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687条记录
不同环境条件下水稻耐冷相关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冷敏感的日本粳稻品种十和田与强耐冷的云南地方粳稻品种昆明小白谷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225个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含132个SSR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主穗和分蘖穗的特定结实率、单株结实率、穗长和株高在5种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QTL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云南省弥勒县(2012,正常生长环境)、嵩明县(2012,2013,自然低温胁迫环境)、丽江市(2012,2013,自然低温胁迫环境)5种环境条件下,主穗和分蘖穗中共检测到58个QTL,分布于第1~11染色体上,单个QTL对表型的贡献率在2.74%~18.43%之间。其中,仅在主穗中被检测到的QTL有24个,仅在分蘖穗中被检测到的QTL有16个,主穗和分蘖穗中同时被检测到的QTL有18个。在两种及其以上环境能重复检出的QTL 17个,但没有1个QTL在5种环境中均能检测到,表明数量性状基因的表达易受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水稻 不同环境条件 耐冷相关农艺性状 QTL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外光谱结合判别分析对滇重楼生长年限的鉴别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滇重楼生长年限的鉴别方法,为滇重楼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测试了同一产地7种不同生长年限的68株重楼主根木质部和表皮样品的红外光谱,利用Omnic8.0软件计算样品的二阶导数光谱和四阶导数光谱,分别以主根木质部和表皮在1 800~900 cm-1的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四阶导数红外光谱数据为样品特征,采用Mahalanbis距离逐步判别分析法,依据Fisher线性判别准则建立重楼生长年限的判别模型,对未知生长年限的样品进行鉴别比较。结果:四阶导数光谱比其他级别的光谱鉴别效果好,表皮光谱比木质部光谱的鉴别效果好;利用表皮的四阶导数光谱数据建立判别分析模型对重楼的生长年限进行鉴别时,训练样本回判正确率100%,测试样本预测正确率78.6%,总正确率95.6%。结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逐步判别分析法可鉴别重楼的生长年限,为生产实践中预测重楼的生长年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 红外光谱 判别分析 重楼 生长年限 木质部 表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素对不同基因型甘蔗生长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方法,以ROC22、云蔗06–407、云蔗05–211为试验材料,研究磷素(磷浓度分别为0.2、1 000μmol/L,分别记为P1、P2)对3个甘蔗品种(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1处理下,云蔗06–407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直径、根体积、茎径、冠鲜重、冠干重比P2处理分别增加了19.50%、31.63%、11.11%、42.25%、14.21%、39.99%和36.31%,ROC22、云蔗05–211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茎径、冠鲜重、冠干重均低于P2处理;在P2处理下,ROC22具有较高的磷利用效率,在P1和P2处理下,云蔗06–407的磷利用效率均较高。综合分析结果表明,P1处理下,云蔗06–407的根系和地上部生长较好;P2处理下,ROC22、云蔗05–211的根系和地上部生长较好。

关键词: 甘蔗 根系形态 磷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尤力克柠檬上一种新病害的生物学特性及RT-PCR检测

植物保护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我国云南瑞丽市的一果园尤里克柠檬上出现一种引起叶片皱缩、反卷或呈船形,叶背水浸状、侧脉脉明、黄化的柑橘新病害。为明确该病害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通过田间观察、病样接种、电镜观察,并基于柑橘黄脉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外壳蛋白基因设计引物对病样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该病是一种嫁接传染性病害,能侵染柠檬和酸橙品种且症状明显,并能摩擦接种到辣椒和豇豆等草本植物。该病发病最适温度为18~24℃。春梢嫩叶症状表现明显,夏梢和秋梢基本不表现症状,而晚秋梢也表现出较春梢稍弱的典型症状。引致该病的病毒为(13~15)nm×(400~1 000)nm大小的联合丝状病毒。RT-PCR扩增产物为614 bp,且其与CYVCV外壳蛋白序列相似性达97%以上,表明该病害是由CYVCV引起的柑橘黄脉病,并初步建立了该病的RT-PCR检测技术。

关键词: 柠檬 柑橘黄脉病 生物学特性 嫁接传播 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胚种传染性与蚕桑质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据报道,菜粉蝶微孢子虫能感染家蚕并对家蚕生理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年来,笔者对家蚕各级原种、1代杂交种进行母蛾镜检发现椭圆形偏细的微孢子虫,而且检出率极高,其形态大小与家蚕微孢子虫存在一定差异,即长轴与家蚕微孢子虫长轴相当,而短轴偏短。经显微镜观察测量发现,该微孢子虫形态呈椭圆形,大小平均(3.52±0.38)μm×(1.52±0.13)μm,与野外菜粉蝶寄生的微孢子虫形态相似,大小、体积、长短轴比相当。同一地理位置野外分离得到的微孢子虫与家蚕寄生微孢子虫亲缘关系较近,对家蚕的胚种传染性如何?为了进一步弄清楚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的危害情况,对正常家蚕添食当地桑园收集纯化的菜粉蝶微孢子虫,分析微孢子虫对当代蚕和子代蚕的胚种传染性,并综合评价菜粉蝶微孢子虫对蚕桑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感染微孢子虫的家蚕生长发育正常并能完成其生活世代,对体质、茧质、卵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对种茧育母蛾检验毒率的判定影响很大。

