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687条记录
干热河谷不同活跃度冲沟土体抗剪强度分异及理化性质

水土保持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活跃冲沟、半活跃冲沟和稳定冲沟3类典型发育的冲沟,探明不同活跃程度冲沟的侵蚀分异情况。结果表明:(1)不同活跃程度冲沟的容重、砂粒含量大致表现为活跃冲沟>半活跃冲沟>稳定冲沟;土体总孔隙度、田间持水率、粘粒含量、粉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则呈相反趋势。(2)土体的平均内摩擦角φ随着冲沟发育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平均粘聚力C随着冲沟发育程度的增加而降低。(3)活跃冲沟容重、总孔隙度与土体抗剪强度呈较好的线性拟合关系;半活跃冲沟的土体抗剪强度与相关理化性质无明显线性关系;稳定冲沟中,有机质、粘粒和粉粒与土体抗剪强度呈线性正相关,与砂粒含量无明显线性关系。不同活跃程度冲沟的土体抗剪强度大致表现随容重、有机质的增高而增强,随总孔隙度的增大而减小,与田间持水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4)主成分分析中,田间持水率和土体的机械组成是影响活跃冲沟抗剪强度的重要因子;田间持水率、土体机械组成和有机质是影响半活跃冲沟的重要因子;容重、机械组成和有机质是影响稳定冲沟土体抗剪强度的重要因子。

关键词: 土体抗剪强度 冲沟类型 干热河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榴枯萎病、芋头黑腐病病原拮抗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长喙壳引起的石榴枯萎病、芋头黑腐病发生广泛,危害严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寻找对环境友好的生防真菌,为蒙自甘薯长喙壳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采用梯度稀释涂布法筛选到石榴根际土壤真菌99株,进而利用对峙培养法得到5株拮抗石榴枯萎病病原甘薯长喙壳的菌株:HCAF-02节卵孢属(Oospora sp.)、HCAF-19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sp.)、HCAF-33木霉属(Trichoderma sp.)、HCAF-54褐孢霉属(Fulvia sp.)、DCAF-42葡孢霉属(Botryosporium sp.),其中菌株HCAF-02节卵孢属(Oospora sp.);HCAF-19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sp.);HCA-54褐孢霉属(Fulvia sp.)同时拮抗芋头黑腐病原甘薯长喙壳。菌株HCAF-02、HCAF-19具有高拮抗活性,具备防治蒙自石榴、芋头甘薯长喙壳病害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石榴枯萎病 芋头黑腐病 甘薯长喙壳 拮抗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丽江新团黑谷近等基因系孕穗期耐冷性生化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鉴定水稻孕穗期耐冷种质资源的生化指标,以云南孕穗期耐冷标准品种昆明小白谷、丽粳2号和半节芒及粳稻近等基因系(十和田4//丽江新团黑谷/十和田)的BC4F8、BC4F9群体105个家系及亲本为材料,在大田冷水胁迫及正常温度条件下,连续在2011年和2012年于水稻孕穗期分别测定剑叶、花药和籽粒的26个生化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逐步回归分析和K-means聚类法进行指标筛选及耐冷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剑叶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叶绿素c、POD活性、游离氨基酸,以及剑叶和花药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CAT活性、抗坏血酸、游离脯氨酸和籽粒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蛋白质和γ-氨基丁酸含量对耐冷性影响显著,可作为穗期耐冷性鉴定综合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获得低温胁迫下以剑叶、花药和籽粒中各生化性状为对象的综合耐冷D值,用K-means聚类法对各D值进行联合聚类,可将丽江新团黑谷NILs的105个株系划分为3类,其中强耐冷株系32株,中度耐冷10株,弱耐冷63株。

