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萎凋处理对"云抗10号"红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充分利用、发挥云抗10号茶树品种资源优势及生产出高品质的红茶产品.[方法]通过对云抗10号鲜叶采用不同的鲜叶加工处理过程,利用感官审评比较和顶空微萃取结合GC-MS对3种处理的云抗10号红茶香气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经不同处理的云抗10号红茶香气品质得到明显的改善.处理1与传统工艺相比有29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减少1160.19%;有20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增加1353.19%;增加比减少的相对含量多193%.处理2与传统工艺相比有24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减少751.61%;有25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增加1660.86%,增加比减少的相对含量多909.25%.[结论]通过调温调湿萎凋、做青/摇青萎凋等处理过程,云抗10号红茶中主体香气组成没有改变,但对相对含量有明显的影响.


SSR标记在辣椒DUS测试中的应用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价SSR分子标记在辣椒(Capsicum annuum L.)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DUS)测试中的应用潜力,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对辣椒SSR引物进行筛选,采用入选的30对核心引物,构建130份不同来源品种的指纹图谱。30对引物共检测到等位基因163个,每对引物等位基因变幅为2~15,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43,多态信息量(PIC)的变异范围为0.17~0.76,平均为0.43。聚类分析表明,该套引物可以将所有参试品种区分开来,遗传基础相近的品种优先聚在一起。130个品种的遗传距离为0.01~0.91。有20对品种遗传距离小于0.10,其中3对品种有1个位点的差异,采用差异位点数判断品种特异性更适合目前辣椒品种现状。采用10对引物对品种0313963-4进行了一致性检测,综合一致性比率R值为96.5%,低于DUS测试中对表型性状一致性的要求。因此SSR标记直接用于辣椒DUS判定还需进一步研究,但是可用于近似品种筛选。


川乌头F3′5′H基因在矮牵牛中的遗传转化及功能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类黄酮3',5'羟基化酶(flavonid-3', 5'-hydroxylase, F3'5'H)是花色素苷合成途径中催化蓝色花色素飞燕草色素合成的关键酶.为验证川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Ac-F3′5′H基因的催化功能,构建了该基因的植物过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Ac-F3′5′H遗传转化矮牵牛.通过抗性筛选共得到6株在潮霉素抗性培养基上可正常生长的矮牵牛植株,经PCR和RT-PCR验证共得到5株转基因阳性植株,其中2株中目标基因表达量相对较高.相比对照,这2株转基因矮牵牛阳性植株花色变化较明显,由粉色变为紫蓝色,表明该基因可催化合成一定的蓝色花色素.该结果将为观赏植物蓝色花色分子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川乌头 Ac-F3′5′H基因 遗传转化 功能验证


紫外诱导克氏原螯虾虾头自溶制备蛋白酶解液及其鲜味物质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克氏原螯虾虾头中含有丰富的内源酶,通过紫外线照射可诱导其发生自溶反应,制备滋味鲜美的蛋白酶解液.以水解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紫外诱导克氏原螯虾虾头的自溶条件,确定最佳自溶条件为:紫外照射时间22.94 min,自溶初始pH 7.16,温度50.06℃,自溶时间3h.在此条件下克氏原螯虾虾头水解度达44.39%.通过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对克氏原螯虾虾头原液和自溶产物中的鲜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虾头经过自溶后,酶解液中腥味和苦味降低的同时,鲜味和醇厚感显著增加(P<0.05);与虾头原液相比,自溶产物中鲜味氨基酸总量(2 150.12 mg/kg)和游离氨基酸总量(8 605.45 mg/kg)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41倍和1.29倍;呈味核苷酸及其关联化合物总量变化不大(P>0.05),自溶产物中与鲜味有着密切联系的肌苷酸(IMP)为8.36mg/kg,增加了47.18%.通过紫外诱导法制备的克氏原螯虾自溶酶解产物,具有较浓的虾鲜味、口感醇厚,可以作为一种营养、健康、美味的调味基料.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虾头 紫外诱导 酶解产物 自溶 鲜味物质


不同林药复合种植模式滇龙胆有效成分含量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云南林药复合种植滇龙胆为研究材料,探讨不同种植模式滇龙胆有效成分积累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滇龙胆根茎部位中龙胆苦苷、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和当药苷4种有效成分含量.[结果]7种复合种植模式滇龙胆中龙胆苦苷含量的平均值为67.95 mg/g,当药苷含量的平均值为1.85 mg/g,獐牙菜苦苷含量的平均值为9.69 mg/g,马钱苷酸含量的平均值为7.19 mg/g.其中滇龙胆-尼泊尔桤木复合种植龙胆苦苷含量最高,为(85.99±9.58)mg/g;滇龙胆-杉木复合种植当药苷含量最高,为(2.05±0.23)mg/g;滇龙胆-核桃复合种植獐牙菜苦苷含量最高,为(10.10±0.95)mg/g;滇龙胆-核桃复合种植马钱苷酸含量最高,为(9.74±1.94)mg/g.不同林药复合种植模式滇龙胆有效成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苦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35,P<0.01),当药苷分别与马钱苷酸和獐牙菜苦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9,P<0.01;R=0.41,P<0.01).[结论]不同林药复合种植模式下滇龙胆有效成分含量不同,其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可能与其生长的小环境有关.
关键词: 滇龙胆 林药复合种植模式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有效成分


