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687条记录
云南稻区白背飞虱越冬种群发生及其与田间种群的相关性

应用昆虫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掌握云南稻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越冬虫源特征及其与田间种群大发生的相关性。【方法】2010-2015年,对云南省主要稻区白背飞虱的越冬虫情进行田间调查;2013年南京农业大学与云南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行程6 000 km联合对滇西、滇西南、滇南和滇东南等10县20个稻区进行了实地越冬调研。【结果】云南省各稻区白背飞虱越冬种群主要集中在23?57?N以南,海拔高度为1 608 m以下的稻区。同一稻区白背飞虱越冬虫口密度波动较大,一般在1 200头/667 m2之内,以若虫和成虫越冬,且若虫占总越冬虫量的97.33%,主要聚集在有水源的再生稻、稻桩、落粒苗和早稻秧苗上。本地越冬种群密度(越冬虫量)与秧田虫量、移栽期虫量、孕穗期虫量、大田总虫量的相关性并不显著(P>0.05)。【结论】云南稻区本地越冬虫源数量对白背飞虱种群大发生的形成贡献十分有限。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越冬种群 发生 分布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措施对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控制效果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有效控制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防控措施,控制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发生和流行。【方法】通过q PCR检测方法,测定土壤中根肿病菌含量,结合田间发病株率综合分析4种化学农药及组合、3种土壤改良剂和4种作物轮作对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控病效果。【结果】明迪和福帅得处理的油菜根肿病发病株率较低,分别为73.33%和77.42%,明迪处理的土壤中病原菌含量为1.7×10~7copy number/g,显著低于对照;抗重茬菌剂、复合微生物菌剂和有机硅肥3种土壤改良剂处理的油菜根肿病发病株率和土壤中根肿病菌含量均比对照低;轮作大蒜的土壤中病原菌含量最低,为2.2×10~7copy number/g,与对照和轮作大麦、蚕豆、马铃薯的土壤中病原菌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明迪、福帅得、微生物菌剂及轮作大蒜对根肿病有一定控病效果,在生产中根据病害发生程度,集成"轮作+土壤调理+清理病根+化学药剂防控"技术,达到持续控病的目的。

关键词: 十字花科根肿病 病原菌含量 发病株率 防控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高海拔机插粳稻产量及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高海拔机插粳稻适宜施氮量,在海拔为1 673 m的保山地区,以常规粳稻隆科16为试验材料,设施氮量为0、150、195、240、285和330 kg/hm~26个处理,采用均衡施氮技术施用(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为0.25∶0.25∶0.25∶0.25),系统研究了机插粳稻产量和产量结构、群体生长发育动态等指标。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40 kg/hm~2范围内,机插粳稻有效穗和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此施氮量产量和有效穗呈现出下降趋势;不施氮处理水稻的粒叶比和分蘖至抽穗阶段的净同化率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分蘖至抽穗阶段水稻净同化率呈现下降趋势,粒叶比无显著差异,成穗率呈抛物线趋势;施氮量为240 kg/hm~2处理,机插水稻在分蘖期以后的叶面积、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干物质的积累量等指标表现最高,茎鞘的表观输出率最小。在保山地区机插粳稻的适宜施肥量为240 kg/hm~2。

关键词: 氮肥 机插水稻 高海拔 产量 群体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适宜与玉米间作大豆品种的筛选与鉴定

大豆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和鉴定适宜云南省与玉米间作的大豆品种,本研究在玉米与大豆间作条件下,采用灰色关联度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44个大豆品种(系)的10个农艺及产量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各性状的变异系数的变异范围为7.3%~51.2%,说明各地大豆资源的表型多样性比较丰富。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影响间作大豆产量的性状依次为单株粒数、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荚数、分枝数、倒伏性、株高、节间长度、每荚粒数。利用系统聚类法将44个大豆品种分为了3大类,各类群性状之间的差异较明显,其中单株荚多、单株粒多、分枝多、百粒重适中的第一类是比较适宜与玉米间作的大豆品种(系)。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间作 灰色关联度分析 系统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稻微核心种质籼粳回交后代功能成分含量差异及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稻微核心种质籼粳回交后代功能成分含量差异,为有效利用云南稻微核心种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对108份云南稻微核心种质及121份籼粳回交后代4种功能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筛选功能稻米选育的桥梁材料.[结果]微核心种质及其回交后代糙米黄酮、γ-氨基丁酸、抗性淀粉、生物碱含量的变幅和变异系数均较大,微核心种质供体功能成分变异系数从高到低依次是:黄酮>抗性淀粉>γ-氨基丁酸>生物碱;回交后代变异系数从高到低依次是:抗性淀粉>生物碱>黄酮>γ-氨基丁酸.粳稻回交后代具有选育富含黄酮、γ-氨基丁酸等成分材料的优势,而籼稻回交后代具有选育高生物碱含量材料的优势.在籼粳各回交后代中,筛选出糙米总黄酮、γ-氨基丁酸和抗性淀粉含量分别都较高的共10个优良株系,这些株系可以作为功能稻米选育的桥梁材料及功能成分基因定位的近等基因系材料.[结论]云南微核心种质籼粳回交后代糙米的4种功能成分均存在广泛的变异,以微核心种质及滇屯502、合系35培育具有高功能成分近等基因系的方案是可行的.

