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687条记录
林药复合栽培滇龙胆HPLC指纹图谱计量特征与质量评价

中国药学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不同栽培模式滇龙胆的HPLC指纹图谱,对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和当药苷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对林药复合栽培滇龙胆资源进行评价。方法色谱柱为岛津Shim-pack VP-ODS液相色谱柱(4.6 mm×150mm,5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和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1.00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41 nm,进样量10μL。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包括:系统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变量投影重要性准则。结果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当药苷和马钱苷酸在10~4 000μg·m L-1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2~0.999 9;4种化学成分精密度的RSD分别为0.87%,2.1%,0.90%和2.4%;重复性实验的RSD分别为0.97%,1.9%,2.0%和2.2%;稳定性实验的RSD均小于2.2%;加样回收率在97.12%~103.81%之间,RSD在0.71%~2.0%之间。指纹图谱相似性分析显示多数样品相似性系数大于0.970,不同栽培模式的70份样品化学成分种类相似,含量有明显变化;栽培药材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马钱苷酸>当药苷,龙胆苦苷计量特征与其余3种活性成分差别较大。滇龙胆与尼泊尔桤木复合栽培模式下,药材4种化学成分总含量最高;与核桃树复合栽培有利于马钱苷酸的积累,与桉树复合栽培有利于獐牙菜苦苷的积累,与杉木复合栽培有利于当药苷的积累。以上结果表明,针对不同化学成分,应有多种最佳栽培模式。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变量投影重要性准则研究显示,龙胆苦苷(VIP=1.513),獐牙菜苦苷(VIP=1.208)和保留时间在10 min后的化学成分对药材栽培模式的区分具有显著贡献。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可为滇龙胆林药复合栽培最佳模式的选择及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滇龙胆 复合栽培 指纹图谱 计量特征 质量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蜂一代杂交种蜂王浆生产性能形态学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美意种王和蜂王浆高产2个西方蜜蜂品种为亲本,对其杂交一代蜂王浆生产性能形态学进行分析研究,测定了正反交西蜂一代杂交种工蜂的咽下腺长度和重量、工蜂体重和头重。结果表明,同一工蜂的左、右两条咽下腺长度、重量差异均不显著;正交种和反交种工蜂体重分别是0.119 3 g和0.114 5 g,二者差异显著;工蜂头重正交种为0.013 5 g,反交种为0.012 9 g,二者差异显著;工蜂咽下腺长度正交种为12.51 mm,反交种为11.21 mm,二者差异极显著;工蜂咽下腺重量正交种为0.001 3 g,反交种为0.0012 g,二者差异不显著;试验蜂群正交种和反交种蜂王浆产量分别是128.2 g和68.37 g,二者差异显著,说明工蜂咽下腺长度与蜂王浆产量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 西蜂 杂交一代 蜂王浆 咽下腺 形态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蓖麻SnRK2基因家族的鉴定和特征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nRK2是一类植物特有的Ser/Thr类蛋白激酶。为研究其在蓖麻抗逆过程中的作用,基于蓖麻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了6个蓖麻SnRK2蛋白激酶成员。分析发现这些蛋白具有亲水性属性,基因结构分析表明,植物SnRK2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具有很高的保守性;系统与进化分析发现植物SnRK2蛋白在单、双子叶植物中分化显著,可能是独立演化的结果。高通量RNA-seq测序结果显示,大部分SnRK2基因在检测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不同组织间或种子发育的不同阶段没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外源ABA处理种子后,Group 2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进一步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外源(100μmol/L)ABA、(250mmol/L)Na Cl和(4℃)冷胁迫处理的幼苗,发现Group 2中的基因29908.m006067被这3种胁迫强烈激活,基因29772.m000313对ABA和冷胁迫有较强的响应。

关键词: 蓖麻 SnRK2 蛋白激酶 ABA Na Cl 冷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大叶种矮化密植茶园放养后茶叶品质变化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矮化密植放养半年、放养4年与常规生产茶叶感官品质、品质成分改变程度分析,认为常规生产茶树经过放养处理茶叶的感官品质都有提高,品质成分变化的共同点是咖啡碱含量明显增长。覆荫树下放养半年及放养4年处理的感官特征是口腔内苦涩能退化干净,其品质成分变化特点除咖啡碱明显增长之外,EGC、C也有明显增长;而没有生态覆荫处理的2个对照叶底,都呈现压重易烂的特征;放养4年处理茶叶,感官品质味浓协调,品质成分除了咖啡碱、EGC、C明显增长外,EC、ECG、儿茶素总量也在明显增加,品质大幅提高的原因是因为茶树高至2~4 m,初具林地生态环境特点,改善了茶叶萌发的光、温、湿小环境;从云南大叶种茶树发源于亚热带原始森林中下层,具有植物学耐荫性的特性出发,建议在部分区域将大叶种茶园发展成林-茶产业,或者将大叶种茶树作为林产业发展的下木树种与林产业共发展,构造云南"茶在林中,林中有茶"林-茶产业发展的模式,提升云南茶产业竞争力,提高云南林业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功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平衡。

关键词: 茶树放养 茶叶品质 大叶种茶树 林-茶产业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胆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的比较研究

