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月季品种扦插生根能力综合量化评价
《亚热带植物科学 》 2024
摘要:以引种栽培于昆明地区的59个不同类型的月季品种为材料,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测量月季扦插苗的根系形态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种的生根能力进行综合量化评价,筛选生根能力较强的品种。结果表明,月季扦插苗各根系指标的分布情况基本符合正态分布,除分支数外,月季各根系指标的差异较小。主成分分析将7个单项指标转换成2个相互独立的因子,累积贡献率为89.53%。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发现综合得分值≥0.40的月季品种有23个,占38.98%。筛选出‘安吉拉’‘皇家胭脂’‘红苹果’‘白色龙沙宝石’‘海格瑞’‘火烈鸟’‘粉色梦幻’‘新想象’‘情书’和‘玛格丽特王妃’等10个生根能力较强的品种,可作为规模化生产的品种和遗传改良的亲本。


褐毛荔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
《果树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云南省的褐毛荔种质资源果实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褐毛荔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褐毛荔分布较多的云南省10个县调查收集褐毛荔种质资源,采集成熟果实,评价果实的16个描述性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并对资源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共调查收集到93份褐毛荔资源,其中1份为焦核资源.褐毛荔种质资源果实表型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均高于描述性性状,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种子质量,为2.98.变异系数最高的是果皮质量,为38.36%.果实的主要特征包括:形状为歪心形,果皮颜色淡红带微黄,果肩和果顶形状多为双肩斜和钝圆;龟裂片多为平滑,裂片峰多为毛尖,缝合线不明显,果肉颜色以蜡白色为主,果肉内膜褐色为无或少,种子形状以椭圆形为主,种皮颜色以浅褐色为主,肉质多为细嫩,香味、风味和涩味以无香、酸甜、微涩为主,种子多为大核.根据果实数量性状分析将93份荔枝资源分为5类,其中第Ⅱ类的可食率最高,为62.49%,第Ⅴ类的果实最大.根据果实描述性性状可将荔枝资源分为4类,其中第Ⅳ类的果实风味较好.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2个主成分主要体现了果实大小、果实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依据主成分得分,筛选出2株优异单株.[结论]褐毛荔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较为丰富,可用于荔枝新种质创制和新品种选育.
关键词: 褐毛荔(Litchi chinensis var.fulvosus Y.Q.Lee) 果实 表型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28个云南野生中华猕猴桃单株果实品质分析及综合评价
《中国南方果树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出优异野生中华猕猴桃种质资源,以国家果树种质云南特有果树及砧木圃收集保存的28个云南野生中华猕猴桃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了8个果实品质性状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综合评价。变异分析结果显示,果实单果质量和维生素C含量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34.86%和19.99%。相关分析表明,果实维生素C含量与单果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干物质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前3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为73.25%,其中第一主成分特征值为2.79,方差贡献率为34.84%,主要由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决定。最后提取前3个主成分计算果实品质综合评价得分,以综合评价得分进行排序,样品ZH-35、ZH-41、ZH-10排名前三,果实品质表现最佳,可作为种质创新和育种利用候选资源。


不同初加工方法对滇龙胆药材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采集临沧云县产新鲜滇龙胆,采用9种不同初加工方法,以滇龙胆的根及根茎为研究对象,测定干燥后滇龙胆样品中龙胆苦苷、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和当药苷含量,以及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等指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对药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法滇龙胆有效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其中水洗烘干(SXHG)处理样品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所需干燥时间最短,仅为12 h,远低于其他处理;水洗烘干(SXHG)处理样品的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主成分分析可知,水洗烘干(SXHG)滇龙胆样品综合质量最好,免洗阴干(MXYG)综合质量次之,但该方法加工的样品总灰分和浸出物未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水洗阴干(SXYG)在传统生产中农户广泛使用,可根据天气、场地等实际情况在产地加工中作为辅助干燥方法.综合考虑,滇龙胆药材产地加工方法以水洗烘干为宜;若药材加工量较大,可根据天气、场地等实际情况采用水洗阴干方法进行加工.
关键词: 滇龙胆 初加工方法 有效成分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云南大米矿质元素品质评价
《食品工业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该试验旨在研究云南大米矿质元素含量分布差异,以及矿质元素相关性,并对矿质元素进行综合评价。搜集了云南产区35个大米样本,测定了Ca、Cu、Fe、K、Mn、Mg、Na、P、Zn、Se以及淀粉、水分,采用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找出元素间的相关性并进行综合评价。云南大米中大量矿质元素含量呈现出P>K>Mg>Ca的特征,微量矿质元素含量顺序为Zn>Mn>Na>Fe>Cu>Se,矿质元素变异系数较大,变化范围为6.76%~90.20%。相关性分析表明Ca、K、Mg、P、Fe、Mn、Zn之间两两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Cu与Zn呈极显著正相关, K与淀粉呈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这些指标被划分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0.499%,综合评分前5的分别为德宏州梁河县的红软米、普洱市墨江县紫米、红河州绿春县梯田红米、昆明市嵩明县红米、红河州绿春县梯田红糯米。云南大米矿质元素之间存在差异,并且在矿质元素吸收积累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在有色大米中红米的矿质元素含量更为丰富。


