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几种切花菊的花粉超低温保存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对8个切花菊品种进行花粉超低温保存,并比较其超低温保存前后的花粉活力和杂交结实率。结果发现,4个切花菊品种Amedia、Menalisa Pink、CA-154、CA-249的花粉超低温保存后的花粉活力没有显著变化,3个切花菊品种Lisbon、Florange、CA-7的花粉超低温保存后的花粉活力显著降低,1个切花菊品种CA-308的花粉超低温保存后的活力显著升高。将超低温保存的切花菊品种Lisbon和CA-7的花粉用于田间育种,保存了1个月和1年后的花粉结实率和新鲜花粉相比没有显著变化。Lisbon和Florange这2个品种的花粉超低温保存后存在多重花粉管现象,但不能判定超低温保存是引起此现象的因素。说明超低温保存技术用于切花菊花粉的保存和杂交育种是有效的。
关键词: 切花菊 超低温保存 花粉萌发 花粉活力 结实率 多重花粉管 杂交育种


基于SSR标记的不同染色体数目割手密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蔗野生种割手密抗逆性强,是一种重要的甘蔗种质资源。本研究用23对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引物及优化后的降落PCR体系,对采自中国、缅甸、尼泊尔、印度4国不同地区的100份割手密材料(染色体数目2n=40~106),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均显示出良好的多态性:共扩增出937条带,其中有920条多态性标记,多态率达97.77%,多态信息量(PIC)为89.87%;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41~0.94之间,平均为0.68。经UPGMA聚类将供试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10个亚类,其聚类方式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群体可分为高海拔地区割手密(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尼泊尔)、低海拔沿海地区割手密(福建,广东,海南)、缅甸地区割手密,并对割手密的染色体数、分布范围和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


药桑用离体冬芽组织培养和用枝条扦插繁殖的试验
《蚕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来自新疆地区的天然多倍体药桑属于黑桑(Morus nigra)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故应用组织培养和扦插的方法解决药桑嫁接繁殖困难的问题,以满足药用开发所需。运用Box-Behnken模型分析培养基中不同诱导物质含量对药桑冬芽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程度为6-苄氨基腺嘌呤(6-BA)浓度>赤霉素(GA3)浓度>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3种诱导物质的最佳用量为2.21 mg/L 6-BA、0.39 mg/L GA3、0.79 g/L PVP,在此条件下药桑冬芽愈伤组织诱导率预测可达79.32%,验证试验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为78.57%,但通过愈伤组织培养再生植株较困难。在低浓度激素下冬芽萌发的小芽能够在1.0mg/L 6-BA+0.1 mg/L萘乙酸(NAA)的MS培养基中生长,继续在添加0.5 mg/L吲哚丁酸(IBA)的1/2 MS培养基中可诱导出有根系的再生植株且移栽后能成活,由愈伤组织形成丛生芽的再生率达到57.69%。用含冬芽的药桑枝条进行扦插试验,其扦插生根率较低,仅15%左右。上述试验结果表明,虽然然用组织培养方法和扦插方法均能获得药桑的再生植株,但需要进一步优化组织培养和扦插条件提升药桑的无性繁殖效率。


7种秋海棠叶片斑纹结构及遗传特性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7种(品种)秋海棠为材料,观察叶片斑区和非斑区组织结构、测定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值,分析叶片斑纹的形成原因及银点秋海棠点状斑的遗传特性。结果显示:(1)银点秋海棠、铺地秋海棠、假厚叶秋海棠、‘皮卡’和‘非洲丛林’叶片斑区的上表皮细胞与栅栏组织细胞间存在空隙,非斑区则没有空隙,彩纹秋海棠和‘虎斑’的斑区与非斑区上表皮细胞和栅栏组织细胞间均紧密相连。(2)7种(品种)秋海棠叶片斑区和非斑区都具有完整的叶绿体超微结构,类囊体膜丰富,基质和基粒片层清晰;银点秋海棠、假厚叶秋海棠、‘皮卡’和‘非洲丛林’斑区的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含量均低于非斑区,而铺地秋海棠斑区和非斑区差别不大;除假厚叶秋海棠的斑区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值小于非斑区外,其余6种秋海棠均为斑区高于非斑区。(3)银点秋海棠与无斑种类杂交,杂交后代叶片有斑和无斑的植株约为1∶1,而其自交后代中有斑和无斑的植株比例近3∶1。研究发现,银点秋海棠、铺地秋海棠、假厚叶秋海棠、‘皮卡’和‘非洲丛林’的叶斑属于空隙结构型,彩纹秋海棠和‘虎斑’叶斑属于色素型。银点秋海棠点状叶斑与无斑是1对可遗传的相对性状,白色点状斑为显性性状。
关键词: 秋海棠 叶片斑纹 叶片组织结构 叶绿素含量 F_v/F_m 遗传特性


