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元谋县青稞、燕麦、糜子田的发生为害特征
《植物保护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9年10月31日我们在楚雄州元谋县(25.899°N, 101.791°E)青稞、燕麦、糜子和小麦田发现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发生严重。田间调查表明:青稞、燕麦、糜子和小麦的受害株(丛)率分别为90.63%、31.64%、100%和86.84%,有虫株(丛)率分别为24.65%、17.19%、12.20%和27.19%,百株虫量分别为28.13、23.05、12头和42.98头。同时,发现草地贪夜蛾在青稞、燕麦、糜子上的为害特征与在玉米上的特征不同,表现为低龄幼虫食叶蛀心,高龄幼虫切根断蘖(穗)。与在小麦上的为害特征相似:1~2龄幼虫分布于叶片和心叶上;3~4龄幼虫向下移动至中部叶片、叶鞘和近地表面的分蘖着生处;4~6龄幼虫多数躲避在麦丛基部和表土下1 cm根茎连接处和缝隙中,与地下害虫的为害特征相似,不易发现,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青稞 燕麦 糜子 为害特征 元谋 云南


澜沧县甘蔗糖业发展现状与分析
《甘蔗糖业 》 2020
摘要:澜沧是我国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甘蔗产业是当地重要经济支柱产业,是农业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向东南亚国家辐射的蔗糖产业"双高"基地建设区,也是云南具有代表性的旱坡地蔗区。2018/19年榨季,云南澜沧甘蔗总面积为19313 hm~2,入榨量为999700 t,蔗糖分达到13.84%,出糖率为11.9%;2019/20年榨季,澜沧蔗区种植面积为19660 hm~2,高优良种推广面积18880 hm~2,产业覆盖20个乡镇,蔗农2.9万户(约11.01万余人)。但澜沧蔗糖产业发展还存在生产条件差、品种单一、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慢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蔗糖产业发展。因此,提出加强高标准糖料基地建设、加快甘蔗新一代良种良法、建立现代化甘蔗生产技术示范基地等对策,旨在深入推进我省高原特色现代甘蔗产业发展,进一步研究开发甘蔗生产集成配套栽培技术,进而为蔗农增产增收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


油菜感抗品种混播对根肿病防控效果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油菜根肿病危害在我国呈蔓延趋势,主要原因是化学防治成本高且效果差。实际生产中,种植抗性品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不同抗感品种混播,在保证产量稳定的前提下可减轻对病原菌小种的选择压,从而稳定病原菌种群结构,延长抗性品种使用寿命。本试验在安徽绩溪、云南临翔2个油菜根肿病严重发生区域,选择2组互为近等基因系的感病、抗病的油菜品种,按不同比例混播(感病、抗病比例分别为10:0、1:9、2:8、3:7和0:10),在根肿病明显发生后调查发病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比例感病、抗病油菜品种混播均降低了根肿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并稳定油菜产量和品质;且油菜发病株率随抗病品种的比例下降而升高,但均低于理论发病率;不同抗性组合间混播的相对防效(REM)均低于1,且随着作物生育期的推迟呈现下降趋势。以上结果表明,油菜感抗品种混播对根肿病有较好的防控效果。本研究主要在大田条件下明确了2组不同抗感近等基因组合混播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可为油菜根肿病防治提供思路和对策。


