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687条记录
不同栽培模式的土壤水热效应对马铃薯产量及结薯规律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云贵高原高海拔冷凉地区马铃薯产量低的问题,通过采取覆膜等栽培措施提高地温以增加产量。为明确该地区最适宜的覆膜模式,通过3年的大田试验,设置4种栽培模式:平播后起垄(A1)、侧膜覆膜(A2)、覆膜覆土(A3)和大垄双行(A4,对照),分析不同模式对土壤温湿度、产量及发育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野马村为代表的云贵高海拔冷凉地区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平均气温为14℃,比最适气温低4℃,土壤湿度>45%,水分不是主要限制因素,而提高地温是增产的关键。覆膜覆土是以野马村为代表的云贵高原高海拔冷凉地区的最适种植模式,可提早结薯9d,增产26.8%,提高商品薯率1.05%。

关键词: 马铃薯 云贵高原 高海拔冷凉地区 栽培模式 土壤水热效应 结薯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研究

节水灌溉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索冬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的优化施肥方案,在膜下滴灌条件下,以陆良县多年多点早春马铃薯"3414"试验确定的推荐施肥量为基础,设置5个施肥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冬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膜下滴灌及肥料相同用量条件下,与常规施肥处理(T1)相比,采用滴灌施肥的T2、T3、T4和T5处理马铃薯生育期提前、出苗率高、长势好、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重高,增产增效明显。其中以配方肥70%做基肥+苗期滴单质肥料15%+现蕾期滴单质肥料15%和配方肥50%做基肥+苗期滴水溶肥25%+现蕾期滴水溶肥25%处理效果最好,比常规施肥处理出苗率提高了1.5%~4.7%、单株结薯数增加了0.7个以上、单株薯重显著增加了33.6~47.3 g、商品薯率提高了0.2%~0.5%,同时在产量上与常规施肥处理之间有极显著差异,分别显著增产10.7%和9.3%,增效15.6%和9.7%。在实际生产中,可以优先选择应用这两种施肥方式。

关键词: 膜下滴灌 冬马铃薯 水肥一体化 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花生四烯酸的高山被孢霉菌株发酵条件优化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高产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简称ARA)的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获得更高的菌体生物量和ARA产量。【方法】以前期筛选出的3株高产ARA菌株为供试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佳碳、氮源,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并筛选最适生长温度。【结果】M. alpina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粉,最适生长温度为20℃。其中D1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20 g/L,KH2PO41 g/L,酵母浸粉15 g/L,初始pH 5. 5; N24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20 g/L,KH2PO41 g/L,酵母浸粉20 g/L,初始pH 6. 0; 11f01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20 g/L,KH2PO41 g/L,酵母浸粉15 g/L,初始pH 6. 0。优化后3株菌的生物量分别为26. 67、27. 07和23. 02 g/L,分别增加了22. 0%、15.39%和23. 73%; ARA含量分别为4. 29、4. 39和3. 45 g/L,分别增加了38. 79%、23. 16%、64. 59%。【结论】对M. alpina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后,3株菌的菌体生物量和ARA含量均明显提高。

关键词: 高山被孢霉 花生四烯酸 菌体生物量 正交试验 发酵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热河谷不同水肥处理玉米(Zea mays L.)生殖生长期光合及生长特性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干热河谷区旱季膜下滴灌灌溉下不同水肥处理对甜脆玉米生殖生长期光合、形态、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正甜68’为试验材料,设计裂区区组大田种植试验,其中水分处理共3个梯度:低(W1)55%~90%田间持水量;中(W2)70%~90%田间持水量;高(W3)每5 d浇1次,每次2 h(约2.270 5 m~3)。施氮肥处理共4个梯度:F1:75 kg/hm~2;F2:75 kg/hm~2+叶面微肥;F3:150 kg/hm~2;F4:150 kg/hm~2+叶面微肥。水分和施肥交叉结合,共12个处理。分析不同水肥组合下玉米的净光合速率(P_n)、胞间CO_2浓度(C_i)、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水分利用效率(WUE)、形态指标、产量等指标。【结果】不同水肥处理在生殖生长期以前光合及生长量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进入生殖生长后期则出现显著差异(P>0.05),光合速率最高值[35.06μmol/(m~2·s)]出现在高水分处理组。在水分利用效率方面,灌溉水利用率最高值[4.203 2 kg/m~3(鲜重)]出现在低水分处理组,而最低值[2.292 8 kg/m~3(鲜重)]出现在高水分处理组;在产量方面各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研究区高温、干旱、少雨,水分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子,玉米的灌溉水利用率随着灌溉量的减少而升高,水分处理对玉米生理效应显著,肥料的处理属于次要因素,对玉米生理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甜脆玉米 水肥耦合 光合特性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澳大利亚引进甘蔗花穗在中国育种潜力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澳大利亚引进甘蔗杂交花穗在中国培育优良甘蔗新品种的潜力,以12个引进花穗和15个中国花穗为材料,采用家系评价法对有性杂交后代蔗茎产量、糖产量、株高、茎径、有效茎数和锤度6个重要性状的方差、遗传力、父母本一般配合力及组合特殊配合力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参试组合内中国杂交组合间多数性状差异不显著,且遗传力低;澳大利亚杂交组合间多数性状差异均较显著,且遗传力高;(2)澳大利亚杂交组合新植蔗与宿根蔗的糖产量、蔗茎产量、株高、有效茎数和锤度这5个性状父母本一般配合力及组合特殊配合力高于中国组合,但茎径配合力低于中国组合,12个组合中新植蔗有9个组合宿根蔗有10个组合的茎径特殊配合力为负值,多数属于细茎;(3)澳大利亚杂交组合后代材料产量及糖分较高,但茎径较细,不适合中国目前的种植制度,不能作为生产品种使用;(4)通过引进国外杂交组合花穗在国内培育出优良后代作亲本使用,为国内亲本融入新的优异血缘,有利于培育突破性甘蔗新品种。

