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687条记录
12种杀虫剂用于桑树害虫防治对家蚕的残留毒性和安全间隔期

蚕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避免桑树喷施杀虫剂造成的家蚕农药中毒事件发生,选择常用的12种杀虫剂供试,在桑园喷施不同浓度的药液后,于不同时间采摘桑叶饲养3龄起蚕,调查各种杀虫剂对家蚕的残留毒性和安全间隔期,筛选出适合云南蚕区桑树害虫防治的杀虫剂。多杀霉素、吡虫啉、虫酰肼和呋虫胺4种杀虫剂按推荐使用浓度及其2倍、4倍浓度药液喷施桑树后对家蚕的残留毒性最高,3龄起蚕取食喷药后5 d的桑叶,72 h内100%死亡;灭多威、毒死蜱、吡蚜酮和阿维菌素对家蚕的残留毒性次之,3龄起蚕取食喷施推荐使用浓度药液后5 d的桑叶,72 h内死亡率超过12%;印楝素、苦参碱、辛硫磷和虫螨腈4种杀虫剂对家蚕的残留毒性较低,3龄起蚕取食喷施推荐浓度药液后5 d的桑叶少有死亡,且产茧性状也未受到明显不良影响。桑树喷施毒死蜱、印楝素、苦参碱、灭多威、虫螨腈、辛硫磷各浓度药液后11 d采叶养蚕,对幼虫龄期经过无影响。在养蚕季节,蚕区桑园及周边农田应禁用多杀霉素、吡虫啉、虫酰肼、呋虫胺等对家蚕具有高残留毒性的杀虫剂,但可用于冬季封园治虫。可选用印楝素、苦参碱、辛硫磷、虫螨腈等对家蚕残留毒性低的杀虫剂用于桑树害虫防治,在推荐浓度范围内的安全间隔期为11d;在推荐浓度范围内灭多威、毒死蜱、吡蚜酮等的安全间隔期为15 d,阿维菌素为20 d以上。

关键词: 杀虫剂 家蚕 残留毒性 安全间隔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八倍体割手密资源产量和品质性状相关性和聚类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评价和利用八倍体割手密资源,选取采自云南的30份八倍体割手密资源,依据6个产量和3个品质相关性状数据,对其性状变异系数、性状间及与海拔纬度相关性和材料间聚类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八倍体割手密资源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较品质性状丰富,其中单茎重和叶宽最为丰富;产量相关性状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茎径、叶长与海拔和纬度都呈显著负相关,而单茎重仅与纬度呈负相关;品质性状之间也呈明显的正相关,但与海拔和纬度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依据产量和品质性状的DIST遗传距离聚类结果,在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上可将所有研究材料分别聚为5个类群和4个类群,其中植株大小、蔗糖分、纤维分对类群的划分影响较大。

关键词: 八倍体 割手密 相关性 聚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个南高丛蓝莓果实质量动态变化及储藏性研究

北方园艺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对引种于云南澄江的3个南高丛蓝莓品种果实采后质量变化动态及储藏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及4℃条件下,3个蓝莓品种中,"奥尼尔"的质量变化总量最大,储藏期最短;"密斯黛"的质量变化总量最小,是最耐储藏的品种;"夏普蓝"的质量变化总量及储藏期居中。

关键词: 蓝莓 品种 质量变化 储藏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七不同间隔年限种植土壤氮、磷、钾含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三七不同间隔种植年限对土壤氮、磷和钾元素的影响。方法:对文山州马白、马塘、古木和盘龙4个三七道地产区新土、间隔5年土和连作土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总氮、磷、钾和有效氮、磷钾含量进行动态测定。结果:土壤全氮、磷和速效氮、磷含量变化均表现为间隔5年土>连作土>新土;3种间隔种植模式土壤除全氮含量无显著季度变化外,其他三者均呈倒"V"型,含量峰值出现于2010年4月;土壤全钾含量变化无显著差异,但速效钾含量变化表现为新土>连作土>间隔5年土,季度变化规律与速效氮、磷一致;4个监测地3种间隔种植模式下土壤全氮、磷、钾及速效氮、磷、钾含量变化均不同。3种间隔种植模式土壤中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但其他2种元素无显著相关性。新土、间隔5年土和连作土速效氮、磷、钾比例分别为1:0.4:2.4,1:0.4:1.4,1:0.4:2.0。结论:连作造成了三七种植土壤磷素的相对富集和钾素的相对亏缺,进而造成的土壤氮、磷、钾比例失衡为产生连作障碍的诱因之一。加强三七种植土壤氮、磷、钾最佳比例研究,从而进行配方施肥为消减连作障碍重要手段。