关键词: 水稻 近等基因系 孕穗期耐冷性 生化鉴定指标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耕作措施对成都平原稻麦轮作区土壤蓄水抗蚀性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蓄水抗蚀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麦稻双旋+稻麦秸秆不还田(非保护性耕作对照,CK),麦稻双免+稻麦秸秆还田(WRNT),麦免+稻旋+小麦秸秆还田(WNRCT)和麦稻垄作+稻麦秸秆还田(WRRT)4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保护性耕作加强了0~10cm土层的蓄水能力;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蓄水能力与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呈显著负相关,抗蚀性与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免耕显著提高了土壤抗蚀性K值和抗蚀性指数。不同耕作措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小麦产量以麦免+稻旋处理最高,但小麦的稳产性以麦稻垄作+水稻秸秆还田处理最高,麦稻双免次之。不同耕作措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水稻产量及产量稳定性都以麦免+稻旋最高。不同的耕作措施对土壤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蓄水抗蚀性 稻麦轮作

元江干热河谷火龙果生产系统年度养分分配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元江干热河谷坝区和山地火龙果不同种植地块单元进行土壤取样养分检测和养分年度管理投入状况调查,结合火龙果枝条和果实年度生物量进行年度养分需求和利用效率计算。结果表明,在火龙果年度生产过程中:年度养分投入为纯氮1500 kg/hm2、纯磷300 kg/hm2、纯钾1 575 kg/hm2;元江干热河谷火龙果生产土壤有机质含量、总氮、总磷、有效磷含量水平表现为2级、总钾和水解性有效氮含量表现为3级、有效钾含量为1级;养分利用效率氮磷钾分别为:7.07%、7.35%、13.4%,钾素的利用效率高于氮磷养分元素的利用效率、枝条对氮素的养分需求低于果实对氮素的养分需求;果实氮磷吸收量大于枝条氮磷吸收量,氮钾比枝条大于果实,氮磷比均<14,表现为氮限制型。

关键词: 元江干热河谷 火龙果 生产系统 养分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砧木对云柠1号柠檬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云柠1号柠檬(Citrus×limon‘Yunning No.1’)为研究对象,在相同管理条件下研究红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酸柚(Citrus grandis Osbeck)、香橙(Citrus junos Lsieb)、富民枳(Poncirus polyandra S.)、小香橼(Citrus medica V.)、枳橙(Poncirus trifoliata L.Raf.×Citrus.sinensis L.Osb.)、枳类(Poncirus trifoliata)7种砧木对云柠1号柠檬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砧木接穗组合对云柠1号柠檬叶片养分含量影响显著。大量元素中,以小香橼为砧木处理的云柠1号柠檬叶片N含量最高,比7种处理的平均含量高出0.80个百分点;以富民枳为砧木处理的云柠1号柠檬叶片K含量为0.91%,为7种处理中含量最高。微量元素中,以红橘和香橙为砧木处理的云柠1号柠檬叶片Ca和Mg含量最高;以富民枳和小香橼为砧木处理的的云柠1号柠檬叶片Fe、Mn含量最高,各处理间差异显著。结合叶片养分诊断指标适宜范围,综合评价得出以富民枳为砧木处理的叶片中矿质元素养分含量最佳,当地适宜推广富民枳为云柠1号柠檬砧木以达到养分的高效吸收利用。

关键词: 云柠1号柠檬(Citrus×limon‘Yunning No.1’) 砧木 叶片 养分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蜜化学成分及其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生态学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蜜化学成分及其生态功能是当今传粉生物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花蜜生态功能是基于植物-传粉者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花蜜各种化学成分生态意义的耦合。目前人们认为花蜜成分是植物为了提高自身繁殖适合度在吸引传粉者、驱避盗蜜者、保护花蜜免受微生物侵染等生态功能上的折中进化。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花蜜中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无机离子、脂类、酚类、生物碱及萜类等化学成分及其生态功能的最新研究结果;总结了花蜜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其来源、花蜜化学在传粉者类群与传粉综合征中的重要作用;对今后花蜜化学及其生态功能的研究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将分子技术和生态学结合起来,进一步揭示花蜜化学成分形成的分子机理,植物调控花蜜化学成分及其生态适应机制;二是开展群落水平的花蜜化学及其生态功能研究,探讨同期开花植物花蜜化学成分的差异及其与特化、泛化传粉者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花蜜化学在群落水平上对植物传粉网络的影响机制。

