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红芽直立茶紫色叶形成机制的转录组分析
《茶叶通讯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云南具有丰富的茶树资源,紫芽茶树是其中重要的一种。红芽直立茶具有典型的紫色芽叶,富含花青素,是重要的特异茶树种质资源。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技术对红芽直立茶的不同叶色进行研究,筛选到8779个差异表达基因,GO和KEGG富集结果显示,差异基因涉及到多个色素形成及积累的功能。构建茶叶中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两个途径,紫色叶中大量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关键基因上调,与茶叶紫色的形成密切相关。同时,紫色叶中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受到抑制,紫色叶具有更好的抗衰老能力。本研究将有助于对茶树紫色叶形成机制的认识,为特色茶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红芽直立茶 紫色叶 转录组 类黄酮生物合成 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


竹炭与有机肥混施对火龙果产量和品质影响及其改土作用
《生态环境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元谋红心火龙果地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水平有机肥施肥量,分别为低(22.5 t·hm~(-2),L)、中(45 t·hm~(-2),M)、高(90 t·hm~(-2),H),有机肥中竹炭添加量分别为0%(Y0)、3%(Y3)、6%(Y6),采用完全随机组合设计,分析竹炭与有机肥混施对红心火龙果地土壤性质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生物炭和有机肥的混施在元谋地区农业生产和红心火龙果高效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竹炭与有机肥混施后0—20 cm土壤中养分含量比单施有机肥显著提高;竹炭与有机肥混施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降低了脲酶活性;土壤性质与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单施高量有机肥量比低量有机肥量红心火龙果增产24.98%;竹炭与有机肥混施显著增加了红心火龙果总产量,与Y6H处理相比,Y6M、Y6L处理分别增产9.94%、29.82%,且混施增加了红心火龙果中维生素C和花青素含量,而对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22.5 t·hm~(-2)或45 t·hm~(-2)的有机肥用量下添加3%或6%的竹炭,0—20 cm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增产效果最好,且火龙果品质更佳。因此,需要继续探究施用有机肥用量为22.5—45 t·hm~(-2)与添加3%—6%竹炭的最佳配比,达到既能改良土壤,降低施肥成本,又能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 竹炭 有机肥 红心火龙果 土壤性质 酶活性 产量 品质


不同光质对工业大麻生长及其抗癫痫成分大麻二酚积累的影响
《中药材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揭示不同光质对工业大麻生长及其抗癫痫成分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红、黄、蓝和无色透明(对照)4种不同滤光膜对盆栽种植的工业大麻进行处理,测定苗期叶片叶绿素等生理生化指标、生育期天数、不同时期花叶CBD含量、收获花叶生物量及CBD理论产量等,并分析上述指标与光强、红蓝光比例等光质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相比较,红膜和黄膜能显著促进大麻值株生长,缩短花叶成熟期并提高花叶生物量,使花叶增产分别达111.33%和27.06%,蓝膜则显著延长花叶成熟期,并使花叶减产达21.13%。红、黄和蓝膜均对叶片CBD积累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红膜和黄膜能使花叶CBD理论产量分别提高96.16%和16.15%,而蓝膜则使其降低75.63%。工业大麻的生长与照射光质中的红蓝光比例显著正相关,而叶片CBD积累仅与远红光(710~740 nm)、红橙光(600~700 nm)辐照度及光强显著正相关。结论:在药用工业大麻花叶的种植生产中,通过覆盖红色或黄色透明薄膜可提高其抗癫痫药物CBD产量。


