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687条记录
桑天牛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与抽样技术

浙江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采用6种聚集度指标(m*/m,C,k,Iδ,I,CA)和2种回归模型(Taylor的幂法则和m*-m)测定其空间分布,并利用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解析该幼虫种群的聚集成因。结果表明,其呈均匀分布,建立了桑天牛越冬幼虫抽样数公式(N=t2(1.0097m-0.1971)/D2)和序贯抽样模型(T(n)=0.2n±0.4405),该模型可为桑天牛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桑天牛 越冬幼虫 空间分布 抽样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龙胆GrCMS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植物研究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C-甲基-D-赤藓醇4-磷酸胞苷酰转移酶是赤藓糖磷酸酯(MEP)途径中的第三个催化酶。以滇龙胆转录组为基础,采用RT-PCR技术从滇龙胆幼叶克隆2-C-甲基-D-赤藓醇4-磷酸胞苷酰转移酶基因GrCMS,并进行原核表达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序列分析显示,GrCMS基因(登录号KJ917164)开放阅读框(ORF)长933 bp,编码310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34.23 kD,等电点为7.68。蛋白质序列分析显示,GrCMS无信号肽,为亲水稳定蛋白,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可能定位叶绿体;具有CMS保守结构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GrCMS蛋白与长春花CrCMS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原核表达结果表明,GrCMS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定量PCR结果表明,GrCMS基因主要在叶中表达。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功能和龙胆苦苷生物合成途径奠定基础。

关键词: 滇龙胆 2-C-甲基-D-赤藓醇4-磷酸胞苷酰转移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紫娟茶叶片转录组的SSR引物开发

华北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稀有茶树品种紫娟茶为研究对象,进行SSR引物开发的研究,从紫娟茶叶片转录组中筛选重复基元最多的SSR,设计并筛选紫娟茶的SSR引物。通过从已测序的紫娟茶叶片转录组中设计SSR引物共87对,通过对紫娟茶以及随机采摘的3份不同品种茶树提取DNA后进行PCR扩增,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在紫外凝胶成像仪中观察拍照,判断是否扩增出目标条带。通过试验筛选出可以扩增出清晰目标条带的引物63对,有效率达72.4%,其中有33对表现出多态性,占有效SSR引物的52.4%。结果表明,从紫娟茶叶片转录组中设计引物是可行的。下一步研究将从这63对引物中开发紫娟茶的特异引物。

关键词: 紫娟茶 SSR 引物开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山区野生牛肝菌中重金属汞和镉来源分析及食用安全评估

生态毒理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重金属在"环境-牛肝菌-人体"系统中的迁移、富集规律,为牛肝菌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食用安全评价提供依据。采用ICP-AES法测定云南野生牛肝菌及其生长土壤中Cd和Hg含量,分析牛肝菌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牛肝菌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的联系,推测云南野生牛肝菌中重金属Cd和Hg的来源;根据FAO/WHO规定的每周Cd或Hg的允许摄入量(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PTWI)评估牛肝菌的重金属暴露风险。结果显示,(1)不同种类、产地牛肝菌中Hg和Cd含量具有差异,菌盖中Hg、Cd的含量分别在0.92~16.00 mg·kg~(-1)dw,4.97~24.07 mg·kg~(-1)dw之间,菌柄的Hg、Cd含量分别介于0.46~8.2mg·kg~(-1)dw和2.11~22.08 mg·kg~(-1)dw之间。同一种牛肝菌菌盖中Hg或Cd的含量均高于菌柄(Q(C/S)>1),表明牛肝菌菌盖对Hg和Cd的富集能力强于菌柄。(2)牛肝菌菌盖和菌柄对Hg的富集系数(bioaccumulation factor,BCF)分别在1.72~19.12和1.30~6.40之间,菌盖、菌柄的Hg含量均高于相应生长土壤的含量,其中采自楚雄永仁县的铜色牛肝菌菌盖的Hg含量是土壤的19.12倍,表明牛肝菌中的Hg不仅来自土壤,根据山地"Hg诱捕效应"及云南大气Hg升高的相关报道,可以推测云南野生牛肝菌中的Hg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3)牛肝菌菌盖、菌柄对Cd的富集系数分别在0.16~1.82和0.07~1.67之间,多数牛肝菌的Cd含量低于土壤含量,表明牛肝菌中的Cd主要来自生长土壤。(4)假设成年人(60 kg)毎周食用300 g新鲜牛肝菌则多数牛肝菌菌盖、菌柄的Hg摄入量低于PTWI(Hg)标准,Hg的暴露风险较低(假设未通过其他途径摄入Hg);食用300 g黑粉孢牛肝菌菌盖或菌柄摄入的Cd达到0.722 mg和0.662 mg,超过PTWI(Cd)标准,食用有Cd暴露风险。

关键词: 重金属 野生牛肝菌 食用菌 富集系数 健康风险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产地美味牛肝菌菌盖、菌柄的紫外光谱鉴别

湖北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采用紫外光谱技术快速鉴别不同产地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的方法,确定美味牛肝菌最佳提取溶剂和时间,制备测试液,应用紫外光谱技术建立7个不同产地美味牛肝菌菌盖和菌柄的紫外指纹图谱,光谱数据转化后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其最佳提取溶剂为氯仿,提取时间为30 min;在10 h内的稳定性、方法重现性和精密度的RSD分别在0.04%~1.73%、0.03%~0.63%、0~2.87%之间,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菌盖、菌柄的紫外指纹图谱出峰位置相似,而峰高具有差异,表明不同产地美味牛肝菌化学组分相似,含量存在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采自同一地区的美味牛肝菌能够很好聚类。研究表明,紫外光谱结合聚类分析能快速鉴别不同产地美味牛肝菌,可作为野生食用菌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新方法。

