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金沙江流域植烟土壤肥力适宜性评价及养分时空变异特征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丽江金沙江流域植烟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及变异特征,为植烟土壤科学高效施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2017—2020年,对金沙江流域938个植烟土壤点跟踪采样,测定土壤pH以及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水溶性氯含量等6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模型研究土壤肥力各指标时空变异特征,并对土壤肥力进行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金沙江流域5县(区)植烟区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基本保持平稳且处于适宜范围;速效钾含量较为丰富且逐年增加;水解性氮和有效磷含量逐年增加后在2020年下降;水溶性氯含量逐年降低,且低于正常值。适宜性评价显示:玉龙县土壤肥力适宜性指数最高,华坪县最低,分别为0.64和0.51;金沙江流域整体土壤质量为Ⅱ级,适宜性指数为0.58。【结论】丽江金沙江流域植烟土壤整体质量较好,适合烤烟种植,但在生产上应注意土壤改良、合理轮作、科学有效施肥和严控化肥投入量。
DSSAT-CSM模型在玉米种植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中国农业气象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模型在模拟、评估、预测玉米作物生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系统归纳了DSSAT-CSM模型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总结了DSSAT-CSM模型的组成、发展及不足,概述了利用作物模型模拟关键因素影响玉米生长的过程及结果,为作物模型实现作物品种参数调整、温度变化、氮肥措施、灌溉制度及土壤关键因子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优化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目前作物模型的不确定性及不足是限制模拟精度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规范数据收集、耦合多类型作物模型、优化动态管理过程,以及修正和优化模型是未来作物模型的发展趋势。
两种水稻种子处理悬浮剂对旱直播水稻生长的影响
《农药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水稻种子处理悬浮剂(FS)对旱直播水稻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11%的氟唑环菌胺·咯菌腈·精甲霜灵FS和18%的噻虫胺FS对三系籼型杂交稻广8优1973进行包衣,通过标准发芽试验、Q2测定、田间农艺性状调查、考种及测产,比较研究了两种FS在旱直播条件下对种子活力、水稻田间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11%氟唑环菌胺·咯菌腈·精甲霜灵FS和18%噻虫胺FS以药浆体积与种子质量比(药种比)为1:50的比例(即1 mL药剂处理50 g种子)将药剂稀释后进行拌种,处理后的标准发芽势、发芽率及萌发启动时间(IMT)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其理论萌发时间(RGT)相较于空白对照(CK)显著缩短,且氧气消耗速率(OMR)相较于CK每小时分别提高了1.33%和1.38%,呈显著性差异,说明经过FS处理的种子可以促进水稻种子呼吸,能够有效提升水稻种子活力,其中经过18%噻虫胺FS处理的水稻种子IMT、RGT及OMR值的表现均优于11%氟唑环菌胺·咯菌腈·精甲霜灵FS处理;在旱直播条件下,水稻种子按药种比1:50经过两种FS处理后,其田间表现均优于CK,其中:成秧率提升27.60%~33.20%,80 d时水稻基蘖数每公顷增加71.14~97.82万个,株高增高4.90~6.80 cm,千粒重增加7.27%~9.09%,有效穗数每公顷增加9.45~13.42万穗,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提高了529.85 kg/hm~2和580.70 kg/hm~2,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1%氟唑环菌胺·咯菌腈·精甲霜灵FS和18%噻虫胺FS按药种比1:50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能够有效促进水稻种子呼吸,提升旱直播水稻在田间的表现和产量。
关键词: 水稻种子 种子处理悬浮剂 Q2技术 旱直播 种子活力
云南松苗木氮磷施肥效应分析及回归模型的建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氮、磷肥不同配比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本试验以2年生云南松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氮、磷2因素3水平的3×3回归试验设计,分析氮磷配施后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氮磷配施显著促进苗木的生长。N、P配施对云南松苗高、地径的生长和各器官生物量积累的效果好于单施N、P。施肥各处理的苗高、地径、根、茎、叶、单株生物量均高于处理1(CK),其中处理5N1P1(N:0.4 g/株,P:0.8g/株)显著促进苗高、地径的生长和各器官生物量积累。建立回归模型得出苗高、地径及各器官生物量随N、P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对N、P肥效而言,整体为:+NP>+N>+P。氮磷配施显著促进2年生云南松苗木生长,苗木生长最佳施肥理论认为2年生云南松苗木适宜N:0.47~0.59 g/株,P:0.37~0.84 g/株,适宜的氮磷配比范围为1∶0.63~1∶1.78。
快速滤过型净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姬松茸中农药残留
《农药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快速滤过型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姬松茸中残留农药的方法.[方法]姬松茸样品加水浸润后农药经乙腈提取,乙腈和水通过盐析分层,取上层乙腈经无水硫酸镁、PSA、C18、Florisil净化材料装填的m-PFC柱净化,目标物经ACQUITY UPLC BEHC18色谱柱分离,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采集,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00015~0.2、0.2~0.6 mg/L线性范围内,5种农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检出限为0.0002~0.0005 mg/kg,定量限为0.0006~0.0015 mg/kg.在1倍(低)、10倍(中)、50倍(高)定量限浓度下的添加回收率为89.5%~105.6%,相对标准偏差为3.4%-9.1%.[结论]该方法提取效率高,净化效果好,有效提高了姬松茸中农药测定值的准确性,同时为姬松茸日常质量安全监测提供了技术保障.
