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干制加工型白萝卜雄性不育系及组合农艺性状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20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高产、优质的干制加工型白萝卜优良不育系及组合,本研究运用顶交法对前期转育获得的10个不育系和1个优良自交系进行杂交组配,对10个测配组合的株高、株幅、叶长、叶宽、根长、根粗、单根重、糠心8个农艺性状进行一般配合力、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37A'、'237B'、'231A'不育系的根长和单根重性状表现优异,具有配制优良干制加工型萝卜新品种的应用潜力;株高、根长、单根重与糠心呈正相关,肉质根根长与单根重的直接通径系数为P=1.029,株高对单根重呈负效应,直接通径系数P=-0.1937.但株高通过根长、叶长、株幅的间接作用达到了较大的正向效应(0.9959).综上,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最终确定'231A'*'青首''、237B'*'青首''、19072'*'青首'为加工型白萝卜优质组合,可用于生产试验.同时建议在育种工作中把根长、株高、叶长、株幅和糠心作为加工型白萝卜高产优质的主要农艺性状来进行考量.
关键词: 干制加工型白萝卜 雄性不育系 农艺性状 一般配合力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主成分分析


优良单株家系辣木叶的表型性状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辣木(Moranga oleifera)优良种质资源,对30个优良单株家系的叶片表型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叶形外,辣木不同家系间的叶柄和叶片颜色、复叶数、复叶柄长度和直径、复叶间距、叶长、叶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复叶数与复叶柄长度和直径、复叶间距、叶长、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叶长、叶宽、复叶柄长度和直径、复叶间距、叶柄和叶片颜色是区分辣木不同家系最主要的叶片性状指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0个辣木家系可分为3大类,叶片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的家系的遗传距离较远。因此,叶柄和叶片颜色、复叶数、复叶柄长度和直径、复叶间距、叶长、叶宽将为直观区分辣木家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辣木 优良家系 叶片 表型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当归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化学计量学评价
《中成药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当归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其质量。方法当归3%甲酸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Waters Symmetryshield C_(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5%的醋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 35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24个共有峰,相似度0.824~0.989;聚类分析将样品分为3类,云南单独聚为一类,结果与相似度评价一致;主成分分析确定6、7、13、17、18号色谱峰为主要成分。结论该方法简单、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当归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当归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HPLC


主成分与聚类分析在NC297烟叶品质区域划分中的应用
《贵州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烤烟品种NC297在云南烟区的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烤烟品种NC297在云南省昆明、红河和文山3个市(州)31个种植区域烟叶样品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按烟叶品质划分其种植区域.结果 表明:B2F烟叶特征根>1的成分有3个,即第1主成分、第2主成分和第3主成分,其特征根分别为6.190、1.797和1.236,3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6.860%;C3F烟叶特征根>1的成分有4个,即第1主成分、第2主成分、第3主成分和第4主成分,其特征根分别为5.125、1.863、1.277和1.172,4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648%.经聚类分析,31个种植区域的B2F和C3F烟叶样品可分为5类,第1类综合品质好,包括砚山干河、广南莲城和西畴西洒等13个种植区域;第2类综合品质较好,包括砚山盘龙、砚山者腊和马关大栗树等10个种植区域;第3类综合品质中等,包括宜良马街、嵩明嵩阳和泸西中枢等11个种植区域;第4类综合品质稍差,包括泸西金马、嵩明杨林和石林鹿阜等8个种植区域;第5类综合品质差,包括蒙自西北勒、泸西永宁和蒙自老寨等6个种植区域.主成分与聚类分析方法可将NC297烟叶品质的差异在31个种植区域中划分出来.
关键词: 烤烟 NC297 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区域划分


