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中国榴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农业展望 2021

摘要:榴莲营养价值丰富,有"热带水果之王"的美誉,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水果市场消费结构升级以及电商的快速发展,国内市场对榴莲的需求激增.围绕榴莲产业发展,探讨了全球榴莲的供需状况,深入分析了中国榴莲产业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中国榴莲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中国榴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加强榴莲产业国际科技合作力度和培育专业技术人才、加快榴莲国内种植区域和模式的适应性论证、加速榴莲统一标准的溯源认证体系建设及加紧榴莲衍生产品深加工的市场布局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最后,对未来榴莲鲜果及其加工品的消费市场空间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榴莲;生产;消费;国际贸易;产业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乙烯醇膜耐水改性的研究进展

高分子通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聚乙烯醇(PVA)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气体阻隔性、热稳定性、生物相容性,故以此基料的改性膜材料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但是由于聚乙烯醇结构中含有大量的亲水性基团(—OH),导致成膜的耐水性差,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推广和应用。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聚乙烯醇膜耐水改性的方法,如酯化交联、羟醛缩合、复配增塑、纳米补强和共混杂化等,有利于进一步推进聚乙烯醇耐水改性的研究,为设计和制备高性能的聚乙烯醇膜提供一定的参考,并进一步拓展聚乙烯醇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 聚乙烯醇膜 改性 耐水性 力学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饼病诱导感、抗茶树品种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茶树被茶饼病危害诱导的防御反应机制,本研究选择抗病和感病茶树品种为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和数字表达谱分析茶树叶片被茶饼病危害前后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显示,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974条,其中共有的为122条,抗病品种中特异364条,感病品种中特异的为488条。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发现,茶饼病危害主要影响了茶树体内代谢途径、内质网蛋白质加工、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植物病原相互作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淀粉与蔗糖的代谢、苯丙醇生物合成等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这些差异基因包括抗病蛋白基因(R protein)、水解酶基因、细胞壁加固基因、转录因子基因、植物激素及其信号转导基因、次生代谢和氧化酶类、转运蛋白等。利用RT-qPCR对筛选的6个基因进行验证,其表达模式与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初步明确了茶饼病侵染对茶树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为揭示茶树抗病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茶树 茶饼病 转录组测序 抗病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对等杂交培育甘蔗新型独立亲本系统进展

