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687条记录
云南稻微核心种质籼粳回交后代功能成分含量差异及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稻微核心种质籼粳回交后代功能成分含量差异,为有效利用云南稻微核心种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对108份云南稻微核心种质及121份籼粳回交后代4种功能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筛选功能稻米选育的桥梁材料。【结果】微核心种质及其回交后代糙米黄酮、γ-氨基丁酸、抗性淀粉、生物碱含量的变幅和变异系数均较大,微核心种质供体功能成分变异系数从高到低依次是:黄酮>抗性淀粉>γ-氨基丁酸>生物碱;回交后代变异系数从高到低依次是:抗性淀粉>生物碱>黄酮>γ-氨基丁酸。粳稻回交后代具有选育富含黄酮、γ-氨基丁酸等成分材料的优势,而籼稻回交后代具有选育高生物碱含量材料的优势。在籼粳各回交后代中,筛选出糙米总黄酮、γ-氨基丁酸和抗性淀粉含量分别都较高的共10个优良株系,这些株系可以作为功能稻米选育的桥梁材料及功能成分基因定位的近等基因系材料。【结论】云南微核心种质籼粳回交后代糙米的4种功能成分均存在广泛的变异,以微核心种质及滇屯502、合系35培育具有高功能成分近等基因系的方案是可行的。

关键词: 微核心 籼粳 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间作带型、宽窄行与密植对玉米和花生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适宜云南的玉米花生间作系统最佳种植模式.[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间作带型、种植密度及宽窄行种植方式对单/间作体系玉米花生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相对于普通匀垄种植模式,宽窄行种植均能提高单作玉米及花生产量,且对玉米产量促进效果更显著;玉米花生在不同的间作带型及不同的种植密度下,多数处理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合理的间作带型及适宜的种植密度是保证该间作优势的关键因素,其中玉米花生采用2∶4间作带型,玉米种植密度与单作相同(7. 69万株/hm2),宽行行距0. 9 m,窄行行距0. 4 m,间作优势最大;间作系统中的优势作物产量对总产量影响较大,不同间作带型及种植密度均能影响单/间作系统中玉米花生产量,且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更大,间作带型对花生产量影响更大,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花生在2∶4间作带型产量较高.[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玉米花生间作系统最适种植模式为玉米花生采用2∶4间作带型,玉米种植密度与单作相同(7. 69万株/hm2),宽行行距0. 9 m,窄行行距0. 4 m,花生密度比单作适当降低,可获得较高复合产量,间作优势最显著.

关键词: 玉米 花生 间作 种植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外引进甘蔗栽培品种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遗传差异与聚类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国外引进甘蔗栽培品种光合气体交换参数遗传变异特征,筛选优良基因型,并为甘蔗高光效育种技术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于大伸长期对50份国外引进甘蔗栽培品种顶端全展叶6项光合气体交换参数进行测定,包括净光速率(A)、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E)、固有水分利用效率(WUEintr)、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nst)。通过方差分析、广义遗传力计算、相关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明确气体交换参数变异特征,并通过聚类和判别分析筛选优异基因型。【结果】所有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在参试基因型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程度依次为gs>A>E>Ci>WUEintr>WUEinst。各项参数广义遗传力较高,除WUEinst为58.8%外,其余参数均达70%以上。除WUEinst与E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气体交换参数间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气孔导度同其他参数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相关,体现了其对气体交换的重要调控作用。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两项公因子,可分别解释为"碳同化性能"和"水分利用效率",二者在基因型间的变化彼此独立,表明兼具高碳同化性能和高水分利用效率材料的筛选是可能的。通过聚类分析最终筛选出B4362、B51-410、US67-22、BH10-12、C323-87、Co685等6个碳同化能力突出、且同时具有极佳水分利用效率的优异基因型。【结论】国外引进甘蔗栽培品种中蕴含丰富的气体交换参数变异,遗传差异是该变异产生的主要原因。鉴定筛选到6份兼具高碳同化性能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优异材料,为甘蔗高光效育种提供了可靠的种质资源和优化建议。

关键词: 甘蔗 国外引进栽培品种 光合气体交换参数 遗传差异 聚类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民族药化学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分析测试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化学指纹图谱是民族药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药材质量可控、安全有效关系紧密。目前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X射线衍射技术、核磁共振等多种方法已被用于民族药的化学指纹图谱研究。该文对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探讨化学指纹图谱在民族药真伪鉴别、产地区分、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民族药的资源评价、质量控制和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民族药 化学指纹图谱 质量控制 药材鉴别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色沙梨新品种“彩云红”关键栽培管理技术

中国南方果树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介绍了红色沙梨新品种彩云红的植物学特性及品种特性,并根据多年观察测定分析结果,总结出关键栽培管理技术,包括树形选择、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着色管理及采摘管理等。

