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49份睡莲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国内外引种的49份睡莲资源为研究对象,以期为睡莲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引种的49份睡莲资源的30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多样性分析,并对各来源的睡莲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在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引种的49份睡莲资源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其中16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1859~1.9943,其中花横径(1.9943)、萼片宽度(1.9715)和花梗长度(1.9714)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花瓣数(1.1859)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14个质量性状中,花色(1.9750)、花香(1.0907)和叶斑点数(1.0324)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叶型(0.4101)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16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5.67%~89.52%。相关性分析表明,花径(DF)与花瓣长度(LP),花径(DF)与萼片长度(LS),花瓣长度(LP)与萼片长度(LS),叶长(LL)与叶宽(WL),叶长(LL)与叶裂深度(DD),叶宽(WL)与叶裂深度(DD)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36、0.976、0.959、0.974、0.959和0.944。聚类分析表明,供试的49份睡莲资源可被分成6个组群:第一组为热带中大型花睡莲品种群;第二组为热带全重瓣花睡莲品种群,其雄蕊全部瓣化;第三组为耐寒中大型花睡莲品种群;第四组为热带中小型花睡莲品种群;第五组为热带大型花睡莲品种群;,第六组为热带巨型花睡莲(热带澳洲系睡莲)品种群。主成分分析表明,前7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81.86%。【结论】49份供试材料中,蓝紫色九品香睡莲的综合得分最高,其次是黄金国,延药睡莲的综合得分最低。
关键词: 睡莲资源 表型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氮、钾配施对杭菊生长、产量和元素含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盆栽土培试验,研究氮、钾配施对杭菊生长、产量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分析,并确定适宜杭菊生长的最佳氮、钾肥施用量.[方法]测定各不同花期的鲜花花朵数、鲜花产量和折干率;采用相应的理化方法测定氮(N)、磷(P)、钾(K)、钙(Ca)和镁(Mg).[结果]氮和钾肥配合施用显著影响杭菊的花朵数、鲜花产量和各花期的折干率.氮、钾肥均能促进杭菊花芽分化,并提高植株的花朵数和药材产量.植株鲜花折干率同施氮量呈负相关,同施钾量呈正相关.氮、钾两种肥料之间相比,氮肥施用量对杭菊各期花的花朵数和鲜花产量影响更大,而钾肥对杭菊各期花的折干率影响更大;氮、钾两种肥料对杭菊植株花朵数、鲜花产量、鲜花折干率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回归分析表明,杭菊生育期内,当N =5.00g/株,K=5.64 ~6.00g/株时,鲜花花朵数、鲜花产量以及鲜花折干率达到最大,分别为98.94朵/株,88.80g/株;氮、钾两种肥料间施用比例以N/K=0.83~0.89时,植株生育期的花朵数、鲜花产量和折干率最高.


重庆地区豌豆(Pisum sativum L.)种质资源收集与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重庆项目组于2015-2017年历时3年,从重庆19个区县收集豌豆地方种质资源56份.豌豆种质资源在重庆地区分布呈现出范围广、海拔跨度大的特点.本研究对上述豌豆资源的14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批资源多样性丰富,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分别是荚型和百粒重;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分枝数.聚类分析将该批豌豆资源划分为5大类群,第Ⅰ类群为大籽粒和食荚型材料;第Ⅱ类群为高产、中粒型材料;第Ⅲ类群为直立型、早熟型材料;第Ⅳ类群为叶用型兼食荚型材料;第Ⅴ类群为籽粒食用型材料.这些豌豆资源经重庆不同地区和民族农民长年选择后,在抗逆性、食荚性、食叶性、籽粒特性等方面发展出了独特性状,利用好这些资源将为今后的豌豆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多样性.


响应面试验优化酶法制备辣木籽多肽工艺及其抑菌活性分析
《现代食品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辣木籽蛋白粉为原料,首先筛选蛋白水解效果较佳的蛋白酶,其次考察酶添加量(酶底质量百分比)、料液比、酶解温度及酶解时间对蛋白水解度和肽得率的影响,并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辣木籽多肽制备工艺,最后研究该酶解产物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具有较好的蛋白水解度,酶法制备辣木籽多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性蛋白酶添加量5.50%、pH9.0、料液比1:30(g/mL)、酶解温度62.50℃、酶解时间143 min,在此条件下肽得率实际值为(84.43±2.31)%、蛋白水解度为(20.69±0.46)%。该辣木籽蛋白酶解产物对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4种致病菌株均有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依次为3.00 mg/mL、0.75 mg/mL、0.38 mg/mL、0.75 mg/mL,对培养至4.5 h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较好抑制效果。