关键词: 农药 姬松茸 快速滤过型净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诱导蜂王滞育与出蛰方法对短头熊蜂繁育特性的影响
《昆虫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驯化本土熊蜂为农作物授粉,是现代农业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高质量之路。本研究旨在探明诱导云南本土优势熊蜂种——短头熊蜂Bombus breviceps蜂王滞育与出蛰方法对繁育特性的影响,以优化饲养关键技术,提高繁育效率。【方法】通过对短头熊蜂蜂王不同滞育期体重及存活率变化的统计,以及饲养不同体重、不同滞育期(滞育历时30, 60, 90, 120和150 d)和不同诱导出蛰方法(未经处理对照组、5℃冷藏90 d以及CO2处理5和30 min)处理的蜂王,记录蜂群发育(蜂王产卵前期、始见工蜂历时、始见子代蜂王历时、始见雄性蜂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6头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30头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60头历时及建群蜂王寿命)、群势(工蜂数量和子代蜂王数量)、繁育效率[蜂王产卵率、蜂群可应用率(工蜂数量50头以上的蜂群比例)和子代蜂王生产率]等繁育特性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短头熊蜂成功交尾的蜂王体重符合正态分布,范围在0.4513~1.1928 g之间,平均为(0.8969±0.1219) g,出现频率最高的体重范围是0.8733~0.9788 g,占比61.2%。滞育期蜂王存活率与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二者均随滞育历时的延长而下降,滞育历时超过120 d时,蜂王存活率急剧下降。蜂王滞育前体重分别与蜂王产卵前期、蜂群始见工蜂历时、始见子代蜂王历时、始见雄性蜂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6头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30头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60头历时、建群蜂王寿命、工蜂数量及子代蜂王数量相关性都不显著,但是中等体重(0.8733~0.9788 g)的蜂王建群后子代蜂王生产率更高;蜂王滞育前体重和滞育历时对蜂群发育和群势的影响不产生交互作用,滞育历时与蜂群产生的工蜂数量和子代蜂王数量相关性不显著,但与蜂王产卵前期、始见工蜂历时、始见子代蜂王历时、始见雄性蜂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6头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30头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60头历时和建群蜂王寿命呈极显著负相关,随滞育历时的延长,蜂群发育期缩短。虽然滞育90 d的蜂王产卵率与滞育60和120 d的相近,但建群后工蜂数量多,蜂群可应用率及子代蜂王生产率高于滞育60, 120和150 d的蜂王的。5℃冷藏90 d和CO2处理的蜂王产卵前期、蜂群始见工蜂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6头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30头历时和蜂群工蜂数量达到60头历时极显著短于对照组;CO2处理30 min组蜂群的工蜂数量最多(496.4±101.1头),显著高于CO2处理5 min组的(364.4±132.1头)、5℃冷藏90 d组的(398.2±117.2头)和对照组的(253.0±44.0头),蜂王产卵率(100.0%)、蜂群可应用率(86.7%)和子代蜂王生产率(86.7%)依次高于5℃冷藏90 d组和CO2处理5 min组的,对照组的最低。【结论】短头熊蜂成功交尾的蜂王必须经历滞育才能正常建群繁育后代,且滞育前体重在0.8733~0.9788 g的蜂王繁育特性较好;5℃冷藏90 d和CO2处理均能诱导蜂王出蛰产卵建群。本研究结果可为短头熊蜂的高效繁育技术集成提供参考,对于本土熊蜂的保护和授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短头熊蜂 滞育 CO2处理 冷藏 蜂群发育 群势 繁育效率
光叶苕子配施不同钝化剂对娃娃菜生长及Cd富集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通过豆科绿肥光叶苕子的合理利用来有效降低土壤重金属有效性及主作物重金属含量,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豆科绿肥光叶苕子配施不同钝化剂(生物炭、硅肥、钙镁磷肥)对娃娃菜产量、根系形态、光合作用及其Cd转运效应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光叶苕子可增加娃娃菜产量和根冠比,显著增加了根表面积、根体积、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绿素,显著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23.20%,P<0.05),显著降低娃娃菜地上和地下Cd含量,分别降低了22.34%和15.83%.光叶苕子配施不同钝化剂显著增加地上部分生物量,且生物炭处理主要提高地上部生物量,增产效果好,而硅肥主要增加地下部分生物量;其次,光叶苕子配施钝化剂降低根表面积、根尖数、蒸腾速率、胞间CO2和叶绿素含量;与单施光叶苕子相比,光叶苕子配施硅肥可增加土壤有效Cd含量(18.34%,P<0.05)和娃娃菜地下部分Cd含量(26.71%,P<0.05),但对地上部分Cd无显著影响;光叶苕子配施钙镁磷肥对土壤有效Cd和娃娃菜地下部分Cd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可增加地上部分Cd含量(31.22%,P<0.05).在所有处理中,光叶苕子配施生物炭对土壤Cd钝化效果、娃娃菜地上和地下Cd含量降低效果最佳,分别为43.93%、14.57%和25.37%,因此推荐豆科绿肥光叶苕子与生物炭合理配施来降低Cd污染地区Cd活性和缓解Cd对娃娃菜的毒性.
