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模糊匹配)
106条记录
云南割手密创新种质F2的主成分聚类分析及其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割手密是甘蔗育种中比较宝贵的野生种质资源.对68份云南割手密F2创新种质材料的9个主要工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以前3个主成分为基础,分别作聚类分析和二维排序图.结果表明:68份云南割手密F2创新种质的变异系数为10.57%~35.30%,11月份理论含糖量和单产的变异系数超过30%,说明11月份理论含糖量和单产性状的变异潜力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单茎重产量因子、锤度糖分因子和丛有效茎含糖量这3个主因子提供了原始性状80.8292%的信息;在欧氏距离为10.00处将68份材料分为4类,各个类群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甘蔗杂交育种上可以根据不同类群的特点加以利用;二维排序表明云割F211-50、云割F211-56、云割F211-40、云割F211-66、云割F211-77、云割F211-10、云割F211-19、云割F211-85、云割F211-45、云割F211-37、云割F211-25、云割F211-23、云割F211-18等13份材料的3个主成分构成因子协调性最好,可在育种中加以利用.

关键词: 割手密 创新种质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树中度荫蔽下充分灌水提高干热区咖啡产量及品质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香蕉荫蔽栽培下灌溉对干热区小粒咖啡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5 a生小粒咖啡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设3个灌水水平:充分灌水(FI)、轻度亏缺灌水(DIL:75%FI)和重度亏缺灌水(DIS:50%FI),4个荫蔽栽培模式:无荫蔽(S0:单作咖啡)、轻度荫蔽(SL:4行咖啡间作1行香蕉)、中度荫蔽(SM:3行咖啡间作1行香蕉)、重度荫蔽(SS:2行咖啡间作1行香蕉),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TOPSIS法对生豆营养品质(总糖、蛋白质、脂肪、咖啡因、绿原酸、粗纤维和水浸出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小粒咖啡干豆产量受荫蔽栽培模式和灌水水平极显著的影响(P<0.01),其中FISM处理的干豆产量最高(5 854.34 kg/hm2),且百粒干质量最大,而该处理的百粒体积和百粒鲜质量与各处理中的最大值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小粒咖啡大多生豆营养品质在不同荫蔽栽培模式和灌水水平下差异显著(P<0.05),蛋白质、脂肪、绿原酸和水浸出物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法和TOPSIS法均表明,FISS处理的综合品质最优,其次是FISM处理,而DISS0处理的最差。与FIS0相比,FISM处理的产量增加14.32%,而FISS处理减少15.69%。从小粒咖啡提质增产的综合效益考虑,建议干热区小粒咖啡灌水处理和香蕉荫蔽栽培模式的最佳组合选用中度荫蔽栽培下充分灌水,该结果可为干热区小粒咖啡水光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灌溉 品质 主成分分析 咖啡豆 荫蔽模式 产量 TOPSIS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良单株家系辣木花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9

摘要:通过对30个辣木优良单株家系的花表型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优良单株家系辣木花之间除了花冠形状之间无差异外,花序密集程度、花冠颜色、花序柄颜色、小花序数、花序长、花序宽、花序柄长均存在不程度的差异;花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花序密集程度与花序长、花序宽、花序柄长、小花序数呈显著负相关,与花冠颜色、花冠形状无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花序长、花序宽、花序柄长、花序柄颜色、花序密集程度是区分辣木不同家系间最主要的花性状指标;在聚类分析中,基于花的表型性状,将30个辣木优良单株家系分为三大类,花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的家系,在聚类中遗传距离较远。

