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遗传多样性(模糊匹配)
181条记录
分子标记在食(药)用真菌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生命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药)用真菌在经济和生态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其遗传多样性研究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物保护学研究的基础,有利于食(药)用真菌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也有助于其分类学、系统学及进化等的研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很多,分子标记是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综合分析了分子标记在食(药)用真菌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比较了各种标记的应用范围、优缺点,探讨了分子标记用于食(药)用真菌遗传多样性评价的前景及问题。

关键词: 食(药)用真菌 遗传多样性 DNA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大麻种质资源表型及其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

西部林业科学 2013

摘要:以中国12份野生大麻种质及4个对照栽培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栽培试验,调查叶长、叶宽和叶柄等11个表型性状,并采用CTAB法提取大麻基因组DNA,分析了其表型性状及RAPD标记位点的多态性,应用Farthest neighbor和UPGMA方法分别构建了表型及RAPD聚类图。结果表明,野生大麻表型变异非常丰富,11个表型在不同种质资源间的差异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其中变异最大的为千粒重,变异最小的为有效分枝数;14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06条带,其中79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74.52%。基于表型聚类分析,16份大麻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第1类群包括全部12份野生大麻种质资源,且根据高纬和中低纬分为2个明显的分支,另外2个类群仅包括3份栽培大麻;基于RAPD聚类分析,16份大麻种质资源同样分为3个类群,总体上呈现地域性分布,但野生大麻和栽培大麻并未区分开,云南、新疆的种质资源聚为一类,东北、华北的种质资源聚为一类,西藏种质资源单独聚为一类。研究表明,我国野生大麻种质资源具有复杂的遗传多样性,应该结合表型和遗传位点综合分析。研究结果为野生大麻的利用和工业大麻品种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野生大麻 种质资源 类群 表型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长尖叶蔷薇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SSR标记对云南地区的8个长尖叶蔷薇天然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所选用的14对SSR引物,共检测到77个等位位点;在物种水平上,总居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和香农指数(I)分别为0.3139和0.4747;该居群内遗传变异(65.47%)大于居群间遗传变异(34.53%),说明居群内变异是其居群的主要变异来源;利用Popgene计算出两两居群间的Nei's遗传一致度(I)和遗传距离(D),其范围分别为0.7879~0.8986和0.1070~0.2384,依据遗传距离可将8个居群分为3组,8个居群并没有严格依据地理距离的远近而聚类;海拔与Nei's基因多样性的相关系数为0.8771,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的长尖叶蔷薇居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居群间遗传变异存在中度的遗传分化。基于得到的居群遗传信息,建议采取就地保护为主的保护策略,但当个别居群野外的生存环境被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破坏时,建议采取迁地保护的保护策略。

关键词: 长尖叶蔷薇 居群 遗传多样性 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大茶树遗传多样性的EST-SSR分析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科技创新与茶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 2013 CSCD

摘要:应用EST-SSR标记技术对云南省不同区域采集的39份古茶树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43对EST-SSR引物共扩增出121条多态性谱带,有效等位基因变异占比重的73.88%。多态性信息量PIC值在0.049~0.737之间,平均为0.469。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533,Shannon指数平均值为0.812,均高于0.5。遗传相似系数在0.414~0.907之间,平均值为0.653,显示云南大茶树的遗传基础相对比较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SSR聚类分析表明,大茶树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关系,在分子水平上显示了部分云南大茶树的亲缘关系,有助于今后野...

关键词: 茶树 EST-SSR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三叶悬钩子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园艺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云南特有植物三叶悬钩子(Rubus delavayi Fanch.)的12个居群共248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6个ISSR引物共扩增到199个位点,其中185个是多态性位点,占92.96%。三叶悬钩子居群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在物种水平上平均每个位点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7.99%,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1.427,Nei’s遗传多样性(H)为0.267,Shannon’s多态信息指数(I)为0.417;在居群水平上PPB为62.10%,Ae为1.289,H为0.177,I为0.275。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0.3351,与AMOVA分析的居群间遗传变异量占总量的33.03%相近,说明三叶悬钩子居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居群间遗传分化占总遗传变异的33.51%,居群内的遗传变异为66.49%,基因流(Nm)为0.9923。通过Mantel检测,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存在相关性。UMPGA聚类分析和二维主成分分析(PCA)结果一致。导致居群内高遗传变异水平原因主要是有限的基因流,而居群间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可能与生态破坏和生物入侵有关。