滇龙胆草野生资源的地理分布与生物气候特征
《应用生态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提供的物种分布数据,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和MaxEnt模型对滇龙胆草适宜分布区进行模拟和验证,分析滇龙胆草地理分布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均>0.90,表明模型预测精度高,预测结果较准确.滇龙胆草分布区地理坐标范围:22.2°—28.75°N,98.48°—110.59°E.适宜的海拔范围为1830~1959 m.适生区总面积约63.92×10~4 km~2;其中,高度适生区4.33×10~4 km~2,中度适生区21.42×10~4 km~2.云南、四川、贵州3省适生区面积合计约59.10×10~4 km~2,占全国适生区面积的92.46%.影响滇龙胆草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有3、6和8月太阳辐射,温度年较差,最暖季均温,10月和11月平均降水量及最干季降水量.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分析表明,分布区以北和以东的太阳辐射(3月、6月和8月)、温度年较差、10—11月平均降水量、最干季降水量是主要的限制因子;分布区以南主要限制因子是6月太阳辐射、最暖季均温、10月和11月平均降水量.限制滇龙胆草向四川盆地、广西盆地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是太阳辐射、温度年较差、最暖季均温、年生物温度和年可能蒸散量.综合分析认为,滇龙胆草的适生区主要位于云贵高原,上述地区的亚热带湿润气候最适宜滇龙胆草生长.
关键词: 滇龙胆草 药用植物资源 地理分布 生物气候特征 生态位模型


常绿杜鹃不同杂种群间杂交的可育性分析
《园艺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杜鹃花属常绿杜鹃亚属中不同杂种群间杂交的可育性规律,对属于腺柱杜鹃花杂种群(Gr)、云锦杜鹃花杂种群(F)、美国山石南杜鹃花杂种群(Ga)、高加索杜鹃花杂种群(C)和东石楠杜鹃花杂种群(D)的33个品种组配302个杂交组合,对各杂种群间的杂交坐果率、结籽率和种子发芽率进行统计分析;以Ga和F杂种群为父本的杂交组合的花粉萌发率、花粉管长度/花柱长度和胚珠受精率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 表明:(1)从坐果率考虑,在33个品种中,‘Blurettia’、‘Sun Fire’和‘Surrey Heath’等11个品种适宜作为母本,‘Mrs.P.Denouden’、‘Marcel Menard’和‘Catawbiensis Boursault’ 等5个品种适宜作为父本, ‘Alfred’、‘Delta’和‘XXL’等16个品种作为母本或父本皆可,而‘Cosmopolitan’不适宜作亲本;在5个杂种群中,Gr适宜作为母本,F适宜作为父本,Ga作为母本或者父本皆可,C和D的杂交效果与其配组有关;不同杂种群间杂交存在单向不育、双向可育或不育现象. (2)5个杂种群作为母本杂交的坐果率、结籽率和种子发芽率大小则分别为Ga>Gr>C>D>F,Ga> C>Gr>D>F,Ga>C>F>Gr>D;作为父本杂交的坐果率、结籽率和种子发芽率大小分别为F>Ga> Gr>D>C,F>Ga>D>C>Gr,F>Ga>Gr>C>D;作为亲本的坐果率、结籽率和种子发芽率大小分别为Ga>F>Gr>D>C,Ga>F>D>C>Gr,F>Ga>C>Gr>D.(3)从花粉荧光显微观察结果来看,除D×F的花粉不萌发外,其余组合的花粉均能萌发,但各杂交组合的花粉管长度/花柱长度不同,且胚珠受精率低下.综上所述:常绿杜鹃不同杂种群间杂交存在明显不育现象,包括不能坐果、不能结籽和种子不萌发,而受精前障碍和受精后障碍可能是其杂交不育的关键原因.
关键词: 常绿杜鹃 杂种群 杂交亲和性 结籽率 种子发芽率 花粉 荧光显微观察


干热河谷旱季3种典型植被恢复树种光合生理特征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探索了干热河谷典型造林树种的光合特性。【方法】采用LI-6400光合测量系统测定、比较研究了辣木(Morin-ga oleifera)、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和罗望子(Tamarindus indica)叶片主要光合参数随有效光合辐射的变化特征,探讨3树种的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特征差异。【结果】3种树种的Pn和Gs对PAR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响应规律;弱光条件下(PAR <500μmol·m-2·s-1),3树种Pn随PAR增加迅速升高,但罗望子Pn升高速率较慢,辣木Pn上升速率最快,叶片Pn整体表现为辣木>银合欢>罗望子;辣木和银合欢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而银合欢和罗望子光补偿点较低; 3树种表观量子效率(AQY)总体上处在正常范围内,但辣木和银合欢AQY显著高于罗望子(P <0. 05);罗望子的叶片蒸腾速率(Tr)显著低于银合欢和辣木(P <0.05),3树种的WUE整体表现为辣木>罗望子>银合欢。【结论】考虑到干热河谷区银合欢高蒸腾、低水分利用效率特征以及其潜在的入侵植物危害属性,今后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物种筛选应谨慎选择银合欢。