中国糖料 2021

摘要:亲本是甘蔗育种的物质基础,通过‘POJ’、‘Co’两大亲本系统培育出了大量突破性的甘蔗品种和亲本,对世界甘蔗育种和蔗糖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两大亲本系统的长期大量高频率使用,也是导致甘蔗亲本遗传基础狭窄、网络化、近亲化等严重问题的重要原因。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充分利用新原种采用对等杂交方式成功培育出了一批含新型独立血缘系统的亲本,突破了两大亲本系统的血缘限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1)保存在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内的优良性状热带原种少、资源缺乏,收集的其它栽培原种尤其种性优良的原种数量少;(2)原种开花难、花期相遇难,杂交成功率低,创制新独立亲本时难于做到完全有效利用、同一个亲本原种不重复、选配组合时性状完全互补等;(3)目前已利用的栽培原数量总共仅16个,不同亲本间血缘交叉难以避免。建议使用时针对新型独立亲本系统的特点,谨慎选用含‘斑茅’血缘的亲本、避免选用在新独立亲本系统间有血缘交叉的组合,才是充分发挥杂种优势培育突破性品种的关键;继续加大新优良热带原种的引进和利用力度、高度重视地方种的利用与正确使用含新独立血缘系统的优良亲本,培育性状更为优良的新型独立系统的亲本,才能不断选育出甘蔗新品种、促进蔗糖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 云南 甘蔗 对等杂交 选育 新型独立亲本系统 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籽粒苯丙氨酸含量QTL初步定位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控制大麦籽粒苯丙基酸含量的QTL,以紫光芒裸二棱和Schooner构建的包含193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测定RIL群体及亲本籽粒苯丙氨酸含量,并结合SSR标记和完备区间作图法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对大麦籽粒苯丙氨酸含量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紫光芒裸二棱籽粒苯丙氨酸含量为1.23mg·g-1,Schooner籽粒苯丙氨酸含量为0.60 mg·g-1,群体籽粒苯丙氨酸含量在0.59~1.24mg·g-1之间;所构建的大麦遗传连锁图谱包含180对SSR标记,总遗传距离为2 671.03 cM,平均标记间距为14.84 cM;共检测到4个控制大麦籽粒苯丙氨酸含量的QTL,均为新发现的QTL,除 qPHE-4H加性效应来自母本紫光芒裸二棱外,其他3个QTL加性效应均来自父本Schooner。 qPHE-2H和 qPHE-7H为主效QTL,分别位于2H和7H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2.32%和15.45%。该研究结果为大麦籽粒苯丙氨酸含量QTL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大麦籽粒 苯丙氨酸 重组自交系 QTL定位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热河谷典型区元谋县土地利用变化与动态预测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土地利用类型格局变化对于区域经济以及资源可持续发展规划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基于遥感(remote sensing, 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技术,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CA-Markov模型对干热河谷典型区元谋县199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2020—2025年的土地利用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0—2020年30 a间,元谋县的草地、水域、城镇用地面积增加,林地、耕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其中城镇用地面积增加速率最大;整体上,元谋县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土地利用程度有所提高,但土地利用程度仍处于中等水平;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近30 a转换频繁,主要以草地转入,耕地转出为主;CA-Markov模型预测结果表明2020—2025年期间元谋县除草地、林地、水域、其他用地面积呈现下降趋势外,未来耕地、城镇用地面积有所增加,其中城镇用地面积在未来5年内的增长速率为11.05%,预测模型的Kappa系数为0.92,说明模型结果和转换规则可信度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元谋县土地资源管理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CA-Markov模型 Landsat影像数据 干热河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蔗矿质养分含量及品质指标差异稳定性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果蔗含有丰富的糖分、纤维分、水分、矿质元素、氨基酸等,这些成分指标受环境条件与品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主栽的2个果蔗品种的矿质养分含量及品质指标在不同蔗区之间的差异。于果蔗成熟期,分别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4个甘蔗主产区,选取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2个果蔗品种(’Badila’和’粤糖54-474’)为材料,对其主要矿质元素含量(N、P、K、Ca、Fe、Mn、Zn、Cu)和品质(糖度、纤维分、简纯度、还原糖、水分)的差异性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当蔗区改变时,甘蔗对N、P、K吸收转化的稳定性为:K>P>N;对中微量元素吸收转化的稳定性为:Mg>Ca、Cu、Fe>Mn、Zn;品质指标的稳定性为:糖度>水分含量、出汁率>还原糖分、纤维分、简纯度。N与K、蔗汁糖度、简纯度之间,Mn与Cu、Zn,Fe与Zn,蔗汁糖度与简纯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N、K与还原糖分,Ca与Mn,Mn与糖度,纤维分与水分含量,蔗汁糖度、简纯度与水分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与出汁率,Ca与蔗汁糖度,Mg与水分含量,Zn与Cu,Mn与Cu,纤维分与出汁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与Mg、Cu之间,Ca与Cu,Mg、Fe与纤维分,Zn与出汁率,Mn与简纯度之间为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同类型数量性状指标之间的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差异,K、Mg含量,蔗汁糖度指标在环境变化时表现最为稳定,品种、基因型能表现出其相应性状指标的种性优势;其次是P、Ca、Cu、Fe含量,水分含量、出汁率;而受环境影响最大的是N、Mn、Zn含量,还原糖分、纤维分、简纯度。相似数量性状指标可按环境效应和基因效应对其影响程度分为"环境效应优势型数量性状""环境效应和基因效应对等型数量性状"和"基因效应优势型数量性状"3类。

关键词: 甘蔗 相似数量性状 性状差异稳定性 环境效应 基因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云南农业科技 2021

摘要: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温度半夏种苗和组培苗的倒苗情况,以期确定半夏倒苗的环境温度临界值,为实际生产中防止或减少倒苗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半夏种苗倒苗的临界温度约为30℃,而半夏组培苗的倒苗的临界温度约为32℃。生产中宜选择温度范围适宜的区域,结合适当的综合栽培技术措施,使环境温度维持在30℃以下,以延缓或防止倒苗,延长生长周期。另一方面,采用抗逆性强的组培苗或脱毒苗进行栽培,可减少或防止倒苗,提高半夏产量。

关键词: 半夏 温度 倒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赤霉素对鲜切莴苣酶促褐变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赤霉素(gibberellin acid, GA)是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研究赤霉素对鲜切莴苣褐变的影响,采用0(CK)、0.1、0.2、0.4 g/L GA3处理鲜切莴苣,发现赤霉素能有效减轻鲜切莴苣褐变,其中0.2 g/L GA3处理的莴苣褐变度最低,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赤霉素处理对鲜切莴苣酶促褐变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GA3处理能够抑制丙二醛和H2O2含量的增加;同时抑制酚类物质、类黄酮和醌含量的积累,抑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升高,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综上结果表明,外源GA3处理可以明显减轻鲜切莴苣贮藏期间的褐变,可能与活性氧的代谢相关。

关键词: 赤霉素 莴苣 鲜切 酶促褐变 活性氧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农1号"余甘子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中国南方果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热农1号"余甘子是云南省农科院热区所在国内各个热区及各个干热河谷区域经过多年的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和评价后选育出的优良品种。本文主要对"热农1号"余甘子的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热农1号"余甘子1年生结果枝壮实,叶片宽大、浓绿且反卷;果实近圆形,外果皮淡黄绿色;果实大小均匀,最大单果质量14.07 g,平均单果质量12.3 g;果实酸涩味不明显,肉脆,适宜鲜食;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均表现为耐干旱、抗病、耐贫瘠的特性;树势强,树冠圆球形,丰产性好,产量稳定;与对照品种相比,成熟期早,属早熟品种。

关键词: 余甘子 品种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