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金沙江干热江谷退化坡地雨养酸角林种植密度试验初报
《云南热作科技 》 2000
摘要:在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坡地利用雨养条件栽植酸角的 5种密度试验表明 ,种植密度大 ,水保效益和产量较高 ,但果实品质差 ,经济效益较低 ;种植密度小 ,水保效益和产量较低 ,果实品质较好。综合各种因素 ,在中度退化坡地种植酸角以 6m× 6m栽种密度最佳。


不同生态条件下稻种耐冷性经济性状的遗传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用 5个不同耐冷级别品种按 1 /2P(P - 1 )配制 1 5个组合及其亲本在籼稻区、籼粳交错区和温凉粳稻区进行云南稻种不同世代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研究 ,结果表明 :(1 )不同稻作区亲本品种及其杂交组合主要经济性状及其一般配合力 (GCA)、特殊配合力 (SCA)存在明显差异 ,因基因型和生态条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2 )亲本品种及其组合随海拔升高 ,株高、穗长、每穗实粒数和颖花数有增大的趋势 ,但结实率则相反 ;杂种后代主要经济性状SCA的不同稻区及不同世代的差异与亲缘关系的远近密切相关 ,稻作育种目标应根据不同稻作区而定
关键词: 经济性状 耐冷性标准品种 遗传特性 不同稻作区 云南稻种


蚕豆上南美斑潜蝇的发育历期和有效积温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CSCD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 :南美斑潜蝇 (Liriomyzahuidobrensis)在蚕豆植株上不同恒温条件下发育历期不同 ,随温度升高发育历期缩短。在 10℃ ,15℃ ,2 0℃ ,2 5℃ ,30℃的恒温下 ,发育历期依次为 71 8d ,47 5d ,33 7d ,16 3d ,14 1d。卵 ,1~ 3龄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依次为 (11 5± 2 8)℃ ,(7 6± 3 2 )℃ ,(8 8± 4 3)℃ ,(10 3±2 9)℃ ,(5 3± 2 1)℃ ;日有效积温依次为 (39 98± 10 6 )℃ ,(4 5 5± 10 4)℃ ,(2 9 44± 3 9)℃ ,(2 1 5 7± 5 5 )℃ ,(16 9 9± 2 2 4)℃。并得出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与温度的 6个回归关系式 ,可用于南美斑潜蝇发生期的幼虫分龄预测、历期预测和有效积温预测


热带、亚热带外来玉米种质的利用
《西南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我国近几年平均每年种植玉米 2 45 0万公顷 ,平均产量为每公顷 4 96吨 ,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但 7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增产率呈下降趋势 ,玉米生产一直处于徘徊状态 ,其主要原因是国内种质资源匮乏 ,缺乏新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分析热带、亚热带外来玉米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作用后 ,指出利用玉米起源中心的热带、亚热带种质可以拓宽温带种质的玉米遗传基础 ,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 ,产生出超强优势的杂交玉米新组合 ;提出了热带、亚热带外来玉米种质的利用途径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