不同蜂花粉对西方蜜蜂蜂王浆主蛋白基因表达及蜂王浆产量、质量和组成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蜂花粉对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蜂王浆主蛋白基因(mrjps)表达及蜂王浆产量、质量和组成的影响。选取蜂王、群势基本一致的意大利蜜蜂9群,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群蜜蜂:油菜花粉组,饲喂油菜花粉;土连翘花粉组,饲喂土连翘花粉;对照组,不饲喂花粉,自然采粉(主要为鬼针草花粉)。试验周期为2个月,试验时间为2017年9月中旬至11月中旬。利用凯氏定氮法和水解法分别检测油菜花粉、土连翘花粉和鬼针草花粉粗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与含量;每组选3只9日龄工蜂进行mrjp1~mrjp9和黄体基因e3(yellow-e3)相对表达量的检测;检测各组蜂王浆产量、质量及水溶性蛋白和氨基酸组成与含量。结果显示:3种蜂花粉粗蛋白质含量、总氨基酸含量均为油菜花粉>土连翘花粉>鬼针草花粉,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3种蜂花粉单一氨基酸(组氨酸除外)含量也表现为油菜花粉>土连翘花粉>鬼针草花粉,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9日龄工蜂头部,mrjp1、mrjp2、mrjp3、mrjp4、mrjp5和mrjp7相对高表达,mrjp6、mrjp8和mrjp9相对低表达,油菜花粉组、土连翘花粉组和对照组mrjp1、mrjp2、mrjp3、mrjp4、mrjp5和mrjp7的相对表达量之和分别占mrjps总相对表达量的99.94%、99.94%和98. 60%。与对照组相比,饲喂油菜花粉和土连翘花粉显著提高了mrjp1、 mrjp2、mrjp3、mrjp4、mrjp5、mrjp7和yellow-e3的相对表达量(P<0.05),且油菜花粉组上述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土连翘花粉组(P<0.05);饲喂油菜花粉和土连翘花粉显著降低了mrjp6、mrjp8、mrjp9的相对表达量(P<0.05)。油菜花粉组蜂王浆产量最高,其次为土连翘花粉组,对照组最低,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油菜花粉组和土连翘花粉组蜂王浆的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组蜜蜂所产蜂王浆水溶性蛋白和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综上所述,不同粗蛋白质含量的蜂花粉对西方蜜蜂mrjps基因的表达及蜂王浆产量的影响不同,对蜂王浆质量和组成的影响不大。3组蜂群相比,采食油菜花粉组具有营养功能的mrjp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和蜂王浆产量最高。由此可见,对于西方蜜蜂繁育或蜂王浆生产,油菜花粉可作为一种优质的营养饲料。
关键词: 蜂王浆 蜂花粉 王浆主要蛋白基因 粗蛋白质 氨基酸


云南地区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的分离及鉴定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自2019年1月入侵中国以来,现已蔓延至全国25个省份.为了解草地贪夜蛾的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近期该课题组在云南蒙自地区的玉米地采集了草地贪夜蛾幼虫及成虫,通过分离培养结合16S rDNA测序鉴定其肠道细菌分离株的种属.在幼虫肠道中分离到32个细菌分离株,通过16S rDNA序列同源聚类可归为4个属,分别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沙雷氏菌属(Serratia)和摩根菌属(Morganella),其中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丰度最高,为53.1%;在成虫肠道中分离到16个细菌分离株归为5个属,分别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微球菌属(Micr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其中不动杆菌丰度最高,为56.0%.该研究首次对入侵中国的草地贪夜蛾成虫肠道细菌进行分离鉴定,为后续研究草地贪夜蛾生物学适应性等重要问题奠定了基础.


不同果叶两用桑品种物候期及园艺性状调查
《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对3个果叶两用桑品种的物候期、产叶量和产果量进行调查表明,云桑2号果叶表现俱佳,无籽大十成熟早、产果量大,韩国珍珠白果叶产量偏低。在建立果桑采摘园时,若对果叶都有需求的可选择云桑2号,对叶需求小但对果需求大的可选择无籽大十;韩国珍珠白虽然产量不如上述两个品种,但因其果呈白色较少见,适宜小面积种植。


补饲花粉对东方蜜蜂工蜂初生重及体蛋白的影响
《蜜蜂杂志 》 2020
摘要:为了研究补充花粉对东方蜜蜂工蜂初生重和体蛋白的影响,以60%蔗糖液调制杂花粉每隔7d1次,每次500 g饲喂中蜂群,以测量初生重和BCA法测定1日龄工蜂体蛋白.结果 表明补饲花粉的蜜蜂个体初生重(0.078 1±0.000 9)g显著高于对照组(0.075 0±0.001 0)g,工蜂体蛋白平均为(0.576 3±0.1631) mg,显著高于对照组(0.475 8±0.0969) mg.通过饲喂花粉能够有效地提高工蜂的初生重和体蛋白,从而为今后蜜蜂处理复杂环境打下基础.