柠檬园前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半翅目昆虫的影响-以云南省澜沧县为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探讨前期土地利用方式对柠檬园半翅目昆虫群落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4月和7月,采用陷阱法和网扫法对澜沧县3种类型柠檬园半翅目昆虫群落进行调查.[结果](1)物种组成及多度:天然林改造型柠檬园采集半翅目昆虫1 163头,55种;农田改造型柠檬园采集半翅目昆虫3 136头,49种;荒地改造型柠檬园采集半翅目昆虫4 285头,34种.(2)多样性比较:3种类型柠檬园半翅目昆虫和半翅目昆虫害虫多度均有显著差异,由多到少的排序为荒地改造型柠檬园>农田改造型柠檬园>天然林改造型柠檬园;3种类型柠檬园半翅目昆虫和害虫物种丰富度均有显著差异,由多到少的排序为天然林改造型柠檬园>农田改造型柠檬园>荒地改造型柠檬园;3种类型柠檬园半翅目昆虫益虫多度有显著差异,荒地改造型柠檬园半翅目昆虫益虫多度最高;3种类型柠檬园半翅目昆虫益虫物种丰富度无显著差异.(3)群落结构相似性:3种类型柠檬园半翅目昆虫群落结构不相似.(4)相关性分析:半翅目昆虫物种丰富度与草本植物多度和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显著相关,半翅目昆虫物种丰富度随着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增加而降低;半翅目昆虫物种丰富度随着草本植物多度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结论]前期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对柠檬园半翅目昆虫群落多样性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 半翅目昆虫多样性 生态系统服务 前期土地利用方式 不同柠檬园类型


侵染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的病毒种类、分布与发生趋势
《中国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我国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毒病开展调查、诊断,明确当前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病毒病的病原物、优势病毒及其分布,并对其中一些重要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在我国的发生危害趋势进行分析。【方法】2013—2017年,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等蔬菜作物主要病毒病发生情况的普查,利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主要蔬菜病毒病的病原进行鉴定。【结果】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共采集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疑似病毒病样品41 653份,共检出病毒63种,其中茄科蔬菜检出病毒达40种,葫芦科蔬菜检出病毒26种,豆科蔬菜检出病毒19种,十字花科蔬菜检出病毒14种。茄科的辣椒检出病毒33种,番茄检出病毒25种;葫芦科的南瓜检出病毒22种,黄瓜检出病毒19种;豆科的豇豆检出病毒14种,菜豆检出病毒12种;十字花科的萝卜检出12种病毒,大白菜检出7种病毒。蔬菜作物中普遍存在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已发现2—6种病毒复合侵染,以2种病毒复合侵染类型居多,其中辣椒、番茄和茄子上存在6种病毒复合侵染。本研究首次在国内发现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To MMV)、西葫芦虎纹花叶病毒(Zucchini tigre mosaic virus,ZTMV)、辣椒脉黄化病毒(Pepper vein yellows virus,Pe VYV)、辣椒隐潜病毒1号(Pepper cryptic virus 1,PCV-1)和辣椒隐潜病毒2号(Pepper cryptic virus2,PCV-2)的侵染;首次发现To MMV、甜瓜蚜传黄化病毒(Melon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MABYV)、南瓜蚜传黄化病毒(Cucurbit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CABYV)对辣椒的侵染,首次发现ZTMV对黄瓜、烟草轻绿花叶病毒(Tobacco mild green mosaic virus,TMGMV)对南瓜的侵染,首次发现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tospovirus,TSWV)可以侵染芹菜、曼陀罗、豇豆、豌豆、党参、大丽花、旱金莲、刺天茄等,首次发现红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 VMV)可以侵染红茄,另外还首次发现辣椒和番茄为烟草丛顶病毒(Tobacco bushy top virus,TBTV)的新自然寄主。【结论】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 MV)和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2,BBWV2)为当前危害我国蔬菜作物的优势病毒,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分布且发生严重,特别是CMV发生最为普遍,在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且均为这些地区的优势病毒。茄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为CMV和TMV,葫芦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依次为CMV、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和TMV,豆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为CMV和BBWV2,十字花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依次为Tu MV、CMV和TMV。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 CV)、TSWV、CGMMV和To MMV等病毒在部分省区发生严重,扩展蔓延速度极快,具有在全国范围内流行的风险。


