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茶树菇B交配型位点结构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为了探明茶树菇有性生殖内在分子机制,包括交配极性转换产生的同核体出菇问题。以茶树菇YSG同核体子代为实验菌株,依据基因组注释信息,利用嵌套引物验证B交配位点,设计引物扩增同核体群体,获得的扩增谱与菌株交配型进行比对。结果表明:(1)同核体培养后出现3种类型,菌丝型、无盖型和菌柄型,后两种为畸形子实体,不进行有性生殖;(2)依据交配位点B设计的引物扩增谱显示,B交配位点完整遗传到子代菌株中,没有观察到重组事件发生;(3)交配型分析显示,该B交配位点决定菌株的交配型,没有新的交配极性出现。本研究推断供试菌株茶树菇YSG同核体只包含一个B交配位点,结果与已报道的3个亚位点不同。这些结果差异是否由于类群差异造成,还需要更多的出菇实验及交配位点鉴定予以确认。
关键词: 茶树菇 同核体出菇 B交配基因 交配型转换 有性生殖
茶树菇单孢菌株的单一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摘要:为研究担子菌单核菌株单一性,通过形态与分子鉴定比对,进行食用菌的杂交育种及遗传研究。用单孢稀释法涂布孢子,挑选单孢菌株进行锁状结构观察,判定的"单核菌株"用A和B交配位点进行扩增分析。结果表明:(1)随机挑选的11个单孢菌株中,1个菌株具有明显的锁状结构,被判定为异核体,而剩下的10个菌株缺少该结构,被判定为单核体。(2)依据交配位点A和B设计的引物扩增结果表明3个"单核体"为非单一性菌株,有2种A交配位点,但只有一种B交配位点。根据锁状结构认定的部分"单核体"可能会混有相同A或B交配型的异源菌株,建议单核体的分离采用单孢分离法,并且要结合分子鉴定。
一种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导致的侧耳属细菌病害
《中国食用菌 》 2019
摘要: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多个种均能造成多种食用菌子实体褐变及腐烂,是食用菌栽培中的主要细菌性病害的病原菌,给食用菌栽培带来极大损失.从云南一家栽培场发生褐变和腐烂的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及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子实体中分离得到细菌病原菌株2株.经分析2株病原菌的16S rDNA序列完全一致,表明它们为同一物种.其16S rDNA序列在GeneBank中blastn分析显示与假单胞菌属菌种较为相似,有最高为99.56%的相似性.聚类结果表明该菌与常见的病原菌托拉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olaasii Paine)为不同种,后续需要进行生理生化实验以确定其在假单胞菌属中的分类地位,该种的鉴定为食用菌病害的防治研究奠定重要的基础.
杨柳田头菇YAAS711菌株F1子代胞外酶活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杨柳田头菇YAAS711菌株的单孢菌株及其自交个体的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为其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杨柳田头菇YAAS711的18个单核体与22个自交双核体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3, 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福林法、愈创木酚法等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漆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9种胞外酶活性,并对这9种胞外酶与子代生长速度、极性和交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核体和双核体绝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淀粉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及蛋白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及漆酶活性却较低.9种胞外酶平均活力与单核体和双核体的菌丝生长速度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除部分类型Ⅱ单核体外,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的单核体具有较高的胞外酶活性;反之,胞外酶活性较低.相比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快-快"的组合,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快-慢"的组合除半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外,其他胞外酶活性都较高.具有类型Ⅱ单核体参与形成的双合体胞外酶活性却各不相同且无规律.多酚氧化酶对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的间接影响大于漆酶,但漆酶对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的综合作用最大;胞外酶之间的协同作用对双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影响较小,其中漆酶对其菌丝生长速度直接作用最大.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显著水平为0.05上,极性对胞外酶平均活力的影响大于交配因子.[结论]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与本极性异常和杨柳田头菇YAAS711子代个体胞外酶活性差异存在显著相关性,除部分类型Ⅱ单核体和双核体外,类型Ⅰ菌株胞外酶活性具有相同的规律.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极性、胞外酶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交配因子与胞外酶没有直接相关性.
羊肚菌子实体发育生物学(下)——生物学和非生物学因子对菌丝培养和子实体形成的影响
《食药用菌 》 2018
摘要:3羊肚菌发育生物学羊肚菌的生活史是研究的难点,目前有提出两种生活史[114,115],都认为形成菌核和分生孢子是关键环节。储存营养的菌核在子囊果发育过程中作用较大,既可以萌发为生殖菌丝,又可以直接产生子囊果。羊肚菌的菌核为假菌核,不同的可栽培出菇的菌株产菌核能力差别较大,甚至有菌种阶段完全不产菌核的菌株也能很好地出菇;另一方面尚无菌核萌发成原基的直接证据。分生孢子的争议则较大,主要是从自然基
茶树菇线粒体中间肽酶基因克隆分析及其在A交配型鉴定中的应用
《北方园艺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茶树菇为研究对象,依据基因组序列,通过长程PCR扩增获得YSG和AC0007菌株线粒体中间肽酶基因(mitochondrial intermediate peptidase encoding gene,mip)。结果表明:该基因与A交配位点连锁,可以其作为A交配位点克隆的靶位点。序列分析发现,该位点的C段编码区高度保守,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可以在群体中获得mip基因的保守区,另外其N端编码区的变异区域可以为A交配位点鉴定提供特异的靶标,为食用菌遗传及育种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
茶树菇复合群系统类群及交配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8
摘要:茶树菇复合群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菌类,其菌株资源多样,命名混乱。为给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利用线粒体小亚基V4-6-9区序列和交配,对4个代表菌株进行分子和交配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线粒体小亚基序列作为类群区分的有效标记,有效区分杨柳田头菇类群、茶树菇/茶薪菇类群和杨树菇类群;(2)交配特征显示杨柳田头菇为独立生物学种,而其他类群属同一生物学种,建议使用茶树菇这一名称。研究结果可为茶树菇资源鉴定及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理性认识羊肚菌产业发展诸多问题
《食药用菌 》 2018
摘要:讨论分析目前羊肚菌产业存在的问题,包括:非理性发展羊肚菌栽培,缺乏对羊肚菌栽培特性和适宜气候因素的认识;过度宣传效益,刺激产业发展;菌种销售混乱,所谓的"新品种"层出不穷;科研成果迭出,而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栽培方式多样,技术创新缺乏理论依据;产品价格战依然存在,产业链利润分配不合理等。指出应理性认识以实现羊肚菌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羊肚菌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应是错季栽培和驯化选育新种类,实现鲜菇常年供应。作出区域发展建议与预期,分析年度产业形势。
关键词: 羊肚菌 非理性发展 栽培地域 错季栽培 投资效益 价格 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