5个甘蔗新品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
《亚热带农业研究 》 2023
摘要:[目的]比较了 5 个甘蔗新品系的光合生理特性,以期为高光效甘蔗亲本或种质的筛选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云蔗02588、云蔗14658、云蔗14599、云蔗17613 和云蔗17637 为参试新品系.采用手持便携式SPAD-502 Plus叶绿素仪、PAM-2500 便携式荧光仪测定参试品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绿素荧光参数、单产及蔗糖产量.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参试品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5 个品系的SPAD值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初始荧光(F0)与最大荧光(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0)与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呈极显著正相关;PSⅡ光能捕获效率(ΦPSⅡ)分别与光合量子产量[Y(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 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 N)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 3 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 91.078%,代表了绝大部分数据的信息;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Fm、F0、Y(Ⅱ)与单产的关联度最高,F0、q N、Y(Ⅱ)与 11 月理论蔗糖产量关联度最高,ΦPSⅡ值和SPAD值与单产、11 月理论蔗糖产量的关联度最低.[结论]在参试的 5 个甘蔗新品系中,云蔗 17637 和云蔗14599 的光合生理综合评价优于其他 3 个品系,具有高产潜力,可作为优质的高光效亲本或种质.


云南14个砂梨品种(资源)果实品质差异的综合评价
《中国南方果树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科学、全面地对云南砂梨品种进行分析和评价,进而为优质砂梨新品种选育提供育种材料及种质资源储备,采集14个云南砂梨品种(资源)的果实样本,测定单果质量、纵径、横径、可溶性固形物等11项品质指标,对果实品质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11项品质指标中,糖酸比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9.54%;其次是固酸比,为62.48%;再次是单果质量,为54.06%。在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中,综合得分前三的品种是长冲梨、宝珠梨和鲁沙梨。供试品种(资源)按果实品质聚类可分为3类,第1类为小果类型,平均单果质量为246.3 g;第2类为中果类型,平均单果质量为504.0g;第3类为大果类型,单果质量为781.0 g。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和品质指标聚类分析表明,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糖酸比、固酸比和可滴定酸可作为云南砂梨果实品质比较的主要指标。长冲梨为高糖酸比和固酸比的大果类型代表,宝珠梨为糖酸比、固酸比中等的中果类型代表,鲁沙梨为低糖酸比和固酸比的小果类型代表。


云南八倍体割手密84-268血缘F2群体表型多样性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100份云南八倍体割手密84-268血缘F2群体创新种质为材料,对其株高、茎径、锤度、有效茎数、单茎重、蔗茎产量和糖产量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频率分布直方图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的7个农艺性状数据表现出较好的正态分布、变异较丰富,变异系数在9.91%~50.76%之间,其中糖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50.76%;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蔗茎产量与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决定系数为0.9282;糖产量主要由株高、茎径、锤度、单茎重和有效茎数5个因素决定,决定系数为0.9160;主成分分析将7个农艺性状综合为3个主要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86.985%,其中第一主成分即蔗茎产量糖分因子是最重要的因子,其贡献率达47.615%;在欧氏距离为6.00处将100份创新材料分为3类,结果与主成分得分结果一致,其中第Ⅰ类群的7个性状指标均优异,共筛选出15个优质材料,其主成分综合得分较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云割F218-226-7、云割F218-226-14、云割F218-226-89、云割F218-226-48、云割F218-226-96、云割F218-226-21、云割F218-226-43和云割F218-226-5等8份材料,可以进一步筛选作为亲本材料或后备核心种质。


