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全球变化格局下重要传粉昆虫大蜜蜂的潜在适生区变化
《昆虫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改变、人类活动加剧等正威胁着传粉昆虫的多样性及分布;蜜蜂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传粉昆虫类群,对气候、环境变化响应敏感。本研究以重要的传粉昆虫大蜜蜂Apis dorsata为对象,探讨全球变化格局下其潜在适生区变化以及影响其分布的关键因子。【方法】通过文献、馆藏和野外调查系统收集了全球范围内大蜜蜂的物种分布数据,使用13个环境变量通过MaxEnt模型模拟了大蜜蜂当前的潜在适生区;使用9个气候变量并结合公共地球系统模型(CCSM4)模拟了大蜜蜂过去、当前和未来的潜在适生区。【结果】AUC比率显示MaxEnt模型对大蜜蜂的潜在适生区模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模拟结果表明大蜜蜂的中高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湿润的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雨林和低地雨林。人类影响、温度季节性变化、等温性、最冷季均温和海拔是影响大蜜蜂潜在适生区的5个最主要因子;在人类影响下大蜜蜂的潜在适生区向山区和连片的湿润常绿森林区收缩,中高潜在适生区显著减少且呈破碎化趋势。基于9个气候变量和CCSM4气候模型对过去、当前和未来的模拟结果显示:在过去的末次冰盛期,东南亚地区可能是大蜜蜂的避难所;在未来,广布于热带地区的大蜜蜂适生区与当前的相近,且部分地区适生指数升高。【结论】基于气候的模拟结果显示大蜜蜂能积极应对未来气候变暖,但随人类活动的加剧及全球气候变化,大蜜蜂仍然面临较大的威胁,需要加强其在南亚和东南亚的中高潜在适生区的重视和保护。
关键词: 大蜜蜂 分布区 全球变化 潜在适生区 环境因子 最大熵模型


个旧市2019年杂交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
《农业科技通讯 》 2021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个旧市水稻产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2019年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引进野香优699、野香优676、两优699等8个水稻新品种进行筛选试验,对照品种为明两优527,综合评价各品种在个旧市种植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等。结果表明,璜优699产量最高,为1 006.5 kg/亩,两优699产量为1 005.8 kg/亩,两品种株型紧凑、丰产性好、抗倒伏、抗病性强,适宜在个旧市水稻高产区种植。


灌水量和种植密度对干热河谷洋葱生物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揭示干热河谷水分和密度管理模式的洋葱营养策略和节水减肥增产增效机制.[方法]以黄洋葱为研究对象,设置了3种灌水量(高水:7000 m3/hm2;中水:4550 m3/hm2;低水:3300 m3/hm2)和2个种植密度(高密度:22.12万株/hm2;低密度:11.88万株/hm2),研究其对洋葱生物量、抽薹率、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灌水量对洋葱WUE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高水处理洋葱具有最高的P、K、Mg吸收效率,低水处理洋葱具有最高的P、K、Mg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优势.种植密度对洋葱生物量、抽薹率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高密度处理洋葱具有最高N、P、Mg吸收效率;低密度处理洋葱具有最高的N、P、Mg利用效率、生物量和最低抽薹率优势.灌水量与种植密度对洋葱生物量、抽薹率、WUE、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及收获指数有明显互作效应;高水高密度处理洋葱N、P、K、Ca、Mg吸收效率显著最高;低水低密度处理洋葱WUE、N、P、K收获指数和Mg利用效率显著最高,抽薹率显著最低,且低水低密度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最高.[结论]干热河谷洋葱最佳灌水量和种植密度组合为低水低密度模式.


'彩云红'梨园主要害虫年发生动态调查
《中国果菜 》 2021
摘要:通过对‘彩云红’梨园主要害虫年发生动态的定时定点调查,明确了‘彩云红’梨园内发生的主要害虫种类及动态,为其防控提供参考。调查结果表明,‘彩云红’梨园内的主要害虫有7种,分别是西花蓟马、梨二叉蚜、蝽象、粉虱、叶螨、叶甲、叶蝉,还有部分蝇类和蚊类,通过试验明确了这些害虫的活动高峰期,并根据害虫的发生动态,提出应在其活动高峰期来临之前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进行预防,以保证梨果安全生产。