关键词: 花蜜 化学成分 生态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氯氰菊酯在苜蓿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价高效氯氰菊酯在苜蓿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情况,2008-2009年在云南和北京进行了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在苜蓿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试验,样品经乙腈提取,浓缩净化后,用气相色谱仪带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在苜蓿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8%~100.7%和90.4%~96.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5%~5.2%和3.0%~3.7%,符合残留分析要求。消解动态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在苜蓿中比在土壤中消解快,其消解半衰期在苜蓿和土壤中分别为4.2~6.0和8.4~11.2 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按最高推荐施药剂量27 g a.i./hm2及最高推荐施药剂量的1.5倍40.5 g a.i./hm2施药1~2次,最后1次施药距采收间隔期分别为7、14和21 d,收获的苜蓿中高效氯氰菊酯残留量均低于5 mg/kg。高效氯氰菊酯属于易降解农药,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按推荐剂量施药1~2次,采收间隔期7 d,在苜蓿上使用是安全的。

关键词: 高效氯氰菊酯 苜蓿 残留 消解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VBL增白剂细胞染色的水稻原生质体细胞壁变化检测

贵州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快速、准确地观察水稻原生质体制备及培养过程中水稻细胞壁的去除和再生情况,利用荧光增白剂VBL细胞壁染色液对细胞进行染色,制片后置于激发波长为345nm、发射波长为430nm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发现,在原生质体制备过程中,细胞周围发出的蓝色荧光初期表现分布均匀且荧光强烈,之后逐渐变为分布不均匀且荧光暗淡,最后蓝色荧光消失,表明纤维素逐渐被酶解去除;在原生质体培养过程中荧光情况与制备过程的刚好相反。结论:利用荧光增白剂VBL细胞壁染色液染色通过荧光强弱变化对比,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水稻原生质体制备及培养过程中细胞壁的变化。

关键词: 水稻 原生质体 细胞壁 荧光增白剂 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三七系统重金属污染调查及相关分析

中国中药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我国三七种植区域土壤和植株中5种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分析重金属在土壤与三七之间的相关性,揭示三七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特征及转运规律,为研究三七安全质量控制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我国30个不同三七产地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含量以及三七植株不同部位重金属的含量。结果:所调查的三七种植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不容忽视,与国家土壤质量标准(GB15608-1995)对照分析,所调查的三七种植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依次表现为汞>砷>镉>铬,土壤样品铅元素无超标现象。参照《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对应的三七植株样本重金属元素超标程度依次表现为砷>铅>铬>镉,植株样品汞元素无超标现象。5种重金属在三七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都表现为地下部含量高于地上部含量,且地下部重金属元素多集中在根条,其次是剪口;三七植株不同部位重金属的累积特征总体表现为根条>剪口>块根>叶>茎。从三七植株各部位对土壤中重金属吸收的BCF值分析来看,所有样品的BCF均<1,说明三七并非属于重金属富集植物。从土壤-三七系统间的运转和相关分析来看,三七剪口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砷和铬含量显著相关,三七根条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镉元素也表现为显著相关,其他指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分析运转系数表明:铅、砷、铬3种重金属不容易从地下部分运转到地上部分,而镉和汞2种重金属从剪口运转到茎相对容易;5种重金属在三七地上部分的迁移能力相对较强,三七茎部的重金属很容易转运到叶部。结论:三七不属于重金属富集作物,尤其对土壤中的汞具有较强的耐性。调查区域三七种植土壤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对应的三七植株样本也存在砷、铅、铬、镉重金属超标问题。由于作物内部存在重金属吸收运转的特殊规律,三七重金属累积量各部位之间也有明显差异,总体表现为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说明三七体内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仍然是土壤。因此,控制种植地域的土壤环境质量、减少栽培过程中外源有害物质对土壤的二次污染是研究解决三七重金属污染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三七 重金属 土壤 累积特征 运转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