不同荫蔽栽培下亏缺灌溉对干热区小粒咖啡水光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热区小粒咖啡水光管理粗放,产量和品质得不到保证.为探明干热区小粒咖啡最佳灌水和荫蔽栽培耦合模式,通过大田试验,设3个灌水水平(充分灌水、轻度亏缺灌水和重度亏缺灌水)和4个荫蔽栽培模式(无荫蔽:单作咖啡;轻度荫蔽:4行咖啡间作1行香蕉;中度荫蔽:3行咖啡间作1行香蕉;重度荫蔽:2行咖啡间作1行香蕉),研究香蕉荫蔽栽培下亏缺灌溉对小粒咖啡生长、叶片光合特性、水光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粒咖啡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叶片水分利用效率(LWUE)、叶片表观光能利用效率(LRUE)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胞间CO_2浓度(C_i)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减小;与充分灌水相比,轻度亏缺灌水的干豆产量减小9.4%,重度亏缺灌水的干豆产量减小36.7%,水分利用效率(WUE)减小16.9%.P_n、T_r、g_s、LWUE随荫蔽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中度荫蔽栽培的增量最大;与无荫蔽模式相比,轻度荫蔽模式干豆产量增加13.0%,WUE增加12.9%,中度荫蔽栽培模式干豆产量增加23.1%,WUE增加23.4%.干豆产量、WUE、百粒咖啡豆的体积和百粒鲜质量随灌水量和荫蔽度的增大呈不同程度增大,其中,中度荫蔽栽培下充分灌水的干豆产量和WUE增量最大.相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率随荫蔽度的增加而减小;在0~5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LRUE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的负指数关系或符合Logistic曲线变化.因此,从优质高产、水光高效利用的综合效益考虑,中度荫蔽栽培下充分灌水是小粒咖啡灌水处理和香蕉荫蔽栽培模式的最佳组合.
关键词: 小粒咖啡 亏缺灌溉 荫蔽栽培 光合特性 水光利用 产量


基于长尖叶蔷薇与大花香水月季转录组数据的MLO unigenes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对长尖叶蔷薇和大花香水月季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其转录组数据中共获得23条MLO unigenes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之间的氨基酸数量、碱基数、分子量差异较小,多数为疏水性蛋白,平均亲水系数为-0.157~0.190,富含亮氨酸和丝氨酸。亚细胞定位主要分布于质膜中,包含5~9个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组成。其中,等电点小于7的仅有1条,2条蛋白具有信号肽。这23条MLO蛋白具有15个长度在15~50个氨基酸间的保守基序。它们的系统进化关系分析结果揭示了MLO基因在长尖叶蔷薇与大花香水月季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和保守性。将这23条unigenes与来自于月季和拟南芥的MLO基因进行聚类分析,确定了6条可能参与抗白粉病的候选基因,对这6条候选基因进一步分析发现仅有2条unigenes符合MLO型白粉病基因的典型结构特征。最后,通过q RT-PCR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这2条候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受到白粉病菌侵染后呈积极上调趋势。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这2条候选基因很可能参与了寄主—白粉病菌的互作过程。
关键词: 长尖叶蔷薇 大花香水月季 MLO基因 抗白粉病 生物信息学 q RT-PCR


3种砧木嫁接对柠檬幼树光合特性的影响
《经济林研究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比较不同砧木嫁接的柠檬光合特性,为筛选适合柠檬嫁接的砧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LCpro-SD全自动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分别测定枳壳、酸柚、印度莱檬嫁接的2年生柠檬幼树成熟叶片的光合日变化参数。结果表明:3种砧木嫁接的柠檬其光合特性存在显著差异,3种砧木嫁接的柠檬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存在光合"午休"现象;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在11.08~13.14μmol·m~(-2)s~(-1)之间变化,净光合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YN1号/ZK>4号NM/ZK>4号NM/SY>YN1号/SY>YN1号/YDLM>4号NM/YDLM;枳砧/云柠1号柠檬的光合性能最好,其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光能利用效率(Lu)和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均最高。从光合效率角度评价,枳壳作为云柠1号柠檬嫁接砧木效果最佳。


坚龙胆药材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中药材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坚龙胆产品主要性状和主成分含量,探讨其产品主要性状与质量评价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初步确立质量分级标准划分的合理性,为制订坚龙胆的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使用SPSS和DPS统计分析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K-均值聚类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坚龙胆产品主成分与产品的5个主要性状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根粗>须根数>根及根茎长>根及根茎鲜重>根及根茎干重,坚龙胆产品质量可分为3个等级。坚龙胆的5个产品主性状中,与有效成分关联度最大的是根粗,关联度为0.7943,而根及根茎鲜重和根及根茎干重对有效成分含量的关联度相对较小,约0.5。结论:生产中应把根粗作为高产和高有效成分含量的重点选择性状。坚龙胆产品质量的3个等级数据可为研究坚龙胆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APSIM-Sugar模型在云南半湿润半干旱蔗区的适应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对APSIM-Sugar模型在云南半湿润半干旱蔗区的适应性进行评价。【方法】从研究地区2个代表站点甘蔗大田试验获取调参验证数据集,基于标准品种Q117模型参数,采用试错法对8个关键品种参数进行优化和模拟精度评价。【结果】确定了Q208和ROC22两个甘蔗新品种的模型参数优化值,评估了模型在云南蔗区的产量糖分模拟误差范围。结果显示蔗糖产量实测值与模型模拟值显著相关,绝对误差小于2 t/hm~2,斜率在0. 8~1. 26,R~2大于0. 8。【结论】经过校验的APSIM-Sugar模型能较好模拟云南半湿润半干旱蔗区甘蔗的生长发育过程,并响应环境变化造成的产量和糖分差异,但是在多年宿根和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模拟精度仍有待提高。模型品种参数和输入数据的不确定性是造成模型模拟结果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甘蔗 APSIM-Sugar 调参 验证 不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