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687条记录
辣椒新品种云干椒7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云干椒7号是以自交系258-1-2-3-1X-1为母本,以丘北辣椒优异单株390-1-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干制辣椒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及分枝性强,中熟,定植至采收约100 d(天),坐果率高;果实线形,老熟果深红色,平均果长11.5 cm,横径1.1 cm,干制后果面光滑油亮,平均单果干质量1.3 g,香辣味浓,辣椒素含量0.12%,VC含量1 570.13 mg·kg-1;抗疫病,每667 m2 鲜椒产量920~1 080 kg,干椒产量230~270 kg,制干率约25%,适宜云南省文山、曲靖、昭通、楚雄等干椒主产区及海拔2 200 m以下的小果干椒类型地区春季栽培.

关键词: 辣椒 云干椒7号 一代杂种 干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大花蕙兰复合感染的ORSV和CyCMV病毒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云南丽江采集了40个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idum)感病样品,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对其中的病毒种类进行分析,Blastn N比对发现样品中存在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 MV)、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和建兰褪绿花叶病毒(cymbidium chlorotic mosaic virus,Cy CMV)。利用RT-PCR对样品中病毒分离物的CP序列进行扩增,10份样品为ORSV和Cy CMV复合侵染。为进一步明确ORSV和Cy CMV云南分离物(ORSV-DH和Cy CMV-DH)的序列特征,分别对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扩增及克隆,结果表明:ORSV-DH基因组全长序列为6 611 nt(Accession No.OP644547),Cy CMV-DH基因组全长序列为4 083 nt(Accession NO.OP629812),将ORSV-DH和Cy CMV-DH分别与已报道的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ORSV-DH与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7.69%~99.41%,Cy CMV-DH为89.84%~98.19%。根据病毒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分别构建了ORSV-DH和Cy CMV-DH与本属其他分离物的系统进化树,明确了其分别与日本分离物ORSV-Cy-1(S83257)、Cy CMV-Japan(NC_027123)亲缘关系最近。

关键词: 大花蕙兰 齿兰环斑病毒 建兰褪绿花叶病毒 基因组序列特征 复合侵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云当归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云南省维西县云当归高产、优质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防草布覆盖开展云当归成药栽培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1)、常规施肥(CK2)、单施化肥(C)、单施生物有机肥Ⅰ号(BⅠ)、单施生物有机肥Ⅱ号(BⅡ)、50%化肥+生物有机肥Ⅰ号(1/2C+BⅠ)、50%化肥+生物有机肥Ⅱ号(1/2C+BⅡ)7 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云当归产量构成因素、药材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生物有机肥能促进云当归主根长、根粗、侧根数、单株鲜重、干重增加,显著提高云当归鲜、干药材产量(P<0.05),生物有机肥处理云当归鲜、干药材产量较CK1 分别增产 41.50%~201.13%、35.00%~69.42%,其中,1/2C+BⅠ处理鲜干产量最高,1/2C+BⅡ处理次之.(2)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提高云当归药材阿魏酸、挥发油、浸出物和多糖含量,降低总灰分含量,有效改善云当归药材品质;(3)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P<0.05).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CK1 分别提高11.77%~16.77%、5.64%~13.17%、15.74%~95.78%和 26.71%~140.53%.综合云当归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品质与土壤养分,本试验条件下,要实现维西县云当归高产优质以处理 1/2C+BⅠ效果最佳.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云当归 产量 品质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流式细胞仪对甘蓝花粉倍性的测定

湖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花粉的倍性,以甘蓝GL21028的花粉为材料,以叶片为对照,比较花粉2种处理方式、3种不同细胞裂解液、2种核酸染料的效果差异。通过B缓冲液处理后获取的花粉细胞可以直接染色,为最简便处理方式;采用“Aru”buffer和Y 2种裂解液,染色剂DAPI,处理甘蓝叶片和花粉,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样本细胞DNA成峰集中,细胞碎片很少;配制的Y裂解液能够适用甘蓝材料流式细胞仪的观察。甘蓝花粉通过B缓冲液处理后,可以直接作为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的材料,不再需要其他处理,配制的Y裂解液可以得到较好的试验结果。

关键词: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 流式细胞仪 花粉 测定 倍性 裂解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灵芝β-葡寡糖体外抗炎活性及机制探究

菌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脂多糖(LPS)诱导建立了Caco-2细胞体外肠炎模型,探究不同聚合度(DPs)灵芝β-葡寡糖的抗炎活性和作用机制.比较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活性氧(ROS)的水平可知,不同聚合度灵芝β-葡寡糖组分均能抑制LPS诱导的Caco-2细胞中IL-1β、TNF-α及ROS的释放;进一步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其抗炎机制进行探究,发现灵芝β-葡寡糖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Caco-2细胞NF-κB p65蛋白的水平.说明灵芝β-葡寡糖能通过调节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下调炎症因子水平、减少细胞内氧化应激,从而在肠细胞中产生抗炎作用,其中聚合度为8-24的F3组分作用效果最佳.本研究可为灵芝β-葡寡糖在抗炎功能活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灵芝 β-葡寡糖 CACO-2细胞 抗炎 NF-ΚB信号通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干热区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评价

