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Yunnan Province(模糊匹配)
666条记录
云南白背飞虱不同种群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变化趋势

植物保护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掌握云南不同稻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其发展趋势,2012-2015年,连续4年采用稻茎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滇西沧源、滇西南勐海和滇东师宗3个稻区田间白背飞虱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云南不同稻区田间白背飞虱对5种药剂的抗性水平总体在0.9~23.4倍,其中对毒死蜱的抗药性最高,除少数年份外,LC50>2 mg/L,抗性倍数>10倍,抗药性达到了中等水平,年度间变化幅度较大;对噻嗪酮的抗药性呈下降趋势,滇西沧源和滇西南勐海种群对噻嗪酮的抗药性由2012年的中抗水平(11.0倍和23.4倍)下降到2015年的4.6倍和7.5倍;3个稻区种群4年对吡虫啉、吡蚜酮和噻虫嗪的抗性倍数最高达7.2、6.5和5.5倍,总体表现为无抗或低水平抗性。由于噻嗪酮和毒死蜱在云南稻区的频繁和广泛使用,田间白背飞虱已对其产生抗药性,建议限制这两种杀虫剂的使用频率或与不同作用方式的药剂轮换使用,其余药剂可以有计划地选用。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杀虫剂 抗药性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数据对云南“三农”工作的支撑作用分析

农业网络信息 2017

摘要:云南省地处横断山脉,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立体气候明显,民族众多,耕地分散,传统农业以粮食作物为主,农民种粮收益低。云南省政府投入了大量经费建设农业网络信息,对全省农业有很大的帮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大数据可以基于气候、土壤、交通、市场、当地经济状况等综合条件为不同地区寻找最优农业产业,这不但能充分发挥云南省立体气候的优势以做大、做强农业,还能避免低价竞争给农民造成的伤害。目前,利用大数据来支撑云南"三农"工作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大数据将成为云南农业发展的靠山,不仅能解决种什么、如何种的问题;更能解决如何让农民富、农业强的问题。

关键词: 立体气候 产业转变 大数据 云南 三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菜食花植物资源与食花文化调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摸清云南省菜食花植物资源种类、自然分布与食用地区、食用方法等土著知识,对云南省16个地州102个县(市)农贸市场、地方菜餐馆、民间食花者进行了访问调查,对菜食花植物进行了植物学实地鉴定。调查到云南省菜食花植物140种,隶属52科108属,其中木本植物82种,草本植物58种;人工栽培76种,人工驯化栽培14种,野生资源50种。首次报道苦绳(Dregea sinensis Hemsl.)、云南山楂(Crataegus scabrifolia(Franch.)Rehder)、滇海水仙花(Primula pseudodenticulata Pax)、长毛黄葵(Abelmoschus crinitus Wall.)、尖叶美容杜鹃(Rhododendron caloplytum var.openshawianum(Rehd.et Wils.)Chamb.)、大纽子花(Vallaris indecora(Baill.)Tsiang et P.T.Li)、大花虫豆(Cajanus grandiflorus(Benth.ex Baker)Maesen Vaniot der Maesen)、须弥葛(Pueraria wallichii DC.)、白花灯笼(Clerodendrum fortunatum L.)等9种植物的花可以做菜食用。菜食花植物自然分布区与食用地区并非完全重叠,食用地区一般分布有该植物,而分布有该植物的地区不一定食用;食用种类具有从南向北逐渐减少的特点,与食花植物丰富度和少数民族有一定的关系;食花习俗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主要体现食花的种类和烹饪口味上。不同菜食花食用的部位不同,烹饪方式也呈多样化。本文针对食用花传统文化的消失与野生菜食花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云南 菜食花植物 资源 少数民族 食花文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0份云南特异野生桑树种质资源的搜集与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云南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中挖掘果桑新品种培育的基础材料,为创建新型果桑种质资源打下基础。【方法】通过野外考察搜集云南地区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优选出10份性状特异的野生桑树资源,并进行桑叶营养成分、主要经济性状、种子萌芽率和挂果性状等调查分析。【结果】在10份云南特异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中,有2份资源开雄花,雄花花序特长,易收集花粉,可作为育种的父本;1份资源为广东桑,挂果性强,果大且成熟整齐,可直接应用;1份资源为蒙桑,桑果虽小,但结果多,且结实率和发芽率高,是抗旱砧木选育的理想资源;其余6份资源为长果桑,果大且长、挂果能力强、生长势强劲,可与栽培品种杂交培育出长果型果叶两用新品种。【结论】供试的10份云南特异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作为可多元化开发利用果桑的基础品种,应选择适宜地区栽植,或进一步与栽培品种杂交,培育出新的品种材料。

关键词: 桑树 野生 种质资源 搜集 评价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84个玉米杂交种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云南84个玉米杂交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云南玉米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提高育种效率。【方法】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UPMGA方法对试验材料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均匀分布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61对SSR标记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SSR标记,共检测到622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2~22个等位变异位点,平均为10.23个;每对引物的多态信息量(PIC)在0.324~0.920,平均为0.779,相似系数在0.662~0.918;以0.745为界,将84份供试杂交种划分为5大类群,以0.753为界,将类群Ⅰ划分为4个亚群,84.5%的杂交种均聚在类群Ⅰ。【结论】试验表明云南玉米杂交种遗传基础较狭窄,杂交种间具有同质化趋势。

