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高等大型真菌与人类

科学 2020

摘要:高等大型真菌就是民间俗称的野生菌或野蘑菇。它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财富,既可作为绿色食材,也是开发药物的宝库,更在生态环境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 高等大型真菌 森林农业 食药源结构 科学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营养及添加方式对羊肚菌栽培的影响

大理大学学报 2020

摘要:羊肚菌栽培随着外源营养袋技术的推广应用,规模逐渐扩大,但产量高低不一,难以实现稳产,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掘最佳的外源营养袋配方及放置方式,将为羊肚菌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以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栽培为基础,开展外源营养袋基质配方、替代和开口方式等对羊肚菌出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外源营养袋对羊肚菌出菇具有决定性作用,自然生长和其他营养物质替代的对照组几乎不出菇;外源营养袋的基质组分与羊肚菌的出菇周期、产量呈正相关性,梯棱羊肚菌外源营养袋优质配方为:小麦58%、阔叶树木屑30%、腐质土10%、石膏1%、石灰1%;外源营养袋采用刀形口划口,有利于降低污染率、提高出菇产量。

关键词: 梯棱羊肚菌 外源营养袋 基质配方 划口方式 病虫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种云南产核桃中17种氨基酸含量测定与必需氨基酸模式分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

摘要:目的对7个云南地方核桃品种中17种氨基酸进行含量测定和比较分析。方法样品经酸水解法处理后,使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样品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在氨基酸含量值基础上,计算7个核桃品种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氨基酸比值、氨基酸比值系数和比值系数分,对照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WHO/FAO)颁布的理想蛋白质必需氨基酸模式谱以及已报道的核桃氨基酸成分研究,对7个核桃品种氨基酸组成特征和营养品质进行分析。结果 7个云南地方核桃品种氨基酸总含量差异不大,最高和最低分别为漾濞大泡核桃(18.16 g/100 g)和娘青核桃(13.53 g/100 g),漾濞大泡核桃必需氨基酸比例则较低;17种氨基酸在7个品种中组成特征是:谷氨酸含量最高,蛋氨酸含量最低;7个品种苯丙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含量均高于WHO/FAO模式谱,赖氨酸含量明显低于模式谱,蛋氨酸+半胱氨酸含量在其中5个品种只达模式谱一半;氨基酸比值系数显示,苯丙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在7个核桃品种中均为过剩,7个品种赖氨酸均表现为不足,除大姚三台核桃外,其余6个品种蛋氨酸+半胱氨酸含量不足;漾濞大泡核桃、华宁小紫瓤核桃、昌宁香茶核桃、永平核桃、娘青核桃5个核桃品种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蛋氨酸+半胱氨酸。综合比较后,昌宁大尖嘴核桃营养价值最高。结论 7个云南地方核桃品种口感优异,营养构成上具特色。

关键词: 核桃 必需氨基酸 WHO/FAO模式谱 氨基酸比值系数 比较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地贪夜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特性

环境昆虫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草地贪夜蛾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本文在5个恒温条件下:20℃、25℃、28℃、32℃和35℃,采用玉米苗作为饲料,测定了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繁殖力、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20~35℃温度条件下,草地贪夜蛾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完成一个世代发育历期在23.0~48.3 d;其中,卵、幼虫、蛹、成虫和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70℃、11.11℃、11.01℃、5.65℃和9.21℃,有效积温分别为:39.40日·度、201.25日·度、134.12日·度、171.06日·度和636.53日·度;20~32℃是卵、幼虫、蛹和成虫产卵的适宜温度,15℃、35℃恒温条件下不适宜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根据本试验测定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推测草地贪夜蛾在滇中、滇西、滇南、滇东南、滇西南、滇东北、滇西北年发生世代分别为2.18~8.59代、2.28~10.15代、3.43~12.13代、3.15~8.46代、2.75~9.39代、1.38~6.87代、1.11~6.72代。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温度 发育历期 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与复水对云瑞系列玉米品种生长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云南省云瑞系列12个玉米杂交品种在对干旱胁迫及旱后复水的响应,为玉米抗旱及弹性恢复机理研究、品种选育及云南省玉米春季播种用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遮雨棚内,采用PVC管栽法测定云瑞系列12个杂交玉米品种在极端干旱中期、末期及胁迫结束后复水处理下的地上及地下响应特征,并对各个指标及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干旱胁迫下各玉米品种的地上干重、地下干重、根表面积及根体积均比对照下降,且各指标与对照比值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在复水后玉米出现补偿生长,各指标均有所恢复。在干旱胁迫第30天,抗旱性较强的品种包括云瑞6、云瑞10、云瑞21、云瑞47、云瑞88、云瑞68。在干旱胁迫天数增加至60 d时,云瑞505、云瑞999、云瑞21、云瑞2、云瑞7则表现出更高的抗旱性;在复水后,云瑞21、云瑞68、云瑞8、云瑞7、云瑞2表现出较强的恢复力。【结论】云瑞21在极端干旱复水后,仍能够更有效地恢复生长能力,能更好地抵御干旱,具有较高的弹性恢复力,保证稳定的玉米生物量及产量,该品种可作为云南春播时期遭遇严重干旱时的玉米抗旱品种推广应用。

