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687条记录
盐胁迫对黄花蒿生长及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黄花蒿植株进行Na Cl盐胁迫(2~8 g/L)处理一个月,分析植株生长、光合作用和抗氧化生理指标,考察盐胁迫对青蒿素合成及挥发性成分累积的影响。Na Cl盐胁迫可抑制黄花蒿植株的生长,引起叶片氧化损伤,同时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但盐胁迫诱导青蒿素含量提高44.3%,且主要挥发性代谢物成分如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白菖油萜、脱氧青蒿素、α-萜品醇的相对含量增加。盐胁迫是提高黄花蒿植株药用价值的栽培调节方法。

关键词: 黄花蒿 盐胁迫 生理活性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个东南亚引种芒果品种在云南的综合比较试验

南方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开展芒果品种综合比较试验,筛选适宜云南热区种植的芒果良种。【方法】于2006~2012年对从东南亚国家引入的四季芒、帕拉英达、圣德隆、缅2、缅3、索引达6个芒果品种在云南元江、保山、永德开展区域性试验,调查、分析其物候期、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结果】在3个种植区成熟期最早的均为圣德隆,四季芒和帕拉英达属中熟品种,成熟期最晚的是索引达、缅2和缅3。四季芒、帕拉英达、圣德隆进入盛产期后产量稳定在21000.0 kg/ha以上,缅2、缅3、索引达进入盛产期后产量不稳定,变幅分别为18003.0~18717.0、16728.0~19074.0和21879.0~25551.0 kg/ha,且存在大小年结果现象;四季芒、帕拉英达和圣德隆的可食率分别为85.13%、79.19%和79.2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8.9%、19.9%和25.0%,均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四季芒、帕拉英达和圣德隆的经济效益均在10.00万元/ha以上,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P<0.05)。【结论】四季芒、帕拉英达和圣德隆在云南元江、保山、永德3个地区均表现高产、稳产,品质好,果实较耐贮运,货架期较长,经济效益好等优点,适宜在上述3个地区推广种植;缅2、缅3不宜在云南元江、保山、永德县推广种植。

关键词: 芒果品种 引种 综合性状 东南亚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七对镉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富集特性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二年生三七为试验材料,水培条件下研究了镉胁迫(0,2.5,5,10μmol·L-1)对三七抗氧化酶系统和光合参数的影响及三七对镉的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2.5μmol·L-1镉处理可诱导SOD,POD,APX等酶活性的升高,10μmol·L-1镉处理则对SOD,POD,APX,CAT均产生抑制作用;镉处理对三七各部位CAT活性均具有抑制作用;三七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随镉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胞间CO2浓度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三七各器官镉含量表现为须根>剪口>主根>叶片>茎;叶,茎,剪口,须根,主根镉富集系数均随镉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各器官中镉含量与迁移系数均随镉处理浓度的升高而上升。综上所述,镉胁迫可对三七抗氧化酶系统和光合系统产生影响,三七对镉具有富集作用,应合理选择三七种植基地以减少对镉的吸收,合理选取三七入药部位,以降低镉摄入风险。

关键词: 三七 抗氧化酶 光合参数 富集系数 迁移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3年12月低温事件对昆明市主要小春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认识气候变暖背景下农业低温灾害的特点,从气象分析与农业灾情调查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2013年12月中旬昆明地区的严重低温灾害事件。结果表明,此次低温天气过程低温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广,是伴随降水、雪灾、强辐射降温、霜冻和冰冻多因素综合影响的"湿冷型"低温灾害,它和1999年12月发生的"干冷型"严重低温霜冻是最近39 a来危害昆明市农业最大的2次冬春季极端低温事件;这意味着气候变暖背景下云南低纬高原地区极端低温事件的频率和危害加大。分析显示了不同发育期的蚕豆遭受的3个冷冻害等级与低温强度的对应关系,低温霜冻对花期蚕豆危害大(主要造成空秕荚率大增和株籽粒数大减)并导致减产,对分蘖后期至拔节初期小麦危害相对较小;作物遭受的冷冻害程度与降温程度和低温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关系;高湿度、积雪、和较长时间的冰冻可加重低温天气对农作物的危害。

关键词: 低温冰雪冻害 灾情调查 冬植作物 冷冻害 昆明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南越桔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江南越桔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其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WPS+6-BA 3.0 mg/L+NAA 0.2 mg/L+蔗糖20 g/L为诱导丛生芽较佳的启动培养基;WPS+ZT 1.0 mg/L+6-BA 0.2 mg/L+NAA 0.5 mg/L+蔗糖30 g/L为组培苗叶片诱导不定芽增殖较佳的培养基;1/2MS+IBA 0.2 mg/L+NAA 0.5 mg/L+活性炭3.5 mg/L为丛生芽生根较佳的培养基。