关键词: 紫外光谱 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 聚类分析 鉴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家系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相关性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蔗20个组合实生苗为材料,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甘蔗家系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根长与根表面积、根体积变化呈极显著相关;根长、根表面积、根直径、根体积与实生苗新植的株高、径茎、锤度、成活率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其中,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与宿根株高呈显著相关;根体积与宿根理论产量呈显著相关。

关键词: 甘蔗 实生苗 根系性状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ICP-MS法测定云南野生茯苓中矿质元素含量

食品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法测定云南野生茯苓中Li、Mg、K、Ca、V、Cr、Mn、Fe、Cu、Zn、As、Rb、Sr、Cs、Pb 15种矿质元素的分析方法,研究云南野生茯苓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使用ICP-MS法对采集自云南省28个地区野生茯苓样品中15种矿质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元素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 0,15种测定元素均在推荐值(真实值)范围内,其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8%,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用于云南野生茯苓中矿质元素的测定。所测试野生茯苓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其中Ca(925.79μg/g)、K(370.42μg/g)、Mg(115.20μg/g)和Fe(115.80μg/g)的含量较高,有毒重金属As(0.04μg/g)和Pb(0.20μg/g)的含量均未超出GB 267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及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有毒重金属限量标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可以解释全部变量信息的77.55%,得出云南野生茯苓的特征元素为V、Fe、Li、As、Cs、Cr、Pb、Sr、Ca、Mn。聚类分析将所测元素分为3类,其中Fe、V、Li、Cs、As、Cr、Pb聚为一类,K、Rb、Zn、Mg、Cu、Mn聚为一类,Ca、Sr聚为一类,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一致。不同产地茯苓样品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矿质元素均存在很大差异,这可能是野生茯苓样品中矿质元素含量受云南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影响较大。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茯苓 矿质元素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长期和植株性别对工业大麻杆果胶含量及质量的影响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果胶是木质材料中关注较少的化学成分,为了确定果胶在生物质材料中粘结细胞的关键作用,以实现利用果胶酶进行纤维分离。按照称重法、造纸原料-果胶含量的国家标准(GB/T10742—2008)等测定方法,以工业大麻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生长期和植株性别中工业大麻杆的单株质量、果胶含量及果胶质量的变异特性。结果表明,大麻杆在整个生长周期19~186d内,果胶含量在19.74%~5.68%范围内变化,随着生长天数增加而降低(p<0.000 1);果胶质量随着生长天数的增加而增加(p<0.000 1),质量范围为0.02~22.88g;生长期相同时,雌株的果胶含量>雄株,约为0.1%~2.21%(p=0.000 5)。果胶主要存在于纤维胞间层和初生壁中,随着纤维细胞次生壁的逐步生成,果胶含量降低;但随着工业大麻秆生长期的延长,细胞数目的增加果胶质量增加。

关键词: 大麻杆 生长期 植株性别 果胶含量 果胶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UV-Vis结合HPLC FP对不同采收期傣药灯台叶的鉴别及品质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不同采收期灯台叶紫外-可见光谱指纹图谱及HPLC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不同采收期灯台叶进行快速鉴别和品质评价,确定最佳采收期,推动傣药现代化发展进程。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灯台叶紫外-可见光谱的最佳提取条件,采集12个月份灯台叶紫外光谱数据,平行3次,扣除背景8点平滑后倒入SIMCA-P+11.5进行主成分分析,以前三个主成分三维得分图快速鉴别不同采收期。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 C18(250×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B)-0.1%甲酸水(A)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min,5%B;5~35min,5%B→26%B;35~40min,26%B→56%B),流速1mL·min~(-1),进样量7μL,柱温30℃,检测波长287nm。不同采收期灯台叶紫外-可见光谱根据吸收峰位置及变化的幅度可以将光谱分为三段,第一段为235~400nm,第二段为400~500nm,第三段为500~800nm。第一段中吸收峰数目最多,主要集中在270,287和325nm,吸光度及其变化幅度最大,体现出不同月份光谱图的指纹特征。第二段吸收峰较少主要分布在410nm和464nm附近,吸光度及其变化较第一段减小。第三段图谱在665nm处均有一个较大吸收峰,吸光度无明显差异。将UV-Vis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不同月份样品在主成分得分图中离散分布,同一月份样品相对集中,可以将不同月份样品鉴别开。HPLC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可将不同采收期样品分为Ⅲ类,第Ⅰ类为3,4,5和7月份,第Ⅱ类为6,8和9月份,第Ⅲ类为10,11,12,1及2月。结合共有峰面积可以看出同一类样品化学成分含量相近,不同类之间差异较明显,第Ⅲ类样品化学成分含量最高。UV-Vis FP,HPLC FP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能快速鉴别不同采收期灯台叶并对其进行品质评价。灯台叶最佳采收期为10月至次年2月,即傣历中的冷季。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 HPLC指纹图谱 傣药 灯台叶 采收期 鉴别 质量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对火龙果不同批次果实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通过增施不同量的羊粪,研究其对不同批次果实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羊粪处理均提高了火龙果的产量和品质。以处理2效果最佳,对第2、第3批次的火龙果产量、表观性状和营养成分影响最显著。其中,第2批次单位面积产量处理2、处理3较对照分别提高52.32%、56.56%,第3批次单位面积产量处理2、处理3较对照分别提高59.87%、40.56%。增施羊粪均可增大果实的纵径、横径及果形指数,并提高了火龙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改善了果实的口味,其均以2.5 kg/桩复合肥+15 kg/桩羊粪处理2效果最佳。

关键词: 有机肥 火龙果 果实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