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砷在药用植物三七根部组织及其亚细胞分布特征
《植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SRXRF)与亚细胞分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细胞组织微区及亚细胞分布层面首次揭示了药用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受砷(As)的毒害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三七根部的As元素多集中在表皮组织中,且有向维管束运转的趋势;细胞液是As主要富集的亚细胞组分,用20 mg·L~(-1)As处理的三七细胞液中As含量约为不加As的200倍;分析三七主根亚细胞组分的As含量与营养液As浓度的曲线拟合方程,确定了营养液As浓度直接影响细胞液组分的As含量;各组分所占比例从大到小表现为:细胞液>细胞壁>细胞质,20 mg·L~(-1)As处理的细胞液中砷含量约占三组分总量的65.78%,达到最高比例,细胞壁和细胞器中则始终维持较低的砷浓度。
关键词: 三七 砷 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 亚细胞分布


丁醚脲、溴虫腈与苯丁锡不同组合物对家蚕的联合毒性
《农药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对朱砂叶螨具有显著增效作用的丁醚脲+溴虫腈、丁醚脲+苯丁锡、苯丁锡+溴虫腈及丁醚脲+苯丁锡+溴虫腈不同配比混剂对家蚕的毒性。[方法]以食下毒叶法评价了各配比混剂对3龄和4龄起蚕的急性毒性。[结果]92.5%~95.0%丁醚脲与5.0%~7.5%溴虫腈混剂、53.5%~94.3%丁醚脲与5.7%~46.5%苯丁锡混剂及35.0%~78.4%丁醚脲、18.8%~62.9%苯丁锡与2.1%~7.8%溴虫腈混剂对3龄和4龄起蚕的联合毒性为中等毒级,联合作用系数介于0.5~2.6之间,表现为相加作用,即未增加毒性;85%~88%苯丁锡与12%~15%溴虫腈混剂的联合作用系数显著大于2.6,表现为增效作用,即增加了对家蚕的毒性。[结论]丁醚脲+溴虫腈、丁醚脲+苯丁锡及丁醚脲+苯丁锡+溴虫腈混剂在增强杀螨作用的同时,未增加对家蚕的毒性,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价值。


蓖麻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NpSWP12基因的克隆分析与原核表达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并表达蓖麻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NpSWP12。方法根据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数据库信息设计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得到蓖麻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NpSWP12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NpSWP12的基因与蛋白序列进行分析与结构功能预测。将该蛋白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转化表达载体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菌株,经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蓖麻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NpSWP12基因长687bp,编码228个氨基酸残基(基因登录号:KT287071),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单位为26.6ku,等电点(pI)为5.96。蓖麻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NpSWP12基因结构为单外显子结构,编码的蛋白中α螺旋占77.19%。该编码蛋白含有1个BAR结构域(Bin/Aphiphysin/Rvs domain),属BAR结构域蛋白质超家族成员。NpSWP12与家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NbSWP12核苷酸序列序列相似性为95.2%,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6.9%。表达载体NpSWP12/pET-30a(+)转入BL21(DE3)菌株,IPTG诱导,得到的重组蛋白rNpSWP12与理论蛋白分子质量大小(30ku)相符。Western blot鉴定。结论成功克隆了蓖麻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NpSWP12基因,构建的NpSWP12/pET-30a(+)重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预期分子质量的融合蛋白,该蛋白能被相应抗体识别,为进一步研究NpSWP12的细胞定位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多汁乳菇菌丝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食用菌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采自云南玉龙雪山保护区野生多汁乳菇(Lactarius volemu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碳源中,以葡萄糖和蔗糖对多汁乳菇菌丝生长最为有利;供试氮源中,生长最好的是蛋白胨和牛肉膏;适宜pH为6,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25℃时菌丝生长快、生长势强。


甘蔗生长模型研究进展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生长模型在农业生态研究、作物管理、产量预测以及农业技术推广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甘蔗作物生长模型的研究与发展进行综述和回顾,对应用最广泛的2个主要模型(澳大利亚APSIM–Sugarcane和南非CANEGRO)的优势及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AUSCANE和QCANE等其他甘蔗模型作了介绍。对甘蔗模型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甘蔗 作物生长模型 APSIM–Sugarcane CANEGRO


野生和栽培巨大口蘑的红外光谱分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采集58份巨大口蘑样品的红外光谱,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去除光谱噪音明显部分,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红外图谱具有差异,主要吸收峰有2295、2851、1652、1149、1075、1030、995和807 cm-1.在500-3000cm-1波段范围内,用原始光谱结合标准正态变量校正法,能够对野生和栽培样品菌盖和菌柄校正集、预测集的样品进行正确识别.表明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结合判别分析法对野生和栽培巨大口蘑进行鉴别,方法简便,结果可靠.


金沙江构树不同规格整地造林生长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金沙江流域红皮构树品种的生长规律和探索适宜的构树造林方法,比较了3种不同规格整地造林的生长差异,分析了7年生构树的各项生长指标。结果表明,红皮构树在3种不同规格整地条件下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在短周期培育中应采用小规格定植穴造林,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红皮构树生长呈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规律,可划分为生长初期、速生期、生长后期3个阶段,根据其树皮纤维3~5年生时质量最优,且砍伐后树桩能快速萌发新枝,短周期内能连续收获的特点,确定3~5年为构树短周期培育年限,此时砍伐利用可获取较高的年收益率;获得了红构高生长、地径、冠幅的拟合方程,可作为金沙江流域上段红皮构树的生长趋势预测方程;金沙江红皮构树品种生长快,树干高大通直,构皮纤维含量高,可推荐为构树优良品种。


四种植物提取物对烟草赤星病菌抑菌活性研究
《北方园艺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烟草赤星病菌为供试靶标,采用孢子萌发及生长速率测定法,对华山姜、毗黎勒、团花树和金钮扣的95%乙醇粗提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终浓度为200μg/mL下,华山姜对该菌的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72%、53%,其次为毗黎勒。团花树和金钮扣只对该菌的孢子萌发有低抑制活性。因此,华山姜对烟草赤星病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显著优于另外3种提取物,与75%百菌清WP阳性对照在相同浓度下达到同一显著水平。


社区档案工作的管理与探索
《兰台世界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最近几年以来,随着城市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社区的概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认识到,社区建设和管理在城市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作为记录和反映社区建设全过程的社区档案,是社区运行管理和发展的重要依据,为社区活动提供着智力支持和有效信息,成为社区建设和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管好用好社区档案,对提升社区规范化管理,完美社区各项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滇东南富宁稻纵卷叶螟的迁入过程与虫源地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纵卷叶螟是滇东南稻区常年为害较重的水稻迁飞性害虫之一。为了阐明影响稻纵卷叶螟在富宁大规模集中降落的关键天气学因子,通过HYSPLIT轨迹数值模拟平台、天气学背景分析软件GRADs,结合当地水稻生育期情况对富宁站2007年5月30日以及2009年5月21日出现的2次田间赶蛾高峰的迁入过程及虫源地进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5月30日富宁田间出现的稻纵卷叶螟迁入种群直接来自越南红河三角洲,2009年5月21日富宁的迁入种群主要来自桂西南稻区;持续的偏南暖湿气流与降水是造成稻纵卷叶螟种群5月份在富宁大规模迁入和集中降落的关键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