关键词: 江南越桔 不定芽 组织培养 正交实验 方差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田间条件下不同组配钝化剂对玉米(Zea mays)吸收Cd、As和Pb影响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4种钝化材料(硅藻土、生物炭、沸石粉和石灰)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配施处理对玉米(Zea mays)籽粒吸收Cd、As和Pb与土壤有效态Cd、As和Pb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钝化修复效果最佳的组配钝化剂。结果表明,(1)施用钝化剂均能有效促进玉米生长,增加植株株高、叶面积、玉米地上部与地下部质量,显著提高玉米产量。(2)不同处理均能明显降低土壤Cd、As和Pb有效态含量。其中,BLD处理对土壤有效态Cd降低效果最明显,YR+BLZ处理次之,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效态Cd分别降低71.00%和67.85%;BDZ处理对土壤有效态As含量降低效果最明显,其次为BLD处理,较对照分别降低65.63%和59.73%;YR+BLD处理对土壤有效态Pb含量降低效果最好,BDZ处理次之,有效态Pb含量较对照分别降低70.64%和69.64%。(3)不同处理对玉米籽粒吸收和积累Cd、As和Pb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导致玉米籽粒Cd含量降低82.63%~89.17%,As含量降低27.58%~49.47%和Pb含量降低9.64%~46.86%。(4)施用钝化剂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 H值,其中BLD、YR+BLD、JD+BLD处理的p H值升高效果最为明显,较对照分别提高1.05、1.04和1.04个单位;施用钝化剂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YR+BDZ和YR+BLD处理有机质含量较高,较对照分别提高54.68%和46.04%,本试验结果表明,在钝化修复镉砷复合污染的旱地土壤时,低累积玉米品种与组配钝化剂联合使用能够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

关键词: 组配钝化剂 重金属 有效性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Oryzalin诱导短葶飞蓬染色体加倍与三倍体创制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短葶飞蓬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60和90μM的oryzalin水溶液分别浸泡处理种子24、48、72 h,诱导染色体加倍,并用染色体加倍的四倍体变异植株与二倍体植株杂交,获得三倍体。结果表明,依据气孔大小,采用60和90μM的oryzalin水溶液分别浸泡处理种子24、48、72 h,可使不同程度诱导染色体加倍,变异率为12.81%~24.62%,其中90μM的oryzalin水溶液浸泡处理种子72 h诱变率最高;采用四倍体变异植株与二倍体杂交,结实率显著下降,千粒重增加;通过染色体计数和流式细胞分析,在杂交后代植株中发现0.00%~100.00%不同比例的三倍体(2n=3x=27)。

关键词: 短葶飞蓬 Oryzalin 染色体加倍 三倍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氮肥对杂交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杂交水稻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9个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在无氮肥和施氮肥(225 kg/hm2纯N)2种条件下研究氮肥对杂交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氮肥的敏感性不同,Y两优1号、准两优527、冈优725、云光14、两优培九、Ⅱ优838、云优1981施氮肥后产量增加达显著水平,两优2186、云优1973施氮肥后增产未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无氮肥条件下,单株有效穗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施氮条件下,单株有效穗、结实率与产量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在无氮肥条件下,单株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应依靠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提高产量;施氮条件下,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说明氮肥能促进每穗总粒数增加,从而提高产量。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氮肥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田间常见8种有害蝽类若虫龄期的区分

植物保护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采集了田间常见的8种有害蝽类,华麦蝽(Aelia nasuta Wagner)、斑须蝽[Dolycoris baccarum(Linn.)]、菜蝽[Eurydema dominulus(Scopoli)]、横纹菜蝽(Eurydema gebleri Kolenati)、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Stl)]、二星蝽[Stollia guttiger(Thunberg)]、红脊长蝽[Tropidothorax elegans(Distant)]和瘤缘蝽[Acanthocoris scaber(Linn.)]。经过室内饲养获得其1~5龄若虫及成虫。通过对不同龄期若虫形态特征的比较形态学研究,确定了不同龄期若虫的鉴别特征,特别是低龄若虫的识别特征。

关键词: 蝽类 龄期 若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普洱茶中氟虫腈及其类似物残留

农药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TPT固相萃取柱,对普洱茶中的氟虫腈及其类似物残留进行提取和净化,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普洱茶样品经过水润湿后,采用乙腈作为提取溶剂,提取液经TPT固相萃取柱净化后进样分析,采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外标法定量。[结果]氟虫腈及其类似物在0.05~5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经过TPT固相萃取柱的净化后,氟虫腈及其类似物检出限都为0.003μg/kg,在0.05μg/kg添加质量分数下平均回收率范围为93.4%~97.1%,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5.5%~7.1%。[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能够有效去除普洱茶中的干扰物质,适于普洱茶中氟虫腈及其类似物的测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氟虫腈 类似物 普洱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