关键词: 辣木 优良单株家系 表型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农艺性状分级对317份甘蔗种质资源的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重要农艺性状快速分级的方法对甘蔗种质资源进行评价,为种质资源的进一步精准评价和杂交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大田试验,在成熟期选择株高、茎径、有效茎、叶部病害程度(花叶病、锈病、褐条病等叶部病害田间自然发病的综合反映)和总体生势等5个重要农艺性状,对317份国内外甘蔗种质资源(2重复)进行分级评价。每个性状分为5级,其中株高以1级为最高,依次递减,5级最矮;同理,茎径以1级最粗,5级最细;有效茎以1级最多,5级最少;总体生势以1级最好,5级最差;叶部病害以1级为无或轻,5级最严重。各性状分级由分级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基于农艺性状分级数据,采用方差、广义遗传力、主成分、聚类和判别分析等统计方法,对317份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筛选农艺性状表现优良的种质资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一次旋光法,对筛选出的优良种质资源甘蔗糖分进行评价。【结果】方差和广义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317份甘蔗种质各个农艺性状指标分级数据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广义遗传力在0.61—0.72,其中广义遗传力最高为茎径(0.72),最低为株高(0.6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个农艺性状可简化为1个主成分因子,即5个农艺性状的综合叠加,且此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占全部信息量的63.57%,特征根显著高于其他主成分的特征根之和。基于主成分结果,对317份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5类,第Ⅰ类包含20份种质,第Ⅱ类包含97份,第Ⅲ类包含82份,第Ⅳ类包含80份,第Ⅴ类包含38份;农艺性状表现以第Ⅰ类和第Ⅱ类的117份种质资源最优(占全部种质数的36.91%)。聚类结果的逐步判别分析显示,平均判对概率为95.85%。聚类结果充分体现了种质资源在田间试验中的实际表现。基于农艺性状聚类分析结果,对第Ⅰ类和第Ⅱ类共计117份种质的甘蔗糖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17份种质11月至翌年3月平均蔗糖分在5.0%—17.10%,最高为云蔗09-1601(17.1%),最低为CP79-318(5.0%)。平均蔗糖分15.0%以上的种质有43份,其中有11份超过16.0%。【结论】株高、茎径、有效茎、叶部病害程度和总体生势等是反映甘蔗种质资源田间表现的重要农艺性状指标。基于重要农艺性状快速分级的方法可以作为大量甘蔗种质资源评价的另一途径。

关键词: 甘蔗 种质资源 分级数据 广义遗传力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红萝卜色素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关系的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CSCD

摘要:为明确主要农艺性状对萝卜肉质根色素产量的影响,对自主创制的10份云南红萝卜杂交组合进行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杂交组合按3次重复随机排列分别种植,于萝卜收获期调查根长、根粗、株高、开展度、叶重、叶长、叶宽、外露长、单根重、肉质根色素含量、肉质根色素产量11个性状.应用DPS软件进行云南红萝卜色素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偏相关性、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所测的11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幅度在0.09%~10.42%,其中,开展度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叶重;根重、色素含量和根粗是影响云南红萝卜杂交组合色素产量的重要经济性状,决定了色素产量变异的99.67%.在适宜的开展度、叶片大小和外露长的基础上,应注重选择根粗、根长、单根重较大的组合,更易实现云南红萝卜高色素含量育种的目标.

关键词: 云南红萝卜 农艺性状 偏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成分散点图分析在烤烟新品种评价中的应用

中国烟草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挖掘适应昆明地区生态环境的优质烤烟新品种,选择云南省自育,美国、巴西引进和中美合育的16个烤烟新品种的农艺、经济、抗病性、化学成分、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等15个性状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散点图法对参试烤烟新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以89.014%的性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标准,确认了5个代表烤烟新品种综合质量的主成分,经过演算得出参试烤烟新品种的主要主成分综合得分,并采用散点图对烤烟新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VH2310、AOV405、NCT13、云烟117的综合评价得分较高,且优于对照K326和云烟87,其综合评价结果与区域适应性试验中的表现一致。这4个烤烟新品种可以作为昆明地区烤烟的备选新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烤烟 新品种 主成分分析 散点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PLC同时鉴别与评价多种石斛

