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植物覆盖对蕉园土壤质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植物覆盖对蕉园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微生物的影响,明确植物覆盖改善蕉园土壤质量的效果,为植物覆盖在香蕉可持续性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传统种植方式(裸露土壤)为对照,以自然生杂草和种植豆科植物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DC.)Urb.]为植物覆盖处理,分析植物覆盖对云南省蕉园土壤质量和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植物覆盖可有效提升蕉园非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自然生杂草和豆科植物覆盖处理分别较裸露土壤对照显著增加24.80%~39.62%和31.63%~89.54%(P<0.05,下同),但对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较小.植物覆盖显著影响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酶活性,与裸露土壤对照相比,自然生杂草和豆科植物覆盖处理的根际土壤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40.32%~52.92%和9.21%~43.10%,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5.88%~26.94%;非根际土壤的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26.82%~114.98%、19.85%~65.77%和22.52%~33.82%;与香蕉定植前相比,植物覆盖明显提升了根际土壤的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提升了非根际土壤的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植物覆盖影响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与香蕉定植前相比,蕉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植物覆盖显著影响非根际土壤的碳氮功能拷贝数,与裸露土壤对照相比,固碳微生物(cbbL-R)、固氮微生物(nifH)、氨氧化古菌(amoA-A)和氨氧化细菌(amoA-B)的碳氮功能基因拷贝数分别增加55.97%~69.28%、39.60%~46.36%、16.52%~379.39%和23.98%~48.15%,但对根际土壤的影响较小.[结论]植物覆盖能有效提升蕉园土壤质量,特别是非根际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碳氮功能基因拷贝数等指标,而对根际土壤影响较小.不同覆盖处理中,豆科植物覆盖效果优于自然生杂草覆盖.

关键词: 植物覆盖 香蕉 土壤质量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碳氮功能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LCA的不同间作体系产量优势及温室效应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间作体系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效应和产量优势的影响,本文选用小麦/蚕豆和玉米/马铃薯间作种植体系,通过为期2年的田间小区试验,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以小麦/蚕豆间作和小麦单作、玉米/马铃薯间作和玉米单作为研究对象,以生产1 000kg作物为评价的功能单元,建立农资系统和农作系统生命周期资源消耗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了不同种植体系的作物产量、全球增温潜势和能源消耗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单作小麦相比,间作小麦两年的产量分别增加18.04%和39.94%;与单作玉米相比,间作玉米的产量分别增加2.65%和23.16%;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两年平均增幅高于玉米/马铃薯间作系统。小麦/蚕豆间作的土地当量比两年均大于1,玉米/马铃薯间作的土地当量比仅有1年大于1。与单作小麦相比,两年间作小麦的全球变暖潜值分别降低15.28%和28.53%,能源消耗分别减少15.29%和28.53%;与单作玉米相比,间作玉米的全球变暖潜值分别降低2.61%和19.05%,能源消耗分别减少2.61%和18.83%。小麦/蚕豆间作的间作产量优势优于玉米/马铃薯,但玉米/马铃薯间作的增温潜势低于小麦/蚕豆间作。合理间作具有显著增产效应,同时可以降低温室效应以及能源消耗,以更低环境代价获得作物高产高效。

关键词: 间作 生命周期评价法(LCA) 温室效应 玉米/马铃薯 小麦/蚕豆 产量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彩色马铃薯种质资源的蒸食品质分析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0

摘要: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收集的18份四倍体彩色马铃薯和54份二倍体彩色马铃薯的蒸食品质进行评价,对彩色马铃薯的质地、变色和酶促褐变程度、香味和口感评分四个方面进行鉴定和评分。结果表明:综合质地的各项指标,二倍体彩色马铃薯比四倍体彩色马铃薯有更多的变异;不论是二倍体还是四倍体,彩色马铃薯蒸煮前后都极少发生变色和酶促褐变的现象;二倍体彩色马铃薯以"淡"的香味为主(57. 41%),而四倍体彩色马铃薯以"稍有"香味为主(44. 44%)。本研究共筛选了24份综合评价较好、口感评分在7. 1~8. 8的彩色马铃薯资源。其中5份为四倍体彩色马铃薯G06-36-1、日本紫皮、kikko、L-5和L-7,结合农艺性状进一步筛选可作为彩色马铃薯候选新品种。其余19份为二倍体彩色马铃薯材料,可以作为二倍体育种亲本,开展二倍体彩色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研究。

关键词: 彩色马铃薯 二倍体 四倍体 蒸食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肉甘薯产量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云南农业科技 2020

摘要:对8份白肉甘薯品种(系)进行了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西成薯007的鲜薯产量较高,徐薯25的淀粉含量较高,徐薯32的薯块熟食适口评分较好;甘薯农艺性状(干率、薯干重量、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和薯块熟食适口评分)的平均变异系数均较低。相关性分析显示,甘薯单株结薯数、鲜薯产量、淀粉产量和薯干重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396);茎粗与蔓长呈极显著正相关(r=0.392);淀粉含量与商品薯率和茎粗呈极显著负相关(r=-0.399,-0.402),与干率和薯干重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3,0.321);薯块熟食适口评分与干率、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r=-0.553,-0.709,-0.502),与商品薯率呈显著正相关(r=0.300)。

