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687条记录
28%三环唑·嘧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田间控制稻瘟病的杀菌剂,本研究通过室内苗期测定和大田试验,评价复配剂28%三环唑·嘧菌酯SC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8%三环唑·嘧菌酯SC对水稻苗瘟及穗瘟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在温室人工控制条件下,施药后接种的防效高于接种后施药的防效,最高防效分别为97.35%和92.70%。在田间对穗瘟的最高防效达到91.11%,与对照药剂75%三环唑WP和250 g/L嘧菌酯SC的平均防效相当,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推荐有效成分用量为252~420 g/hm~2。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 28%三环唑·嘧菌酯SC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长年限白及的多糖组织化学定位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不同生长年限的白及进行多糖组织化学定位研究,明确白及多糖的分布和积累特征;为探索和扩大白及资源的药用部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徒手切片和冰冻切片方法制作白及根、假鳞茎、茎和叶片横切片,利用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对白及多糖进行定位分析。【结果】徒手切片法比冰冻切片法更适用于白及多糖的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白及多糖主要分布在假鳞茎、叶及根的皮层薄壁细胞、茎的维管束附近的薄壁细胞和叶片薄壁细胞中。发现叶片多糖分布较多,仅次于假鳞茎,根和茎中分布较少。【结论】不同生长年限白及的不同器官及组织中,多糖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组织化学定位方法是一种研究和分析白及多糖的快速简便的技术和方法,白及叶片的多糖分布较多,开发潜力很大;研究结果可为白及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白及 多糖 组织化学 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7种分类算法在牛肝菌种类鉴别研究中的应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部分毒菌与野生食用菌形态和生物学特征相似,农民仅凭经验采集,难免将两者混淆,从而导致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云南省作为国内野生食用菌产量最高、出口量最大的省份,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云南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对不同种类野生食用菌进行快速鉴别,有利于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分析食用菌亲缘关系,对食用菌育种工作具有积极作用。七种牛肝菌样品,采自云南及周边七个产地,利用FTIR光谱仪分别采集菌柄和菌盖红外指纹图谱,基于低级与中级数据融合策略,将预处理后的菌柄和菌盖FTIR光谱数据进行融合,结合Decision Trees,Discriminant Analysis,Logistic Regression Classifiers,Support Vector Machines,Nearest Neighbor Classifiers和Ensemble Classifiers中的17种算法,分别建立菌柄、菌盖、低级数据融合和中级数据融合模型,每个分类模型连续进行10次运算,通过比较训练集分类正确率平均值,确定牛肝菌种类鉴别最佳分类算法。中级数据融合数据集进行系统聚类分析(HCA),对推测不同种类牛肝菌样品的亲缘关系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菌柄、菌盖和低级数据融合模型最佳分类算法均为Linear Discriminant,训练集分类正确率分别为92.8%,96.4%和97.6%。中级数据融合模型最佳分类算法为Subspace Discriminant,训练集分类正确率为100%;(2)菌柄、菌盖、低级数据融合和中级数据融合最佳分类模型,全部样品分类正确率平均值分别为93.61%,95.54%,96.99%和99.88%,中级数据融合模型优于其他三种模型,表明中级数据模型可以将相似度较高的样品区分开,且减少了产地对种类鉴别的影响;(3)中级数据融合模型数据集进行HCA,华丽牛肝菌和美味牛肝菌聚类距离最小,表明这两种牛肝菌化学信息较相似,亲缘关系较近;(4)华丽牛肝菌与皱盖疣柄牛肝菌聚类临界值距离最大,表明样品化学信息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综上表明,基于中级融合策略将不同部位FTIR光谱数据融合,结合Subspace Discriminant与HCA,可以准确鉴别不同种类牛肝菌和快速推测样品亲缘关系,可作为野生食用菌种类鉴别与亲缘关系推测的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牛肝菌 FTIR 种类鉴别 不同部位 数据融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石竹减数分裂重组相关基因DcRAD51D克隆及表达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RAD51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编码一种重组酶,在DNA单链入侵完整双链过程中起作用。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的花药中分离克隆了1个减数分裂重组相关基因RAD51D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DcRAD51D (GenBank登录号MK733915)。该基因全长1 375bp,包含1个编码327个氨基酸长为984bp的开放阅读框。蛋白序列比对显示,DcRAD51D基因编码蛋白包含walker motif A和B基序,与藜麦的遗传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 DcRAD51D的表达量随着减数分裂进程而呈递减趋势,在花粉母细胞时期表达量最高。研究推测, DcRAD51D基因可能在香石竹减数分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香石竹 DcRAD51D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主栽食用玫瑰花香成分及关键花香基因表达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3种云南主栽食用玫瑰‘墨红’(Rosa ‘Crimson Glory’)、‘滇红’(R. gallica ‘Dianhong’)及‘金边玫瑰’(R.‘Jinbian’)的盛开期花瓣进行了挥发性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除内标癸酸乙酯外,‘滇红’和‘墨红’相同物质共12种,分别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93.232%和56.864%。两者都含有大量的香茅醇、香叶醇、苯乙醇、柠檬醛和芳樟醇等成分,而‘墨红’还含有少量的丁香酚及大根香叶烯D等。‘金边玫瑰’的芳香物质主要为苯乙醇,其释放量较低。进一步采用RT-qPCR分析了3个关键花香酶基因磷酸水解酶基因(RhNUDX1)、苔黑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RhOOMT1)和苯基乙醛还原酶基因(RhPAR)在食用玫瑰盛开期花瓣中的表达。其中, RhNUDX1基因在‘滇红’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墨红’,在‘金边玫瑰’中并未表达,这与香叶醇定量分析结果相一致。RhPAR基因在‘滇红’和‘墨红’中表达量基本一致,最低的是‘金边玫瑰’。RhOOMT1基因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是‘墨红’>‘滇红’>‘金边玫瑰’。RhOOMT1基因和RhPAR基因的表达与GC-MS检测对应芳香物质的释放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食用玫瑰 定性定量 花香成分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SR标记构建云南苦荞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苦荞是粮药兼备的重要作物,云南是苦荞的起源中心之一,也是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中心,其种质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很丰富。本研究为了将云南苦荞种质资源中的优良基因快速用于中国苦荞品种改良,利用SSR分子标记对48份云南苦荞种质资源进行分子身份证构建。结果表明,从分别在苦荞染色体上的1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65对多态性引物,并用扩增48份云南苦荞种质资源,检测到161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在2~5之间,平均为2.48个。Nei's基因多样性变化范围为0.101~0.693,平均值为0.508。引物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指数(PIC)变幅为0.041~0.500,平均为0.340。在多样性研究基础上,根据引物的等位基因数确定15对引物(Fes1326, BM06, BM28, BM38, BM43, BM53, BM55, BM56, BM62, BM66,BM68, BM69, BM71, BM74和BM76)组合,并用于构建48份种质资源的分子身份证,可有效区分各品种。本研究结果为云南苦荞种植资源鉴定和保护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苦荞 种质资源 分子身份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前5-氨基乙酰丙酸处理对杧果果实理化特性和颜色发育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8年生矮化"Valencia Pride"杧果为材料,采前20 d,分别用5-氨基乙酰丙酸(ALA)0、100、200、300、400 mg/L浸果,20 d后采摘,室温贮藏15 d,随机抽样测定果实理化性质指标.结果表明,ALA处理增加了果皮L~*和a~*值,降低了H°;提高了果实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提高了固酸比;同时显著提高了感官评价员对杧果果实的接受性.以ALA 300 mg/L处理对供试杧果果实着色和品质提高效果最佳.

