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687条记录
粉葛中葛根素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

中成药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化粉葛中葛根素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质量浓度为影响因素,葛根素提取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再测定粉葛提取物对·OH、O-2·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6,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 5 h,PVP质量浓度45 mg/m L,葛根素提取率1. 604%。粉葛提取物对这2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显著增加。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提取粉葛中葛根素,并且加入助溶剂(PVP)可提高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粉葛 葛根素 提取 抗氧化活性 正交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弥渡县大蒜品种布局及种植模式

北方园艺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对弥渡县大蒜种植情况,品种布局及种植模式进行论述。针对3种主要模式的茬口安排、成本投入、产值及收益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烤烟+速生蔬菜+大蒜模式667m2收益最高为12 420元,667m2收益最低的是玉米+大蒜的模式仅为7 290元。这3种模式中,不同作物产值有所差别,其中以种植大蒜的产值最高为8 600元。并对弥渡县大蒜生产中的问题提出了5点建议。

关键词: 弥渡县 大蒜 品种 种植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雄性增强抗原1基因MEA1编码区克隆、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猪MEA1基因编码区序列,获得基因表达谱并了解其蛋白质的基本功能。【方法】从GenBank下载猪及近缘物种MEA1序列作为参考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从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MI)睾丸组织中扩增MEA1基因完全编码序列及部分侧翼序列,对MEA1翻译的蛋白质序列进行多种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多物种系统进化树,最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BMI 15个重要组织的MEA1 mRNA转录表达水平。【结果】扩增得到BMI MEA1编码区序列长525 bp,编码174个氨基酸。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EA1含有1个完整的保守结构域,无跨膜螺旋结构,无N端信号肽序列,二级结构以无规卷曲为主,N末端疏水,C末端均亲水,有3类功能活性位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MEA1基因在进化中高度保守,且与人、长臂猿的亲缘关系最近,符合物种的系统分类地位。多组织相对荧光定量表达分析表明:MEA1基因在睾丸中高表达,在心、肝等其他14个组织中低表达。【结论】为探索BMI MEA1基因在睾丸形成和精子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雄性增强抗原 版纳微型猪近交系 组织表达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龙胆环烯醚萜氧化酶基因及启动子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中草药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滇龙胆叶片中克隆单萜合成关键酶环烯醚萜氧化酶(GrIDO)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根据滇龙胆转录组GrIDO基因序列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使用RT-PCR方法克隆GrIDO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基于在线软件对GrIDO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根据GrIDO基因ORF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法对该基因启动子序列进行扩增,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GrIDO基因(GenBank登录号KP722034)ORF全长1 557 bp,编码518个氨基酸;GrIDO蛋白相对分子质量58 920,理论等电点8.40,属于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成员,可能定位于叶绿体;无信号肽,为亲水不稳定蛋白,主要由α-螺旋(51.07%)和环(42.69%)构成;GrIDO蛋白与长春花CrIDO蛋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85.83%),且亲缘关系较近。GrIDO基因启动子(GenBank登录号KT428570)长720 bp,具有TATA-box和CAAT-box,还具有参与脱落酸和茉莉酸甲酯应答的顺式作用元件、光应答元件和MYB结合位点。结论GrIDO基因表达受多种因素调控。克隆了GrIDO基因ORF及其启动子,为GrIDO基因的功能验证奠定基础。

关键词: 滇龙胆 环烯醚萜氧化酶 基因和启动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开放阅读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仪器法测定滇黄精粗纤维素含量的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改良纤维素测定方法,找到更加简便测定滇黄精纤维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对国标GB/T 5515-2008中纤维素测定仪法进行分步骤条件改良,根据相对标准偏差和测定结果得出针对性强、较简便的测定方法。结果相同管重复3次和不同管同时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 033和0. 038,表明该仪器具有良好的重现性;添加硅藻土有利于提高测定结果的稳定性;脱脂处理对结果无影响,脱脂处理可以忽略不计;碳酸盐去除过程对结果没有影响,可省去处理;加入消泡剂是必要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在碱消解过程中对测定结果没有差异,因此不做特殊要求。结论经过改良的粗纤维素含量测定方法针对性强,适用于滇黄精粗纤维素含量分析。不同地区滇黄精粗纤维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为发掘优质食用滇黄精资源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滇黄精 纤维素测定法 粗纤维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间作带型、宽窄行与密植对玉米和花生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适宜云南的玉米花生间作系统最佳种植模式。【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间作带型、种植密度及宽窄行种植方式对单/间作体系玉米花生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相对于普通匀垄种植模式,宽窄行种植均能提高单作玉米及花生产量,且对玉米产量促进效果更显著;玉米花生在不同的间作带型及不同的种植密度下,多数处理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合理的间作带型及适宜的种植密度是保证该间作优势的关键因素,其中玉米花生采用2∶4间作带型,玉米种植密度与单作相同(7. 69万株/hm2),宽行行距0. 9 m,窄行行距0. 4 m,间作优势最大;间作系统中的优势作物产量对总产量影响较大,不同间作带型及种植密度均能影响单/间作系统中玉米花生产量,且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更大,间作带型对花生产量影响更大,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花生在2∶4间作带型产量较高。【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玉米花生间作系统最适种植模式为玉米花生采用2∶4间作带型,玉米种植密度与单作相同(7. 69万株/hm2),宽行行距0. 9 m,窄行行距0. 4 m,花生密度比单作适当降低,可获得较高复合产量,间作优势最显著。