猕猴桃新品种“云猕1号”的选育
《中国南方果树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云猕1号"为鲜食和加工兼用中华猕猴桃品种,果实品质好。单果质量102.2g,果实近圆柱形,果形指数1.0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47%,总糖含量11.8%,总酸含量1.34%,维生素C含量159.5~172.1mg/100g。


云南勐海县主要古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掌握勐海县古茶园之间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为勐海县古茶园的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助全县茶叶生产实现高效、优质、生态的目标。【方法】选取勐海县9个具有代表性的古茶园土壤取样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有66.7%的古茶园土壤pH值在4.5~5.5,33.3%的古茶园土壤pH值低于4.5;22.2%的古茶园有机质含量高于30 g/kg,77.8%的古茶园有机质在10~30 g/kg;碱解氮含量全部超过120 mg/kg;88.9%的古茶园速效磷含量低于3 mg/kg;66.7%的古茶园速效钾含量低于50 mg/kg。【结论】勐海古茶园土壤中,部分茶园的pH值低于4.5,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比较丰富,速效磷和速效钾比较缺乏。应充分发挥各种有机肥资源,增加古茶园的土壤肥力,运用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善古茶园的土壤养分结构和pH值,确保各地古茶园有合理、高效的土壤养分库。


不同露苗时间和基质类型对白及组培苗炼苗驯化的影响
《中药材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对白及Bletilla striata组培苗进行大棚驯化研究,以期解决其成活率低、易倒苗和驯化周期长等问题。方法:通过完全组合实验筛选白及组培苗的最佳露苗时间;在此基础上,以山基土为基质,添加不同体积比的腐殖质、锯木屑和碎核桃壳,进行L_9(3~4)正交试验。结果:白及组培苗适宜的露苗时间为30 d,其成活率和生长势与其他实验组比较均具显著性差异;适宜其驯化生长的基质体积比为山基土+腐殖质30%+锯木屑30%+碎核桃壳10%。结论:露苗时间和基质的选择是白及组培苗驯化成活的关键,混合基质较单一基质明显有利于白及组培苗的成活和生长;研究结果为白及组培苗的推广种植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也可为其他地生兰科植物组培苗的炼苗驯化提供参考。


86份甘蔗种质资源工艺性状的评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大田试验,在成熟期选择甘蔗锤度、甘蔗糖分、蔗汁糖分、简纯度和纤维分等5个重要工艺性状,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对86份甘蔗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及筛选.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种质主要工艺性状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变异系数为3.60%~11.60%,变异广泛.对86份种质5个工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个工艺性状可简化为2个主成分,第一、二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3.700%,特征值分别为3.700和0.990,显著高于其他因子.结合聚类分析,86份种质资源可以分为5个类群,第Ⅰ、Ⅱ、Ⅲ、Ⅳ、Ⅴ类分别包含20、12、11、33、10份.甘蔗锤度、甘蔗糖分、蔗汁糖分和蔗汁简纯度以第V类群的最高,第Ⅱ类群的最低,其他3个类群的居中;纤维分以第Ⅲ类群的最低,第Ⅳ类群的最高.聚类结果的逐步判别分析显示,平均判对概率为91.86%,较好地体现了种质资源工艺性状的实际表现,筛选出10份工艺性状优良的种质(CP70-330、CP81-1405、CP94-1100、CP94-2059、KQ01-1261、Q155、Q188、Q190、Q207、Q96),全部为早熟品种,其中,CP81-1405、Q155、Q96的平均甘蔗糖分超过16%,可作为高糖亲本加以利用.
关键词: 甘蔗 种质资源 工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