关键词: 沙梨 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怒江干热河谷区域5个木薯品种的综合性状比较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广西引进的GR3(CK)、GR4、GR891、GR911、新选048共5个木薯品种各项性状及品质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适宜怒江干热河谷种植的优良品种。结果表明:GR4主茎粗与其他4个品种均存在显著差异,GR911与新选048的第一分枝高无显著差异,与其他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GR3与其他4个品种在株高、单株鲜茎叶质量、单株鲜薯质量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GR4农艺性状及品质表现均为最优,综合排名第1,适宜作为加工型及饲用型品种;GR891品质表现优异,综合排名第2,适宜作为食用型品种。

关键词: 木薯 品种 产量 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简易覆盖设施栽培技术

中国蔬菜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蔬菜简易覆盖设施是由蔬菜作物立架栽培的"人"字形支架搭建而成,可以有效地解决南方地区低温、轻度霜冻、降雨对蔬菜作物造成的危害,其保温、防雨效果近似于或稍低于简易大棚,且造价低廉、易搭建,可在南方冬春季低温、夏季多雨地区,以及夏粮秋冬菜轮作区广泛应用.在我国南方地区,一些喜温或耐热蔬菜如茄果类、瓜类蔬菜等,经历低温、霜冻胁迫后容易造成减产或者绝收;另外,夏季连续降雨等气候因素也会影响大部分蔬菜的正常生长.为解决这些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富宁林檎花粉离体和原位萌发观察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富宁林檎花粉离体和原位萌发特性,为杂交育种奠定基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凹玻片培养法对富宁林檎花粉的离体萌发条件和萌发情况进行观察,用苯胺蓝染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花粉原位萌发。【结果】富宁林檎花粉离体萌发最佳培养基是15%蔗糖+0. 01%硼酸,最适温度为25℃,花粉萌发率最高,为65. 82%;有无光照对花粉萌发没有影响;花粉萌发率单一的15%蔗糖要显著高于0. 01%硼酸,分别为56. 01%和26. 41%。原位萌发时,自花授粉后2 h,柱头上有少量花粉粒附着,4 h开始萌发;授粉后4~8 h,大量花粉粒在柱头上附着并萌发,10 h时花粉管进入柱头;授粉后1 d,花粉管生长至柱头1/5~2/5处,并有胼胝质沉淀出现;授粉后2 d,花粉管生长至柱头1/2处;授粉后3~10 d,花粉管生长出现中部膨大、顶端变细、缠绕扭曲和回折生长等不亲和现象,并且花粉管生长始终停留在花柱1/2处。异花授粉后2 h就有大量花粉附着在柱头上,8 h后花粉管进入柱头,10 d后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并进入胚中;花粉管在生长过程中有胼胝质沉淀出现。【结论】富宁林檎花粉离体萌发率高、活性强。富宁林檎存在自交不亲和现象,主要原因是自交花粉管在花柱中部生长异常,致使花粉管不能到达胚珠以完成受精。

关键词: 富宁林檎 花粉 萌发 花粉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个紫甘薯品种的种植对比研究

种子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对8个紫甘薯品种进行生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5302、桂薯131、云紫2号、南紫008号平均产量较高,分别为75.4,57.3,54.4,44.2t/hm~2;云紫2号、桂薯131、南紫008号、徐紫薯8号、15302,其平均干物质含量分别为30.3%、22.2%、21.7%、19.8%、18.4%;熟食口感较好的分别是15302、南紫008号、云紫2号。通过结果分析,15302、云紫2号、南紫008号这3个品种高产、质优,有较好的种植效益。云紫2号可作为加工原料品种,适于加工紫甘薯全粉和提取花青素;15302和南紫008号这2个品种适于大众鲜食消费。

关键词: 紫甘薯 品种 试验 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姜花种子油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中国油脂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按国家标准方法分析测定了木姜花种子油的理化指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木姜花种子油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木姜花种子含油率为26. 82%;木姜花种子油相对密度为0. 928 9,折光指数为1. 482 2,酸值(KOH)为1. 92 mg/g,过氧化值为6. 20 mmol/kg,碘值(I)为190. 5 g/100 g;木姜花种子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8. 96%,饱和脂肪酸11. 04%,其中α-亚麻酸含量为53. 92%,亚油酸含量为26. 61%,油酸含量为8. 22%,棕榈酸含量为7. 75%,硬脂酸含量为2. 93%,花生酸含量为0. 31%,花生一烯酸含量为0. 10%,棕榈油酸含量为0. 06%,花生二烯酸含量为0. 05%,山嵛酸含量为0. 05%.

关键词: 木姜花 种子油 理化指标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