关键词: 微核心 籼粳 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甲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芥蓝中的残留及其膳食风险评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甲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芥蓝中的消解动态。【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GCECD)检测。【结果】甲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芥蓝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甲氰菊酯在芥蓝中的半衰期为0.72~1.6 d,在土壤中为7.2~8.2 d;氰戊菊酯在芥蓝中的半衰期为1.2~4.6 d,在土壤中为6.1~23.4 d,均属于易消解农药。甲氰菊酯乳油和氰戊菊酯乳油分别按最高推荐使用剂量和1.5倍最高推荐使用剂量施药3~4次,距末次施药后5 d,收获的芥蓝中甲氰菊酯的残留量低于1.54 mg/kg,膳食风险评估风险商值(RQ)为0.407;距末次施药后7 d,收获的芥蓝中氰戊菊酯的残留量低于1.14 mg/kg,风险商值为0.452,都处于安全水平。【结论】建议在使用20%甲氰菊酯乳油和20%氰戊菊酯乳油防治芥蓝虫害时,甲氰菊酯用药量为90 g a.i/hm~2,氰戊菊酯为120 g a.i/hm~2,最多施用3次,安全间隔期分别为5 d和7 d。

关键词: 甲氰菊酯 氰戊菊酯 芥蓝 残留 膳食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合抗病无性系抗枯萎病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园艺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百合抗病无性系和感病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开展了百合抗尖孢镰刀菌枯萎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以期明确抗病无性系参与抗病反应的关键蛋白。利用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被百合尖孢镰刀菌诱导0、24、48和72 h的抗病无性系和感病无性系进行差异蛋白分析。经质谱检测及数据库检索,鉴定了25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10个鉴定为未知功能的蛋白,其余15个依据其相关功能分为4类,即防御反应相关蛋白、光合作用相关蛋白、糖类及能量代谢相关蛋白和热激蛋白。其中参与防御反应的病程相关蛋白(推定的抗病蛋白RPS2、推定的抗晚疫病同族蛋白R1C-3、过氧化物酶Q、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NBS-LRR类似蛋白)可能是百合抗病无性系介入抗病防御反应的关键蛋白。

关键词: 百合 总蛋白提取 双向电泳 尖孢镰刀菌百合专化型 差异蛋白质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混料均匀设计的无土栽培基质研究与应用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近年来,高端高效高质的农业生产对无土栽培基质的需求日趋增多,而草炭作为其主要原料因不可再生性来源日趋减少。因此,针对本土资源,研究新型基质合成材料全部或部分替代传统材料及配方技术,开发新型基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选择甘蔗渣、中药渣、褐煤以及传统原料草炭和珍珠岩,采用混料均匀设计,开展白菜育苗、栽培试验,通过调查统计发芽率、农艺性状、产量和产投比并进行二阶回归模拟,优选最佳育苗、栽培基质配方。【结果】不同配方对白菜的育苗发芽率、栽培农艺性状、产量、产投比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应用及目的回归模拟的最佳基质配方分别为:(1)以成苗率为目标的育苗最佳基质配方为φ(甘蔗渣):φ(中药渣):φ(褐煤):φ(草炭):φ(珍珠岩)=1.27%:26.76%:13.49%:4.14%:54.33%;(2)以产量为目标的栽培最佳配方为φ(甘蔗渣):φ(中药渣):φ(褐煤):φ(草炭):φ(珍珠岩)=52.71%:1.39%:1.66%:42.26%:1.98%;(3)综合各种原料成本及产量的最优栽培基质配方为φ(甘蔗渣):φ(中药渣):φ(褐煤):φ(草炭):φ(珍珠岩)=7.18%:1.39%:66.03%:21.60%:3.80%。【结论】(1)采用混料均匀设计方法,可以高效、准确地从多种原料中筛选最优配方;(2)利用甘蔗渣或褐煤替代部分草炭基质后,可以达到增加产出、节约成本和保护资源的目的。

关键词: 无土栽培 混料均匀设计 基质 白菜 育苗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农业生物资源系统调查与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贵州省生物资源丰富,三都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地理分布、生境及气候多样,民族特点鲜明,保留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生物资源。通过组织专业的调查队伍对三都县进行了为期近1个月的生物资源系统调查,共涉及5个乡镇15个村,涉及水族、苗族、布依族和瑶族共4个民族。对与当地民族农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与整理。收集各类资源共计213份,其中粮食作物73份、蔬菜及一年生经济作物54份、果树及多年生经济作物34份、药用植物52份。其中特有、特优以及特用资源共计59份。同时,对当地农业生物资源现状、消长情况及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对农业生物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贵州 三都县 生物资源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魔芋连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未种魔芋、种植1年和种植14年的魔芋根际土壤为试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土壤酶研究方法研究了连作对魔芋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5种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克服魔芋连作障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长期连作会使魔芋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呈增多,及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呈减少的趋势,其中连作14年魔芋土壤与当年种植魔芋和未种魔芋空白土壤相比,土壤细菌数量分别增加28.6%和80.0%,真菌数量分别减少了32.1%和51.3%,放线菌数量分别减少了60.5%和70.0%;连作后土壤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连作14年其酶活性分别较种植1年下降了67.3%、26.2%和23.0%,而酸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有明显提高,分别增加了62.3%和37.0%。表明魔芋长期连作会对其根际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产生较大影响。

关键词: 魔芋 连作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