鲜液组合对丙二醛含量(MDA)、细胞膜透性、细菌含量及瓶插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洲菊切花经预处理液处理12h后,MDA含量、细菌菌落数均显著低于对照(去离子水),且预处理能降低细胞膜的相对透性.非洲菊切花在瓶插处理期间MDA含量及细胞膜透性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瓶插14d时达到最大值.花茎及瓶插液的细菌菌落数在瓶插过程中呈逐渐上升趋势,鲜花营养剂和免切通用鲜花营养液2种瓶插液表现了较好的抑菌效果.保鲜效果最佳的保鲜剂组合为可利鲜专业1号醒花液+鲜花营养剂,该处理可显著延长切花的瓶插寿命,其预处理及瓶插期间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和细菌菌落数的累积值均显著低于对照.

关键词: 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 保鲜剂 鲜切花 采后预处理 保鲜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硒对云南白灵芝生长、品质及DNA甲基化特征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田间覆土栽培试验,设置 6 个Se浓度(0、50、100、200、300、400 μg/g)处理,分别记为CK、Se50、Se100、Se200、Se300、Se400,研究外源硒对云南白灵芝生长发育、重金属积累、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及其DNA甲基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外源Se对子实体柄长和菌盖大小(横径、纵径)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降低菌盖厚度;随着Se施用水平提高,菌丝生长速率和子实体硒含量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生物量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子实体重金属含量(As、Cd、Pb、Hg)随Se浓度增加呈持续降低趋势,线性分析也表明,重金属含量与Se施用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施Se增加了子实体多糖、粗蛋白、黄酮及总氨基酸含量,其中,多糖、黄酮含量在Se400 处理下最高,总氨基酸、粗蛋白含量分别在Se200、Se300 处理下最高.HPLC测定分析表明,与CK相比,Se300 提高了灵芝酸A、灵芝酸DM、灵芝酸F及灵芝酮三醇为主的三萜酸组分,其总三萜酸含量较其他处理提高 2.93%~25.54%.敏感扩增多态性分析(MSAP)结果显示,Se300 较CK、Se400 相比具有较高的未甲基化位点比例和较低的甲基化位点比例.综上,施用外源硒可促进早期菌丝生长,提高子实体生物量累积,改善子实体重金属安全性能和生物活性成分品质,改变DNA甲基化比例,且以 300 μg/g施用浓度的整体效果最佳,其子实体产量较对照显著提高 11.36%.

关键词: 白灵芝 农艺性状 重金属含量 品质 DNA甲基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休耕对抚仙湖周边农田土壤剖面和浅层地下水中氮累积的影响

环境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减少外源氮投入能有效降低农田土壤氮累积和地下水氮污染,休耕是减少外源氮投入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探讨农田休耕对土壤剖面和浅层地下水中氮累积的影响,以抚仙湖周边农田土壤剖面和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休耕前(2017年12月)和休耕后(2020年8月和2021年4月)农田0~100 cm土壤剖面氮累积和浅层地下水中氮浓度的变化及其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休耕显著降低了土壤剖面氮含量和储量,休耕后0~30、30~60和60~100 cm土壤剖面TN、ON、DTN、NO3--N和NH4+-N含量分别降低18.4%~36.5%、16.1%~26.8%、54.0%~130.2%、59.5%~90.8%和60.1%~110.6%.休耕前0~100 cm土壤TN、ON、DTN、NO3--N和NH4+-N储量分别为(17.20±0.97)t·hm-2、(15.50±1.23)t·hm-2、(0.68±0.06)t·hm-2、(266.8±31.17)kg·hm-2和(18.7±3.04)kg·hm-2,休耕后各形态氮储量分别下降了25.5%、23.3%、44.7%、80.1%和59.9%.休耕也改变了浅层地下水中氮浓度和形态构成,休耕后地下水中TN、ON、NO3--N和NH4+-N浓度分别下降了88.4%、82.7%、92.1%、65.8%,ON/TN和NH4+-N/TN从休耕前的26%和6%升高至休耕后的39%和17%,而NO3--N/TN从休耕前的61%降至休耕后的41%.地下水氮浓度和形态变化与休耕前后土壤中DTN、NH4+-N、NO3--N和地下水中p H、ORP、DO等因素密切相关.可见,休耕有效降低了农田土壤剖面氮累积,缓解了浅层地下水氮污染,有利于防止高原湖泊的水质恶化.

关键词: 休耕 氮储量 浅层地下水 土壤剖面 抚仙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