关键词: 菜粉蝶 微孢子虫 家蚕 胚种传染性 蚕桑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族彝族农业生物资源调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选取有代表性的3个乡9个村对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族、彝族的农业生物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和收集,共收集与当地民族生活、生产和民族文化密切相关的农业生物资源341份,其中粮食作物资源139份,果树资源(含野生种类)35份,蔬菜资源(含野生种类)55份,药用植物资源56份,饲用资源56份。详细整理分析了调查、收集到的资源的种类和利用价值,并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具体建议。同时对当地的农业生物资源现状和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制订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特有农业生物资源有效保护与高效利用发展战略提供基础数据和研究材料。

关键词: 哈尼族 彝族 农业生物资源 调查 云南

韭菜等4种植物水提液和碎屑对三七生长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了解韭菜、蕨、金荞麦和苜蓿对三七苗生长的影响,从而明确其是否能用于三七根腐病防治试验。分别用韭菜、蕨、金荞麦和苜蓿的水提液及其碎屑处理2年生盆栽三七,连续3个月对三七苗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四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蕨水提液对三七茎干的增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株高和叶片生长无抑制作用;韭菜碎屑在施用初期对三七茎干的增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用2个月后这种抑制作用会逐渐减弱。金荞麦和苜蓿处理不会对三七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韭菜、金荞麦和苜蓿可用于三七根腐病生物防治筛选试验。

关键词: 三七 韭菜 金荞麦 苜蓿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LIMEX和ArcGIS预测红火蚁在云南的潜在适生区

植物检疫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杂食性土栖蚁类害虫,在国际上被列为极具破坏性和攻击性的一种入侵生物。本文采用CLIMEX模型与Arc GIS分析相结合的预测方法,通过确定红火蚁的CLIMEX气候适应性参数,分析了红火蚁在云南的潜在适生范围,结合云南省地形高程图,将红火蚁在云南的适生性分为5个等级:非适生区、低度适生区、中低度适生区、中度适生区、高度适生区。预测结果表明,滇西南的澜沧、景洪、勐腊以及瑞丽是红火蚁在云南定殖扩散的高度适生区;滇东南除砚山、文山属于中度适生区外,其余地区属于红火蚁定殖的中低度适生区;滇中除了低热河谷地带的元谋属于中度适生区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属于中低度适生区;滇北的局部干热河谷地带属于低度适生区,德钦、中甸、维西和昭通等高海拔地区为红火蚁的非适生区。根据适生性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红火蚁不同类别的适生区应采取的检疫措施,可为相关部门开展云南省红火蚁的检疫与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火蚁 CLIMEX GIS 云南省地形高程 适生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外光谱在滇龙胆干燥方法选择上的应用

时珍国医国药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滇龙胆的最佳干燥方法。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晒干(GZCK)、发汗干燥(FZ)、45℃烘箱干燥(HZ45)、微波干燥(WZ)及室内阴干(YG)5种干燥方法处理的45份滇龙胆样品进行分析。结果精密度、稳定性及重现性试验的匹配值在99.33~99.90之间,RSD≤0.01%,表明该法稳定可靠。谱峰比较发现,晒干处理样品在龙胆苦苷的两个主要特征吸收峰1 611和1 075 cm-1附近吸光度值比其它干燥处理的高,表明晒干有利于滇龙胆中龙胆苦苷的保留。原始光谱经自动平滑+自动基线校正+Norris平滑(5∶5)+二阶求导预处理并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结果显示同一干燥处理的样品相对聚集,判别效果较好。谱图检索显示相同干燥方法处理的样品匹配正确率为93.3%,表明该法用于分析不同干燥方法的滇龙胆样品效果较理想。结论晒干是滇龙胆的最佳干燥方法。该法可直观有效地评价中药干燥方法的优劣。

关键词: 滇龙胆 干燥方法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谱图检索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品种高产潜力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均匀设计方法,研究了在云南不同生态条件下氮肥施用方式和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新品种(云瑞8号、云瑞6号、云瑞88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水平和经济性状不同。高密度不影响品种特有的株高、穗位高和穗位系数,茎粗、叶宽随密度增加而显著减小。3个品种的穗长、行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大显著减少,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增高。高密度对穗部性状造成了不利影响,而高密度的增产效应补偿了密度对穗部性状的不利影响。控制施肥时间和施肥空间(时空)的施肥方式,施用较少的氮肥即可有效的增加产量。云瑞88号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耐密植性,为3个品种中最具潜力的高产品种,应大力推广种植。

关键词: 玉米 生态条件 种植密度 氮肥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