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土壤强还原处理对连作芥蓝产量、微生物数量及活性的影响
《土壤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芥蓝是一种重要的十字花科蔬菜,但高强度单一的种植模式以及不合理的养分管理使得土壤连作障碍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芥蓝的可持续生产.土壤强还原处理(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是一种作物种植前的土壤处理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杀灭土传病原菌,还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重建土壤微生物区系、恢复微生物活性等作用.我们以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县的芥蓝生产基地中连作障碍严重的地块作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处理:不做任何处理的对照(CK),固体有机物料(C/N:122,12 t/hm2)RSD处理(RSD_BA);液体有机物料(C/N:30,6 t/hm2)RSD处理(RSD_MO),测定RSD处理后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的变化,并统计芥蓝产量和根肿病的发病率.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RSD处理能够显著提升土壤pH,降低土壤NO–3-N和有效态重金属的含量;并且能够显著增加芥蓝产量,降低根肿病的发病率,其中RSD_MO和RSD_BA处理后产量分别提高268%和397%,发病率分别降低37.3% 和56.7%.RSD处理还能明显提高细菌与真菌的比值(B/F),降低芸薹根肿菌的数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其中RSD_BA处理的杀菌率达到90.6%,微生物活性提高2倍.因此,固体有机物料的土壤强还原处理能够显著改善芥蓝连作生产系统的土壤质量,降低发病率,提高产量,是一种具有快速缓解十字花科蔬菜地连作障碍,实现可持续种植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土壤强还原处理 芥蓝 芸薹根肿菌 细菌/真菌 微生物活性


云南地方小米辣资源与分布特点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查阅整理相关资料,以实地调查为主,基层农科人员座谈和走访农户为辅的方式对云南13个地州29个县市小米辣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云南小米辣资源分布特点、种类和民族利用现状,摸清云南小米辣分布特征及资源应用状况,保护云南小米辣遗传多样性并进一步科学开发利用.调查收集到小米辣资源86份,分属黄白壳、浅绿壳、绿壳、深绿壳、紫黑壳、金黄色6种类型,其中黄白壳、浅绿壳资源类型分布地域广泛,紫黑壳、金黄色资源类型分布区域狭窄;滇南低海拔区域小米辣资源分布种类最为集中,分布数量及种类随着海拔升高而逐渐减少;低海拔气温高的地区小米辣果形小,果味辣;随海拔的逐渐升高,果形逐渐增大,果肉增厚,辣味逐渐减少.傣族、哈尼族对小米辣资源的利用最为普遍,资源保存最为丰富,回族、傈僳族小米辣资源利用较少,资源保存较少.本研究为云南小米辣资源分类、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建议和基础数据.


氮硫掺杂荧光碳点测定菇类食品中维生素B_2的研究
《分析科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尿素和半胱氨酸为C源、N源及S源,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同时掺杂N、S元素的荧光碳点(N,S-CDs)。所合成的N,S-CDs具有良好的荧光特性、稳定性以及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21%),并利用其与维生素B_2组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体系,建立了基于FRET的便捷检测维生素B_2含量的方法。维生素B_2浓度在1.0×10~(-7)~1.5×10~(-5) mol/L范围内,N,S-CDs的荧光猝灭程度与维生素B_2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11,检出限(S/N=3)为5.0×10~(-8) mol/L。将该方法用于菇类食品中维生素B_2含量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7.2%~104.3%,相对标准偏差为2.5%~5.6%。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维生素B_2含量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氮硫掺杂碳点 维生素B_2 荧光猝灭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菇类


FTIR对滇龙胆环烯醚萜类成分含量快速预测研究
《药物分析杂志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适用于滇龙胆根、茎与叶中主要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含量预测模型,开发一种快速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集云南省231份滇龙胆样品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根中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及当药苷含量,根、茎及叶内总环烯醚萜类含量。光谱进行预处理并选取最佳预处理方式。SPXY算法将样品按2∶1分为训练集和预测集,训练集数据结合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建立不同产地、部位滇龙胆环烯醚萜类含量快速预测模型,预测集数据对模型泛化能力进行外部验证。结果(:1)滇龙胆根中不同环烯醚萜类含量差异较大,其中龙胆苦苷>马钱苷酸>当药苷>獐牙菜苦苷;总体上不同部位之间总环烯醚萜含量根>叶>茎,部分产地叶中总环烯醚萜含量大于根(;2)不同产地及部位滇龙胆的红外光谱峰形及波数相似,但吸收度存在差异(;3)所有模型中,标准正态变量(SNV)+二阶导数(SD)+13点Savitzky-Golay(SG)平滑+正交信号校正(OSC)-SVR与SNV+SD+11点SG平滑+OSC-SVR对根中总环烯醚萜及龙胆苦苷含量预测效果最佳,预测集相关系数(R_p~2)分别达到0.975 8、0.971 1,RPD分别为5.56、4.99,模型可信度较高,预测值与HPLC检测值接近。结论:FTIR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对8个产地滇龙胆中环烯醚萜类成分含量进行准确预测,可作为一种快速可靠的定量方法对滇龙胆药材进行质量控制。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支持向量机回归 滇龙胆 环烯醚萜类 马钱苷酸 獐牙菜苦苷 龙胆苦苷 当药苷 含量预测