关键词: 玉米 花生 间作 种植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热带水果中杀虫双残留

色谱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改进的QuEChERS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建立了热带水果中杀虫双残留的测定方法。热带水果经含1%(v/v)乙酸的乙腈溶液二次提取,200 mg N-丙基乙二胺(PSA)、100 mg C18、300 mg MgSO4和500 mg柠檬酸氢二钠净化。采用CAPCELL CORE PC亲水色谱柱进行分离,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杀虫双在0. 1~10. 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 999 3,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 015μg/kg和0. 05μg/kg,加标回收率为81. 0%~88. 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 9%~6. 2%。该法净化效果好,灵敏度高,适于热带水果中杀虫双残留的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残留 杀虫双 热带水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本高山花卉马缨杜鹃的全基因组扫描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 ~(TM)2000)首次对世界名贵园林花卉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进行了基因组大小的测定,并评估了马缨杜鹃的GC含量、杂合率和序列重复度等信息参数,为马缨杜鹃全基因组测序策略的选择提供了有据参考。全基因组扫描结果如下:马缨杜鹃的基因组大小约为698 Mb,杂合率较高约为1.25%,GC含量约为39%,且具有一定的基因组序列重复度。研究表明:马缨杜鹃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不宜采用全基因组鸟枪法(WGS),可尝试WGS与fosmid或BAC-to-BAC相结合的测序策略,亦或采用杂合组装软件进行序列拼装,以提高全基因组序列的拼装质量。

关键词: 马缨杜鹃 基因组大小 杂合率 GC含量 重复序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2份大麻野生资源与8份栽培品种EST-SSR指纹图谱构建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应用EST-SSR毛细管电泳荧光标记技术,从45对大麻EST-SSR引物中筛选出适合野生大麻及大麻栽培品种的19对引物,构建22份中国野生大麻与8份大麻代表性栽培品种的EST-SSR DNA指纹图谱,同时分析了中国野生型与栽培型大麻资源亲缘关系和遗传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9个EST-SSR位点在30份大麻种质上共检测到235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等位变异范围为4~24个,平均值为12.37;通过对指纹数据库的构建和比较分析,发现30份大麻种质资源分为南北两个大支,对应于传统上的南方组和北方组,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分布模式;栽培品种与野生大麻资源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在聚类图上没有单独聚为一支,无明显的遗传背景差异。

关键词: 大麻 EST-SSR分子标记 指纹图谱 荧光检测 毛细管电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腾冲红花油茶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BP2)不仅是植物糖酵解途径中核心调节酶之一,而且还能为油脂合成过程提供2种关键底物,对油料作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腾冲红花油茶为试材,根据已知普通油茶FBP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SMART RACE方法克隆出腾冲红花油茶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全长cDNA,命名为CRFBPase (GenBank accession No.MG764086).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全长1 077 bp,编码358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38 428.13 Da,等电点为7.56.根据cDNA序列推导出该蛋白氨基酸,利用DNAMAN与其他植物中的同源FBP2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发现腾冲红花油茶CRFBPase与普通油茶(JX914588.1)和拟南芥(BT000106.1) FBP2氨基酸的相似性分别为99.4%和66.9%.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腾冲红花油茶CRFBPase与普通油茶(JX914588.1)、马铃薯(DQ235169.1)、轮叶党参(AB243014.1) FBP2位于同一分支.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CRFBPase基因在腾冲红花油茶子房和种仁中均有一定量的表达且种仁中表达量最高.腾冲红花油茶和普通油茶种仁CRFBPase基因表达量与含油量的比较分析表明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CRFBPase基因在腾冲红花油茶种仁发育调控过程大量诱导表达,且对其油脂代谢过程起着重要作用,为揭示腾冲红花油茶种仁中油脂代谢分子调控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腾冲红花油茶 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