不同刈割期甘蔗营养成分和生物产量研究及饲用价值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饲草饲料的需求日益增加,筛选新的饲料作物品种是当务之急。本研究以2个国审牧草甘蔗品种为对照,对15个甘蔗品种的生物产量和10个青饲料常规营养成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探究甘蔗不同刈割期的主成分变化规律,评价甘蔗饲用价值,为甘蔗一年多采和全株饲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因子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粗蛋白(CP)、酸性洗涤纤维(ADF)、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粗脂肪(EE)、钙(Ca)5个主要指标,基本包含了所测指标的全部信息。结果显示:15个甘蔗CP含量最高的是‘云蔗12-201’,为8.80%;ADF含量最低的是‘ROC22’,为35.25%;WSC含量最高的是‘云蔗00-290’,为6.16%;EE含量最高的是‘云蔗01-286’,为1.40%。其中‘ROC22’‘云蔗12-201’的CP含量超过CK1、CK2;‘Q27’‘ROC22’‘云蔗01-286’‘云蔗06-160’‘云蔗12-142-1-J’‘滇蔗11-728’的ADF含量均低于CK1、CK2;‘Q27’‘云蔗00-290’‘云蔗12-142-1-J’‘云蔗16-16’‘滇蔗11-726’‘滇蔗11-728’的WSC含量均高于CK1、CK2;15个甘蔗的EE含量与CK1无显著差异,除‘云蔗06-160’外,其余14个甘蔗EE含量与CK2差异不显著;除‘滇蔗11-726’外,其余14个甘蔗的Ca含量与CK1、CK2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所有甘蔗品种第一次刈割期的CP含量均超过第二次,第一次刈割期的ADF、WSC、EE、Ca含量高于第二次的分别有12、5、4、14个甘蔗品种。15个甘蔗品种的2次刈割合计产量在71.40~163.95 t/hm2之间,均大于CK1、CK2。15个甘蔗品种的CP、ADF、WSC、EE单位面积产量均超过CK1和CK2,15个甘蔗品种的Ca产量超过CK2。综合评价表明,甘蔗可以作为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较高。本研究筛选出‘Q27’‘ROC22’‘云蔗01-286’‘云蔗12-201’‘滇蔗11-728’等5个甘蔗品种作为饲用甘蔗来源,这不但可以满足饲草动物的原料需求,而且可以形成糖畜联动的产业发展模式。


红心火龙果品质产量对有机肥复配生物炭的响应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红心火龙果品质和产量对有机肥料复配生物炭的响应,以5年生"台农二号"红心火龙果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稻壳有机肥施肥量和3个生物炭复配比例2个因素,调查了不同处理对火龙果全年6批次果实中4批次的还原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Vc)、可溶性固形物、花青素含量及可食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显著影响火龙果果肉可溶性蛋白、花青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食率(P<0.05);生物炭显著影响第一批火龙果果肉可溶性蛋白、花青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第二批的还原糖和Vc含量(P<0.05);有机肥和生物炭交互作用仅显著影响最后一批火龙果果肉的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花青素及Vc含量(P<0.05).在相同的施肥量下,施用生物炭的火龙果果肉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和可食率较未施生物炭的显著减少,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还原糖含量在低施肥量(22500 kg/hm2)下显著降低,而中施肥量(45000 kg/hm2)下显著增加(P<0.05).在相同的施生物炭比例下,增加施肥量显著减少火龙果果肉花青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食率(P<0.05).火龙果年产量虽然未受试验处理显著影响,但是在中和高施肥量(90000 kg/hm2)下复配3%生物炭的产量增加,且高施肥量下复配3%生物炭处理的年产量最高为34.18 t/hm2.基于产量及品质的主成分分析显示,在4批火龙果果实中,低、中施肥量下不复配生物炭和高施肥量下复配3%生物炭处理的果实综合评价较优.在火龙果生产中,推荐施用不复配生物炭的低和中施肥量及复配3%生物炭的高施肥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