云南"阳光玫瑰"葡萄关键栽培技术及发展建议
《中国南方果树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阳光玫瑰"葡萄是品质极优的鲜食葡萄品种.本文对阳光玫瑰葡萄在云南的表现以及建园、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等几项关键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同时结合当前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外引鹰嘴豆云南适应性评价
《种子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评价9份引进抗旱鹰嘴豆材料在云南省不同生态区域适应性,筛选适宜各生态区域种植的鹰嘴豆品种进行推广种植.选取玉溪 、曲靖 、丽江 、保山 、文山5个不同生态区域,对鹰嘴豆产量 、株高 、有效枝 、百粒重 、单株荚数 、单株粒数等6个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文山地区各品种表现良好,产量最高.曲靖地区次之,各品种均表现良好,增产比率达100%,产量中等.丽江 、保山地区个别品种表现良好,品种间差异显著,玉溪地区产量最低.Y-11-47、Y-11-39丰产性 、稳产性及适应性均表现良好,Y-Ebony、Y-11-37产量较高,稳定性及适应性稍差.文山地区是鹰嘴豆的最佳种植区,曲靖次之.丽江 、保山地区适宜个别品种推广种植.Y-11-47、Y-11-39适宜广泛推广种植.Y-Ebony适宜在丽江 、文山 、保山地区及相似生境区种植,Y-11-37适宜在曲靖 、保山 、文山地区及相似生境地区种植.


东亚小花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天敌昆虫东亚小花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评价了东亚小花蝽3~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观察了东亚小花蝽的捕食行为.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3~5龄若虫和雌成虫只捕食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24 h内捕食量无显著差异(7~9头);5龄若虫和雌成虫平均取食时间(18.48和18.29 min)显著短于3、4龄若虫(45.94和43.795 min).72 h内,未见东亚小花蝽捕食草地贪夜蛾2龄及以上幼虫.东亚小花蝽捕食草地贪夜蛾时,其口针可从草地贪夜蛾幼虫的任何部位进行刺吸,当刺吸完一个部位后,迅速转移到其余位置进行刺吸,直至草地贪夜蛾幼虫只剩表皮,呈干瘪状态.试验表明东亚小花蝽对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对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控有较大潜力.


干热河谷不同灌水处理对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揭示干热河谷地区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对不同灌溉处理的响应。【方法】以夏黑葡萄为对象,调查了灌水处理T1(灌水量为1 895 m~3/hm~2)、灌水处理T2(灌水量为2 175 m~3/hm~2)及元谋当地经验灌水处理(CK)的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结果】随着灌水量增加,新稍直径和果橞质量增加,但果实还原糖和单宁量减少;新稍长度和果实总酸量可能受田间持水率影响。相比CK,T1处理的果橞质量、总酸量分别减少了22.1%、11.5%,而还原糖和单宁量分别增加了11.6%、13.7%;T2处理的果橞质量、总酸量分别减少了15.9%、13.0%,而还原糖和单宁量分别增加了10.5%、4.5%。【结论】在水资源短缺的干热河谷区实施合理灌溉可在减少耗水量的同时提升果实品质。


古林箐秋海棠叶斑结构对叶色的影响
《广西植物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以古林箐秋海棠(Begonia gulinqingensis)为材料,通过分析叶片形态特征、上表皮光学特性、组织结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探讨了叶片色斑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古林箐秋海棠叶斑发生频率和数量无明显规律,但发生部位相对稳定,叶斑主要发生在正对叶柄的两条主脉之间.(2)斑区有两种光反射模式,点状反射和多角形反射,栅栏组织细胞呈近等轴的圆形,排列疏松,与上表皮细胞间存在空隙;非斑区只有点状反射模式,栅栏组织细胞为漏斗型,排列紧密,与上表皮细胞间不存在空隙.(3)斑区和非斑区叶绿体均有密集的堆积基粒和丰富的类囊体膜,斑区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含量仅比非斑区分别低24.9%、25.2%、25.1%.(4)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值斑区为0.793,非斑区为0.790.虽然斑区叶绿素含量比非斑区略低,但叶绿体结构完整,且叶绿素荧光参数与非斑区无显著差异.斑区上表皮与栅栏组织细胞间的空隙可使光线到达绿色组织时发生二次反射,在叶片表皮细胞边缘形成白色多边形光反射使该区域相对周围正常叶片区域偏白,基于上述结果可推测古林箐秋海棠的淡绿色块斑形成与特殊的叶片结构有关.
关键词: 古林箐秋海棠 表皮光学特性 叶片结构 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


氮磷肥对3种牧草的生长效应和氮磷吸收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以豆科牧草柱花草和禾本科牧草扭黄茅和孔颖草为试验材料,研究适量氮磷肥的施用对3种牧草旺盛期生长及土壤氮磷吸收的影响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施氮磷肥比较,氮磷的施用有利柱花草、扭黄茅和孔颖草旺盛期(7-9月)的生长,3种牧草物候期有所延迟,可以提高3种牧草旺盛期绝对生长量,显著增加了孔颖草总生物量和氮吸收量(P<0.05).与未施氮肥对比,施氮(施纯氮120 kg·hm-2)有利柱花草和孔颖草对氮的吸收,显著提高柱花草含氮量和孔颖草氮的吸收量(P<0.05),促进柱花草和孔颖草的生长,提高柱花草和孔颖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提高扭黄茅地上部的生长量和生物量.与未施磷肥对比,施磷(施纯磷75 kg·hm-2)显著提高孔颖草氮的吸收量(P<0.05).本研究为3种牧草和其他牧草氮磷的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即:适量的氮磷施用有利3种牧草产量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