亚太传统医药 2018

摘要:目的:建立准确、高效、方便的同时鉴别及评价多种石斛的方法。方法:以常见的六种石斛为研究对象,应用HPLC全轮廓指纹图谱技术,建立适合于大多数石斛的共有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石斛进行鉴别研究,对部分功能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6种石斛图谱相似度介于0.747~0.933之间,标定出25个共有峰,经对照品指认3个峰,分别为柚皮素、石斛酚、毛兰素;聚类分析结果能对石斛做出有效鉴别,主成分分析获得3个主成分,能将全部石斛鉴别开;定量结果表明四类功能性成分柚皮素、石斛酚、毛兰素和多糖的含量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可作为综合评价石斛质量的主要指标。结论:HPLC指纹图谱技术结合计量学可实现石斛种类的准确鉴别和质量评价。

关键词: 石斛鉴别 质量评价 HPLC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含量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红花地方种质资源品质特性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及评价

华北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促进红花品种改良及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揭示红花优异资源的特征特性,为红花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筛选出的40份云南省地方红花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SPSS 18. 0软件对18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分析了红花数量性状对单株生产力的影响,同时对其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40份资源材料通过聚类分析划分为5大类群,表明不同类群间各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存在较明显的特异性,18个性状指标之间存在相对独立和密切相关性。其中,类群Ⅳ为矮秆、分枝多、单株有效果球多,千粒质量和单株生产力高;类群Ⅴ为分枝多,单株有效果球多,千粒质量和单株生产力高。主成分分析将12个数量性状指标转化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6. 7468%;其中,第一主成分反映植株高度,第二主成分反映产量构成因子,第三主成分反映果球大小,第四、第五主成分分别反映籽粒大小和第一分枝高度。品质性状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9. 4747%,品质性状中不同主成分间在油酸、含油率、蛋白质和硬脂酸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第一、二主成分分别反映油酸含量和含油率;第三、四主成分分别反映蛋白质和硬脂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红花单株生产力的性状中,首先应考虑植株高度,其次是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果球数、果球着粒数和千粒质量的选择。云南地方红花资源类型丰富、性状差异各具特点;第Ⅳ、Ⅴ类群为有增产潜力、丰产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可作为高产育种的目标亲本材料利用。品质特性:第Ⅰ、Ⅱ类群为含油率高、亚油酸高、蛋白质高,是综合品质优良的材料,可作为红花品质选育的优质亲本材料。

关键词: 红花 地方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F_2代的抗旱性综合评价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F_2代26个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桶栽法进行抗旱处理,测定绿叶率、质膜渗透性、叶绿素相对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束缚水相对含量等6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模糊隶属函数法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参试材料的抗旱性。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已达83. 153 0%; 26个参试材料可分为4类,Ⅰ、Ⅱ、Ⅲ、Ⅳ类种质材料分别有6、16、3、1份,抗旱性强弱表现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筛选出生长期抗旱性较强的甘蔗细茎野生种种质有云割F_211-159、云割F_211-23、云割F_211-78、云割F_211-160、云割F_211-260、云割F_211-156等。

关键词: 甘蔗 抗旱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 种质资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初加工滇龙胆HPLC指纹图谱及其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不同初加工方法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中马钱苷酸、獐芽菜苦苷、龙胆苦苷和当药苷4种有效成分含量,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4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9种初加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样品间相似度高于0.960。经水洗净后室内通风干燥处理的滇龙胆中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当药苷含量最高,分别为(5.89±0.23)、(15.62±0.84)和(3.79±0.16)mg/g,微波带皮处理的滇龙胆中马钱苷酸含量最高,为(8.58±1.48)mg/g,4种有效成分总含量达到(27.67±6.09)mg/g。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6.822%,与4种有效成分的线性关系为F_((PC1))=-0.003X_1+0.409X_2+0.31X_3+0.398X_4,F_((PC2))=0.875X_1-0.168X_2+0.329X_3-0.078X_4;计算不同初加工滇龙胆的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带皮水洗后室内通风干燥滇龙胆综合得分最高。不同初加工处理对滇龙胆有效成分的含量会产生影响,其中带皮水洗后通风干燥的传统初加工方法对滇龙胆品质影响最小,是理想的初加工方法。

关键词: 初加工 中药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滇龙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