4种不同的干燥处理对草果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干燥处理对草果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对采自怒江州贡山县普拉底乡的新鲜草果样品分别采用自然晾干、55℃烘干、冷冻干燥以及熏干4种处理方式进行干燥,干燥处理后的果实分开为果壳和种仁,并分别粉碎成粉末,粉末用正己烷经超声提取获得提取液,提取液经GC-MS仪器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全部样品共检测出53个成分.其中熏干处理的果壳和种仁与其他3种处理的果壳和种仁相比在化合物种类偏多,但对应化合物的含量偏低,说明熏干处理后果壳和种仁的成分都变得丰富和复杂.而且在4种处理中都显示同一化合物在种仁中的相对含量明显比在果壳中的高,然而果壳在化合物种类上更丰富.由此说明不同干燥处理的果壳和种仁之间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上都呈现一定差异.该研究结果为草果后期的深加工、保存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云南玉溪松花菜生产现状及主栽品种
《中国蔬菜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云南玉溪松花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将成为玉溪的一个优势产业。栽培模式以春茬和秋茬为主,采用集约化漂浮育苗。主栽品种有庆农65天、庆农90天、云松花8号、庆美80天、华美90天、华耐松花80、台松90等。玉溪市位于云南省中南部,立体气候明显,具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种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5.5~24.0℃,年降雨量1 400~1 600 mm,无霜期长达250~270 d(天),是云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外销商品蔬菜产区和"南菜北运"生产基地。据统


甘蓝型油菜的花期与生育期QTL定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甘蓝型油菜花期和生育期QTL进行定位,为精细定位和克隆早花基因及开展分子标记辅助早熟油菜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极早熟甘蓝型油菜G28、甘蓝型油菜H008及以二者为亲本构建的175个F1DH株系为材料,利用甘蓝型油菜60K SNP芯片分型技术绘制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并采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对2016─2017年度丽江和临沧2个生长环境下甘蓝型油菜的花期(FT)和生育期(MT)田间调查数据进行QTL扫描分析。【结果】F1DH株系花期与生育期具有较明显的超亲现象,表明双亲材料控制花期和生育期的位点不同。F1DH株系在丽江生长环境下花期与生育期相关系数为0.63,在临沧生长环境下二者相关系数为0.79,即花期与生育期呈较高的正相关。利用SNP芯片构建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共包含19条连锁群,7601个SNPs位点,总长3838.2 c M。在丽江和临沧2个生长环境下共检测到6个花期QTL和5个生育期QTL,分布于A02、A07、C02、C03、C06、C07和C09连锁群上,可分别解释2.96%~17.40%和4.98%~11.82%的遗传变异。花期QTL qFTA02-1和qFTC03-2在2生长个环境下均可检测到,加性效应值相反,其中qFTA02-1具有最高的LOD值(20.43)、贡献率(17.40%)和加性效应值(3.27 d),且与生育期QTL qMTA02-1置信区间重叠,是最主要的花期主效QTL;qFTC03-2为次要的花期主效QTL。在qFTA02-1置信区间内发现2个拟南芥花期调控关键基因FLC和FY的油菜同源基因拷贝BnaA02g00370D和BnaA02g01670D。【结论】花期主效QTL qFTA02-1和qFTC03-2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早熟油菜品种。BnaA02g00370D和BnaA02g01670D可能为qFTA02-1置信区间内控制甘蓝型油菜花期性状的目标基因。


强优势杂交稻新组合在云南的产量潜力及适应性探究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3个杂交籼稻新组合HWHR1、HWHR2、HWHR3为参试品种,绵优725为对照,在云南省水富县、华坪县、芒市3个不同籼稻种植区开展品比试验及生产试验,对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参试品种中,HWHR2综合表现良好,增产点次率大于65%,小区品比试验平均产量12 467.0 kg/hm2,比对照增产3.3%,生产试验产量13 501.5 kg/hm2,比对照增产9.2%,在云南不同籼稻区具有较好产量潜力和适应性.高产广适杂交稻新品种的选育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进行生产潜力及适应性研究有助于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高山杜鹃枯梢病病原菌鉴定及品种抗病性调查
《园艺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高山杜鹃盆花种植基地发现枯梢病,田间发病率达20%以上.发病植株顶梢枯死,茎杆溃疡,最终枯萎死亡.对病原菌进行组织分离培养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菌落初期白色,后期呈灰黑色;分生孢子器球形,黑色;分生孢子单胞,近椭圆形至纺锤形,大小为(17.2~32.8)μm*(4.7~7.8)μm.以ITS通用引物对病原菌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并测序,同源性比对显示其与小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的一致性达99%,结合形态学鉴定结果,确定该病原菌为小新壳梭孢.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p H 5~7时菌丝生长加快,pH 7时最适于菌丝生长;以蔗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时菌丝生长最好.不同高山杜鹃品种对小新壳梭孢的抗性存在差异,18个品种中免疫品种2个,高抗品种2个,抗病品种3个,中感品种3个,感病品种4个,高感品种4个.
关键词: 高山杜鹃 枯梢病 小新壳梭孢 生物学特性 病情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