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五种野生苹果属植物果实种子形态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充分开发利用野生苹果资源,对云南5种野生苹果属植物垂丝海棠、三叶海棠、山定子、湖北海棠和丽江山定子的果实种子形态特征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5种果实形态都为近圆形和扁圆形;果实底色大多为橙黄或淡黄色,果皮颜色为浓红、橙红、鲜红、红、紫红和淡红色,部分着色或全部着色;果肉的颜色为淡黄、黄绿或橙黄色,果肉质地除三叶海棠较硬脆,其它4种都较松脆。单果含种子1~7粒,种子形状大小无差异,种子形状椭圆形,千粒重0.63~0.91g,单果重仅0.80~0.91g;湖北海棠果柄极短,其余4种的果柄均在2cm以上。三叶海棠果实的纵横径和果形指数均较大,横径和果形指数极显著或显著高于除湖北海棠以外的其它3个种;果实纵径极显著大于其它4种。
云南冰糖橙果实矿质营养与品质及产量的关系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玉溪5个高产冰糖橙果园、5个中低产果园、5个幼龄果园的果实为试材,测定了果实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及果实品质。结果表明:云南不同产量冰糖橙果园果实N、K、Ca、Mg、Zn元素含量差异较大,高产果园果实Ca、Mg、Zn元素含量较高,与中低产果园、幼龄果园存在显著性差异;幼龄果园N、K含量较高,与高产、中低产果园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产果园果实大小适中、内部品质最佳。冰糖橙果实N、P、K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果实中Ca和Zn含量均与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N含量与单果重、纵横径呈显著正相关;果实可食率与Mg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和Cu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生产上需要重视补充Ca、Mg、Zn肥,控制N、P、K肥的施用量。
云南黄精属植物资源及其药理作用的调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8
摘要:通过对云南境内黄精属植物资源及其药理作用的调查,摸清云南黄精属药材用药的现状,为研究和开发利用黄精植物提供依据。结合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野外实地考察、资料整理等方法,以确定云南黄精属植物资源种类、植物学特征、生境分布、药用部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应用等信息,分析其使用价值。云南省黄精属植物初步统计有12种,其中野生11种、外来引种1种,有药效记载的只有9种;滇黄精和卷叶黄精地域性分布范围广,而节根黄精和格脉黄精的地域性很强,分布集中;已大量开发利用并在市场上流通的滇黄精、黄精和康定玉竹仅占总量的25%,其他为滇黄精的代用品。云南省黄精属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但是栽培种很少,需要注意在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利用。
云南少数民族对蔬菜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属于云贵高原区,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样,正因为如此,云南产生了丰富多样的蔬菜资源。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外来文化的渗透,该地区正经历着较大的变迁,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及与之相关的蔬菜资源亦逐渐消失。国家为了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蔬菜资源,特设立本调查项目,对云南省31个县进行了系统调查。本文仅介绍云南少数民族对蔬菜种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旨在为国家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制定农业生物资源保护策略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云南东部稻区白背飞虱种群增殖影响因子分析
《植物保护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云南省东部稻区白背飞虱种群增殖的主要影响因子,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盆栽笼罩条件下白背飞虱种群在虫口密度、接虫时期和水稻品种不同组合条件下增殖倍数。结果表明:(1)接虫时期、接虫密度、品种对白背飞虱种群增殖倍数有极显著的影响,影响作用大小为:接虫时期(F=23.1,P<0.001)>接虫密度(F=12.8,P<0.001)>品种(F=5.6,P=0.003);移栽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期接虫的种群增殖倍数分别为30.1、16.4、8.1和1.3倍,移栽期接虫的种群增殖倍数最高,与拔节期、抽穗期、孕穗期接虫差异极显著(P<0.01);5、10、20和40对/丛等4个接虫密度的种群增殖倍数分别为22.1、21.7、7.2、4.9倍,以5对/丛接虫密度的种群增殖倍数最高,与10对/丛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20、40对/丛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品种‘丰优香占’、‘红优7号’、‘云恢290’和‘明两优527’上的种群增殖倍数分别为21.6、15.9、10.8和7.7倍,以‘丰优香占’的种群密度最高,与‘红优7号’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云恢290’、‘明两优527’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2)对接虫量、苗龄、田间均温和田间均湿等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在品种‘红优7号’上,种群增殖模型回归方程为Y=-67.05+1.76 X_1-1.36 X_2+3.70 X_3+0.03 X_4(Y为增殖倍数、X_1为接虫量、X_2为苗龄、X_3为平均气温、X_4为平均湿度,下同)。‘丰优香占’品种的回归方程为Y=-91.65-0.16 X_1-0.38 X_2+3.39 X_3+0.41 X_4。‘云恢290’品种的回归方程为Y=-59.79+0.23 X_1-0.12 X_2+2.28 X_3+0.10 X_4。‘明两优527’品种的回归方程为Y=-8.81+0.27 X_1-0.15 X_2+0.92 X_3+0.01 X_4。在水稻移栽期接虫,接虫密度为5对/丛,品种为‘红优7号’时,白背飞虱的种群增殖倍数为43.3。本研究表明在移栽期至拔节期,较低的成虫密度往往能导致较大的种群增殖。
中国主栽蓖麻品种在云南的适应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为了挑选出可直接应用于生产的优良蓖麻品种或优异的育种材料,以‘云蓖2号’为对照,根据物候期、抗性、株高、单株有效穗、单株蒴果数、百粒重、每公顷产量等多项指标,对国内21个蓖麻主栽品种在云南省的表现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蓖麻5号’、‘云蓖麻4号’、‘通蓖麻8号’、‘淄蓖麻9号’、‘通蓖麻6号’5个品种的生育期在124~153天之间,与对照品种相仿,产量为2644.5~3934.35 kg/hm~2,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对蓖麻产量贡献因素最大的蓖麻农艺性状为单株总蒴果数与单株有效穗数。聚类分析将21个蓖麻品种划分为3大类群,根据不同特点为育种提供依据。初步鉴定出‘云蓖麻5号’、‘云蓖麻4号’、‘通蓖麻8号’、‘淄蓖麻9号’、‘通蓖麻6号’5个高产蓖麻品种可以直接用于生产或作为选育优良品种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