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48条记录
不同海拔高度下香蕉园土壤理化性质及果实品质的变化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解析不同海拔高度下蕉园土壤理化特性和香蕉果实品质的变化,进而明确云南省高原山地高品质香蕉形成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品质组成的内部因子,为云南省香蕉产业的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510、660和810 m不同海拔高度的香蕉园土壤和果实分别采样,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结合测定香蕉果实品质,明确不同海拔高度的蕉园土壤和果实品质差异.[结果]不同海拔高度的蕉园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差异;不同海拔高度的蕉园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呈显著差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壤磷酸酶活性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增加,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随海拔变化差异不显著.与海拔510和海拔660 m相比,海拔810 m的香蕉果实的甜度和酸度显著提升,香蕉总糖含量分别提升了31.12%和12.87%,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升了49.45%和15.06%,总酸含量分别提升了30.85%和11.7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升了13.32%和8.10%,蛋白质含量分别提升了25.54%和11.68%,甜度分别提升了11.01%和6.47%,总体上香蕉果实品质均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提升.[结论]不同海拔高度的蕉园土壤理化性质有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香蕉生长和果实的形成,分析认为果实品质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呈现显著性提升趋势.

关键词: 海拔高度 蕉园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间作与施氮对牧草生物量、种间竞争和氮磷吸收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研究了间作与施氮对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和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生物量、土壤氮磷吸收能力及柱花草/扭黄茅间作体系的土地当量比、种间相对竟争能力和相对拥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氮水平下,与柱花草单作比较,间作降低了柱花草对土壤氮磷的吸收,未施氮(N0)处理下氮磷的吸收量分别减少15.95%和12.86%,施氮(N120 kg·hm~(-2))处理下氮磷的吸收量分别减少41.98%和51.14%,抑制柱花草的生长,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减幅9.69%(N0)和39.43%(N120),地下部生物量分别减幅9.01%(N0)和53.21%(N120)。但间作提高了扭黄茅对土壤氮磷的吸收量,N0水平下氮磷的吸收量分别增加4.09%和10.62%,N120水平下氮磷的吸收量分别增加31.86%和39.78%,促进扭黄茅地上部的生长,N0和N120水平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提高4.43%和24.98%。N0水平间作模式当量比均大于1,具有间作优势。相对柱花草,与扭黄茅间作的相对拥挤系数小于1,种间竞争能力小于0,为豆禾牧草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柱花草 扭黄茅 间作 种间竞争 氮磷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叶片响应茶饼病侵染的转录组分析