关键词: 花色素苷 ALA 着色 果实品质 Valencia Prid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滴灌模式对干热河谷甜玉米生物量分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滴灌模式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以甜玉米(正甜68)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覆膜充分滴灌(T1)、膜下充分滴灌(T2)和膜下控墒滴灌(T3)3种模式对甜玉米生物量及分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滴灌模式对甜玉米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T3处理甜玉米茎-植株和叶-植株异速生长指数均小于T1和T2处理;而T1处理根-植株异速生长指数小于T2和T3处理;(2)T2和T3处理甜玉米营养器官-生殖器官异速生长指数为1,呈等速生长关系,而T1处理营养器官-生殖器官异速生长指数小于1,呈异速生长关系;(3)T1处理甜玉米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异速生长指数小于T2和T3处理。这表明不同滴灌模式能改变甜玉米异速生长轨迹,覆膜滴灌可能促进甜玉米茎、叶、地上部分和生殖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与T1处理相比,在甜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的前提下,T2和T3处理分别节水26%和44%,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 65和1. 43 kg·m~(-3)。可见,膜下控墒滴灌(土壤相对含水量下限为70%,上限为90%)是适用于元谋干热河谷甜玉米种植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

关键词: 滴灌模式 干热河谷 生物量分配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水相萃取法测定灯盏花及提取物中灯盏花乙素含量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建立由乙醇和(NH_4)_2SO_4形成的双水相体系萃取灯盏花中灯盏花乙素。【方法】用HPLC法对灯盏花乙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影响双水相体系的成相和灯盏花乙素萃取率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灯盏花粗提液经过双水相体系萃取之后,能有效减低大分子物质和极性分子的干扰。乙醇体积为1.5 mL、(NH_4)_2SO_4质量分数为25%、pH为6.0时,双水相体系对灯盏花乙素的萃取率达到94.2%。【结论】对灯盏花样品进行的检测和加标回收实验表明,该方法准确性较高,结果可靠,操作简单,绿色无污染。

关键词: 双水相 灯盏花 绿色环保 灯盏花乙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热河谷番茄苗期叶片光合效率的土壤水分阈值效应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番茄植株为供试材料,采用旱棚盆栽人工给水后自然耗水获得系列土壤水分梯度的方法,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不同水分条件下番茄光合生理特性.通过光合参数与土壤水分回归分析,结合数学模型求解,研究了番茄苗期叶片光合效率的土壤水分阈值效应.结果表明: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光合参数具有明显的水分临界效应.Pn、Tr、WUE和气孔限制值(Ls)均随土壤水分的降低先升高后下降,但是各指标水分临界值表现不同步,其中Tr和Pn的水分饱和点分别为20.68%和18.18%,WUE最高点为15.83%,Ls最高点为10.74%.当土壤含水率低于10.74%,番茄茎和叶片SOD活性均显著提高.土壤含水率10.74%是番茄叶片光合结构损伤的临界点,也是干热河谷番茄苗期生长所允许的土壤水分最大亏缺程度.而土壤含水率15.83%~18.18%为番茄苗期高产高效水含量,此时番茄幼苗叶片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和高效生理用水特性,是确保干热河谷番茄高产高效节水管理的关键区间之一.

关键词: 干热河谷 番茄 光合特性 土壤水分 阈值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