关键词: 光叶苕子 钝化剂 镉 污染土壤 娃娃菜 生长 转运
不同季节播种和割苗对大麦优良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寻优质大麦生产技术,高效挖掘适用麦苗及籽粒生产的功能大麦品种,以48个大麦优良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春、秋、冬不同季节播种和不同时期割苗处理对12个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季节对大麦生长影响显著,大麦生物产量、部分籽粒产量农艺性状在不同季节间差异显著。秋播大麦生物产量(单株穗重、单株重、单株秆重)、籽粒产量性状(有效穗数、千粒重、单株粒重)均值显著大于冬、春播,反之,秋播株高、无效穗数和主穗空粒数均值小于冬播,总体上来看,秋播大麦农艺性状整体水平优于冬、春播。割苗会降低单株产量,变异系数变化较大;割苗处理Ⅰ显著降低无效穗数和主穗空粒数,提高大麦籽粒产量。在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中,每个农艺性状至少和1个其他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关系,且不同割苗处理对大麦无效穗数影响更大。初步筛选出适于割苗处理产量性状最好的大麦品种云饲麦10号、云饲麦13号、V43、云啤15号和矮思500。
深耕配合培肥对植烟根际土壤性质及烟叶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植烟土壤耕层结构不合理、养分流失、微生物结构失衡是制约烟叶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条件,探讨不同耕作和施肥模式对烤烟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及烤烟产量的影响,为优化保山地区烟叶生产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传统旋耕、深耕分别配施化肥和生物有机肥,并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处理烤烟根际微生物的响应特征,进行土壤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和烤烟产量分析.[结果]与传统旋耕相比,深耕土壤有机质下降17.00%~25.10%,蔗糖酶活性降低22.45%~23.47%,脲酶活性降低2.20%~7.49%,微生物量碳降低11.38%~65.73%,微生物量氮提升10.56%~222.86%.深耕配施生物有机肥没有明显改变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但改变了土壤细菌门、真菌门的群落组成,并富集了放线菌门、绿弯菌门等优势细菌门,降低被孢霉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了烤烟产量,增产率达56.66%.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放线菌门、粘菌门与pH显著相关,担子菌门与碱解氮显著相关.[结论]深耕配施生物有机肥有助于改善烟田土壤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组成,提高烟叶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可为深耕、生物有机肥在改良植烟土壤环境和烟叶增产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不同品种红花HPLC指纹图谱及其化学成分差异性研究
《中成药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采用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评价不同品种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质量.方法 建立HPLC指纹图谱,采用HPLC-Q-TOF-MS法对共有峰进行鉴定,结合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质量评价,筛选差异成分.结果 43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2个共有峰,鉴定出6-羟基山柰酚-3,6,7-三-O-β-D-葡萄糖苷、 烟花苷等11种成分,相似度为0.919~0.998.不同品种样品聚为3类,9,12,13-三羟基-10-十八碳烯酸等6种成分为质量差异标志物.结论 该方法可有效识别不同品种红花成分差异,为该药材选育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红花 HPLC指纹图谱 品种 化学成分 HPLC-Q-TOF-MS 聚类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