关键词: 白肉甘薯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引进睡莲品种的性状评价及优良切花品种筛选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摘要:为了促进云南水生花卉产业的发展,给睡莲鲜切花的品种选择提供依据,制定睡莲切花品种的性状分类评价标准,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引进的61个睡莲品种的性状进行定量评价,结果筛选出切花类优良睡莲品种11个,分别为泰3号、鲁比、黑美人、保罗蓝、伊斯兰达、纯洁、公牛眼、黄金国、约瑟芬、蓝蜘蛛、泰王。该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省睡莲品种的选育和产业开发提供品种参考。

关键词: 云南 睡莲 切花 性状评价 品种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咖啡及制品进出口形势分析

中国热带农业 2020

摘要:据分析,2010—2019年我国咖啡及制品出口数量和金额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78%和35.38%,其中2019年出口量7.78万吨,较上年下降27.10%;出口金额2.13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6.27%。出口涉及全国22个省(市/区)和78个国家与地区,其中云南省咖啡及制品出口量5.47万吨,出口金额1.32亿美元,居全国出口榜首;德国是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出口量1.98万吨,出口金额4194.22万美元。2010—2019年我国咖啡及制品进口数量和进口金额年均增长率为26.40%和31.68%,其中2019年进口量10.33万吨,较上年增长0.77%;进口金额为4.50亿美元,较上年下降6.96%;进口涉及全国28个省(市/区)和84个国家与地区,其中上海市咖啡及制品进口量4.15万吨,进口金额2.28亿美元,居全国进口榜首;越南是最大的进口来源地,进口量3.30万吨,进口金额8498.02万美元。2017—2019年我国咖啡及制品进出口贸易连续3年呈逆差状态。随着我国咖啡消费增长和咖啡种植业比较效益下滑,未来我国咖啡进出口贸易将持续呈逆差态势。

关键词: 我国咖啡 进出口 形势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要商品牛肝菌保育及虫害防治研究

中国食用菌 2020

摘要:牛肝菌(Boletes spp.)是云南野生食用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但是由于受虫害和不科学采集的影响,其商品率和经济价值降低,影响了产业的价值和健康发展,为此项目组开展了保育、生物农药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变种粉剂(Bti)和植物源农药印楝素防治牛肝菌主要害虫(双翅目昆虫)的研究。结果表明,科学适时采收能提高牛肝菌的重量、商品率和经济价值;生物农药Bti和植物源农药印楝素都有防治双翅目害虫的明显效果,但是Bti的防治效果好于印楝素的防治效果;试验地(以牛肝菌为主的野生菌林地)产值有了显著增加。项目研究集成的技术在牛肝菌产区推广应用,对野生牛肝菌的提质增效、增加产区菌农收入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牛肝菌 保育 Bti 印楝素 双翅目虫害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海拔气候因子对香蕉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香蕉作为云南热区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缺乏对高品质形成外部环境因素和品质组成内部因子的系统研究,不能有效地突出其品质优势,直接影响了云南省香蕉产业的整体效益.[方法]通过对蕉园海拔510、660和810 m的香蕉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的调查,结合测定光照强度、空气温度、土壤温湿度和香蕉品质,分析不同海拔气候因子对香蕉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香蕉生育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延长.光照强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降低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空气温度随海拔升高显著降低.植株高度和假茎周长随着海拔的升高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香蕉果实品质随着海拔的增加呈现显著提升趋势.[结论]本研究认为温度是影响香蕉生长的重要气候因子;香蕉果实品质随着海拔的增加呈现显著性提升趋势,其中酸度也呈现提高趋势,需进一步明确海拔对香蕉果实口感的影响.

关键词: 海拔 香蕉 气候因子 生长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的云南野桑蚕进化分析

蚕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是家蚕(Bombyx mori)的祖先,研究各地野桑蚕的进化地位,对于野桑蚕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具有重要意义.对云南地区野桑蚕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比对发现,不同地域来源的野桑蚕与家蚕COⅠ基因的序列一致性高达96%以上,其中云南地区同四川洪雅地区来源的野桑蚕与家蚕COⅠ基因的部分位点存在单碱基差异,且差异主要集中于A+T丰富区.系统进化分析发现,云南野桑蚕与山东青州野桑蚕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地理位置相对最近的四川野桑蚕的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表明,利用COⅠ基因可以厘清云南野桑蚕同其他地域来源野桑蚕的亲缘关系,丰富野桑蚕种质资源.

关键词: 野桑蚕 COⅠ基因 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荔枝新品种-燎原1号

中国果业信息 2020

摘要:"燎原1号"是通过自然实生群体选育而成的早熟荔枝品种.2019年12月通过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良种编号:云R-SC-LC-048-2019.果实锥形,果肩一平一耸,果顶尖圆,果皮紫红色,龟裂片形状隆起,片锋微尖,缝合线不明显.果实平均单果重23.5 g,果实纵径37.5 mm,横径33.2 mm;种子重2.0 g,种子长25.4 mm,种子宽13.3 mm.果肉蜡白色,外种皮暗褐,种子细长形或鸡舌形.焦核率95.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