有机覆盖三七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有机覆盖物对三七土壤养分以及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小区试验,将有机覆盖物覆盖于播种三七种子的土壤表面,设置黄花蒿覆盖(HHH)、万寿菊覆盖(WSJ)、金荞麦覆盖(JQM)、松针覆盖(SZ)和无覆盖(CK)共5个处理。覆盖生长10个月后采集土壤样品,利用化学分析和高通量测序检测土壤养分含量及进行微生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覆盖10个月后,处理HHH和SZ检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CK,HHH的全氮和水解性氮含量显著高于CK,SZ处理的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CK。(2)全氮含量与水解性氮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3)对细菌的高通量测序共获得27门64纲131目263科444属。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主要共有优势菌门,Acidibacter、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为主要优势菌属。处理WSJ、JQM、SZ的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CK,HHH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低于CK。(4)对真菌的高通量测序共获得12门40纲115目246科510属。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与接合菌门(Zygomycota)为共有优势菌门,锥盖伞属(Conocybe)、镰刀菌属(Fusarium)、被孢霉属(Mortierella)为主要优势菌属。覆盖处理的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均低于无覆盖处理。说明黄花蒿和松针覆盖为三七的生长提供了养分,有机覆盖物均能提高三七的抗病原菌能力,SZ覆盖对减轻三七根腐病的发生和解决三七种植过程中的连作障碍有一定作用,结果为三七覆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配套栽培技术支持。


微生态制剂对葡萄抗病能力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云南、四川主栽的4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在常规用药方式基础上辅以微生态制剂,测定其对葡萄酸腐病和黑曲霉病防控效果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有效防控葡萄酸腐病和黑曲霉病的发生,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能提高葡萄果粒大小和百粒质量,同时增加糖酸比。在传统用药基础上使用绿康威,对葡萄酸腐病和黑曲霉病的防效最佳,分别达52.3%和42.4%;在传统用药基础上使用绿地康3号,其防效为31.3%和21.9%,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效;前期使用化学药剂,后期单独使用微生态制剂对酸腐病的防效不太明显。


辣椒品种(组合)抗病性水平差异测定
《西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辣椒品种(组合)进行种植及抗病性鉴定试验,筛选出具有抗病水平的辣椒品种(组合)。【方法】根据疫病、白粉病、炭疽病和病毒病的病害特点和病原菌特性,结合接种和自然发病综合分析,评价辣椒品种组合材料的抗性水平。【结果】15个辣椒品种(组合)抗感性水平表现有较大差异,辣椒品种(组合)红泰664、红泰668、渝椒13号、组合1-1和5-1等对疫病、白粉病、炭疽病和病毒病综合抗病性较强;其次是艳椒435、艳椒465、渝椒15号、组合3-1、4-1、6-1和7-1等综合抗病性中上水平;组合2-1综合抗病性水平一般;感病品种小米辣和朝天椒均表现感病,抗病品种云干椒7号表现抗病。【结论】综合抗病性在中抗以上的辣椒品种可在辣椒生产中轮换种植,抗病以上的辣椒组合可在育种中资源利用,为抗病辣椒品种的选育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原料茧与制作方式的桑蚕丝绵性状调查研究
《广西蚕业 》 2021
摘要:为了解不同原料茧经手工或机器制成的丝绵性状差异,将桑蚕丝绵的色泽、含油率、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等相关性状进行数据统计与差异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原料茧因制作方式的不同或同一制作方式而原料茧不同,其丝绵的色泽、含油率以及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等均存在一定差异。机制绵因原料茧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除蛹衬机制绵的质量、上车茧和黄斑茧机制绵含油率差异不显著,下脚茧机制绵的质量达P<0.05水平差异显著,其余调查指标均达极显著差异;手工绵也因原料茧不同而存在差异,除漂白手工绵的质量差异显著、黄斑茧手工绵的含油率、上车茧手工绵的含油率与其他原料茧制成的手工绵差异不显著外,其余调查指标均达极显著差异。另外,同一类型的原料茧,因制作方式的差异,表现为手工绵的物理性状更优;制作方式相同,原料茧不同,其物理性状也存在差异,但总体以双宫茧和上车茧为原料制成丝绵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为最好。试验表明,以双宫茧和上车茧经机器或手工制作的丝绵物理性状均表现较好,尤其以手工丝绵为最优。
关键词: 桑蚕丝绵 原料茧 手工绵 机制绵 物理性状 检测评价


云南地区马铃薯块茎蛾的防治
《云南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1发生特点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属鳞翅目麦蛾科,又称马铃薯麦蛾、烟潜叶蛾等。蛾体长8~10 mm,翅展14~16 mm,雌成虫体长5.0~6.2 mm,雄成虫体长5.0~5.6 mm。蛾体灰褐色,稍带银灰光泽。在云南中低海拔马铃薯种植区、特别是冬作区危害较重。马铃薯块茎蛾的卵主要产于叶脉处和茎基部,薯块上卵多产在芽眼、破皮、裂缝等处。幼虫孵化后四处爬散,吐丝下垂,随风飘落在邻近植株叶片上潜入叶内危害,在块茎上则从芽眼蛀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