药物分析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龙胆炮制前后无机成分与有机成分的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为进一步讨论龙胆药材的炮制方法与其功效的相关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测定生龙胆药材及其炮制后无机成分[硼(B)、钡(Ba)、钙(Ca)、钴(Co)、铬(Cr)、铜(Cu)、锂(Li)、镁(Mg)、钠(Na)、镍(Ni)、锶(Sr)、锌(Zn)]与有机成分(当药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和马钱苷酸)含量。结果:生龙胆炮制后B、Li、Mg、Na、Ni和Sr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有害元素Cr和Zn含量有降低趋势。当药苷含量高低依次为生龙胆>酒龙胆>龙胆对照品>醋龙胆>盐龙胆,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马钱苷酸含量高低依次为生龙胆>龙胆对照品>酒龙胆>醋龙胆>盐龙胆。相关性分析表明4种有机成分含量与无机元素,特别是含量升高的元素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初加工和炮制后龙胆化学成分含量发生明显变化,且其有机成分与无机成分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关键词: 龙胆药材加工 炮制前后成分比较 硼(B) 钡(Ba) 钙(Ca) 钴(Co) 铬(Cr) 铜(Cu) 锂(Li) 镁(Mg) 钠(Na) 镍(Ni) 锶(Sr) 锌(Zn) 当药苷 龙胆苦苷 獐牙菜苦苷 马钱苷酸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方蜜蜂“蜜粉高产”蜂种区域适应性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对西方蜜蜂"蜜粉高产"蜂种进行区域适应性分析,将"蜜粉高产"蜂种从吉林养蜂研究所引入云南省红河蜜蜂综合试验站西方蜜蜂示范蜂场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蜂群,通过在当地饲养,观测其综合情况,研究其繁蜂生产性能。结果表明:"蜜粉高产"种蜂王能成功融入西方蜜蜂蜂群,蜂王产卵正常,工蜂数量不断增加,"蜜粉高产"蜂种群的产卵、孵蛹、成蜂率和产蜜率高于西方蜜蜂蜂群。

关键词: 西方蜜蜂 蜂种 环境 生物学特性 区域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热河谷植物化学计量特征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植物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了解植物化学计量学特征对生物量变化的响应机制对预测全球变化下植物生产力以及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干热河谷地区植物化学计量学塑性变化与植物生物量变化的关系,该研究以当地的典型燥红土为基质,观察水分、养分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6种植物的生长的促进作用,并分析这种作用与植物化学计量学特征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水分、养分、物种及其二元交互作用对植物生长具有显著的作用。养分添加处理增加了32.55%的生物量,高频次水分处理增加了31.35%的生物量,水分与养分复合处理下生物量增加了110.60%。植物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变化与植物生物量对处理的响应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植物总体K:Ca、K:Mg、K:Mn、K:Zn、Mg:Mn的变化与植物生物量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水分和养分处理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影响了植物养分的平衡,主要的变化趋势是高含量元素与低含量元素的计量比随着生物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此外,相对于植物生物量变化,处理类型和物种因素对多数化学计量学特征变化无显著影响,表明水分和养分处理对化学计量学的影响具有相同的驱动机制,即通过生物量变化最终影响化学计量学变化。植物生物量对水分和养分的响应可对植物化学计量学特征以及生态系统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 可塑性 生物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两系杂交稻云两优144的选育及其在越南北部的试验试种研究

种子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两优144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外引优质不育系2301S与自育优质强恢复系云R 144组配而成的优质两系杂交籼稻组合。2013年被引到越南北部地区进行了两季的多点试验示范,表现出高产、优质、抗倒伏、抗病虫害等特点。本试验总结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和在越南北部地区试验试种结果。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云两优144 试验试种 越南北部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安龙县少数民族特色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安龙县是贵州特色农业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的代表地区之一,开展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状况的调查具有重要意义。采取专业组队、查阅文献、地方座谈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该县4个乡镇9个村的特色农业生物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采集220份当地特色资源及其地理生态信息。并对当地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消长情况以及收集品的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为安龙县特色农业生物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开发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业生物资源 少数民族地区 保护与利用 安龙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甘膦异丙胺盐杀灭香蕉病毒病植株的研究

植物保护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比较了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喷雾、假茎注射和叶鞘点滴3种施用方法对香蕉病毒病病株的灭除效果。结果表明:(1)香蕉假茎注射3、5和10mL草甘膦异丙胺盐,随着注射剂量的增加,香蕉株高抑制率、叶片死亡率、植株枯死率增加,注射10mL,药后30d的植株死亡率为90.0%,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2)草甘膦异丙胺盐稀释成200倍液喷雾处理香蕉,药后30d,植株枯死率达93.3%,显著高于300、400倍液处理。(3)3种使用方法比较,药后15d,喷雾法处理的叶片、植株枯死率显著高于假茎注射和叶鞘点滴法,而对株高抑制率差异不显著,药后30d,3种使用方法的灭除效果等于或高于90.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考虑操作的方便,叶鞘点滴法和假茎注射法可作为防除感染病毒病香蕉植株的高效使用方法,注射和点滴剂量为10mL。

关键词: 草甘膦异丙胺盐 喷雾 假茎注射 叶鞘点滴 枯死率 抑制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