关键词: 三七 连作 平衡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茅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评价和利用斑茅种质资源,挖掘其优良性状,以162份斑茅种质资源(云南74份,福建15份,贵州19份,海南18份,四川14份,江西10份,广东4份,广西4份,浙江4份)为研究材料,对其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①斑茅种质资源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整体偏低,其中,福建斑茅的(0.762 4)最高,广西斑茅的(0.294 2)最低;②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较丰富,其中,云南地区的变异系数(32.15%)最大,广西地区的(14.95%)最小;③海拔高度与锤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纬度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结果显示,斑茅种质资源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采集地内部,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基因交流,遗传结构分化不明显。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采集地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斑茅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密度和栽培管理对辣木农艺性状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元谋干热河谷果用辣木在不同种植密度、不同管理条件对其物候期、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木株行距2.5m×2.5 m与2 m×2 m在物候方面相差小,但在辣木生长量、果实性状和结果性状方面有差异。不同施肥和灌溉管理条件下在物候、辣木生长量、果实性状和结果性状方面有差异。辣木株行距2.5 m×2.5 m和不同管理条件下促进辣木生长、增强辣木开花结果的功能,有利于提高辣木果实产量。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株行距,加强辣木幼苗管理等技术措施可提高辣木种子产量。

关键词: 种植密度 管理条件 干热河谷 辣木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云南稻作文化资源档案建立及开发利用

兰台世界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稻作文化是稻作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环境交流、交融中形成的生活方式、经济文化类型,以及其特有的习俗、信仰、祭祀等精神形态[1],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文化形态之一。其核心内涵是以稻的种植为手段,以提供人们食粮为目的,其存在的基本要素是稻种、生态和农耕劳作[1]。云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多样性中心和亚洲栽培稻的中心区,也是世界最大的稻种生态多样性中心之一[2],不仅孕育出丰富多彩的稻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校毕业生档案材料格式存在的问题

兰台世界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早在1991年国家档案局发布《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组通字[1991]13号第五章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干部档案材料,须统一使用十六开规格的办公用品"及中共中央组织部2009年发布《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的通知(中组发〔2009〕12号)第三十六条"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载体使用16开型(长260毫米,宽184毫米)或国际标准A4型(长297毫米,宽210毫米)的公文用纸,材料左边应当留有20—25毫米装订边,字迹材料应当符合档案保护要求。"但从我单位每年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毕业生档案来看,大部分学校并未执行或未认真执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河州烟草苗期烟草花叶病毒的检测与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及时剔除带毒烟苗是防控烟草花叶病的重要一环,该研究采用TAS-ELISA检测与电镜负染色法复检相结合,对2011年红河烟区1308份苗期样品进行TMV检测。结果表明,红河烟区不同育苗点烟苗TMV检出率差异较大,平均检出率为2.52%;不同烤烟品种烟苗带毒率也有差异,烟苗TMV阳性率与品种的抗性无直接相关性,而与育苗地点和育苗环境有关。该研究对筛选无毒壮苗,切断TMV传播途径、减少TMV对大田烟苗的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红河烟区 烟苗 烟草花叶病毒 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雄野生稻及其后代抑草效果与化感潜力和农艺性状的关系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确化感潜力和农艺性状对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及其后代抑草效果的影响及相互关系,对发掘与利用野生种质资源的化感基因培育水稻化感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化感抗稗草长雄野生稻、亚洲栽培稻‘RD23’及其杂交F1代(RD23×O.longistaminata)和F2代单株分离群体为材料,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温室盆栽试验相结合方法,研究化感潜力和农艺性状对长雄野生稻及其后代抑制稗草的影响,并探讨三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室内生物测定为强化感潜力的水稻材料在盆栽条件下对稗草的密度防效、生物量防效和株高抑制作用并非总强于弱化感和无化感作用的水稻材料,但在根际距离0~3 cm时,强化感潜力水稻材料对伴生稗草的抑制效应显著强于弱化感潜力和无化感作用的水稻材料。不论供试材料化感潜力强弱,当根际距离大于3 cm时,株型高大、分蘖强的供试水稻材料在盆栽条件下对稗草的密度防效、生物量防效和株高抑制作用均显著强于株型矮小、分蘖少的材料。供试水稻材料在不同苗龄对稗草的抑制作用也存在显著差异,苗龄60 d的供试材料在根际距离0~3 cm范围内对伴生稗草的密度防效均小于苗龄30 d的对应处理组,但对伴生稗草的生物量防效和株高抑制作用则大于苗龄30 d对应处理组;之后随着距离的增加,除根际距离在3~6 cm的密度防效外,其他均无显著差异。在根际距离0~3 cm时,供试材料的化感综合效应指数(SE)与对伴生稗草的密度防效、生物量防效和株高抑制作用显著相关,但随根际距离的增加相关性逐渐减小;株高和分蘖数与稗草的密度防效不相关,与生物量防效和株高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长雄野生稻及其后代田间抑草效果与化感潜力、苗龄、株高和分蘖数等因素相关,在根际距离0~3 cm时,化感作用在苗龄30 d的强化感潜力水稻材料的抑草效应中起主要作用。

关键词: 长雄野生稻 化感作用 抑草效应 农艺性状 苗龄 根际距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