关键词: 玉米 复水 抗旱性 恢复 根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同质环境条件下滇牡丹表型变异研究初报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摘要:利用2年生滇牡丹实生苗的13个表型性状,系统揭示不同居群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研究表明,同质环境条件下,13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分化系数为99.57%,居群间表型分化系数的方差分量占82.76%,居群内表型分化系数的方差分量占0.32%。居群间的表型变异明显大于居群群内的表型变异,表明居群间的变异是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已有的研究中,天然居群表型性状的平均分化系数为98.51%,其中,居群间的表型变异为48.87%,居群内的表型变异为0.59%。相比而言,同质环境条件下,居群间的表型变异更大,居群内的表型变异更小。这一现象表明,引种驯化栽培后,居群内表型性状更加趋于稳定,居群间表型性状的差别更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建立核心种质资源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滇牡丹 同质环境条件 表型变异 居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现状及演进 -基于16州(市)37个农业产业2002-2017年数据分析

湖南农业科学 2020

摘要:为探索云南省各地州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与不足,通过测算2002—2017年云南省16州(市)37个主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区位熵和集中系数,从专业化程度、地理集中程度2个方面对各地区产业的集群竞争力的现状和历史演进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云南省共形成187个具有地区特色的农业产业集群,其中,竞争力较强的优势集群占集群总数的18%,优势集群比重较大的行业是水产品和林产品业,优势集群比重较大的地区是大理、迪庆和临沧地区;发展潜力较强的潜力集群占集群总数的57%,潜力集群占比较大的行业是蔬菜产品、水产品和林产品业,潜力集群占比较大的地区是红河、普洱、保山和文山地区.从演进过程看,云南省只有少数地区上升型产业多于下降型产业.在揭示云南省各地区各行业农业产业的集群竞争力发展现状和演进过程的基础上,提出掌握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以及演变趋势;充分考虑农产品特点和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情况下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加强教育、引导和鼓励农户创业;科学制定集群发展规划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提高集群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 高原特色农业 集群竞争力 区位熵 集中系数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溪烤烟适产养分临界值施肥体系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摘要:为研究玉溪烤烟精准施肥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当季施肥量、土壤养分与‘K326’烟叶产量、净产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各试验点产量、均价、净产值、烟叶品质表现最高的均为N2P2K2(当地推荐施肥量)处理。不同试验点缺肥处理产量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土壤养分校正系数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间的回归方程为yN=0.3246-0.04lnxN,yP=0.7061-0.116lnxP,yK=0.6244-0.089lnxK(yN、yP、yK分别为土壤氮素、磷素和钾素养分有效系数,xN、xP、xK分别为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根据最佳经济施肥量和植烟土壤中有效养分供给含量,确定在各试验点‘K326’获得优质烟叶的适产养分临界值:海拔1500~1800 m,水稻土为植烟土壤的田烟‘K326’获得2700 kg/hm2以上优质烟叶的适产养分临界值为N (161.955±18.345) kg/hm2,P2O5(77.610±12.12) kg/hm2,K2O (349.95±45.675) kg/hm2;海拔在1500~2000 m,以红壤为植烟土壤的地烟‘K326’获得2250 kg/hm2以上优质烟叶的适产养分临界值为N (138.945±30.705) kg/hm2,P2O5(65.295±17.34) kg/hm2,K2O (306.48±49.905) kg/hm2。

关键词: ‘K326’ 氮磷钾 土壤养分校正系数 适产养分临界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咖啡果茶的制作工艺研究

农产品加工 2020

摘要:对咖啡果皮进行加糖、加酸处理,干燥后利用烘焙机于160℃和180℃条件下进行烘焙,通过探讨4种处理对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的影响,以此确定咖啡果茶的制作工艺及品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采用全红果加工的果茶,加糖处理后会增加茶汤的甜感和浓醇度,加酸处理的会延缓果皮晾晒过程中的褐变,茶汤黄亮.加糖和加酸处理的口感风味最佳,可提升茶汤品质.

关键词: 咖啡果皮 加工 烘焙 咖啡果茶 制作工艺 品质 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春玉米产量与养分利用及土壤肥力对新型缓/控释肥料的响应

贵州农业科学 2020

摘要:为筛选适合贵州春玉米高产栽培的高效新型缓/控释肥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高效新型缓/控释肥料(稳定性缓释肥、金正大控释肥、开磷硝基肥和自制炭基肥)对玉米产量、产量构成要素、生物性状、养分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2(当地习惯施肥,施用普通复合肥)比较,4种缓/控释肥均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P <0. 05),以开磷硝基肥增幅最高,达11. 81%;自制炭基肥其次,增幅为10.82%;施用自制炭基肥和开磷硝基肥的玉米产量构成要素综合优于其他缓控释肥处理。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量,4种缓/控释肥料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1(不施肥),绝大多数显著高于对照2,玉米氮吸收量开磷硝基肥最高,玉米磷吸收量炭基肥最高,玉米钾吸收量金正大控释肥最高。与对照2相比,开磷硝基肥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76. 29%(P <0. 05),自制炭基肥的磷肥表观利用率提高127. 55%(P <0. 05),金正大控释肥的钾肥表观利用率提高85. 27%(P> 0. 05)。不同缓释肥对土壤p H、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影响不大,但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开磷硝基肥和自制炭基肥均能对玉米产量构成要素、生物性状、养分吸收量及肥料利用率产生积极影响,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二者均适合在贵州春玉米高产栽培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肥料利用率 产量 缓释肥 吸收量 春玉米 土壤养分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