云南省马铃薯病毒及蓟马优势种发生趋势
《中国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云南省马铃薯病毒的优势种及马铃薯新病毒的发生变化,为马铃薯种苗、种薯的生产提供早期预警监测,并为防止新的病毒病害暴发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五点取样法,从云南马铃薯春作区和冬作区的不同田块采集各地主栽马铃薯品种的叶片,共采集到510份植株叶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中的双抗体夹心ELISA(DAS-ELISA)和间接ELISA(I-ELISA)两种方法进行病毒检测。进行蓟马采集时,同样采用随机五点取样法,从云南马铃薯春作区和冬作区采集各地主栽马铃薯品种的花和叶片,将样品放入采集罐后带回实验室,对罐中的蓟马进行整理,共采集到8 953头蓟马。将蓟马制作为临时玻片标本,参考中国蓟马属蓟马检索表及Oz Thrips(http://www.ozthrips.org/),通过形态学特征对蓟马进行种类鉴定。【结果】从510份马铃薯样品中,共检测出6种常见病毒和2种新兴病毒。马铃薯病毒的优势种为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检出率高达63.53%,其次是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和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检测出2种新兴病毒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和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omato zonate spot virus,TZSV),检出率分别为5.10%和15.10%。本次调查共鉴定了3科,5属,13种蓟马。蓟马科(Thripidae)共鉴定出3个属11个种,分别为蓟马属(Thrips)的八节黄蓟马(T.flavidulus)、黄蓟马(T.flavus)、棕榈蓟马(T.palmi)、烟蓟马(T.tabaci)、黄胸蓟马(T.hawaiiensis)、色蓟马(T.coloratus)、暗足蓟马(T.obscuripes)和葱韭蓟马(T.alliorum);花蓟马属(Frankliniella)的西花蓟马(F.occidentalis)、花蓟马(F.intonsa);带蓟马属(Taeniothrips)的大带蓟马(Ta.major);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简管蓟马属(Haplothrips)的简管蓟马(Haplothrips sp.)和纹蓟马科(Aeolothripidae)纹蓟马属(Aeolothrips)的纹蓟马(Aeolothrips sp.)。检测出的8种病毒中TSWV和TZSV是蓟马传播的病毒,其中,西花蓟马是潜在传毒蓟马群体中的优势种,占潜在传毒蓟马群体总数的69.47%。【结论】目前,PVS是云南马铃薯主要病毒优势种,2种侵染马铃薯的新兴病毒的发生率也在增加。西花蓟马是潜在传毒蓟马群体中的优势种。
关键词: 马铃薯 病毒病 蓟马 番茄斑萎病毒 番茄环纹斑点病毒


滇南中蜂的周年变化与气候的相关性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滇南中蜂的周年状况及气候的相关性,探明各压力因素间与蜜蜂群势的联系,为滇南中蜂保种提供依据,于2018年1-12月每隔15 d用测子框测定90群蜜蜂群势,并以气候仪观察气象变化,分析蜜蜂的幼虫数、蛹数、工蜂量与蜜粉存储量的相关性,并探讨危及蜜蜂健康的各类潜在因素.结果表明:蜂群在冬、春季增殖激烈,全年中群势呈波澜起伏状;全年气候表现为冬春季降雨量少,温度波动较大,夏秋季节炎热湿润;主成分分析表明,温度是构成蜂群变化的最主要的成分(a=0.977);蜂群内部蜜粉存储量与工蜂量(r=0.580)及卵/幼虫量(r=0.386)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与温度(r=-0.248)呈显著的负相关.在周年变化中,滇南中蜂群势受蜂群外部因素和蜂群内部因素影响,外部因素具有季节性,内部因素由蜂群管理方式决定.


利用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成像进行超微结构大视野观察及辅助定位
《电子显微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扫描电镜的背散射电子成像,可以得到样品表面薄层区域的电子密度信息。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成像模式进行超薄切片的超微结构大视野观察、辅助原子力显微镜探针精细定位以及超薄切片辅助修块定位。在超微结构观察中,消除了载网网格对切片的遮挡,实现了电镜载网超薄切片的扫描电镜大视野成像,细胞结构分辨率接近于透射电镜。在原子力显微技术中,通过不同放大倍数下对应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像与原子力显微镜光学辅助图中样品特征的方法,辅助原子力显微镜进行精细探针定位。在超薄切片修块中,可以用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像观察树脂包埋块的切面来检验修块结果,提高修块精度和效率。
关键词: 扫描电子显微镜 背散射电子成像 超微结构 原子力显微镜 修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