中国草地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宜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的苜蓿优良品种,在干热河谷区元谋,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17年引进的8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研究.结果表明:(1)参试的8个紫花苜蓿,在本区均能安全越冬,正常生长,生育期205~215 d.(2)株高最高的品种为WL525HQ,达到70.20 cm,与维多利亚、德钦、赛迪7号和WL712HQ品种有显著差异(P<0.05).一级分枝数最高的品种为WL656品种,为27.20枝,WL712HQ和G8品种间有显著差异(P<0.05).茎叶比最高的品种为WL712HQ品种,为1.10,与德钦和赛迪7号品种间有显著差异(P<0.05).年均干草产量最高的是赛迪7号紫花苜蓿,显著高于德钦品种(P<0.05),2018年、2019年、2020年和三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34217.40 kg/hm2、32527.55 kg/hm2、22024.93 kg/hm2和29589.96 kg/hm2,所有参试材料在2018年和2020年每年可刈割8次,2019年为9次.(3)5号品种粗蛋白和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分别为21.43%和0.25%.WL903品种粗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含量为23.51%.(4)经灰色关联度分析,8 个紫花苜蓿品种排名前 3 的为赛迪 7 号、WL525HQ、维多利亚.综上,赛迪 7 号、'WL-525HQ'、维多利亚表现较好,可在干热河谷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 干热河谷 紫花苜蓿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特有"藤条茶"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茶叶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特有的藤条茶,源于当地茶农在长期生产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留采法,因能促使茶树树干形似藤条而得名。为探究藤条茶留采管理模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选取藤条茶园一芽二叶鲜叶制作晒青茶、红茶、白茶,以现代茶园同类鲜叶制样为对照,结合感官审评和品质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采用藤条茶树鲜叶制成的晒青茶一般具有更高爽的香气和浓醇的滋味,白茶则具有更浓郁的香气及甘和的滋味,而现代茶园红茶一般具有更高甜的香气和甘爽的滋味。藤条茶的儿茶素总量均显著低于现代茶园茶树鲜叶,尤其是藤条白茶中的儿茶素总量为67.11 mg·g-1,显著低于现代茶园白茶(84.19 mg·g-1)。藤条晒青茶中的茶氨酸含量为16.79 mg·g-1,显著高于现代茶园晒青茶(14.69 mg·g-1)。藤条晒青茶和藤条白茶具有更低的酚氨比。在所有茶样中共鉴定出205个初级代谢产物,藤条白茶中积累更丰富的糖类。此外,在所有茶样中检测出127种挥发性物质,醇类和酯类是不同茶样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藤条白茶中挥发物总量显著高于现代茶园白茶;藤条红茶中香叶醇含量更高,而现代茶园红茶的芳樟醇含量更高。可见,采用晒青茶和白茶的加工工艺一般更有利于获得高品质藤条茶产品。

关键词: 藤条茶 感官审评 化学成分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植物覆盖下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变化特征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植物覆盖下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进行研究,明确植物覆盖对蕉园土壤质量影响的变化特征,以期为用地养地结合的蕉园种植模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无覆盖物的传统裸露种植方式为对照,以人工种植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DC.)Urb]和自然生杂草为覆盖处理,通过连续3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分析植物覆盖下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植物覆盖显著改善了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P<0.05),与对照相比,大翼豆覆盖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分别提升51.92%、38.00%、41.86%、20.85%、29.70%;大翼豆覆盖处理的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及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34.19%、50.28%、33.41%、101.54%.植物覆盖措施在1年内有效改善了蕉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及有效磷含量,而对土壤全氮及全磷含量的影响则需要覆盖处理2年以上才能达到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翼豆覆盖处理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自然生杂草处理显著.[结论]与传统裸露种植方式相比,两种覆盖模式均显著提高了 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且豆科植物覆盖效果明显优于自然生杂草,宽窄行种植配合豆科植物覆盖处理,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可作为云南干热河谷区域香蕉产业健康发展的技术模式.

关键词: 植物覆盖 蕉园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荞FtERF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其表达分析

作物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乙烯响应因子对植物发育和细胞代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RT-PCR从苦荞中克隆出ERF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表明,FtERF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29bp,编码了 243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分子量26.08kD,等电点9.22,属于亲水性蛋白.FtERF不含有信号肽和跨膜螺旋结构,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内,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高度相似.FtERF含有抑制基序DLNxxP,系统进化表明FtERF和ERF4关系较近.经荧光定量表达发现,厚壳苦荞不同部位表达均高于薄壳苦荞,苦荞发育成熟期表达高于非成熟期.

关键词: 苦荞 乙烯响应因子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0种杀菌剂对雪茄烟软腐病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及田间防效评价

农药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进行了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药效试验,旨在测定10种常用杀菌剂对雪茄烟软腐病的效果,并筛选出在软腐病菌防控中具有高效、安全和低毒性的药剂.[方法]采用离体叶片刺伤接种法进行不同药剂对软腐病巴西果胶杆菌的生物活性测定,以及田间病害防治试验,筛选出对雪茄烟软腐病具有很好防控作用的药剂.[结果]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0种供试杀菌剂中20%春雷霉素WG和80%乙蒜素EC的抑菌效果最强,EC50值分别为0.4942、1.673 1mg/L;3%中生菌素WP和20%二氯异氰尿酸钠WP抑菌效果次之,EC50值分别为1.8406、2.4917mg/L.离体叶片和盆栽防效测定表明防效作用依次为20%春雷霉素WG>3%中生菌素WP>80%乙蒜素EC>20%二氯异氰尿酸钠WP.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第3次喷药后7d,20%春雷霉素WG防效达到59.61%.[结论]20%春雷霉素WG对巴西果胶杆菌抑菌效果较好,可用于防治雪茄烟软腐病.

关键词: 巴西果胶杆菌 雪茄烟软腐病 防效 杀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