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687条记录
高原粳稻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个高原粳稻骨干亲本滇榆1号和轰早生及其衍生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个亲本的穗长、剑叶角度、宽度和结实率差异不显著,其余性状差异显著。(2)2个亲本衍生品种的剑叶角度、单株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存在较大差异,其余性状差异较小。(3)滇榆1号和轰早生衍生品种的前5个主因子累积贡献率分别为85.5%和85.3%,第1主成分因子分别是株型和粒数,其贡献率分别为39.9%和41.1%。(4)74个品种聚为6类,其中85%的品种分布在第Ⅰ类和第Ⅲ类,这些品种的主要特征是株高90~100 cm,剑叶长25~34 cm、宽1.5~1.7 cm,穗长20 cm左右,每穗91~138粒,每株7穗,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为85%和27 g。

关键词: 高原粳稻 骨干亲本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ScHTD2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D14是一类能够有效抑制水稻分蘖的水解酯酶,可能是独脚金内酯信号传导途径中的重要组分。为研究该基因在甘蔗分蘖性状中的功能,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甘蔗主栽品种ROC22中克隆出D14同源基因的c DNA全长,命名为Sc HTD2,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Sc HTD2基因的c DNA全长为1 302 bp(KP137674.1),具有92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08个氨基酸;蛋白质分析表明,Sc HTD2为不稳定的水溶性非分泌蛋白,主要作用于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或者作为生长因子调控生物生长发育。亚细胞定位于叶绿体,存在14个磷酸化位点,不存在乙酰化位点和信号肽。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还有一些残基形成β-折叠和链延伸。保守结构域和三级结构预测均表明该蛋白包含一个α保守水解酶家族,属"D14-Like"或者"DAD2-Like"蛋白家族。推测Sc HTD2可能作为独脚金内酯调控甘蔗分蘖信号转导中一个具有催化特性的水解脂酶而起作用。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与高粱、玉米等单子叶植物进化关系较近。

关键词: 甘蔗 独脚金内酯 ScHTD2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茶花蜜期不同饲喂条件对蜜蜂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油茶花期不同饲喂条件对蜜蜂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以探讨蜜蜂油茶花蜜中毒的原因。采用糖浓度为35%的糖水饲喂西方蜜蜂蜂群,试验组采用柠檬酸分别将糖水的pH值调整为3.5、4.5,对照组不添加柠檬酸。观察并记录不同饲喂条件下的蜂群群势和烂子情况,测定蜜蜂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当pH值为3.5时,蜜蜂烂子情况轻微,蜜蜂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比活力随喂食时间的增长呈明显升高趋势,比活力差异显著(P<0.05);当pH值为7.0时,乙酰胆碱酯酶的比活力随喂食时间的增长呈缓慢升高趋势甚至有所下降,饲喂1周后比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烂子情况比其他2组严重。饲料中添加柠檬酸喂食蜜蜂后,柠檬酸与蜜蜂采食的油茶花蜜中的生物碱结合,从而释放乙酰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升高。

关键词: 油茶花蜜 蜜蜂烂子 乙酰胆碱酯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用植物川东獐牙菜红外光谱分析与鉴别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快速鉴别不同产地川东獐牙菜(Swertia davidi Franch)。采集4个不同地区70株样品不同部位的红外光谱数据,原始光谱数据经预处理(自动基线校正,自动平滑,一阶求导,二阶求导)后导入OMNIC 8.2,比较吸收峰的差异;用SIMCA-Pa+10.0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以前三个主成分三维得分图比较产地鉴别效果;红外光谱数据导入SPSS 19.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HCA),通过树状图比较不同部位分类效果。结果显示,(1)不同产地根的光谱图在1 739,1 647,1 614,1 503,1 271,1 243,1 072cm~(-1)附近的吸收峰有差异,不同产地茎的光谱图在1 503,1 270,1 246cm~(-1)吸收峰附近有差异;(2)相同产地不同部位的光谱特征峰有差异;(3)PLS-DA分析结果显示自动基线校正+自动平滑+二阶求导这种预处理方式分类效果最好,根的红外光谱数据产地鉴别效果最佳;(4)HCA的树状图,显示根的聚类分析结果正确率83%,茎的聚类分析结果正确率49%,叶的聚类分析结果正确率70%。FTIR技术结合PLS-DA与HCA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别不同产地川东獐牙菜,不同部位产地鉴别效果有差异,根的光谱数据产地鉴别效果最佳,二阶求导处理增强了样品的特异性,使PLS-DA的三维主成分得分图分类效果更明显。

关键词: 红外光谱 产地鉴别 川东獐牙菜 系统聚类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脱氧野尻霉素对家蚕中肠BmSuc1基因表达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简称DNJ)对家蚕中肠BmSuc1基因表达及其酶活性的影响,以5龄第3天家蚕为试验材料,经口添食不同剂量的生物碱DNJ,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中肠BmSuc1的表达情况,同时测定β-呋喃果糖苷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添食不同剂量的DNJ均能引起BmSuc1基因在添食6、9 h出现上调表达,但相对表达量有一定差异,添食4μg/头的处理组在添食6、9 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9、2.9倍,添食2μg/头的处理组在添食6、9 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仅为对照组的1.5、1.8倍。另外,添食4μg/头的处理组β-呋喃果糖苷酶活性在添食6、9、12 h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添食2μg/头的处理组酶活性仅在添食6、9 h显著高于对照组。由结果可知,酶活性变化与基因的转录表达规律基本一致。