关键词: 三叶悬钩子 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麻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POPGENE 3.2软件对13个不同来源的大麻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云南地区的大麻群体具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PPB=88.82%,He=0.3000,I=0.4571),其次为黑龙江群体(PPB=75.66%,He=0.2572,I=0.3897)。13个大麻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2.11%,Nei's总遗传多样性(Ht)为0.3837,Shannon's信息指数I=0.5374。群体内遗传多样性(Hs)为0.1640,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725,总的遗传变异中有57.25%发生在群体间,42.75%发生在群体内。根据Nei's(1978)的方法计算了13个大麻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结果显示:各群体间的遗传一致度在0.6556~0.9258之间,其中四川群体和广西群体间具有最高的遗传一致度(0.9258);云南群体与贵州群体和四川群体间遗传一致度分别为0.9196、0.9173。所有群体中甘肃群体和山西群体遗传一致度最低为0.6556,说明大麻种内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

关键词: 大麻 AFLP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卫星标记分析水稻地方品种30年的遗传变异

遗传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水稻(Oryza sativa)地方品种30年的遗传变异状况,文章通过60个SSR标记,对元阳哈尼梯田农户在20世纪70年代种植的6个(简称"过去的品种")和近10年间种植的对应6个(简称"当前的品种")代表性水稻地方品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59个等位基因(Na),等位基因数1~4不等,当前的品种较过去的品种减少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基因型多样性(H′)和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4个指标均为过去的品种高于当前的品种,分别是(Na)为2.567>2.450,(Ne)为2.052>1.968,(H′)为0.768>0.722,(PIC)为0.469>0.439。基于60个SSR标记,过去6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平均值为0.437,变幅为0.117~0.667,而当前6个品种间平均值为0.473,变幅为0.200~0.700。总的说来,水稻地方品种经过30年自然和人工选择,遗传多样性降低,不同品种存在等位基因大小的差异程度不同。

关键词: 元阳哈尼梯田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等位基因位点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峨眉蔷薇居群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收集的11个峨眉蔷薇群体的88份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SSR技术分析其群体水平遗传多样性。88份样本的多态位点百分率、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90.48%、0.196 0和0.316 6。比较11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标,种质间遗传变异44.73%,种质内遗传变异55.27%。东环线的遗传多样性最高(H=0.137 7,I=0.206 8,多态位点百分率为38.78%)。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1个群体可聚为4支。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和基因流(Nm)分别为0.447 3和0.617 9,表明峨眉蔷薇基因分化明显,各群体间基因交流受阻。

关键词: 峨眉蔷薇 居群 SSR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EST-SSR标记的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茶叶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和构建茶树品种分子指纹图谱对茶树育种、品种鉴别、品种权益保护、苗木纯度检测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SSR标记对28份无性系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和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22对引物共检测到等位位点56个,平均每对引物产生2.55个;共检测到97个基因型,平均每对引物所扩增的基因型有4.41个,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79~0.709,平均0.527,表明SSR标记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42~0.973之间,平均为0.797,表明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较小,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基础较窄。根据SSR标记特点,将SSR引物扩增统计的"0"、"1"转换成基因型,通过不同基因型组合,构建了云南无性系茶树品种的分子指纹图谱,使每个品种都获得了1个22位数的指纹图谱号码,进而可将不同品种完全区分鉴别。

关键词: EST-SSR标记 无性系茶树良种 遗传多样性 指纹图谱

海拔及细胞质背景对水稻测交群体遗传分化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温度是导致水稻(Oryza sativa L.)遗传分化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而海拔是导致环境温度差异的一个重要的地理因素。水稻的雄配子即花粉粒的活性极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研究用来自云南2 670 m海拔的粳稻地方品种小麻谷与具籼稻细胞质背景的籼粳交后代品系南34正反交产生的F1,然后将其分布种植在海拔高低相差达1 800 m的4个海拔点并与育性稳定的1个滇Ⅰ型细胞质不育系杂交产生了8个测交群体,用SSR标记检测发现海拔因素和细胞质背景都对测交群体的遗传分化产生了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海拔产生的正反交群体(合系42A//小麻谷/南34)间的遗传多样性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正交组合F1(小麻谷×南34)在1 860 m的海拔产生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在1 600 m的海拔产生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在反交组合F1产生的群体中,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随产生群体海拔(400 m海拔除外)的升高而降低。利用Nei′s遗传距离评价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正反交组合F1产生测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均高于同一组合在不同海拔下产生的测交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同一组合在4个海拔产生的测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总体趋势是随海拔差异的增加而增大。研究证实了环境温度差异及细胞质背景导致F1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发生选择,导致雄配子基因型的遗传比例偏离孟德尔规律,影响其后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关键词: 水稻测交群体 海拔 细胞质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