不同品种木薯的主要品质特征与综合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木薯品种间的品质差异,为木薯的品质改良、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木薯中2个不良指标(氢氰酸、单宁)和7个优良指标(淀粉、蛋白质、L(+)-抗坏血酸、粗脂肪、粗纤维、总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为评判指标,采用描述性统计、主成分、平均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木薯的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不同品种木薯的品质特性差异较大;经主成分的评价模型综合得分可知,木薯的优良指标得分排名前二的品种是GR891、GR4;经平均隶属函数值的排名可知,木薯优良指标和综合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排名前二的品种均是GR891、GR4;采用聚类分析可将13个品种木薯分为4类,第1类是SC5、SC11、SC124、SC201、SC205、GR3、GR911,第2类是SC8、SC9、GR4、新选048,第3类是ZM8229,第4类是GR891.采用主成分分析、平均隶属函数与聚类分析对木薯品质的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SC891、GR4在13个品种木薯中品质较好,该研究可为木薯品种的选育和加工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木薯 品质 主成分分析 平均隶属函数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马铃薯食味性状评价指标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马铃薯食味性状的评价指标,本研究从众多资源中筛选出9份马铃薯地方品种,对其17个食味指标进行评价,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马铃薯食味性状进行降维处理,以期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食味评价指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将17个食味指标综合成4个主成分因子,筛选出马铃薯食味性状评价指标主要为风味(品尝前-黄油味、品尝前-煮蔬菜水味和品尝前-土腥味)、滋味(品尝后-黄油味、和品尝后-土腥味)、咀嚼后质地(蜡质、湿黏、粗糙和紧实)和外观(硬度)共10个指标,可代表马铃薯食味85.66%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对降维前和降维后的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9个马铃薯品种均可聚成3类,聚类结果与主成分得分图、食味评分结果基本一致,说明降维后的10个食味评价指标可以替代原有的17个指标.筛选出的食味性状评价指标可在马铃薯主食化育种中为品质改良提供亲本.
关键词: 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 L.) 食味性状 评价指标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86份甘蔗种质资源工艺性状的评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大田试验,在成熟期选择甘蔗锤度、甘蔗糖分、蔗汁糖分、简纯度和纤维分等5个重要工艺性状,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对86份甘蔗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及筛选.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种质主要工艺性状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变异系数为3.60%~11.60%,变异广泛.对86份种质5个工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个工艺性状可简化为2个主成分,第一、二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3.700%,特征值分别为3.700和0.990,显著高于其他因子.结合聚类分析,86份种质资源可以分为5个类群,第Ⅰ、Ⅱ、Ⅲ、Ⅳ、Ⅴ类分别包含20、12、11、33、10份.甘蔗锤度、甘蔗糖分、蔗汁糖分和蔗汁简纯度以第V类群的最高,第Ⅱ类群的最低,其他3个类群的居中;纤维分以第Ⅲ类群的最低,第Ⅳ类群的最高.聚类结果的逐步判别分析显示,平均判对概率为91.86%,较好地体现了种质资源工艺性状的实际表现,筛选出10份工艺性状优良的种质(CP70-330、CP81-1405、CP94-1100、CP94-2059、KQ01-1261、Q155、Q188、Q190、Q207、Q96),全部为早熟品种,其中,CP81-1405、Q155、Q96的平均甘蔗糖分超过16%,可作为高糖亲本加以利用.
关键词: 甘蔗 种质资源 工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云南间作大豆耐荫性综合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的耐荫特性,筛选出耐荫性鉴定指标,建立可用于耐荫性评价的数学模型。以44个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玉米-大豆间作下创设的自然荫蔽条件开展耐荫性鉴定,净种大豆作为对照。在各参试材料植株成熟期调查10个主要形态性状和产量性状,以各指标的耐荫系数为基础,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大豆的耐荫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受荫蔽胁迫后,参试材料的各性状变化趋势及幅度不同,各指标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0个单项指标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了全部数据79. 77%信息量。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耐荫评价值(D),并对其进行系统聚类,将44个大豆品种(系)按照耐荫性强弱分为了强耐荫、中等耐荫和弱耐荫3大类。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大豆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并筛选出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每荚粒数和倒伏8个性状可作为云南省间作大豆耐荫性鉴定指标。
关键词: 大豆 耐荫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系统聚类分析 逐步回归


49份睡莲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国内外引种的49份睡莲资源为研究对象,以期为睡莲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引种的49份睡莲资源的30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多样性分析,并对各来源的睡莲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在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引种的49份睡莲资源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其中16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1859~1.9943,其中花横径(1.9943)、萼片宽度(1.9715)和花梗长度(1.9714)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花瓣数(1.1859)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14个质量性状中,花色(1.9750)、花香(1.0907)和叶斑点数(1.0324)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叶型(0.4101)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16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5.67%~89.52%。相关性分析表明,花径(DF)与花瓣长度(LP),花径(DF)与萼片长度(LS),花瓣长度(LP)与萼片长度(LS),叶长(LL)与叶宽(WL),叶长(LL)与叶裂深度(DD),叶宽(WL)与叶裂深度(DD)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36、0.976、0.959、0.974、0.959和0.944。聚类分析表明,供试的49份睡莲资源可被分成6个组群:第一组为热带中大型花睡莲品种群;第二组为热带全重瓣花睡莲品种群,其雄蕊全部瓣化;第三组为耐寒中大型花睡莲品种群;第四组为热带中小型花睡莲品种群;第五组为热带大型花睡莲品种群;,第六组为热带巨型花睡莲(热带澳洲系睡莲)品种群。主成分分析表明,前7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81.86%。【结论】49份供试材料中,蓝紫色九品香睡莲的综合得分最高,其次是黄金国,延药睡莲的综合得分最低。
关键词: 睡莲资源 表型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