关键词: 家蚕 DNJ BmSuc1 β-呋喃果糖苷酶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龙胆乙酰CoA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滇龙胆转录组乙酰CoA酰基转移酶基因GrAACT序列设计引物,使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从滇龙胆幼叶扩增该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原核表达和组织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GrAACT基因(登录号KJ917163)开放阅读框长1 215 bp,编码404个氨基酸;GrAACT蛋白相对分子质量41.41 ku,p I值为6.25,属于AACT蛋白家族成员,无信号肽,为疏水稳定蛋白,主要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构成;GrAACT蛋白具有AACT蛋白保守结构域:硫解酶N端结构域(第12~272位氨基酸)、硫解酶C端结构域(第282~402位氨基酸)、类硫解酶结构域(第13~403位氨基酸);在硫解酶C端结构域中,包含硫解酶保守位点(第350~366位氨基酸)、硫解酶活性位点(第385~398位氨基酸);滇龙胆GrAACT蛋白与长春花CrAACT蛋白亲缘关系最近;GrAACT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7.41 ku;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表明,GrAACT基因主要在茎、根中表达。

关键词: 滇龙胆 乙酰CoA酰基转移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欧洲型黄瓜苗期耐热性综合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欧洲型黄瓜幼苗对高温的适应性,准确鉴定和筛选耐热种质,加快欧洲型黄瓜耐热性育种进程。以20份欧洲型黄瓜的高代自交系为材料,在人工高温(42℃)胁迫处理下,研究欧洲型黄瓜芽期和幼苗在高温胁迫过程中的形态、生理及生化指标的变化,应用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不同欧洲型黄瓜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对高温胁迫反应差异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将9个单项指标转成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并结合聚类分析法将供试20份种质划分为3类;通过逐步回归建立欧洲型黄瓜苗期的耐热性评价数学模型D=0.517 49-0.001 13 RL-0.000 53 MDA+0.000 19 POD,估算精度大于92.11%,可用于对不同欧洲型黄瓜幼苗的耐热性评价和预测,从而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

关键词: 欧洲型黄瓜 耐热性 鉴定指标 综合评价 预测方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缓释肥对烟后移栽油菜化肥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农民习惯施肥和不施肥作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分析了"宜施壮"油菜配方肥在烟后育苗移栽油菜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肥后油菜籽粒、角壳和茎秆产量显著提高。"宜施壮"油菜配方肥较农民习惯施肥减少了24.2%、50.7%和25.9%的N、P_2O_5和K_2O使用量,表观利用率分别达到36.9%、22.6%和177.6%,较习惯施肥提高16.5%、46.5%和28.4%;农学效率分别达到11.3、40.5和35.4 kg/kg,较农民习惯施肥提高4.6%、61.4%和7.3%;产量增加3.5%,节约成本7.55%。但尚可适当提高P_2O_5含量,增加B素营养,或在使用中建议农民配合施用硼肥。

关键词: 油菜 烟后育苗移栽 缓释肥 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扦插和组织培养技术繁殖特异种质资源滇桑(Morus yunnanensis Koidz.)

蚕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滇桑(Morus yunnanensis Koidz.)属于桑树特异种质资源,是研究桑属植物进化的重要桑种。解决滇桑嫁接不亲和性而不易繁殖的技术难题,对促进滇桑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屏边大围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采集的滇桑冬芽及枝条为材料,利用扦插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无性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滇桑的冬芽能够在添加3.0 mg/L 6-BA和0.5 mg/L GA3的MS培养基中萌发,其萌发的小芽在添加1.0 mg/L 6-BA和0.2 mg/L GA3的MS培养基中能正常生长并木质化,继续在添加0.5 mg/L IBA的1/2 MS培养基中培养生根后能够移栽成活,其萌发率、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分别达到95%、55%、90%;扦插能够诱导含冬芽的滇桑枝条生根获得完整植株并移栽成活,但其扦插生根率较低,仅30%左右。试验结果提示,进一步优化组织培养和扦插条件,有望建立滇桑的无性繁殖技术体系。

关键词: 桑种质资源 滇桑 繁殖 扦插 组织培养 冬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野生与栽培茯苓中矿质元素含量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云南15个产地野生与栽培茯苓菌核中Fe、Mn、Cu、Zn、Co、Li、V、Ba、Cr、As、Cd、Pb等12种矿质元素,探讨茯苓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采用SPSS 21.0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0,检出限范围在0.009~1.035μg/L之间,参考物菠菜(GBW10015)和灌木枝叶(GBW07603)测定值在国家参考标准值范围内,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所测样品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栽培种Fe、Mn、Co、V、Cr等元素含量高于野生;野生和栽培菌核中Fe元素含量范围分别为31.8~108.3、49.7~805.6 mg/kg,Mn元素含量分别为5.59~35.6、12.9~67.7 mg/kg;Cu、Zn和Ba元素平均含量在1~10 mg/kg之间;Co、Li、V、As、Cd、Pb、Cr等均小于1 mg/kg,其中As(<0.16 mg/kg)、Cd(<0.03 mg/kg)、Pb(<0.35 mg/kg)等有毒重金属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药典》(2015版)最高限量。第一主成分解释原始数据变量的49.060%,Mn、Fe、V、Li、As、Cr等元素载荷值较大,茯苓中特征元素为Mn、Fe、V、Li、As、Cr。相关性分析显示14对矿质元素呈现显著相关(p<0.05)或极显著相关(p<0.01)。元素在茯苓生长过程中存在内在的相关关系,不同产地样品中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可能与降水、温度、生长的土壤环境和生长方式有关。

关键词: 茯苓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矿质元素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