茶叶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被茶饼病病菌侵染的茶树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得到差异基因359个,其中248个上调表达,111个下调表达.差异基因中有216个获得GO(Geneontology)数据库功能注释,主要涉及到生物合成过程、催化活性、细胞过程等诸多生理生化过程;KEGG(Kyotoencyclopediaofgenesand genomes)数据库富集分析发现,共有106个基因被注释到47个代谢通路中,其中,单萜生物合成、卟啉和叶绿素代谢、核糖体、氮代谢、双萜生物合成、植物病原互作等通路显著富集.有32个差异基因被鉴定为转录因子,分布在16个转录因子家族中.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PCR,qRT-PCR)验证了随机挑选的差异基因在感病叶片和未感病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结果表明,茶树响应病原菌侵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量基因被诱导或抑制表达,与抗病相关的转录因子被大量激活且上调表达.本研究为深入挖掘茶树抗病基因及进一步研究抗病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茶树 茶饼病 转录组 差异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灰霉病及抗性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之一,对农业产品及园林观赏植物均有较大危害.对植物灰霉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防治措施、抗病分子水平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对灰霉病的防治研究主要针对果蔬类,而对园林观赏植物的研究较少,这为后期对灰霉病抗性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灰霉病 致病机制 防治方法 抗病基因 基因工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铁壳麦的穗发芽抗性鉴定与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云南铁壳麦(Triticum aestivum ssp.yunnanense)的穗发芽抗性及其机制、筛选抗性材料,以白粒推广良种云麦53号为对照,采用整穗发芽、整粒发芽及分子功能标记的方法,鉴定了55份云南铁壳麦的穗发芽抗性及种子的休眠特性,分析了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在穗发芽抗性级别不同的材料间、分子功能标记基因等位变异间的差异及籽粒发芽率(germination percent,GP)在不同休眠级别的材料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以整穗发芽率(spikes germination rate,SGR)为鉴定指标,在对照云麦53号的SGR达76.2%的前提下,云南铁壳麦除1份材料SGR为2%外,其他材料的SGR都为0,与对照相比,对穗发芽的抗性都很强。以GI为鉴定指标,供试云南铁壳麦对穗发芽的抗性则较弱,抗性材料较少,GI为15.5%~72.8%(对照的GI为65.7%),GI在抗性级别不同的材料间明显不同。以籽粒发芽率为依据,云南铁壳麦的种子休眠性可分为休眠、中度休眠、浅休眠和无休眠4级,GP在不同休眠级别的材料间也显著不同。用STS功能标记 Vp1B3扩增出A带(652 bp)、C带(无带)的材料,其GI均与扩增出B带(569 bp)材料的GI有明显差异;用标记Vp1A3扩增出B带(170 bp)材料的GI与C带(无带)材料的GI也有明显差异,其他3个功能标记( Tasdr-B1、 Tamyb10D1、 Tamyb10D)扩增到不同带型材料的GI则无明显的不同,用分子标记获得的结果不能解释云南铁壳麦的穗发芽抗性或种子休眠特性的变化。

关键词: 云南铁壳麦 穗发芽抗性 种子休眠 鉴定 分子功能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厚轴茶雄性不育株花蕾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植物生理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厚轴茶(Camellia crassicolumna)雄性不育株的生理生化特征,以其不育株M350和可育株M352为试材,测定了不同发育期花蕾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淀粉、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分析了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比较了生长素(IAA)、玉米素(ZR)、赤霉素(GA)、脱落酸(ABA)和茉莉酸(JA)含量差异及不同内源激素的平衡关系.结果表明,花蕾发育中后期,不育株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较可育株偏低,淀粉含量与可育株相差不大, MDA含量较可育株偏高.不育株POD活性整体呈上升趋势,各发育期均显著高于可育株;不育株SOD和CAT活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在单核花粉期和花粉成熟期都显著低于可育株.整个花蕾发育过程中,不育株IAA、ZR和JA含量都显著低于可育株, ABA含量显著高于可育株, GA含量波动较大; ABA/IAA、GA/IAA、ZR/IAA、ABA/GA、ABA/ZR、ABA/JA、JA/GA、JA/ZR和GA/ZR等激素含量比值在不育株与可育株间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且差异较大.推测以上现象可能与雄性不育的发生相关.单核花粉期可能是厚轴茶雄性不育株花蕾生理生化出现异常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 厚轴茶 雄性不育 花蕾 抗氧化酶 内源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减缓菜田耕层土壤酸化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投入、高产出、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生产中土壤酸化问题频频发生,连年大量施用氮肥及不合理的氮肥配施导致土壤pH下降明显,是造成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采取有效的施肥措施来控制土壤酸化对提升农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10年定位试验对不施肥(CK)、有机肥(M)、推荐施肥(R)、增施氮肥(R+N)、增施磷肥(R+P)等5种处理的不同施肥措施进行土壤耕层酸化的研究.结果表明:10年后,土壤耕层酸化顺序为增施氮肥>增施磷肥>推荐施肥>不施肥=有机肥处理.长期过量施用氮肥导致菜田耕层土壤中H+含量增加、pH显著降低、电导率(EC)显著升高(P<0.05).尤其在施肥3—5 a间土壤pH值出现明显降低.R、R+N、R+P处理与CK和M处理相比pH值、pH变化量、pH年均变化率均显著降低(P<0.05),说明CK和M处理对土壤的pH值降低有一定的缓冲作用.ω(C)/ω(N)升高的处理(CK、M、R)比ω(C)/ω(N)下降的处理(R+N、R+P)pH下降程度慢,即ω(C)/ω(N)升高,有利于减缓耕层土壤酸化.长期施用有机肥(牛粪)可显著减少(P<0.05)菜田耕层土壤NO3?-N与NH4+-N的累积量,增加有机质含量,从而减缓耕层土壤酸化作用.R、R+N、R+P处理NO3?-N与NH4+-N的累积量是M处理的1.27—2.87倍,而M处理的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是R、R+N、R+P处理的1.25—1.45倍.施氮量是影响菜田耕层土壤酸化的主要环境因子(P<0.05),施氮量与EC呈正相关,而与pH呈负相关;有机质与pH呈正相关,而与EC呈负相关.