部分甘蔗生产性亲本及杂交组合的遗传力和配合力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云瑞创新亲本、品种型亲本和国外引进亲本及其配制组合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筛选符合育种目标的甘蔗种质材料。【方法】于甘蔗成熟期,调查大田中亲本组合后代实生苗的株高、茎径、锤度、丛有效茎,应用R软件分析亲本组合的遗传力和配合力。【结果】参试甘蔗亲本材料,蔗茎产量在父本方面表现无明显差异,株高、茎径、锤度、丛有效茎、糖产量等5个性状在父本、母本及组合中表现出P<0.001或P<0.01的极显著差异;亲本及其选配组合对后代群体主要性状遗传力贡献大小为组合(70.06%)>母本(66.47%)>父本(48.72%),株高、茎径、糖产量等3个性状表现优异,并在组合、父本和母本中遗传力均大于50%;在参试甘蔗亲本组合中,云瑞09-740、粤甘60和云瑞10-543等作母本,云瑞10-291、云蔗89-7和CP94-1100等作父本后代蔗茎产量、糖产量或锤度的一般配合力大;粤甘60×云瑞10-291、云瑞09-740×CP94-1100、云瑞10-736×云蔗89-7等组合特殊配合力高。【结论】云瑞99-113×云瑞06-350、云瑞10-543×云蔗05-51、云瑞10-736×云蔗89-7等16个组合为高产、高糖型组合;云瑞10-105×德蔗07-36、ROC23×云蔗08-146、云瑞09-536×桂糖96-211等3个组合为高产组合。


生物炭、沸石与膨润土混施对玉米生长和吸收Cd、Pb、Zn的影响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利用原位钝化修复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同时进行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治理,收获符合卫生标准的农产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取生物炭、沸石粉和膨润土3种钝化剂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用量钝化剂单施及混施对玉米(Zea mays L.)生长、玉米籽粒吸收Cd、Pb、Zn与土壤有效态Cd、Pb、Zn等的影响,旨在为Cd-Zn复合污染农田安全生产和阻控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单施及混施不同用量钝化剂均能促进玉米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增加,显著提高玉米产量(P<0.05),钝化剂处理较对照CK增产3.41%-31.69%。不同钝化剂处理可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明显降低土壤中的有效态Cd、Pb、Zn含量,与CK相比,单施及混施不同用量钝化剂导致土壤有效态Cd、Pb、Zn分别降低23.02%-45.24%、4.86%-21.46%、16.38%-32.60%,其中5%SFP(5%生物炭+5%沸石粉+5%膨润土)处理降低效果最显著,2%SFP处理次之;单施及混施不同用量钝化剂都能降低玉米籽粒对Cd、Pb、Zn的吸收,其中5%SFP处理能明显降低玉米籽粒中Cd、Pb、Zn含量,较CK分别降低68.18%,39.49%,31.83%。综合表明,在原位钝化修复Cd-Zn复合污染农田土壤时,钝化剂混合施用的效果好于单施,以5%SFP混合施用的效果最佳。


大棚草莓节苗增效栽培技术
《中国蔬菜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大棚草莓节苗增效栽培技术是将三代营养钵苗提前30~45 d(天)移栽,在草莓生产田直接催生匍匐茎苗扩繁成为生产苗,可将移栽用苗从每667 m~2的7 500~10 000株降至1 500~2 000株,节约种苗费用3 000~8 000元,每667 m~2早期产量增加260 kg,增收7 800元。


不同萎凋处理对"云抗10号"红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充分利用、发挥云抗10号茶树品种资源优势及生产出高品质的红茶产品.[方法]通过对云抗10号鲜叶采用不同的鲜叶加工处理过程,利用感官审评比较和顶空微萃取结合GC-MS对3种处理的云抗10号红茶香气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经不同处理的云抗10号红茶香气品质得到明显的改善.处理1与传统工艺相比有29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减少1160.19%;有20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增加1353.19%;增加比减少的相对含量多193%.处理2与传统工艺相比有24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减少751.61%;有25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增加1660.86%,增加比减少的相对含量多909.25%.[结论]通过调温调湿萎凋、做青/摇青萎凋等处理过程,云抗10号红茶中主体香气组成没有改变,但对相对含量有明显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