关键词: 云南 玉米杂交种 SSR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不同产地大米重金属砷污染风险分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7

摘要:目的分析云南省不同产地大米重金属砷的污染风险。方法采用LC-AFS6500型原子荧光光度计,分析采集自云南省16个州(市)水稻主要产区的118个县(市/区)2592份稻谷的无机砷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结果供试样品无机砷含量的平均值为0.028 mg/kg,其中,工矿企业周边农田(0.036 mg/kg)>一般农田(0.026 mg/kg)>污水灌溉农田(0.021 mg/kg),以工矿企业周边农田重金属砷污染风险最大,经方差分析,F值为16.994,呈极显著差异。工矿企业周边农田和污水灌溉农田无机砷含量均以红河州为最高,分别为0.128、0.055 mg/kg,一般农田则以丽江市为最高,为0.078 mg/kg,且均与其他所有州(市)均呈极显著差异;普洱市的无机砷均值在16个州(市)中为最小,检出率最低;2592个样品中,有13份样品无机砷含量超限,占供试样品的0.50%,均采自红河州,其中个旧市6份、蒙自市5份和开远市2份。结论农业生态环境是影响大米重金属砷污染的重要因素,建议应对工矿企业周边农田重金属砷污染给予重点关注。

关键词: 重金属砷 大米 云南省 不同产地 污染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野生茄资源黄萎病苗期人工接种抗性鉴定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萎病是目前茄子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广泛收集、鉴定、筛选抗性资源,尤其是从野生近缘种中发掘抗性基因并培育抗病品种,是解决茄子黄萎病危害的优选途径。云南省拥有丰富的野生茄子资源但尚未有效利用。本研究针对云南省茄子主产区收集到的3种黄萎病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和真菌18S r DNA/ITS鉴定,均属于大丽轮枝菌,并通过致病力鉴定,筛选出一株强致病力菌株(QZ-S);应用菌株QZ-S,通过苗期人工接种的方法对45份云南野生茄子资源开展黄萎病抗性鉴定,最终筛选出2份高抗材料(蒜芥茄和喀西茄)、2份抗病材料(水茄和多裂水茄)、6份中抗材料(1份刺天茄和5份红茄);此外,还筛选到了1份黄萎病高感材料239-3-2。本研究筛选出的材料可应用于茄子黄萎病抗病育种,为茄子及其他作物黄萎病抗病育种提供抗源。

关键词: 云南 野生茄子资源 大丽轮枝菌 黄萎病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野生茶树资源儿茶素多样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云南野生茶树儿茶素遗传多样性,为选育特异茶树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00份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儿茶素组分进行了检测,分析了8种主要儿茶素组分的含量。【结果】参试的茶树资源儿茶素组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变异系数0.2912%~0.5669%;以野生茶树资源儿茶素组分为基础,可将100份野生茶树资源聚类为A、B 2个组群。【结论】A类群表现为酯型儿茶素含量低,可适制红茶;B类群表现为酯型儿茶素含量高,发现安定野茶、黄泥河大茶、西舍路大茶、巴达二号、勐养从茶5个酯型儿茶素含量高的资源,可作为适制绿茶的优质品种;闸上大树茶、十八连山大茶、底圩白毛茶、龙树茶4非酯型儿茶素较低,非酯型儿茶素最高的大黑山野生茶,可作为选育专用品种的特异种质资源材料。

关键词: 云南 野生茶树 儿茶素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甘蔗全程机械化现状及思考

中国糖料 2017

摘要:云南甘蔗生产机械化节约成本优势、农机装备、机械化应用情况及潜力进行分析,并综合对比国外先进蔗糖生产国巴西、澳大利亚、美国机械化现状及先进性,以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云南甘蔗全程机械化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 云南 甘蔗 全程机械化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小麦重要生产品种及国外材料在云南的抗白粉病表现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中国小麦生产上主要抗白粉基因、重要生产品种及国外小麦材料对白粉病的田间抗性状况,采用自然鉴定法,在2012-2013年对Pm2、Pm4a、Pm4b、Pm2+6、Pm8及Pm21等6个抗白粉基因、46个中国小麦重要生产品种及66份国外小麦材料在云南临沧、德宏、大理、玉溪、昆明和昭通等6个代表性地点进行成株期抗性监测。结果表明,该6个抗白粉病基因抗性已逐渐丧失,压缩含Pm8及Pm21的小麦品种面积已迫在眉睫,Pm2、Pm4a、Pm4b和Pm2+6,也应合理利用。中国小麦生产品种整体抗白粉病水平低,46个品种中,没有1个在云南2年6点均表现抗性,6个品种仅在1个点表现感病,18个品种在2个点表现感病,22个品种在3个点以上表现感病。66个国外小麦材料中,只有Hybrid 46和Heines Kolben在云南2年6个点均表现抗病,是较稳定的抗白粉病材料。7个材料只在1个点表现感病,29个材料在2点表现感病,28个材料在3个点以上表现感病。说明当前中国白粉病抗源及抗病品种十分缺乏,寻找新的白粉病抗源及培育新的抗白粉病品种,十分紧迫,生产上当务之急是加强监测及应急防控,以确保小麦安全生产。

关键词: 小麦 生产品种 白粉病 抗性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