关键词: 土壤酸化 有机肥 pH 施氮量 菜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PLC法测定不同种源辣木叶花茎中异槲皮苷和新绿原酸的含量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种源辣木叶、花、茎中的异槲皮苷及新绿原酸的含量,并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辣木叶花茎中均存在异槲皮苷及新绿原酸,2种活性成分含量分布特征均为:叶>花>茎(叶中含量显著高于花及茎).异槲皮苷在辣木花(2.43 mg/g~0.70 mg/g)和茎(1.89 mg/g~0.64 mg/g)中的含量高于新绿原酸(分别为1.28 mg/g~0.69 mg/g、0.68 mg/g~0.26 mg/g),特别是在辣木茎中表现尤为明显.17份辣木样品依据异槲皮苷及新绿原酸的含量特征聚类为5种类群.不同来源地的辣木样品中,来源于古巴的YLM-3叶、花、茎3个部位异槲皮苷和新绿原酸含量均较高(异槲皮苷含量分别为5.94、1.61、1.92 mg/g,新绿原酸含量分别为5.28、1.06、0.49 mg/g),YLM-3的叶片可作为辣木产品开发及利用的理想材料.

关键词: 辣木 异槲皮苷 新绿原酸 叶花茎 不同种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核翠宝"葡萄在云南干热河谷区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中国南方果树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2016年12月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引进早熟葡萄"无核翠宝"在云南元谋栽培试验.通过3年对物候期、果实经济性状、生长结果习性、抗性等的观察和测定,发现该品种在元谋长势旺,栽培管理容易,成熟早,果粒着生紧密,皮薄肉脆,香甜怡人.平均单粒质量3.6 g,最大6.3 g;平均单穗质量351.8 g,最大546.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23%,具有较浓郁的玫瑰香味,外观漂亮,深受大众喜欢.

关键词: 无核翠宝 葡萄 干热河谷 引种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清香木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和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能力的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是漆树科(Anacardiaceae)黄连木属(Pistacia)中的一种集绿化、药用、抑菌和美容等效用为一体的多效植物.研究通过水提法、醇提法提取清香木叶中有效成分,测定其中的多酚和黄酮含量、体外抗氧化能力(包括DPPH、ABTS~+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酪氨酸酶抑制能力.结果表明,水提液中多酚和黄酮质量比(干重,DW)分别为42.67 mg/g和18.69 mg/g,明显高于醇提液;体外抗氧化能力分析结果表明,水提液清除DPPH、ABTS~+和羟自由基IC50分别为7.95、11.71、3.26 mg/mL,清除能力远高于醇提液;酶促动力学实验证明,清香木水提液对酪氨酸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愈显著,当质量浓度达到0.2 mg/mL时,抑制率可高达80%;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清香木多酚和黄酮含量与DPPH、ABTS~+和羟自由基、酪氨酸酶活性抑制IC50值都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综上,可以认为清香木叶提取物中含有丰富的多酚和黄酮类活性物质,可有效清除自由基,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关键词: 清香木 多酚 黄酮 抗氧化 酪氨酸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