关键词: 甘蔗 澳大利亚 引进花穗 家系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不同产地玛咖营养品质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了云南产玛咖的氨基酸、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组成以及农药残留、重金属的安全性评价,为云南玛咖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云南不同产地、色型玛咖中蛋白质、氨基酸、粗脂肪、总糖、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以及重金属与农药残留含量。【结果】云南不同产地的玛咖营养品质存在差异。云南玛咖中精氨酸与脯氨酸含量较高,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太安乡生产的黄色玛咖蛋白品质最佳。分析其矿质元素发现,云南玛咖中富含钾、镁、锰等10种常量与微量元素,其中钙锌含量较高,以云南省龙陵县龙山镇所生产的黑色玛咖矿物质元素含量最佳。此外,不同产地的云南玛咖样品中有毒金属与农药残留都低于国家限量标准,可以放心食用。【结论】云南不同产地的玛咖均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可以作为保健食品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 玛咖 营养成分 品质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臭参组培快繁体系研究

中药材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建立臭参腋芽增殖和不定丛芽快速繁殖体系,筛选适宜高效的离体再生途径。方法:选取无菌实生苗高位带芽茎段为腋芽增殖材料、基茎不定休眠芽为丛芽增殖材料,采用不同种类和质量浓度的植物激素对外植体增殖及植株再生进行研究。结果:2种外植体中,基茎不定休眠芽是最理想的增殖材料,其继代增殖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1.5 mg/L,增殖系数21.0以上;高位带芽茎段是腋芽增殖的适宜材料,在MS+6-BA 1.5 mg/L+2,4-D 0.5 mg/L培养30 d后,腋芽增殖系数为4.55;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30%蔗糖的1/2 MS培养基,30 d后即可获得完整的再生植株,不定根发生率为90.33%;将生根苗炼苗移栽至腐殖质土壤中,成活率达到100%。结论:成功建立了臭参2种离体再生途径。

关键词: 臭参 腋芽增殖 不定丛芽 组织培养 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和栽培滇龙胆草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

生态学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反映了植物的生长策略。草本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是否是等速生长还有争论。养分和密度会影响药用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本研究比较了野生和栽培滇龙胆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的差异,分析了栽培年限和密度对栽培滇龙胆草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与栽培滇龙胆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能与土壤营养水平和竞争强度有关,但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为近等速生长关系。密度、密度与生长年限的交互作用均对地下生物量有显著影响(P<0.05)。滇龙胆草栽培时需控制密度并研究施肥和土壤微生物等因素对其药用部位产量(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关键词: 密度 栽培年限 药用植物 异速生长 等速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蔓草虫豆丛枝植原体16S rDNA和secY基因序列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确定在云南元谋地区蔓草虫豆上发生的疑似丛枝病的病原种类。【方法】利用植原体16S rDNA基因及secY基因通用引物对蔓草虫豆感病植株总DNA进行直接PCR和巢式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分别获得1.8 kb和1.7 kb的16S rDNA、secY基因片段。【结果】16S rDNA片段i PhyClassifier在线虚拟RFLP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蔓草虫豆丛枝植原体属于16SrII-A亚组成员(相似系数为1.00),与候选种Candidatus Phytoplasma australasiae相关。基于secY基因同源性比对及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该株系与来源于云南、台湾的花生丛枝植原体组各株系的亲缘关系最近,确定了该株系属于16SrII-A亚组成员。该分类结果与基于16S rDNA基因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首次采用分子生物技术确定了云南元谋蔓草虫豆丛枝病的病原是植原体,明确了其分类地位,该结果可为该病害的早期诊断、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蔓草虫豆丛枝病 植原体 16S rDNA secY基因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产地、品种、仓储地点烤烟片烟陈化中化学成分的变化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产地的K326与红大品种片烟在不同仓储地点陈化的化学成分变化情况。【方法】选择产自昆明、曲靖、红河3地K326和红大品种的烟叶,在曲靖、楚雄、红河、元江4个仓储地点,研究陈化过程中烟叶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钾、氯、糖/氮、钾/氯、致香物质、挥发性有机酸、多酚化合物的变化。【结果】K326和红大2个品种的主要差异表现在总糖、烟碱含量上,红大品种的总糖含量高于K326,K326品种的烟碱含量高于红大品种。3个产地的烟叶,红河产地的烟叶总糖含量低,烟碱含量高,昆明产地的烟叶总糖含量高,烟碱含量低;曲靖产地的烟叶总糖含量居中,烟碱含量最低,挥发性有机酸和多酚化合物最高。随着陈化时间延长,烟叶致香物质含量升高,挥发性有机酸、多酚氧化物含量降低,相关分析表明致香物质与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2=0.37);挥发性有机酸与氯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2=0.55),与钾、致香物质呈显著负相关;多酚化合物含量与总糖、钾、氯、糖/碱、氮/碱、挥发性有机酸正相关,与烟碱、还原糖、总氮、钾/氯、致香总量呈负相关。【结论】自然陈化过程中,烟叶产地、烤烟品种对烟叶化学成分影响显著,文章明确了红河、昆明、曲靖3地及K326、红大品种片烟在陈化过程中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 自然陈化 化学成分 仓储地点 K326 红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